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农村校本教研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ymd_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优化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是深入实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村学校内涵特色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现实需要。应正确认识农村学校教研现状,深刻理解核心素养、校本教研的内涵,准确把握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优化的方向,科学实施优化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教研现状 内涵 优化方向 实施策略
  新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优化农村校本教研,正是深入实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村学校内涵特色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现实需要。因此,农村学校应积极深化研究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与策略。针对苏北农村校本教研现状,本文拟就农村校本教研内涵、优化方向、实施策略等方面试做研究,以期能对农村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有所助益。
  一、 准确把握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优化方向
  校本教研,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多方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依托學校资源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强调必须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为本,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据调查,近些年因布局调整,农村学生数量逐年减少,优质师资向城区流动较大,造成农村优秀教师减少、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负担过重、资源共享与交流机会缺乏等现状,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主体不明,教研活动不足以使参与者发现当前教学问题的根源,更难以对问题的解决路径进行行动研究,教师专业素养难以提升,学校教研工作得不到高效开展。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该如何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以切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操作方式,科学、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呢?
  1. 以现有校本教研基础和亮点为起点。
  近年来,农村校本教研的内容、手段和方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教研群体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网络平台等诸多教研成果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起点,学校应理性分析,科学继承,做好新时期校本教研的优化工作。在校本教研中关注核心素养,注重现实需求,推进学科协同教研,推进校本教研信息化,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2. 以解决教改现实问题与需求为导向。
  校本教研应立足实际,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着眼点,优化校本教研的机制、手段、方法,提升解决校本教研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要正确认识当前的教育现象,深入学习核心素养,把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方向。要注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教育改革全过程,正确对待和解决教改中的问题。要提升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既要关注共性问题的解决,也要注意个性问题的解决。
  二、 科学优化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1. 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反思、互助。
  一是要搭建反思平台,提升理论素养。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学校应引导教师在反思当中求深思,于深思之中求善思。要引导教师利用网络平台、集会、主题沙龙等各种渠道反思交流,质疑问难,撰写教研笔记,充分激活教师的教育思考,焕发事业活力。
  二是引导教师互助,实现取长补短。要突出研究团队的群体作用,借助集体的力量。农村学校班级数、教师数都较少,需要教师跨年级、跨学科通力合作,开展专题讨论、经验共享、信息交换等集体协作式教研,实现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2. 校本教研策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是校本课程。
  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应引导教师充分调研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是批判性地继承已有课程资源,通过改编、重组、拓展,让校本课程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更加适合本校校情、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发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对地方资源优化选择、合理运用。
  3. 校本教研优化的活力之源是模式创新。
  一是教师个体开展的校本教研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利于教师针对自身实际改进工作。二是合作共研的校本教研模式。多方合作互动,实现教研团队共同成长。三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学校自身科学规划,有目的、有专题,灵活多样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四是专业研究人员与学校合作的校本教研模式。专业研究员在校本教研中,应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五是教育联盟协作式的校本教研模式。按教研联盟体以分片协作为主要形式,中心辐射,联盟协作,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六是网络教研模式。要做到研教同步、全员参与、资源放大、深度引领。
  4. 高效课堂是校本教研的丰硕成果。
  打造高效课堂,应立足农村校情、学情、师情,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素养”;教学方式从“灌输为主”转向“主动探求为主”;教学内容从“立足教材”转向“生活实践”;教学策略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活动”。开展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研讨中形成新的共识,在课改实践、反思中总结规律。可以按“自主钻研教材→集体交流研讨→分工主备→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反思交流→总结提高”的程序组织同课多人备,这样,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设计。还可以安排同课多人上,让不同教师同题会课,主动分析,对比思考,反思评议。
  5. 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不竭动力是课题研究。
  学校应优化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引导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学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把课题研究与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相结合,破解教育难题,形成适合教育发展的教研成果。要有计划、科学系统安排课题研究活动,引导教师相互交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提高课研能力。要注重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方法。
  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新形势,农村校本教研要立足校本实际,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优化校本教研策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迈进。
  【参考文献】
  [1] 缪水娟,张丰. 推动教研工作转型的浙江视角[J]. 中小学管理,2016(4).
  [2] 朱宁波,张萍. 教师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探析[J]. 教育科学,2017(6).
  [3] 杨燕. 河北省磁县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罗玉弟.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2009(5).
  [5] 潘建敏,韦茂山,成家斌. 推进农村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J]. 广西教育,2012(8).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成集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涵泳”一词,早在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这一体现,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直》中也有“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之句。“涵泳”是汉民族的思维方式——重感悟与直觉,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教学方式。我们说的语言学习中的涵泳,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停留、咀嚼、吟咏、体悟、品味、内化,帮助学生看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枢机和匠心,欣赏到语言文字的美,和语言文字背后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
期刊
【设计理念】  无字图画书的阅读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绘本的“技艺”世界,发现层层丰富的“意象”,发现作者是如何通过图画传达信息。让孩子懂得,阅读可以以这样的一种角度和方式进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猜读的方式进行无字图画书的阅读;  2. 通过画面的深度描摹,迁移渗透写作思维的训练;  3. 引导学生进入绘本的“技艺”世界,发现作者是如何通过图画传达信息,学会另一种阅读角度和表达手
期刊
【摘要】 孩子都爱听故事,而且多数孩子听完故事以后还喜欢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见解。按理说,这样的孩子对语文学习应该会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实际却并非如此。为此,笔者试着用“故事引领”来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学生通过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写故事,走上了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语文学习之路。  【关键词】 故事 读写兴趣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
期刊
听了10多节小学语文公开课,观摩教师普遍有这样一种感觉:教师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带有很强的成人气息,听课老师的收获远远大于课堂中的学生。这样的公开课更像是成人之间的交流,开课教师为了达到让听课教师认同的目的,借学生的课堂参与为跳板,来完成教师间文本解读认知的交互,执教者与学生的课堂对话成了实现教学设计的媒介,学生对特定文本的阅读期待与学习实现程度非常低。  如何促进教师解读与学生解读走向融合,进而达到
期刊
【摘要】 意象,是诗人心中呈现的物象,是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应打破旧有的课堂轨迹,从意象出发,了解其背后的真实指向,进而丰富对诗歌内涵的体悟,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融情于象、融情于景,构建诗歌所特有的意境,最终实现自己心理图式和作者感情表达的怡然遇合。这样,才能抵达古诗词教学的“秘境”,引领学生体悟探究学习与自主发现的乐趣。  【关键词】 意象 古诗词教学 想象 创编 续写
期刊
他叫王志明。从教二十多年,在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这片园地里,他像园丁默默耕耘,又仿佛一根灯烛照亮孩子们的心房,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馥郁的书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学校的书香氛围变得日趋浓厚,先后成为淮安市书香校园、江苏省诗教先进集体、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一项又一项读书成果的背后,不知凝聚着他多少的汗水与梦想!  两年前的五月,于明媚的春光中,我结识了王志明——一位多年来始终坚
期刊
怎样才是一份好试卷?我一直在问自己。我想,好试卷应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让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宽容、平和中蕴含了“提领而顿”的智慧,平易的试题中散发着文化气质和美学追求。  一、 注重积累,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首先得益于实实在在的语言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一定的语言积淀,能力与素养都是空谈。  【试题举例】  1. 张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从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技能和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关注探索和研究过程。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从语文学科出发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但它首先应该姓“语”,不管我们的
期刊
【摘要】 笔者结合个人经验,通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创新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本位,容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课程改革为学校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淡化知识系统,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使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教师的
期刊
【摘要】 学生主体化的课堂教学呈现的是教师的教学追求,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关注更应是教师积极行动的指南。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真”“假”关注,表现在学生主体化是否呈现积极思考和师生互动。教者以一次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例,谈自己“假关注”所遭遇的课堂尴尬。这既是对生成资源的不恰当处理,也是一次对学生主体化关注的“虚假行为”。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关注 生成 预设  缘起于一次区级公开课,执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