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种,换一个梦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的价值要有前瞻性,要能抢得先机,把握趋势,比别人更早预见到未来市场发展的潮向,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
  无数虚构堆积繁荣,睁开眼却是一片空。无法满足,不能停留。
  ——题引
  策划的本质是一种计划、一种预见,甚至有时就是一种战略、一种方向上的指引。策划的价值要有前瞻性,要能抢得先机,把握趋势,比别人更早预见到未来市场发展的潮向,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
  一、出版策划之现状
  目前书业同质化严重,很多图书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策划。虽然在书业中叫得最响的就是“策划”二字,可是这种策划多是非常主观的,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着浪头走,赶时髦,追潮流,什么热闹做什么,这样的策划最终多以失败告终。很多人对此很困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重视市场的趋势和潮流,为什么还总是落后呢?原因很简单,这种所谓的策划看似经过市场调研,有报告书,弄得一本正经,貌似非常专业。可骨子里这种策划只是一种刻舟求剑的被动思维,当你看到市场的主流,并踏入浪潮时,潮已经开始退了。你永远是为别人抬轿子的追潮人。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每日都跟在市场身后追浪逐潮,其结果只能是永远被拍在沙滩上,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我们要成为那个领潮的人,要把握住书业之道。有了“道”,你才可能与时俱进,永远立于浪潮之前沿,扬帆高歌,成为一域之领军者。
  二、出版策划之定位
  这个世界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也纷繁复杂,光是图书市场的品种就繁多到你无法卒读。就算一个策划编辑天天跑市场,日日勤调研,那也是“一日不见,形同陌路”,昨日景象已非今日;才三天不见,早已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据统计,一个普通的策划编辑每年出版的图书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实属惊人。在这种纷繁多变的大势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让自己的策划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是只有一个个杂乱的点,而无法成为一个有气势和品牌效应的方阵甚至舰队?
  这里的智慧还是那句古老的话:舍得!有舍才有得,面对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大千世界的千般诱惑,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如何抓住机遇,而在于你如何拒绝诱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一个策划人必须具有清醒的思考,对于自己追求什么、达成什么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位。
  这种定位传统上讲都是从上而下的,从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及市场的要求出发。但笔者这里强调另一种定位,就是策划人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天赋秉性、作者资源,找准最适合自己策划风格的定位,深入挖掘这种潜质,做出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策划。这种策划并不单纯局限于选题的方向和内涵,还要策划出一个好的名字,一个有深度、有气势、有气质的封面,及一个风格和谐、表达力强、艺术氛围浓郁的版式。这样一系列做下来,才能真正成就一个出版策划人的个性风格,此时你不用刻意去求去同质化,自然就会达成独树一帜之策划品格。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感悟世界和领会客观存在的人,你的这种策划与市场之间自然会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接下来的策划产品的销售及宣传亦会事半功倍。这样的策划才能造就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策划人,一个领市场之潮流的领军者,而不是一个辛苦的追潮者,刻板的分析者。
  三、出版策划之市场调研
  一般认为一个好的策划编辑应该经常到各大书城、专业书店,或者超市图书卖场调研,了解市场上什么样的书最火暴,什么样的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群,甚至连黄昏时马路上的练摊卖书场也不错过,因为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最通俗的图书品位。笔者的看法并非如此,当我们头脑中装了过多的他人成功的图书形象后,就会在有意无意间受制于群体观念意识,此时所谓的策划人不过就是个成功的调研员。相反,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图书策划者,最经常应该做的调研工作,并不在于图书业本身,而应该经常走入生活,融入艺术,比如去觀赏音乐会、话剧场、美术馆、时装展等,从别的艺术形式中找到做书的灵感,成为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策划人,而不是跟风者。事实上当你紧追慢追时,潮流已经过去,你正好被潮尾击中。对图书卖场的过多关注,会有意无意地干扰到你真正想做的东西。你会在头脑中不断地评判,然后删除一些你认为已经不够时髦的元素,而增添某些正体现当下畅销图书的理念。于是,最后出来的东西不会是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产品,而是一个貌似具有所有畅销元素,实则只是大杂烩的庸俗拼盘。在一项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案例中,置身于一群陌生人中的人会否定自己的正常判断力而提高与其他人的一致性;当仅仅要判断一条线的长度时,实验对象高兴地附和群体观点,尽管在他们自己看来群体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这种情形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也很常见,当一群人坐在一起进行所谓的头脑风暴,绞尽脑汁想要做出创意时,其结果却往往勉强而平庸。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前行的历史中,上万年的进化史使我们脑海深处的集体意识,以一种强烈的内在规范形式严重地限制了我们的灵性思维。因此,如果想要有好的创意,必须要走一条远离群体磁场的道路,让这种潜在的场的力量不再发挥,让思维真正自由起来,朝着新视野进发。
  四、出版策划之信息选择与选题确立
  善于把握信息点,是图书选题策划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时看似一个非常小的点,却正代表了新的读者群的形成和一股新文化潮流的暗涌,适时把握这种机会点和顺应涌动的暗潮,形成一个真正的文化潮流,成为潮流领先的开拓者,为图书缔造一个新的品牌。以下谈谈几个事例:1.当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风靡全国时,有敏感度的策划人感受国人对于文化的一种新的渴望,即正统文化、严肃文化的通俗化、浅易化、趣味化。但策划人并不以牺牲品质和深度为代价,而是找到研究深刻的专家,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正应了《道德经》的一句话: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于是,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台将军事、文化、经济等一系列国学经典推出之际,出版界也掀起了一股国学经典的潮流。2.当今社会,现代人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和医疗现状的日益严峻,国人求医已经被列为十大最有压力的事项之一。此时,市场适时推出《求医不如求己》《登上健康快车》等一系列中医保健类图书,既而又延伸到国际市场中同类型浅易、畅销的保健类图书《你学会喝水了吗?》《这样吃最健康》等,很快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出版潮。3.同样的情形,在2006年、2007年股市火爆时也曾经发生过。策划人抓住时机,出版了一大批股票、证券、理财类图书,引领了潮流,多套书登上出版排行榜,成为图书策划的经典案例。从上述事例中不难发现,有时看似与图书无关的一个新闻、一种趋势、一场比赛最终都会体现出一种文化的潮流,有时这种潮流会自发形成,有时需要有人引领,策划人就要善于成为那个发现者和引领者。
  五、出版策划之感悟与认知
  策划人的策划能力,其实并不简单是一个创意思维或者想象力的问题,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其本质是一个对我们所处的这个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感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仅仅是你有如何强大的思考和分析社会的能力。相反,有时倒需要放下这种有为的努力,而进入一种无为的对社会的感悟和敏思之中。这种感悟和敏思就需要策划人有丰富的经历和见识作为基础,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体悟当代中国,甚至对当今世界这个大环境,有不同于一般、不同于常人的领悟和见解,以此为切入点才有可能策划出颇富创意而又顺应潮流之大选题,这样的选题往往不会是一本书、一套书,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品牌、大系列。
  用一颗种,换一个梦。无论我们有多少新意和与众不同的巧思、内涵,让我们的策划能契合读者的心灵,让心灵的力量如种子般萌芽,才是出版策划中最重要的核心。因为书从本质上讲是精神产品,是满足精神需要之“梦”。
  如果编辑策划的选题与市场需求和受众需要是远离,甚至是背离的,那么再好的创意,再与众不同的思想也将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在这一点上作为策划人必须要脚踏实地,有绝对的客观和唯物主义的精神,容不得半点想当然和主观臆测。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勤、嘴勤、腿勤,既要重视对市场普通读者受众的调查、研究,亦要认真研究并听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要点面结合,既要符合市场潮流之趋势,亦要有领潮流先锋之眼光。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杂志书的存在本身就包含着当前中国出版业期望的分众化趋势。如何开拓这片充满商机的新市场,是出版从业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杂志书得到“正名”的一天,也期待更多杂志书的成功给出版业带来惊喜。  出版物的形态与分类一直处于流动变化之中。杂志书(Mook)就是近年来十分走红的一种出版物。目前,中国杂志书业已经形成了青春文学主导,其他类型层出不穷的出版状态。无论是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开始出版的“老
期刊
美国出版商对传统出版业的未来抱有信心,不认为传统出版业会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崩溃。不管书的形式如何变化,出版者是内容的提供商这一性质不会改变,内容仍然是第一位的。  2011年5月23日,我参加由中国版协培训部组织的“赴美培训班”赴美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听课,主办方约请若干美国出版界的知名人士,为我们上课;一是参访,参观那些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出版社,并和他们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次时间不
期刊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出版产业涌现大量令人欢欣鼓舞的新闻,给遭遇2011年冰雪之夜的出版业注入许多新鲜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希望。本刊编辑部通过整理2012年新闻资讯,总结十大关键词,梳理2012年的中国出版业。  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改制、农家书屋  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点工作有两项,一项是继续积极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另一项是201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
期刊
法国作家埃里克·桑瓦萨创作的《吸墨鬼》系列丛书,曾获2009年法国荷格拉贝青少年文学大奖,2010年法国金墨水奖,2012年欧洲少儿读物大奖等奖项。2012年7月,21世纪出版社出版了《吸墨鬼》系列丛书的中文版,由著名翻译家郑迪蔚翻译。这套丛书包括《吸墨鬼来了》《吸墨鬼的双人吸管》《吸墨鬼城》《吸墨鬼小红帽》《吸墨鬼病了》《吸墨鬼的错别字》,共七册。此套童书以其耳目一新的阅读乐趣,深深地吸引中国的
期刊
一海知义是日本研究汉学的学者,之所以特别写他对陶渊明的研究,是想要了解一下海外学者对汉学研究的视角。尤其是作为一个格外重视师承流派、积淀深厚、做派繁复的日本学者,相对于中国学者对陶渊明的研究,应当会提出与我们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这些研究和写作方法的异色对于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无疑是有帮助的,笔者辨源析流、叩同问异,渴望能进一步地走进陶渊明那独特的精神世界。  一海知义的研究得出的重要观点是:
期刊
以品质赢得尊重,以专业获得认同,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的活跃度和知名度还将进一步提高,走出国门,融入世界,中国文化会让世界为之喝彩。  和家电行业、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等支柱性产业相比,出版行业显然算不上国家的中坚产业,力量还有待壮大,但就日常文化生活和海外文化推广而言,这个行业的地位却举足轻重。虽然我们承认在图书的输送和引进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通过一年中各种国际性图书展的参展和BIBF的举办
期刊
“能力开放”是天翼阅读一贯推崇的“绿色阅读、数字阅读、品位阅读”的理念的最佳诠释,将“开放、合作、共赢”的合作理念广为传播,开创数字出版行业的全新合作模式,致力于为用户打造一个全新的阅读平台。  早在十年前,美国知名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自己的专著《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中,就前瞻性地预料到手机将击败所有已知的媒体,成为其集大成者。2004年,中国大陆第一部手机小说《城外》面世,创下了高达18万元
期刊
2012年9月10~13日,全国少年儿童图书交易会在河北承德举行,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海飞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本届少儿图书交易会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共有30多家少儿社及150多家书店参加。交易会上,各少儿社均重点推出精品好書及最新力作,与书店代表进行沟通交流,并就当前少儿数字出版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社店见面重交流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全国书市为代表的各种类型书展得以在神州大地萌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的书展如雨后春笋般成长,除全国书市(全国图书博览会前身)、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北京图书订货会三大行业盛会,还有像大学出版社订货会、少年图书订货会、羊城书市等类型不同的书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出版业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异军突起,全国各类书展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并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
期刊
[摘要]《农村新技术》期刊创刊至今近30年,始终赢得读者喜爱,各种荣誉不断。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代性、实用性、通俗性和新颖性,认真倾听广大读者心声,贴近新生代农民美化图文设计,真情为农民快致富、解难题服务,千方百计维护读者利益,加强期刊品牌经营和延伸经营,坚定不移地打造精品期刊。  [关键词]《农村新技术》 农业科普期刊 定位 服务  《农村新技术》创刊于1983年,是面向全国发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