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数学大班教学现状、介绍混合式学习和雨课堂、实践策略的举例和《线性代数》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教学中的应用,展现雨课堂在大学数学大班混合式学习中的实践。
关键词:雨课堂 大班教学 混合式学习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
一、大学数学大班教学现状
大学数学是高校低年级学生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理论性强,抽象性高,内容枯燥,课时多,考研必考。教师大多采用提出问题、引入定义、证明性质、推导计算到课堂总结结束,通过边讲边写的黑板加粉笔板书模式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和空间思考和探究[1]。
近二十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大学数学基本是80人到150人的大班教学。而且不仅大学数学如此,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甚至电路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也是大班教学。大班教学如今仍是校园课堂的主导形式。大班教学虽然有规模化优势,但存在师生之间互动少、不便于了解学情、教学目标掌握不及时、个性化教学条件不足、教学反思不充分、学习效率不高等等。
二、混合式学习和雨课堂
混合式学习是线上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是由学生控制的线上网络学习与教师在教室中线下学习相结合。线上的网络学习是学习课前结合慕课的自主定调学习,线下课堂学习是师生在课堂中面对面组织课堂活动通过教师加同伴活动进行知识深化。混合式学习通过知识传授前移,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上和课前学习时间。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只需要PPT课件和微信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不需要单独安装App,十分轻便[2]。
三、实践策略
课前可以根据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推送课件、慕课视频,学生在课前看课件和视频。学习活动一定要有反馈,教师布置应该给出学习任务单、知识点测验鼓励学生在不懂得的知识点旁点击“不懂”(中国学生一般不愿说出自己的不足或者为了完成课前任务而随便在课件中乱点);为了在课前了解学情同时也有充裕时间准备下节课教学,更为了学生养成优秀学习习惯,课前任务应设置截止时间,教师好通过自己手机端查看学生课件预习情况和学生的反馈信息[3]。
课中可以通过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随机提问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扫码签到,教师在很短时间内知道哪些学生缺勤。通过实时答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现哪些地方理解错误和掌握不牢。答疑弹幕可以让学生随时说出自己的困惑,教师也随时解答。随机提问使学生紧张同时又感觉到兴奋、有趣,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3]。
课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反思教学过程、批改作业、展示优秀作业和个别学生私信沟通交流困难知识点、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学生可以复习总结、查漏补缺、订正错题、自主学习新课件等等。
运用雨课堂可以将期末终结性评价改成形成性评价,同时也给出平时成绩的依据。从以下几方面完成情况给出评价,如观看视频和课件、上课签到、课堂测验、随机提问、弹幕等等。
例如《线性代数》实对称矩阵对角化一节教学中课前教师推送矩阵对角化课件,并发布相应练习题。如矩阵相似的定义、矩阵可对角化的定义、可对角化矩阵的n次方、矩阵可对角化充要条件。如通过查看课件人数和练习题正确率、易错点等等了解学情做到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课堂上先扫码点名查看是否有同学缺课以及哪些同学缺课。讲课时通过学生在具体某页PPT遇到不懂的知识可点击不懂按钮收藏起来。在定理证明过程学生发起弹幕提问教师答疑解惑。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实对称矩阵正交对角化步骤,特别是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构造正交矩阵。之后拍照上传,教师点评,奖励优秀学生。教师通过例题验证像素矩阵(实对称矩阵)可对角化、手算得到三阶实对称矩阵正交对角化、计算实对称矩阵的n次方、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期间给学生出判断题、单选题等,并且随机提问,这些都纳入平时成绩。课后布置作业包括计算题和思维导图总结,学生通过雨课堂提交。
四、总结
在大学数学大班混合式教学中运用雨课堂可以课前督促预习课件、慕课视频和自测题,最好都在截止时间前。同时教师也在课前掌握学情,做到有针对性教学;课中可以用扫码签到、实时发布习题、弹幕、随机提问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生互动、测评学习掌握情况;课后可以通过雨课堂复习课件、重做错题、预习下节课课件和慕课视频。并且所有教学过程全部留有痕迹,计入平时成绩,实施全过程考核,改变终结性一次考核的弊端。总之,通过与传统大学数学大班教学相比较,雨课堂解决了“三率”问题,即到课率、抬头率、入脑率。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数据分析,增加了大班教学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2]。
参考文献
[1] 孟小燕,田振清,张利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數学》混合式学习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12):55-59
[2] 学堂在线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清华新闻网,2016.6.17
[3] 范乐乐,钟华,龙路英.“雨课堂”在高等数学课程大班教学中应用[J].教育现代化, 2018(53):261-263.
关键词:雨课堂 大班教学 混合式学习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
一、大学数学大班教学现状
大学数学是高校低年级学生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理论性强,抽象性高,内容枯燥,课时多,考研必考。教师大多采用提出问题、引入定义、证明性质、推导计算到课堂总结结束,通过边讲边写的黑板加粉笔板书模式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和空间思考和探究[1]。
近二十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大学数学基本是80人到150人的大班教学。而且不仅大学数学如此,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甚至电路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也是大班教学。大班教学如今仍是校园课堂的主导形式。大班教学虽然有规模化优势,但存在师生之间互动少、不便于了解学情、教学目标掌握不及时、个性化教学条件不足、教学反思不充分、学习效率不高等等。
二、混合式学习和雨课堂
混合式学习是线上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是由学生控制的线上网络学习与教师在教室中线下学习相结合。线上的网络学习是学习课前结合慕课的自主定调学习,线下课堂学习是师生在课堂中面对面组织课堂活动通过教师加同伴活动进行知识深化。混合式学习通过知识传授前移,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上和课前学习时间。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只需要PPT课件和微信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不需要单独安装App,十分轻便[2]。
三、实践策略
课前可以根据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推送课件、慕课视频,学生在课前看课件和视频。学习活动一定要有反馈,教师布置应该给出学习任务单、知识点测验鼓励学生在不懂得的知识点旁点击“不懂”(中国学生一般不愿说出自己的不足或者为了完成课前任务而随便在课件中乱点);为了在课前了解学情同时也有充裕时间准备下节课教学,更为了学生养成优秀学习习惯,课前任务应设置截止时间,教师好通过自己手机端查看学生课件预习情况和学生的反馈信息[3]。
课中可以通过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随机提问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扫码签到,教师在很短时间内知道哪些学生缺勤。通过实时答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现哪些地方理解错误和掌握不牢。答疑弹幕可以让学生随时说出自己的困惑,教师也随时解答。随机提问使学生紧张同时又感觉到兴奋、有趣,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3]。
课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反思教学过程、批改作业、展示优秀作业和个别学生私信沟通交流困难知识点、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学生可以复习总结、查漏补缺、订正错题、自主学习新课件等等。
运用雨课堂可以将期末终结性评价改成形成性评价,同时也给出平时成绩的依据。从以下几方面完成情况给出评价,如观看视频和课件、上课签到、课堂测验、随机提问、弹幕等等。
例如《线性代数》实对称矩阵对角化一节教学中课前教师推送矩阵对角化课件,并发布相应练习题。如矩阵相似的定义、矩阵可对角化的定义、可对角化矩阵的n次方、矩阵可对角化充要条件。如通过查看课件人数和练习题正确率、易错点等等了解学情做到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课堂上先扫码点名查看是否有同学缺课以及哪些同学缺课。讲课时通过学生在具体某页PPT遇到不懂的知识可点击不懂按钮收藏起来。在定理证明过程学生发起弹幕提问教师答疑解惑。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实对称矩阵正交对角化步骤,特别是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构造正交矩阵。之后拍照上传,教师点评,奖励优秀学生。教师通过例题验证像素矩阵(实对称矩阵)可对角化、手算得到三阶实对称矩阵正交对角化、计算实对称矩阵的n次方、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期间给学生出判断题、单选题等,并且随机提问,这些都纳入平时成绩。课后布置作业包括计算题和思维导图总结,学生通过雨课堂提交。
四、总结
在大学数学大班混合式教学中运用雨课堂可以课前督促预习课件、慕课视频和自测题,最好都在截止时间前。同时教师也在课前掌握学情,做到有针对性教学;课中可以用扫码签到、实时发布习题、弹幕、随机提问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生互动、测评学习掌握情况;课后可以通过雨课堂复习课件、重做错题、预习下节课课件和慕课视频。并且所有教学过程全部留有痕迹,计入平时成绩,实施全过程考核,改变终结性一次考核的弊端。总之,通过与传统大学数学大班教学相比较,雨课堂解决了“三率”问题,即到课率、抬头率、入脑率。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数据分析,增加了大班教学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2]。
参考文献
[1] 孟小燕,田振清,张利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數学》混合式学习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12):55-59
[2] 学堂在线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清华新闻网,2016.6.17
[3] 范乐乐,钟华,龙路英.“雨课堂”在高等数学课程大班教学中应用[J].教育现代化, 2018(53):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