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法与抹法的区别与联系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39831983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对“摩法”阐述的差异为题,收集关于“摩法”和“抹法”的以往文献记载,分析“摩法”的确切内涵以及与“抹法”的区别与联系。笔者认为“摩法”的操作应该包含“直线往返”特征,表述为“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更符合其内涵。“抹法”是指或掌在施术部位呈现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往返运动的稍加轻盈快捷的摩动。两种手法都属于摩擦类手法,“摩法”是古老的手法,“抹法”在近代才成为独特手法。“摩法”与“抹法”的区别在于操作时施力过程和两种手法在动作表现形态上的区别是其关键,“抹法”用力宜轻、不带动皮下组织,动作轻盈灵快,“摩法”用力稍重,可带动皮下组织或不带动皮下组织,动作稍缓慢。
  关键词:摩法 抹法 推拿手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14-02
  笔者在《推拿学》手法内容教学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下简称第一版)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下简称第二版),发现两版教材对“摩法”的阐述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就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将“摩法”和“抹法”以及“推法”之间的联系、区别进行分析,以利学生学习和临床应用。
  首先,两版教材对“摩法”的阐述,第一版表述为“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1],在具体“动作要领”的“指摩法”中也明确表明“通过腕、掌使指面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1];而上述内容在第二版中取消了第一版的“直线往返”字样,如第二版“用指或掌在體表做环形而有节奏的摩动,称为摩法”[2],同样在“动作要领”的“指摩法”中表述为“通过腕、掌使指面做环形摩动”[2]。如此看来,取消“摩法”的直线往返特征是作者故意所为,而关于此用意在第二版“修订说明”里或其他杂志刊物中并未找到有关解释和说明。
  摩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在《黄帝内经》有多处提到,如《素问?病能论篇》记载“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载有“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并提到可用于按摩的工具-员针,如“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而对于摩法的具体操作,并未见到具体描述。及至宋代《圣济总录》对按摩有详加之分析,“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之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也未见对“摩法”操作的具体描述。及至清《医宗金鉴》(1742年)“正骨心法?手法总论”中虽有“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并对摩法治疗骨伤病的功效做出了精辟阐述-“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但具体操作过程仍未明述。及查至清?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刊于1888年)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1612年)基础上,才列“摩法”并沿用周于藩和《小儿按摩经》(载于1601年刊行《针灸大成》)对摩法阐述及应用,如“周于蕃曰:按而留之,摩以去之。又曰: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其后掐法属按,揉法,推、运、搓、摇等法,均从摩法出也。”“摩腹”具体操作为“用掌心,团摩满腹上,治伤乳食。周于蕃)”;“摩左右胁”操作:“左右胁在胸腹两旁肋膊处。以掌心横摩两边,得八十一次,治食积痰滞。周于蕃”;“摩丹田”操作:“以掌心由胸口直摩之,得八十一次,治食积气滞。周于蕃”;“摩神阙”操作:“以掌心按脐并小腹,或往上,或往下,或宜左,或宜右,按而摩之,或数十次数百次,治腹痛,并治便结。周于蕃”;“摩总经、天河、曲池三穴”操作:“以右手大指侧直摩之,自能开胸退热。《按摩经》”。由此可见,摩法操作已具环形及直线往返之特点。
  由上述可见,第一版“摩法”的定义符合古老摩法的操作内涵。但为什么第二版却删减了第一版“摩法”的“直线往返”特点呢?我们再看两版教材里的“抹法”,似乎可以体会其用意。同属摩擦类手法的“抹法”在两版教材里均有相同的表述,其中抹法定义为“用拇指罗纹面或掌面在施术部位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在抹法区别于推法的表述中有“通常所说的推法是指平推法,其运动特点是单向、直线、有去无回。而抹法则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线往来,或曲线运转,可根据不同的部位灵活变化运用”,这样一来,第一版的“摩法”和“抹法”在直线往返的指或掌操作时,似乎无法区别,而删减“直线往返”后的“环形而有节奏的”摩法似乎可区别于“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线往来,或曲线运转”的抹法。但是,摩法和抹法的关键区别是不是运动轨迹特点上的区别呢?我们还需对“抹法”的来源进行一些探讨或许可得到答案。
  “抹法”在《黄帝内经》中无此名称,在唐代《备急千金要方》(652年)“痈肿毒方”中有“上二味搅和,微火煎令稀稠得所,捻作饼子,于肿头坚处贴之,以纸粘贴,以帛抹之”记载,但观此“抹”并非推拿手法之义。在《厘正按摩要术》“序五”载有“表里寒热虚实病证为何,温清补泻汗吐下和治法为何,而概以随手推抹,名曰抹惊”,清?骆如龙著《幼科推拿秘书》(1784年刊行)“目疾门”载有“揉上天心,上视往下揉,下视往上揉,不开从中间两分揉抹”,以及该书“幼科药方”中载“治猴子疮方:天雨鸣雷时,有疮者,不与人知,自己立于檐下,以手抹去猴子,口中默念,雷打猴子,快走,念七遍,抹七遍,即自落。念时迎着雷,向天井外抹去,神效”,尽管上述文字尽显迷信色彩,但其描述“抹”和“推抹”、“抹惊”、“揉抹”作为推拿手法是可以成立的,然其动作的实施具体过程并不明确,临床上疗效特点也未表明。在199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曹仁发主编《中医推拿学》有“用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往返推动称为抹法”,并有“抹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常用于头面及手掌部,对头痛、眩晕、神衰、失眠及掌指酸麻乏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具有开窍镇静,安神醒脑和扩张血管等良好作用。”在一指禅推拿流派抹法还可用多指或指背操作,多指抹法:用双手多指指端着力,紧贴于肌肤表面,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的移动。指背抹法:多指紧握拳,第二指关节展平紧贴于肌肤表面,做左右往返推动,且缓慢自然的自上而下操作。观严隽陶教授主编之《推拿学》“抹法”似继承曹仁发教授主编《中医推拿学》中“指抹法”之主旨,但其又增“掌抹法”。后查阅《朱金山推拿集锦》(1983年出版)中载“掌面贴于患者有关局部经络循行线上作抹动,可顺气降逆,活血消肿,故抹而顺之……掌抹法用手掌着力,在患肢体上抹动,用于四肢麻木,疼痛。”该书由闻正怡等编著,其在书中“按语”又述“掌抹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手法,也是以掌着力的手法之一。此法常与揉、运、摩、抚法有密切联系。临床多用于头额、胸腹等部位。本法作用广泛,是内科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的主要治疗手法,也是儿科按摩推拿流派的常用手法。”   从以上关于“抹法”的记载来看,抹法在推拿中应用已久,然其作为独特手法应用当属一指禅推拿流派运用拇指于头面及手掌部操作取其镇静醒神和解除掌指酸麻乏力之效更具特点,至于其他流派用掌抹动,以其运动轨迹区别和不宜带动深部组织、可用于“肢体酸痛”而区别于掌摩法略显证据不足,难道摩法应用于四肢就不会产生此效?《石室秘录》“卷三(射集)?摩治法”中提出摩法“不可缓,不可急,不可重,不可轻”本身就含有针对不同状况要灵活施法。笔者在临床中体会“掌抹法”和“掌摩法”明显区别在于二者操作时医者施力过程以及手法表现形态上有别,掌摩法需腕部稍用力,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速度不快不慢,使掌面在体表直线往返或环形摩动;掌抹法操作时腕部更加放松,前臂与上臂需同时协调用力,做出速度比掌摩法更快的、幅度较小的内外摆动,使掌面在体表更轻快地来回摩动,运动轨迹直线往返或曲线往返。要做出手法形态上的区别,自然对体表的压力刺激就有区别,一般掌抹法轻于掌摩法,疗效上当以掌抹法包含于掌摩法之内,或者说掌抹法仅以“缓解肢体酸痛”为主。观指抹法与指摩法之区别,与掌抹法和掌抹法区别点基本相同。
  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摩法”的操作应该包含直线往返特征,表述为“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更符合其本身内涵。“抹法”是指或掌在施术部位呈现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往返运动的稍加轻盈快捷的摩动。两种手法都属于摩擦类手法,“摩法”是古老的手法,“抹法”在近代才成为独特手法。“抹法”与“摩法”的区别在于操作时施力过程和两种手法在动作表现形态上的区别是其关键,“抹法”用力宜轻、不带动皮下组织,动作轻盈灵快,“摩法”用力稍重,可带动皮下组织或不带动皮下组织,动作稍缓慢。在分析抹法与推法区别时,如先区别摩法和推法,再区别抹法和推法更便于学习理解。推法(成人推法,非小儿推法)以其用力沉实必行直线单向操作方可良好完成,全身各部可施本法,功效更以“通经活脉,荡涤积滞”为特点;而摩法用力稍轻可带动皮下组织或不带动皮下组织,指或掌摩动时无论环形或直线往返运动均便于完成,其效以“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为特点;相比之下,用力更轻可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轻灵快捷摩动的抹法,其临床多用于头面、手掌或胸腹而获镇静醒神和解除肢体酸痛为长,与用力沉实、单方向直线运动、三者中速度最缓的推法区别自然较大。
  参考文献
  [1] 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8
  [2] 嚴隽陶.推拿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1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住院患者健康、心理状况并结合所患疾病特点进行相关疾病和心理方面健康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利用有计划、有目的的宣传、教育等手段,让患者及家人了解所患疾病的特点,增加对相关健康知识了解,消除不必要了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调整好心态,以便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学会自我照顾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利于身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并观察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式总结,同时与30例同期采取传统急诊开腹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腹腔镜组出血量较少,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现并发症,腹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指导对卒中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选标准纳入60例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于入组时、治疗后2个月末和5个月末,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家庭康复组进行功能评定、治疗和定期随访,对照组只进行同期的随访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功能综合评定分别在入组评定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期刊
摘要:随着外科手术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的节奏的越来越快,促使术中的规章制度越来越规范化。物品清点制度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其中纱布的清点又是重中之重。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杜绝异物遗留体腔,应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学生在实习前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即准备在推拿科在实习时学些什么;其次,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本文通过五个方面阐述了推拿专业同学如何能更好的实习来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实现学生到医生的转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11-01  1 什么是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CBR)是197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要求通过社区为伤残者提供基本的服务和训练。1981年,WHO康复专家委员会定义社区康复是在社区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
期刊
摘要: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MPCNL)是通过建立皮肤到肾集合系统Fr14-16的手术通道,输尿管镜进入肾盂或肾盏内,用钬激光对上尿路结石进行碎石治疗的一种手术方法。其优点是微创、安全性较高、恢复快、疗效佳。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3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自2
期刊
乳腺增生疾病,简称“HDB”,是女性群体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本病的命名学乱,又名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它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实际是小叶与乳腺导管在结构上的变化,国际卫生组织将这一症状称为“良性乳腺的不良结构”,其病因主要是内分泌系统的严重失调造成。目前治疗这一疾病的方法较多,本人收集民间验方,从2007年1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脑瘫患儿父母及其他患病儿童父母的自觉健康状况的现状,比较两组父母之间的差异。  方法:调查脑瘫组178例及对照组177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自觉健康状况量表为研究工具,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①脑瘫组父母与对照组父母在年龄、学历、就业、患儿胎次、是否早产等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觉健康状况量表调查:和同年龄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推拿治疗,对照组给半导体激光及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利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两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较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