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高效地阅读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在分析阅读重要性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明了高效阅读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高效阅读,创新思维,主体地位,循序渐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樣性。”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应试层面来看,阅读的过程便是素材累积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以此累积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人文性层面来看,阅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过程,能为祖国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如何才能高效进行?这是很久以来,我们语文老师艰难求索的问题。在我看来,语文阅读课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应增强语文课程意识,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高效阅读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一、 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
教师没有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法,基本上还都是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一股脑的灌输理论知识,忽略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培养,教师俨然成了一个课堂控制者,学生都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背景下去进行学习的,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迫于高考的压力,盲目地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只是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完全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合适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忽略情感的熏陶,使得学生知识以局部阅读代替整体阅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很多的学生不重视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当中的阅读训练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学生如果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忽视文章内容的理解,应付性地看完,这样的阅读对解题根本起不到作用。另外,学生认识不到教师推荐的经典书籍的优点,觉得看不懂,太老,不符合他们的思想,不如看玄幻等小说有意思,所以静不下心来读书。
总之,就教师来说,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够深,把握得不够准,上课不是按新课标来上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来上。就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对语阅读重视的不够,认识得不深。低效甚至无效课堂随处可见,语文几乎快成了可上可不上的科目。这种现状急需改变,每一位在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积极研究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高效阅读课堂的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思维,认真研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写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的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二)在备课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声音、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音、形相统一的语言,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的内心,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
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一般是很难立刻总结概括出来的,这时候需要老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情况下,设置问题要从小处着笔,问题呈现梯度上升的趋势,让学生小组讨论中将文章主旨循序渐进地豁然开朗。这样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做读书笔记与写读后感
做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写读后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一次的笔记展示既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在展示中发现,学生在笔记中分类记录了多种内容,如:作家作品简介、妙语集锦、精彩片段、简短书评等,笔记中既有摘抄,也有评论,真正使学生做到“开卷有益”——积累了生活常识和经验,获取大量词汇和语句,培养了语感。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培养了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转变思维的基础上,不仅要备教材和相关的课程资源,还要备学法、教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论教,以学促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千人千法,在探寻高中高效阅读的这条路上,我依然会慢慢求索,不断地实践,致力于实现高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M].桂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牟月辉.立足文本内涵,开掘语言魅力: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思考[J].辅导员,2010.
[3]黄洪洲.创设愉悦氛围,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2014.
作者简介:
刘文文,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市茌平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效阅读,创新思维,主体地位,循序渐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樣性。”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应试层面来看,阅读的过程便是素材累积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以此累积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人文性层面来看,阅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过程,能为祖国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如何才能高效进行?这是很久以来,我们语文老师艰难求索的问题。在我看来,语文阅读课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应增强语文课程意识,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高效阅读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一、 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
教师没有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法,基本上还都是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一股脑的灌输理论知识,忽略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培养,教师俨然成了一个课堂控制者,学生都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背景下去进行学习的,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迫于高考的压力,盲目地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只是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完全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合适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忽略情感的熏陶,使得学生知识以局部阅读代替整体阅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很多的学生不重视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当中的阅读训练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学生如果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忽视文章内容的理解,应付性地看完,这样的阅读对解题根本起不到作用。另外,学生认识不到教师推荐的经典书籍的优点,觉得看不懂,太老,不符合他们的思想,不如看玄幻等小说有意思,所以静不下心来读书。
总之,就教师来说,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够深,把握得不够准,上课不是按新课标来上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来上。就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对语阅读重视的不够,认识得不深。低效甚至无效课堂随处可见,语文几乎快成了可上可不上的科目。这种现状急需改变,每一位在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积极研究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高效阅读课堂的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思维,认真研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写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的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二)在备课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声音、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音、形相统一的语言,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的内心,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
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一般是很难立刻总结概括出来的,这时候需要老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情况下,设置问题要从小处着笔,问题呈现梯度上升的趋势,让学生小组讨论中将文章主旨循序渐进地豁然开朗。这样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做读书笔记与写读后感
做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写读后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一次的笔记展示既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在展示中发现,学生在笔记中分类记录了多种内容,如:作家作品简介、妙语集锦、精彩片段、简短书评等,笔记中既有摘抄,也有评论,真正使学生做到“开卷有益”——积累了生活常识和经验,获取大量词汇和语句,培养了语感。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培养了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转变思维的基础上,不仅要备教材和相关的课程资源,还要备学法、教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论教,以学促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千人千法,在探寻高中高效阅读的这条路上,我依然会慢慢求索,不断地实践,致力于实现高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M].桂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牟月辉.立足文本内涵,开掘语言魅力: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思考[J].辅导员,2010.
[3]黄洪洲.创设愉悦氛围,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2014.
作者简介:
刘文文,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市茌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