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我国政治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攀升,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倍受世界瞩目。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向其人民所作的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世界了解中国最新国情和发展动态最权威的来源。与此同时,有关政经类报告的翻译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是否能准确地理解我国的国内政策,还直接反映出我国整体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本文通过对政论文体的严肃、客观等特点進行分析,并对其中出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翻译进行解读。最后指出此次实践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策略;功能对等;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政治方针和政策的精华,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反应中国国情,提出国家政策以及上一年政府所取得的成绩,规划未来一年的奋斗目标,为想要了解中国的其它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年一度《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倍受世界瞩目。但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却颇有难度,因为这代表着政府,更代表党和国家以及人民。首先,它具有极高的政治性,关乎整个国家的形象和权威,稍有差池就可能会影响国家的政治地位以及经济利益,甚至是国际关系。其次,由于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报告中通过频繁使用成语,诗句等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表达与现今提出的中国特色新概念词汇结合,这无形中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本文以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领导人讲话为语料, 基于翻译主体性的原则,从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入手, 浅析政经类翻译应该如何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 跳出原文形式, 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微改多样化,使目标语读者能适应,并且达到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结合汉英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外宣传的需要,对其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用语进行研究。
1.2 研究意义
近年,对《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研究的学者日益增多。但大多数针对某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进行研究,有些是针对少量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方法进行剖析和解读,没有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本文以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为语料,对其中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做定向研究。首先,不可否认《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大量中国特色词汇。其次,在这其中大量的有效翻译已经通过中央编译局翻译专家商榷及认可。最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版本均经由来自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外籍专家审校。因此,定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方法如何在"忠实原文"和"适应目标语读者"间达到平衡是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通过探寻其中的规律以及所得研究数据,均对翻译学习者或翻译工作者今后的翻译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二.中国特色词汇与翻译
2.1 何为"热词"
初谈翻译,尤其是政经类文体的翻译,代表的是国家形象,选词准确是政经类翻译第一要素。一个词,在字典中查阅出现多重含义,但把单个词放入特定语境中,含义有且只有一个。因此,在理解词汇含义上语境对于理解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语境又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陈宏薇,1998:11)语言语境就是上下文语境。中国特色词汇是一类充满文化内涵,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词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会采用诗歌经典,引据古典诗词,并将此类经典与当代国情,社会热点相结合创造脍炙人口新词语。因而,诞生具有中国特色的"热词"。翻译中,对于每一个词反复斟酌,直至最后商榷定稿,均有准确定义。其中,加之中国本身的语言特色,领导人与时俱进,报告中常常会因此而产生一些新潮并贴切民生的词语。这些词语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及民生问题。但翻译而言,首先应当充分理解词汇含义,基于政治角度给出恰当译文。
2.2 翻译策略
2.2.1 一词多"译"
"获得感"
"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因此最早出现的译文是"sense of obtain",但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这里,"获得感"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因此,这里所用 obtain 不合适,因为 obtain 多指凭努力或恳求得到急需或很想得到的东西,功利感很强。在报告中的"获得"含义是指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国家总体水平,进而与人民一同分享成果的幸福感,让人民感受到货真价实的有所得,若译为"sense of gain"则比较妥当,gain 多指付出极大努力后获得具有优势的东西,更着重体现了一种实在的得到,体现了结果。
"打得赢,不变质"
字面上理解,"变质"含义可以指人思想或事物本质变得与原来不同,多用于指向坏的方面转变。也可指蜕化变质的食品,这是一种化学上的变化过程。因此,有人草率的将"变质"译为"deteriorate"或者"degenerate",这都是误译。这句话源于江泽民在军队建设时期所发表讲话中,立足新历史条件,把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郑重提到全军面前。由此可见,这里"不变质"不是指化学意义上的变质,也是指"腐败",主要是指解放军性质不变。所以"deteriorate"和"degenerate"均不恰当。应译为"be able to fight and win and always maintain its political color"。
2.2.2 微改多样化
"打铁还需自身硬"
字面理解,译为"To forge iron, one must be strong."在汉语中,该俗语是指打铁的人本身要足够强壮。但在探讨翻译译文时,我们要考虑到情境性,尤其是政府类报告和领导人发言,因为任何一句话都在特定语境,发言人的每一句话也必须要置于该情境中理解。本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谈到改进党作风问题时所使用的一句熟语。回看这个场景,在理解熟语本身含义的情况下,融入当时语境,前文谈论党员干部中发生的"四风"问题,后文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从上下文来看,如果理解为"铁匠自身体质强壮",此句所传达的意思则为:党员干部是应当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有"四风问题",另一类是负责纠察有问题党员的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指后一类人应当加强自身的素质,以便具备"打铁"能力,也就是具备查出有问题官员的能力。但如果理解为"铁硬",那么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了"四风"问题,因此全党都应该提高警惕,严于律己,要将全体党员锻炼成为为人名服务的优秀人才。根据以上分析,尽管这句谚语本身的含义偏向于"铁匠硬",但是"铁硬"较之"铁匠硬"更符合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因此,译为"It takes good iron to make good products". ○4"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在领导人讲话和答记者问招待会中出现频率颇高,多半谈论台湾问题,大部分的现场译员甚至是在政府工作报告译文中,多出现"Mainland China"。事实上,笔者认为这里用 Mainland China 极其不恰当。出于政治考虑,有一个 Mainland China,难道还有另一个其他 China 吗?我们只有一个中国,并且台湾也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大陆应该是译为 China's mainland 或者 the mainland of China 較为合适。为了体现"一个中国"原则还有"台湾问题"翻译。台湾问题有人译为 Taiwan issue, issue 是指 a matter that is in dispute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因此,issue 不适用于此处,台湾问题只能翻译成 Taiwan question. 同时,为了避免将台湾误读为独立国家处理,台湾人不应该译为 Taiwanese,而应该译Taiwan people,或是 Taiwan residents,台湾的英文名也不能是 Formosa,Formosa 是 16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对台湾的旧称,因此台湾直接译为"Taiwan"即可。虽然国外很多媒体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并不是这样处理,但作为中国人,作为一名译员,应当有这样的政治觉悟,并且使用此种正确译法。体现我国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上坚定不移的决心。
2.2.3 "省略不译"
○5"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提及西部大开发,有人为彰显"大"开发,刻意加上修饰词,实则这个"大"并没有实际的含义,只宏观上强调规模之大。当然,这与汉语修辞语的使用有关联。因为汉语修辞语在程度上往往强于英语," 大词"( High-sounding word) 使用频率高。同义反复(tautology )很多。那么翻译策略就是避虚就实, 大胆运用" 删减法"。"删减"没有违背严复提出"信"的原则, "删减"不是把原文某些实在的思想内容删减, 而是删去一些不需要的, 或违背译文习惯表达的词。所以," 删减" 并不意味削减原意, 相反,"删减"是对等原则上的精简浓缩,真正意义上与原译文对等,忠实。奈达说过,主张译者应着眼于读者来考虑原文的意义和精神,以译文信息内容和交际效果为对等目的,不拘泥于原文,通过另一种语言传达同一种意义。因此,这里"西部大开发"中"大"是程度副词,是修饰无实际含义,应译为"Western development"
⑥"党风建设"、"作风建设"
在以上两个词中均有"建设"二字,大部分人会使用词典用词construction和building。但若盲目套用,在语法上虽勉强,但语义上却略显空洞含糊。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意思上,只为对等而对等,字字珠玑,却忽略内涵意思。"党风建设"实际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工作。提升党员对党真正的认识。因此,可灵活译为"the Party style improvement",而"作风建设"亦是如此,即培养党员党性,具有为人民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译为"Cultivate of a fine work style"即可。
通过以上的例子,不难发现在政经类文本中出现的成语,谚语,俗语,也就是我们统称的热词。在翻译其本身含义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任何用语都出现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特定情境赋予其的特定意义。翻译时把本身含义表达出来的同时,还要根据特定语言环境和语言目的合理传递出发言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真实意图。译者必须要善于及时把握用语在特定情境中的意义迁移,准确传达发言人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向世界展现出国家形象和政治地位。同时,在报告中,由于中国语言的特点习惯不免出现一些重复用词,我们合理运用"删减法"剔除一些没有实际含义的表达,在翻译出原译文的同时也实在的表达出意义,暗合奈达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之说及以意译为中心的翻译理论,将重点置于译文读者上,跳出原文的羁绊,从事实上找依据。心智上不宜说的太远,用词不要太夸张,因为体现具体的往往是一些"小词",这样更能说明政府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
三.对翻译实践的启示与心得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诞生,是有一定的原因,并且拥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因此汉语不同于英语,汉语大部分句子复合紧缩,所谓"紧,也就是很紧凑,取消各分句之间语音停顿,使句子密切连在一起;所谓"缩",就是压缩,省略原来的话语,精炼简洁。这样紧凑的句子间,语法逻辑关系通常会隐藏(连淑能,2006)报告中长句偏多, 句型结构单一, 多用并列短句或并列谓语,这一特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的尤其明显。但英语则重"形合"。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如何在忠实报告原文和适应报告目的语读者之间达到平衡。那就是,这二者间没有绝对的平衡模式,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翻译期间,根据不同语境,我们采取不同策略,例如,在重复表达上我们在二者间找到的平衡点就是"省略不译",这个"不译"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不翻译,根据上下语境,我们能够推敲出原文的具体含义,选取合适的词来表达其含义,而不是为了对等而对等。愚昧的忠实原文。当然,遇到地道中文经典,采用"微改多样化"策略调整语序,表情达意同时也不失中国特色。
四.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领导人演讲类的政经文体是一项综合性翻译任务。在翻译时,翻译出话语本身含义之外,尤为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内在意义。同时,在表达上要兼顾国家形象和语言特色,表达国家在一些特大政治事件上的坚定立场,绝不动摇。综合文化因素阐述事实。在一些语句的翻译上,需要译者能够跳出"翻译"思维,灵活把控说话者意图,摆脱理论束缚,站在传统的译论之上,给出贴切的译文。翻译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成就的过程,无需特意遵从某个特定的理论,但是最后的译文却彰显了各个理论。这就是翻译的奇妙之处。
五.参考文献
[1] 政治文献的翻译[J]. 程镇球. 中国翻译. 2004(01)
[2] 从框架理论看翻译[J]. 汪立荣. 中国翻译. 2005(03)
[3] 王弄笙. 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 中国翻译,2004(1):56-59.
[4] 金其斌. 宣传资料的翻译策略初探[J]. 中国科技翻译. 2003(4): 24-27.
[5] 政治文献英译的疑难及其解决办法[J]. 王小萍. 山东外语教学. 2006(05)
[6]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Spati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 Chun. . 2003
[7] Extra-textu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Government Work Report 2014 under Manipulation Theory[D]. 吴旭飞.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5
[8] A Study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thics[D]. 宋敏.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
作者简介:
姓名:万艾青 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3年9月28日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翻译方向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策略;功能对等;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政治方针和政策的精华,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反应中国国情,提出国家政策以及上一年政府所取得的成绩,规划未来一年的奋斗目标,为想要了解中国的其它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年一度《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倍受世界瞩目。但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却颇有难度,因为这代表着政府,更代表党和国家以及人民。首先,它具有极高的政治性,关乎整个国家的形象和权威,稍有差池就可能会影响国家的政治地位以及经济利益,甚至是国际关系。其次,由于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报告中通过频繁使用成语,诗句等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表达与现今提出的中国特色新概念词汇结合,这无形中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本文以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领导人讲话为语料, 基于翻译主体性的原则,从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入手, 浅析政经类翻译应该如何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 跳出原文形式, 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微改多样化,使目标语读者能适应,并且达到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结合汉英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外宣传的需要,对其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用语进行研究。
1.2 研究意义
近年,对《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研究的学者日益增多。但大多数针对某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进行研究,有些是针对少量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方法进行剖析和解读,没有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本文以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为语料,对其中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做定向研究。首先,不可否认《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大量中国特色词汇。其次,在这其中大量的有效翻译已经通过中央编译局翻译专家商榷及认可。最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版本均经由来自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外籍专家审校。因此,定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方法如何在"忠实原文"和"适应目标语读者"间达到平衡是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通过探寻其中的规律以及所得研究数据,均对翻译学习者或翻译工作者今后的翻译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二.中国特色词汇与翻译
2.1 何为"热词"
初谈翻译,尤其是政经类文体的翻译,代表的是国家形象,选词准确是政经类翻译第一要素。一个词,在字典中查阅出现多重含义,但把单个词放入特定语境中,含义有且只有一个。因此,在理解词汇含义上语境对于理解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语境又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陈宏薇,1998:11)语言语境就是上下文语境。中国特色词汇是一类充满文化内涵,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词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会采用诗歌经典,引据古典诗词,并将此类经典与当代国情,社会热点相结合创造脍炙人口新词语。因而,诞生具有中国特色的"热词"。翻译中,对于每一个词反复斟酌,直至最后商榷定稿,均有准确定义。其中,加之中国本身的语言特色,领导人与时俱进,报告中常常会因此而产生一些新潮并贴切民生的词语。这些词语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及民生问题。但翻译而言,首先应当充分理解词汇含义,基于政治角度给出恰当译文。
2.2 翻译策略
2.2.1 一词多"译"
"获得感"
"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因此最早出现的译文是"sense of obtain",但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这里,"获得感"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因此,这里所用 obtain 不合适,因为 obtain 多指凭努力或恳求得到急需或很想得到的东西,功利感很强。在报告中的"获得"含义是指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国家总体水平,进而与人民一同分享成果的幸福感,让人民感受到货真价实的有所得,若译为"sense of gain"则比较妥当,gain 多指付出极大努力后获得具有优势的东西,更着重体现了一种实在的得到,体现了结果。
"打得赢,不变质"
字面上理解,"变质"含义可以指人思想或事物本质变得与原来不同,多用于指向坏的方面转变。也可指蜕化变质的食品,这是一种化学上的变化过程。因此,有人草率的将"变质"译为"deteriorate"或者"degenerate",这都是误译。这句话源于江泽民在军队建设时期所发表讲话中,立足新历史条件,把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郑重提到全军面前。由此可见,这里"不变质"不是指化学意义上的变质,也是指"腐败",主要是指解放军性质不变。所以"deteriorate"和"degenerate"均不恰当。应译为"be able to fight and win and always maintain its political color"。
2.2.2 微改多样化
"打铁还需自身硬"
字面理解,译为"To forge iron, one must be strong."在汉语中,该俗语是指打铁的人本身要足够强壮。但在探讨翻译译文时,我们要考虑到情境性,尤其是政府类报告和领导人发言,因为任何一句话都在特定语境,发言人的每一句话也必须要置于该情境中理解。本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谈到改进党作风问题时所使用的一句熟语。回看这个场景,在理解熟语本身含义的情况下,融入当时语境,前文谈论党员干部中发生的"四风"问题,后文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从上下文来看,如果理解为"铁匠自身体质强壮",此句所传达的意思则为:党员干部是应当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有"四风问题",另一类是负责纠察有问题党员的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指后一类人应当加强自身的素质,以便具备"打铁"能力,也就是具备查出有问题官员的能力。但如果理解为"铁硬",那么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了"四风"问题,因此全党都应该提高警惕,严于律己,要将全体党员锻炼成为为人名服务的优秀人才。根据以上分析,尽管这句谚语本身的含义偏向于"铁匠硬",但是"铁硬"较之"铁匠硬"更符合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因此,译为"It takes good iron to make good products". ○4"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在领导人讲话和答记者问招待会中出现频率颇高,多半谈论台湾问题,大部分的现场译员甚至是在政府工作报告译文中,多出现"Mainland China"。事实上,笔者认为这里用 Mainland China 极其不恰当。出于政治考虑,有一个 Mainland China,难道还有另一个其他 China 吗?我们只有一个中国,并且台湾也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大陆应该是译为 China's mainland 或者 the mainland of China 較为合适。为了体现"一个中国"原则还有"台湾问题"翻译。台湾问题有人译为 Taiwan issue, issue 是指 a matter that is in dispute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因此,issue 不适用于此处,台湾问题只能翻译成 Taiwan question. 同时,为了避免将台湾误读为独立国家处理,台湾人不应该译为 Taiwanese,而应该译Taiwan people,或是 Taiwan residents,台湾的英文名也不能是 Formosa,Formosa 是 16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对台湾的旧称,因此台湾直接译为"Taiwan"即可。虽然国外很多媒体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并不是这样处理,但作为中国人,作为一名译员,应当有这样的政治觉悟,并且使用此种正确译法。体现我国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上坚定不移的决心。
2.2.3 "省略不译"
○5"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提及西部大开发,有人为彰显"大"开发,刻意加上修饰词,实则这个"大"并没有实际的含义,只宏观上强调规模之大。当然,这与汉语修辞语的使用有关联。因为汉语修辞语在程度上往往强于英语," 大词"( High-sounding word) 使用频率高。同义反复(tautology )很多。那么翻译策略就是避虚就实, 大胆运用" 删减法"。"删减"没有违背严复提出"信"的原则, "删减"不是把原文某些实在的思想内容删减, 而是删去一些不需要的, 或违背译文习惯表达的词。所以," 删减" 并不意味削减原意, 相反,"删减"是对等原则上的精简浓缩,真正意义上与原译文对等,忠实。奈达说过,主张译者应着眼于读者来考虑原文的意义和精神,以译文信息内容和交际效果为对等目的,不拘泥于原文,通过另一种语言传达同一种意义。因此,这里"西部大开发"中"大"是程度副词,是修饰无实际含义,应译为"Western development"
⑥"党风建设"、"作风建设"
在以上两个词中均有"建设"二字,大部分人会使用词典用词construction和building。但若盲目套用,在语法上虽勉强,但语义上却略显空洞含糊。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意思上,只为对等而对等,字字珠玑,却忽略内涵意思。"党风建设"实际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工作。提升党员对党真正的认识。因此,可灵活译为"the Party style improvement",而"作风建设"亦是如此,即培养党员党性,具有为人民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译为"Cultivate of a fine work style"即可。
通过以上的例子,不难发现在政经类文本中出现的成语,谚语,俗语,也就是我们统称的热词。在翻译其本身含义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任何用语都出现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特定情境赋予其的特定意义。翻译时把本身含义表达出来的同时,还要根据特定语言环境和语言目的合理传递出发言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真实意图。译者必须要善于及时把握用语在特定情境中的意义迁移,准确传达发言人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向世界展现出国家形象和政治地位。同时,在报告中,由于中国语言的特点习惯不免出现一些重复用词,我们合理运用"删减法"剔除一些没有实际含义的表达,在翻译出原译文的同时也实在的表达出意义,暗合奈达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之说及以意译为中心的翻译理论,将重点置于译文读者上,跳出原文的羁绊,从事实上找依据。心智上不宜说的太远,用词不要太夸张,因为体现具体的往往是一些"小词",这样更能说明政府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
三.对翻译实践的启示与心得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诞生,是有一定的原因,并且拥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因此汉语不同于英语,汉语大部分句子复合紧缩,所谓"紧,也就是很紧凑,取消各分句之间语音停顿,使句子密切连在一起;所谓"缩",就是压缩,省略原来的话语,精炼简洁。这样紧凑的句子间,语法逻辑关系通常会隐藏(连淑能,2006)报告中长句偏多, 句型结构单一, 多用并列短句或并列谓语,这一特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的尤其明显。但英语则重"形合"。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如何在忠实报告原文和适应报告目的语读者之间达到平衡。那就是,这二者间没有绝对的平衡模式,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翻译期间,根据不同语境,我们采取不同策略,例如,在重复表达上我们在二者间找到的平衡点就是"省略不译",这个"不译"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不翻译,根据上下语境,我们能够推敲出原文的具体含义,选取合适的词来表达其含义,而不是为了对等而对等。愚昧的忠实原文。当然,遇到地道中文经典,采用"微改多样化"策略调整语序,表情达意同时也不失中国特色。
四.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领导人演讲类的政经文体是一项综合性翻译任务。在翻译时,翻译出话语本身含义之外,尤为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内在意义。同时,在表达上要兼顾国家形象和语言特色,表达国家在一些特大政治事件上的坚定立场,绝不动摇。综合文化因素阐述事实。在一些语句的翻译上,需要译者能够跳出"翻译"思维,灵活把控说话者意图,摆脱理论束缚,站在传统的译论之上,给出贴切的译文。翻译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成就的过程,无需特意遵从某个特定的理论,但是最后的译文却彰显了各个理论。这就是翻译的奇妙之处。
五.参考文献
[1] 政治文献的翻译[J]. 程镇球. 中国翻译. 2004(01)
[2] 从框架理论看翻译[J]. 汪立荣. 中国翻译. 2005(03)
[3] 王弄笙. 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 中国翻译,2004(1):56-59.
[4] 金其斌. 宣传资料的翻译策略初探[J]. 中国科技翻译. 2003(4): 24-27.
[5] 政治文献英译的疑难及其解决办法[J]. 王小萍. 山东外语教学. 2006(05)
[6]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Spati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 Chun. . 2003
[7] Extra-textu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Government Work Report 2014 under Manipulation Theory[D]. 吴旭飞.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5
[8] A Study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thics[D]. 宋敏.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
作者简介:
姓名:万艾青 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3年9月28日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翻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