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临床观察显示,在类风湿关节炎初期或急性期辨证应用仲景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方,在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时,用该汤药送服培元固本散以标本兼顾长期服药,就可以取得显著疗效,使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类风湿关节炎;培元固本散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484(2012)06-0177-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以关节变形、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1],属中医“风湿历节”、“痹症”范畴。西医学对该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疗效差且副作用大。因此,治疗该病中医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自2009年以来,应用《金匮要略》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煎汤送服培元固本散[2]治本病,效果尚好。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 10例,女 16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以30-35居多,病程为1.5-2.5 年者9例,3-5年者12例,6-8年者5 例。
  诊断依据:(1)发病缓慢;(2)呈游走性、多发性、对称性小关节炎症,反复发作,且有关节晨僵或变形;(3)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和下肢的踝部有皮下小结;(4)X 线显示有受累关节改变;(5)类风湿因子阳性。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煎汤冲服培元固本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由桂枝15g,麻黄10g,芍药12g,知母10g,防风12g,白术24g,附子15g,甘草9g,生姜12g组成。临证加减:遇寒冷掣痛难以屈伸者,倍附子、麻黄;肢体沉重明显者,加萆薢、泽泻、威灵仙、木瓜;肢节发热疼痛者,加忍冬藤、赤芍、丹参;游走疼痛明显者,加羌活、川芎、鸡血藤;关节变形明显者,加透骨草、寻骨风、鹿角霜。临床应据患者寒热虚实之差别,调整各药剂量比例。
  服法:患病初期或发作期,煎服上药;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时,用汤药送服培元固本散(胎盘1具、大三七、血竭、炮甲珠、琥珀、红参、鹿茸片各30g),每次3g,早晚各服1次。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经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显效: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恢复者;好转:治疗一月后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者;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无改变者。
  3.2结果本组26例中临床治愈 14例,显效8例,好转 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
  4 典型病例
  赵某,女,30岁。2010年6月就诊。诉2年余前小产后骑电车引起肩背、四肢酸麻胀痛,恶风寒,乏力,头眩昏沉。1年多来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且有加重之势,现双手指疼麻发凉,双臂呈持续性疼痛,喜暖畏寒,遇风寒疼痛加剧。检查:两手指僵硬,近端指间关节肿大变形,不能握拳,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60mm/h,X线示双侧近指、腕关节面骨质侵蚀。此为气血亏虚,表虚卫疏,血脉空虚,外邪入侵,留滞经脉,闭阻不通,而成痹症。寒湿外侵,正不胜邪而使病情缠绵难愈。治宜温经散寒,宣痹通络,补气生血,填精益髓,强筋壮骨,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15g,白芍12g,甘草9g,知母10g,防风12g,麻黄10g,附子30g,白术24g,豨莶草30g,生姜15g,培元固本散1料。汤药随病情变化略有出入,冲服散剂每日6g共用近一个半月。
  上药用后双臂及指节疼痛肿胀基本消失,伸屈握固灵活,两手转温,手部皮色红润,肿大的指关节消退,眠可纳旺。查血沉17mm/h,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摄片复查:指、腕骨质及软组织肿胀吸收,骨纹理排列整齐,近日随访病情巩固未复发。
  5 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3]。此历节病与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历节病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寒湿邪外侵而成。西医所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本病肝肾先虚甚是吻合;其起病缓慢,正虚邪恋,迁延难愈,久痛不解,临床治疗颇感棘手。
  仲景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含有“甘草附子汤”,以其祛风除湿、兼走表里、扶正达邪;麻黄配防风祛风而温散表湿;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芍药合知母益阴清热,以防化热化燥;麻黄、桂枝配白术,取微汗法,祛除风寒湿邪;桂枝配白术,温经通络,燥湿止痛;桂枝配炮附子,助肾阳,通阳行痹;桂枝、芍药、甘草,调和营卫。纵观全方,寒热并用,辛散苦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机复杂、病情深重甚是相合。但是,其补益肝肾之力不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初期或发作期效果甚佳,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时,需用汤药送服培元固本散以填精益髓,强筋壮骨、宣痹通络、活血止痛;同时血肉有情之品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康复,此与西医学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之说相符。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2.
  [2]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证疑难病症经验专辑[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5.
  [3]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67-02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改革,门诊输液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采纳,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的优点,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使门诊输液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法律意识的增强,对门诊输液
期刊
D[摘要] 中医护理是一门独特的学科, 随着中医护理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护理服务的范围也不断延伸, 我院结合实际制定了3年继续教育发展规划,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在职教育。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发展中医护理工作。  关键词:中医护理 量化; 管理; 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65-02     中医护理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按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72-02     当前如何减少护士的流失,提升其内在的素质,调动其积极性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护理管理者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尊重和理解护理人员,为护理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最大的潜能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基层护士长工作,现对人性化管理在基层护理管理
期刊
[摘要] 目的【1】: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21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手足口病的高发病率的特点,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规律,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21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监控实验室环境、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手足口病的发病场所多为家庭聚集处或部分集体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该病发生的高峰期为5月份到7月份,婴
期刊
[摘要] 社会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我国重性精神病人数已超过1600万。重性精神病在我国呈高复发、高致残、高自杀率等特点。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重性精神病难以治愈,且易复发。经反复治疗缓解,绝大部分转为慢性精神病人,回归到家庭和社会。慢性精神病患者常遗留社会功能的缺陷,往往表现为退缩、生活懒散、情感淡漠、始动性缺乏、不知整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社区
期刊
[摘要]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如何使护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服务的实效性,减少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是护士长工作的重点,也是科室生存发展之本。本文从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发挥质控体系作用、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重视质量讨论及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等方面来阐述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及体会。  关键词:护理质量 ;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益脑胶囊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75-01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角膜病变〔1〕。笔者通过12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接诊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 9~62岁,平均33.26±8.89岁。有植物性外伤史7例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10月份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报告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94例占69.12%)和中药注射剂(10例占7.35%);最常见的ADR表现是过敏反应,即皮疹,其次为刺激性静脉炎;静脉给药发生ADR的病例占120例(占病例的88.24%);ADR的发生与性别无相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组(44例)和西药对照组(28例)。结果: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7.73%(43/44),明显优于西药组的78.57%(22/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5分。  方法  1治疗组  1.1穴位注射: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配合1ml(40mg)醋酸曲安奈德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