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一家美国汽车经销商在大力推销一款价值1万美元的车,但是当时美国的汽车市场已经饱和了,所以这款车的市场销售情况一点儿也不好。有的车行甚至打八五折销售,但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
  这个时候,一个特别懂金融的经销商想出一个“免费送车”的主意:买一辆车,送一张面值1万美元、30年期的美国国债。买1万美元的车,送价值1万美元的债券,这听上去就像免费拿了一辆车。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很多本来并没有购车打算的人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购车。
  聪明的你估计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赠品不是1万美元的现金,而是“面值1万美元、30年期的国债”,换句话说,你拿到的“1万美元”是30年后付给你的1万美元。
  按照20世纪90年代中期平均8%的国债利率算,折算到30年后,这个面值1万美元的债券只值994美元。也就是说,经销商其实只给了你994美元的礼物,让利幅度只有9.94%,比之前八五折的打折力度差远了。
  30年前的1万美元(给定8%的利率水平),到今天只值994美元!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30年的时间折掉了9000多美元。所以,时间在这里被量化成具体的金钱——这就是金融学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叫“货币的时间价值”——时间就是金钱。
  在金融学里面,“时间就是金钱”,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货币的时间价值在金融学里是可以度量、计算,和用来支付的。这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会深刻改变我们每个人生活轨迹的事实。
  假设你坐上时光机器,让时间回到2007年的12月,你22岁,刚大学毕业,家里这时候给了你10万元人民币,你会做一些金融安排吗?比如:
  存银行。如果2007年存10万元,10年后可以拿到14.8万元——用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算,2007年到2012年平均利率4.87%,2012年到2015年平均利率3.48%,2015年到2017年平均利率2.75%,按复利计算。
  买股票。如果你买的是中石油的股票,10万元在10年后就变成了3.3万元;如果你当时很有眼光,10万元全买了腾讯的股票,10年后这笔钱就变成了330万元。两种选择,10年后一个的价值是另一个的100倍。



  买房子。按照30%的首付比例,10万元够买一套价值30多万元的房子。2007年北京海淀五道口某著名小区的房价是每平方米1万元出头,10万元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一个位于“宇宙中心”五道口的30平方米的小单间。10年后,这笔投资值330万元,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一笔数额不大的资金(10万元),因为使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在相同的时间维度(10年),产生了差距上百倍的时间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时间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我们仍然把时间倒回到2007年,刚大学毕业的你,还面临着其他的人生决策——在找工作的时候,是使尽浑身解数挤进一家像诺基亚这样的世界500强公司,还是被一家成立不久、求贤若渴的创业公司,比如互联网公司,用薪水加股票期权的方法招到麾下?
  在这10年中,你聪明、努力、上进,在诺基亚已经干到了中层;但10年后,诺基亚大势已去,开始裁员,你必须重新进入人才市场寻觅下家。而在另一个选择中,同样上进的你,在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业务骨干,“1个亿的小目标”也已经实现——因为许多互联网公司成功上市,你的期权变成了财富。
  10年前的决策,10年之后深刻地影响了你的处境、生活和未来。
  这些不同决策和路径的背后,其实都是同一个逻辑:金融工具对我们拥有的相同时间(未来10年)进行了深度加工,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时间价值。
  再想想古话里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就会感到人类认知的底层逻辑真的是历久弥新。古人已经模糊意识到时间是有价值的,但直到近现代,这种认知才被拓展成了体系化的金融学和金融行业。
  “时间”是一种原料,金融工具则对这种原料进行加工,做成不同的产品。用学术语言表达,金融就是为时间定价。我们购买金融产品、做金融决策,本质上就是购买时间不同的未来价值。
  就像耶鲁大学的戈兹曼教授所说:“金融技术就像人类建造的时光机器,它没有移动我们的身体,但在时间轴线上移动了我们的金钱,也改变了我们的处境。”
  (阡 陌摘自《商界评论》2020年第11期,辛 剛图)
其他文献
美的、丑的,真的、假的,善的、恶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有几种看法。同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看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个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个人所知觉到的其实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作为木商的习性,你所知觉到的只是拿它做某种器物要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习性,
期刊
活在滤镜的时代里  喜茶、磨边牛仔裤、“斩男色”口红、淘宝、抖音、滤镜、网红主播、线上知识付费课程、企业家高管培训班,等等。在每一个生活场景里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可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可能是同事朋友之间交流的谈资,还有可能是为了虚荣心和面子而购置。  面对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流行时尚,在这个属于“后浪”的时代,有人冷静旁观,更多人则选择热情追随,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想要成为潮流的一部分
期刊
有一天,黛玉问香菱:你读了那些诗,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香菱说:我倒领略了些滋味,不知是与不是,说与你听听。  香菱讲了一首什么诗呢?就是王维的《使至塞上》。她举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是怎样解读的呢?  她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乎无理,“圆”字又似乎太俗。可是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字,竟找不出来。  我看到
期刊
古丽娜为帮助她的志愿者绘制的“感谢信”  新年伊始,“《读者》光明行动”志愿者团队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一副弱视眼镜的暴走”活动,并组建了公益暴走团,“一边强身健体,一边奉献公益”,以捐步数的形式为贫困弱视患儿兑换善款,捐助专业弱视治疗镜。  新疆小姑娘古丽娜在“《读者》光明行动”专项义诊中被确诊患有弱视,正在医院接受救助。公益暴走团的80余位志愿者捐赠出他们积累的200多万步数,为古丽娜筹集到一
期刊
假如注定了不再相遇  就让紫色的睡莲  封存在你波光潋滟的梦中  就当莫奈还未降生  席芬尼的庭院还为海水所覆盖  记忆中倒背如流的周敦颐  本无爱莲一说  就算在半夜里醒来,杯中鳞纹斑驳的蛇影  也不会让我惊心  唉,假如我们还要重逢  我希望在一面镜子里  看着自己一天天衰老  烟霞褪尽的岁月,亮出时间的底牌  白蚁蛀空了莲心  喧嚣和厌倦,一浪高过一浪  我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就像敗局已定的
期刊
既然我们无法从生活里提取美,那就让我们设法从“无法从生活里提取美”中提取美吧。让我们用失败造出胜利,造出正面和高贵的东西,有庄严的圆柱,符合我们心灵的要求。  假如生活仅仅给我们一个囚室,至少,我们应该尽力美化它——用我们梦的缩影,用它的彩色图案把我们的遗忘刻印在静止的墙上。  像所有梦想家一样,我常常觉得我的使命是创作。但是我从来不能专心去努力完成一个意愿,所以對我来说,创作的意思就是做梦、需要
期刊
秋成老先生是我极为佩服的前辈。他早年参加革命,随大军南下,在我家乡那个小县担任文化馆馆长,因文采和相貌出众,获得本地川剧名旦的芳心,二人夫写妇唱,成为本地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但好景不长,动乱来临,以往好的,变成坏的;以往美的,变成丑的;以往幸福的,自然就变成了不幸。  曾经的幸运儿与文化楷模秋成先生,理所当然地变成了“黑五类”。他那美丽的妻子,为了不跟他一起变“黑”,举报了他之后,带着女儿与他
期刊
克里斯蒂娜〔美〕安德鲁·怀斯  爱有她所紧紧依附的大地,  有拥抱的手臂和环绕的山冈——  能阻挡恐惧的墙中之墙。  但思想并不需要这些东西,  因为思想有双无畏的翅翼。  在雪地,在沙滩,在草坪,  我看见爱都留下一种迹印,  因为被这世界拥抱得太紧。  爱就是这样并因此而满足。  但思想已摆脱这种约束。  思想能穿过星际的黑暗,  整夜坐在天狼星的表面,  直到白昼来临才迅速回还,  他经过太
期刊
一如有痛苦的地方就有呻吟,有疲累的地方就有歌声,古风流长、人情摇曳的山村,自然就有自己的戏剧。  故乡的戏剧,雅驯的名号叫“京西梆子”,本地人的称呼则是“山梆子”。  山梆子一说,更接近品性,便被叫得普遍。山里人率真、耿直,戏曲的腔调就纵情、高亢。唱段一起,就弄高声,好像把整个人都狠狠地甩出去,撞到山壁才往回折,然后再哼哼唧唧。哼唧的背后,是回味无穷的人生快乐。  对唱戏最上心的,自然是妙龄男女。
期刊
在短篇小说中,其眼睛有时是一处细节。  莫泊桑《项链》中的假项链,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的画在墙上的藤叶,杰克·伦敦《一块排骨》中所缺少而又不可缺少的那块排骨,都是很好的例子。再如在契诃夫的《哀伤》中,老头儿用雪橇送他的老伴儿到县城医院去治病,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他怀着内疚的心情自言自语地诉说着自己如何对不起可怜的老伴儿,发誓要在她治好病后,真正地爱一爱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伴侣。然而他发现,落在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