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 张富文
  作者简介:张富文(1981- ),男,河南商丘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摘要:邓小平理论思想基础是解放思想。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南方谈话的产生。解放思想贯穿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始终,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重新回顾和反思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4-0008-05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思想基础是解放思想。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南方谈话精彩一幕的展现。历史证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巨大进步和发展,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要想实现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超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理论支撑。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开启,是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思想解放的结果。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回顾和反思邓小平的解放思想。
  一、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不能一成不变。否则,一个国家和民族就会丧失持久前进的动力。“文革”结束以后,由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消除,思想界还是一潭死水,很多人的思想还处于僵化和半僵化的状态,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更加剧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沉默。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因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2]144-145。在此关头,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解放思想,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符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批判,使当时一片死寂的思想界激起了浪花,拉开了“文革”结束后思想解放的帷幕。
  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非凡的胆略,他大力倡导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打破禁锢,以全新的思想面貌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143不变革僵化的思维定势,不解放思想,不更新人民的思维方式,势必迷信盛行,最终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造障碍。对此,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2]143解放思想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由低谷走向复兴作了思想上的铺垫。
  邓小平界定了解放思想的涵义:“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決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2]279此后,他又对解放思想的涵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2]364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解放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这是邓小平解放思想的内在应有之义。对共产党人来说,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思想观念的变革。正如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4]
  二是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密切联系起来,把实事求是的过程当作解放思想的过程。邓小平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第一次把解放思想明确地纳入到“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中来,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互贯通,既丰富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外延,从而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更加丰富。
  三是解放思想要求坚持创新。解放思想内在地要求不断打破僵化思维的束缚和矫正主观偏见的干扰,不断地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更新思维方式,并用以指导实践,促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5]。
  二、邓小平解放思想的精神实质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理论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它贯穿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始终,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其精神实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变革僵化模式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首先体现在变革僵化模式方面。邓小平并没有提出一个完美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他一直反对并且不断地消解固定模式论对广大人民的消极影响。邓小平反对对某一固定模式的照抄照搬,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固定模式。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2-3。邓小平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寻动态的发展机制、方式和方法。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6]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尝试与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解放思想打破了固定模式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束缚,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引领他们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372。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成绩,就不会有被世界青睐和热议的“中国模式”。正是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固定僵化模式,才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腾飞之路。
  2.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还体现在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理性认知,对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上。邓小平突破了中国共产党人把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认知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前提。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孤立于世界发展潮流以外。中国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必须要融入世界格局,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7]276。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3]64,因此,中国要想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创造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7]277。历史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比它在一百年前创造的要大得多。因此,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经营方式。”[3]373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对外开放,这是决定和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一点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检验和证明。中国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倒退或停滞绝对没有出路。邓小平早就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3]131
  3.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还体现在打破了阶级斗争为主导的固有思维模式,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文革”刚刚结束、政治形势并不十分明朗的背景下,阶级斗争的习惯思维依然束缚着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告诫广大干部:“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2]194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确实是一场新的大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2]231。邓小平后来又多次强调:“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3]134因此,邓小平突破传统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大力倡导发展生产力,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实际要求,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8]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毛泽东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坚持上述正确思想。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挫折和失误之后,解放思想,实现了由“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新走上正轨。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还体现为打破传统的“资”、“社”观念,大力倡导和发展市场经济,使发展经济手段层面的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且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作为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尺。当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困难是如何使市场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如何打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行的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思维定势。所以,必须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资”、“社”观念的思维定势。邓小平解放思想,第一次从经济运行手段层面来界定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把二者从社会基本制度属性范畴中剥离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境界。诚如萨缪尔森所指出:“只要我们不是按照19世纪中期的旧观念,而是按20世纪末的现代意义来理解社会主义,那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9]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因而,无论是前苏聯还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消灭商品经济的种种实践,都遭受了挫折。马克思早就告诫后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10]。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只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利用。他明确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3]20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373。面对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疑虑,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372邓小平打破了姓“资”姓“社”的思维樊篱,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衡量社会主义建设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解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消除顾虑、放开手脚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邓小平解放思想的当代价值
  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正是由于解放思想,才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改革开放年代,邓小平由于解放思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邓小平的解放思想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放思想更新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新思维与旧思想的矛盾与斗争,伴随着解放思想和不断更新思维方式的过程。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国家落后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这个国家公民思想的滞后和守旧。正如《人的现代化》一书所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种制度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的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行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11]邓小平解放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学者亨廷顿也曾经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的变革。”[12]中国著名学者、现代化研究专家金耀基把现代化概括为“器物技能层次的现代化、制度层次的现代化和思想行为层次的现代化”[13]等几个方面。邓小平的解放思想促使了中国人民思维方式的转变,猛烈地冲击了中国人民中存在的落后陈旧的意识以及行为方式,促进了他们思想行为的转变,在思想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一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更新,决定着这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前途。在邓小平解放思想的启迪之下,中国人民实现的这种转变又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导,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出低谷,回归良性发展轨道,使中华民族奔向民族伟大复兴。
  2.解放思想为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解放思想,针对大家熟知而非真知的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问题,澄清了人们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从而为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首先要体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上,发展生产力是衡量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重要的标准。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究竟对不对,归根到底还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邓小平针对“四人帮”鼓吹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荒谬论断,针锋相对地提出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他还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他曾经反思,如果说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正是由于邓小平解放思想,认清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我们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这20多年的发展成果的积淀,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解放思想对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邓小平解放思想,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邓小平针对现有干部队伍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提出一定要打破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他说:“所有老干部都要认识,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我们老干部的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是我们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2]396面对当时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认识不适应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情况,邓小平指出:“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2]326在新时期,我们要秉承邓小平解放思想的精神,继续推进党政领导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4.解放思想对于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们要解放思想,学习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但这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2]129。我们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要努力加以吸收、消化,推动。自主创新,可是20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不尽如人意。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模式下的物的消耗来拉动,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自主研发能力低。所以,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创新管理,提高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含量,这是我们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道理所在。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贯穿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始终,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开拓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鄧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5.
  [5]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4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9]芦潮.洋学者论中国市场经济[J].1993(4).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1.
  [11]莫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12]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30.
  [13]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31.
  责任编辑:张功杭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具有新苏南模式区域特色的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研究”(项目批准号:09BDJ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程勉中(1954- ),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理论。摘要:无锡在创先争优、构建动力机制及创新载体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党的先进性引领城乡发展,形成惠民服务的新
期刊
摘 要:基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我党历代领导人的社会矛盾观进行初步回眸和总结表明,毛泽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邓小平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的理论、江泽民的“善于分析和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管理理念与胡锦涛提出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产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矛
期刊
摘 要:乡村两级干部与农民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状况的判断存在着巨大差别,其原因与当前乡村干部对个人价值实现具有很高的自我期待有关,也与乡村内可供利用和分配的资源极为有限相联系。行政村与乡镇的党风廉政建设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思路。村庄内的党风廉政建设一般采取发展基层民主的方式。加强乡镇一级的党风廉政建设,则应改革现行的干部考核与选拔制度,并建立能够对乡镇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机制。  关键词:农村基层;
期刊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李云鹏  作者简介:李云鹏(1988- ),男,河南洛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逐步转型,思想领域里各种质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杂音缕缕不绝,诸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外来论、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实践失败论等自由化思潮甚嚣尘上。分析和揭驳这类自由化思
期刊
摘 要: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过程中,不仅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提交各种调研报告和议案,丰富了中国外资政策问题的提出范围,而且,在议程设置环节也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社会舆论、媒体等各种手段将自己关心的问题列入政府日程,使得政府部门不得不认真考虑它们的意见并优先给与答复。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阶段,跨国公司更是以寻租和博弈等策略,深入影响着外资政策过程,使得中国外资政策工作不断向公开透明迈进。政府部门应建立严格
期刊
摘 要:目前,广大农村出现宗教返热现象,其本质是农民对实际生活幸福感和质量的一种功利性期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转型时期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态势密不可分。引导农民建构科学、合理的信仰文化和道德秩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应因势利导,加强农村社区建设;遵循规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立足根本,健全农村保障机制;积极引导,使农民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关键词:转型时期;信仰;道德;文化;重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研究”(项目号:09BK01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路向峰(1978- ),男,河南扶沟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摘要: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问,离不开对人自身的关怀,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蕴含人文关怀于其中的。“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关怀的中国式表达。在人学
期刊
作者简介:蒋小芳(1966- ),女,江苏溧阳人,溧阳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溧阳市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溧阳的绿色崛起。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崛起
期刊
作者简介:陈志环(1986- ),女,山东潍坊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摘要:《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文化问题认识的成熟。它科学界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指明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重要的基础理论文献。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对待文化问题的基本精神对当前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
期刊
作者简介:陈蔚(1970- ),女,江苏扬中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摘 要:由意识形态被逐渐祛魅、经济发展带来的认同减弱和社会公正感的削弱而带来的政治认同不足,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谈文化建设,意味着执政党试图通过文化认同来弥合当前政治认同的不足。以文化认同来促进政治认同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最根本的是要找准政治认同的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