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文学作品翻译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作品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最难的一种。因为文化作品的翻译不单单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语言背后的文化解析以及所承载的社会背景,所以文学作品翻译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与转化。影响文学作品翻译的因素有很多,语言不通只是其中之一,文化的不同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翻译的特征,研究文化因素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地位,然后针对如何更好地翻译文学作品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学作品;翻译;文化视角
  作者简介:孙经伟(1995-),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口译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1
  一、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翻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语言下创作的文学作品转换成另一种文化背景下以及另一种语言下的人更容易理解的文字。文学作品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好的作品,我们除了要了解自己生活的时代和国家的文化,更要了解前人以及国外的文化,拓展我们的视野,并且从不同的作品中找到共鸣。当然翻译文学作品的人也要能够了解原作者的思路以及创作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不遗失到作者的本来意图。文化因素对文学作品翻译来说特别的重要,不管是对翻译方式还是翻译技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文学翻译的特征
  文学翻译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一类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但是意思不能有太大的差别,在这个文字转换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语言也可以减少语言,但是不能改变文字的本来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文字的價值不能轻易被改变。因此文学翻译有四个最重要的特征:艺术性、整体性、创造性。
  (一)文学作品翻译的艺术性
  文学翻译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此必须注重艺术性,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一种艺术,转换成另一种文字不能丧失它的艺术性。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不同语言之间的彼此转换,更要把故事情节以及创作手法等都表达出来,不能失去文学作品本来的情感色彩以及意象意境以及作者的思路和创作目的。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带着强烈的艺术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揣摩作者的意图以及读者的心理诉求,不能直接翻译,要结合一定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底蕴去翻译,且不可忽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因为每一个翻译者不但需要有很好的语言功底,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涵养和文化功底。
  (二)文学作品翻译的整体性
  文学作品其实是由文字和语言组成的一个整体,具有系统连贯性,但是文学翻译是建立在文学作品本身的思路以及情感上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原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构思,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不能偏离作者的意思。如果翻译出来的作品曲折了作者本来的意思或者不能传达出作者真实的意思,没有从实际出发,最后这部经过翻译的作品就是去了自身的文学价值以及翻译价值。另外,保持作品的整体性也是为了尊重原作者的作品,尽可能把作品的真实意思传达给读者,翻译出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把更好的文学作品传递给中国的读者。
  (三)文学作品翻译的创造性
  文学作品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创造的过程中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改变原文的意思以及原本的语言特色和格调。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格调,也就是个性,因此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要创造出自身的特色和格调,这样才能使作品充满感染力。当然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社会背景的不同,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肯定不能完全传达出原作者的意图,但是大致的精华部分不能丧失,不能整部文学作品就丧失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影响文学作品翻译的文化差异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各民族的文化也具有差异性,各具自己的特色,也使得文化充满多样性,语言的差异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之一。因此造成了文学作品的差异。为了使得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学作品能够传入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被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翻译就变得非常重要,对文学作品翻译的要求也特别严格,翻译者不仅需要强大的文字和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文化内涵以及对社会、政治以及历史的把握和了解。
  (二)文化习俗的差异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很多文学作品也都是在自身的文化习俗的熏陶中创作出来的,所以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文化特色,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习俗的差异性,可能就会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曲折作者的意思以及思想情感,因此必须先弄清楚各民族间文化习俗的差异性。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
  我们每一个的思维方式的形成都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理解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个人偏见,这都是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解读偏差。所以我们要足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翻译文学作品。
  (四)宗教信仰的差异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我们必须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因此翻译者彼此了解宗教信仰的差异,这对文学作品翻译有着很大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文学作品翻译的几个特征,进而分析影响文学作品翻译的文化因素,希望以后的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可以在本着真实性的基础上,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摘 要: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转折期的马克·吐温意识到美国以往自然真实生活的丧失,因此在文学创作中他试图踏上重建民族母性追寻之路。本文试图从《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部作品中冒险旅行来分析其隐含的母性主题,通过对其母性主题的探究可以揭示汤姆、哈克以及马克·吐温本人所探寻的精神归宿问题。  关键词:汤姆;哈克;母性主题;丧失与追寻  作者简介:刘丽萍(1989-),女,汉族,四川自贡人
摘 要:肯·克西的代表作《飞越疯人院》不仅是美国反文化运动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心理里小说。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构理论”解读《飞越疯人院》中的人物形象,将作品中三个代表性人物形象麦克墨菲、酋长布罗姆登和护士长拉契特与“本我”、“自我”和“超我”对应起来。通过分析三重人格之间的矛盾、斗争及相互调和,使读者对主要人物角色和小说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人性的本质产生更加透彻的领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
摘 要:法国文学指用法语写成的文学,有时特指法国人用法语写成的文学。法国文学通常以法兰西王国建立的第一份罗曼语文献《斯特拉斯堡誓言》作为标志,法国人的起源复杂,主要由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罗曼人构成。由于法国文学拥有悠久及丰富的历史,在发展中对其他语言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  关键词:当代文学;法国文学镜像;文化身份;西方文化  作者简介:罗芳(1986.7-),
摘 要:《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诗歌。本文选取顾子欣与杨玉德的译文为范本,分别从文体特征的格式特点、格律要求、语言风格和意象表达与象征运用这四个方面来浅析二译本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华兹华斯;文体特征  作者简介:王音敏(1993-),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摘 要:本文主要探析《刀锋》中拉里的追寻道路,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浅析拉里的追寻。首先,拉里追寻的是什么,他追寻的主要有哪些内容;其次,拉里追寻的原因,不仅包含生活经历因素,也有个人原因;最后,分析拉里追寻的意义,正如浮士德博士一样,面对生活的迷茫永不停止追寻的脚步。  关键词:《刀锋》;拉里;追寻意义  作者简介:聂银娴(1994-),女,汉族,湖北宜昌人,中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又称为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chronic lung disease,CLD),是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学特点。
期刊
摘 要:《三怪客泛舟记》是英国幽默小说的代表,讲述了三位好友划船游览泰晤士河的经历。旅行中既有晴天时河道两岸自然人文风光引发的崇高美学体验也有黑夜和风雨中诡谲的河面带来的暗恐。小说创作于十九世纪末,以诙谐讽刺的手法反映了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文明社会在逐渐脱离与自然的原始共生关系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结。  关键词:暗恐;自然;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在现有研究和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弹性成像在特殊结节[如合并甲状腺弥漫
摘 要:诗歌不仅是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文学载体,它也间接或直接地反映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穆泰纳比是阿拔斯王朝后期诗人,当时巴格达中央政权衰落,小国林立,领国拜占庭却蓬勃发展向其黄金时代迈进。诗人曾追随叙利亚北部哈姆丹埃米尔赛弗·道莱,数次跟随他参加反对拜占庭的战争,他用诗歌热烈地赞颂国王并记录下他亲身经历的战役,本文通过穆太奈比描写赛弗·道莱与拜占庭人的“哈岱斯红堡之战”发掘诗歌背后的阿拔斯王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