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想中收获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收获,可是,从各方面的教学反馈来看,不少学生收获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这当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乃至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准。本文拟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为例,谈谈初中师生的共同成长,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的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出文中交代了哪些与春节有关的民俗,然后点出其乡土文学的特色。应该说,这样的教学四平八稳,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洞。但细加揣摩之后,就可以发现存在的缺陷:教师只是将自己认定有益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讲解代替了学习。具体讲,存在以下3个明显的缺陷。
  首先,教师将自己封闭在理想国之内。
  新课改推行至今日,效果斐然,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改变乃至“进化”。但是,必须正视的是,为数不少的教师教学理念改变得并不彻底。就以这篇《本命年的回想》为例,初中语文教师习惯于将本文中涉及的春节习俗介绍给学生,在他们的意念中,学生知道了这些习俗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全部。其实,这无异于知识传授,即类似于“灌输”教学。究其原因,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封闭起来,自得于自己的发现,因为在他们的生命中缺乏作者所介绍的乃至挚爱的生活。借助文本,偶遇这样的生活,必然会有一些感触;有了感触,教师的天性就随之而来,立即迸发出一个要传给学生的冲动。但是在将冲动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理智,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有些东西学生可能接受不了。于是,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想执教,至于学生需要什么,能消化什么,消化到什么层次,则很少涉足。
  第二,学生游离于“理想”的课堂之外。
  时代在迅猛发展,我们教育服务的对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口味”不同了,他们更多地喜欢直观、动态的事物,这也是不少学生喜好游戏的真实原因。于是,对于单纯以文字呈现的春节民俗,他们往往不太感兴趣。一节课结束后,他们大多只是模糊地知道有某某习俗。直白地说,学生无情地游离于教师自以为是的理想课堂之外。表面上,他们身在课堂,但实际上心思早就飞离课堂——这是极为“震撼”的课堂学习生态。如果这种现象不加改变,教学效益的提升只能是空谈,学生的成长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第三,新课程下的语文“学堂”渐行渐远。
  新课改倡导“自学——互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是简单地把春节习俗知识列举出来,没有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探讨的机会,当然这样的课堂更谈不上教学“留白”了,因为根本就没有“留白”的必要。不需要学生思考,老师都清楚明确地列举好,试想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怎样,学生学习兴趣会怎样。这就必然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课堂背道而驰。
  为此,为人师者的我们很有必要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思索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语文路径。
  一、回想语文学科特质,让教学回归本原
  初中语文教学有自己的学科规定性,一切活动必须围绕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展开。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路上,所有教师必须养成一种回想的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回想对象就是语文学科的自身特质。
  在教学设计上,要牢记语文特质。立足文本,设计语言理解与运用活动。从上文所讲述的教学来看,执教者有自己的思考,教学活动也体现了部分语文学科特质。例如,让学生读课文,梳理文字,排查习俗。但是这样的活动设计还显单调,因为这样的设计更多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至于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几乎没有涉猎。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所知的有关春节的习俗,当然也可以拓展到其他节日。通过这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起对自己家乡习俗的关注和喜爱之情。换句话讲,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生活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矫正方向,任何无关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的细节都要果敢地舍弃。例如,课堂进行中,学生讲述自己所知的习俗时,游离于习俗之外的内容,教师就必须适时跟进和介入,引导他向语文活动靠拢,不至于“散”得“神”飞。
  二、回想教师专业素养,让发展成为现实
  从人的内心来讲,不少人有一劳永逸的想法,教师也不例外。其实,从教育的效率角度考虑,这是个极其有害的想法,必须摒弃。试想,教者慵懒了、懈怠了,又怎能引领学生遨游语文视野的纷繁世界呢?
  此时,教师的回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教学理念这个宏观层面的,也有教学法微观层面的。就笔者的体会来看,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跃升是重中之重,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具有专业素养提升的自觉。依然以《本命年的回想》为例,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仅仅停留在春节习俗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层面。这个教学选择透露出一个信息:教师在执教之时的专业素养支撑有限。事实上,就这篇课文而言,其中蕴含着人情美、风俗美等各种美的形态,如果沿着这条线探究下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会得到较大提升。但可惜,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为此,这类教师就须要对美学进行认知学习和感悟,进而向学生普及美的知识,引领他们发现美、感悟美、践行美。长此以往,教师常态化的专业成长就会成为现实。
  三、回想学生个性品质,让成长具有轨迹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用单一的方式开展教育必然是不可取的。为此,对学生的认知就显得尤为迫切。
  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生活交往,教师有必要回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而提炼出每一个特定学生团体的整体品质,这应该是成为教学之前的必修课程。就《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而言,初中语文教师须要熟知和尊重学生喜欢生动、直观的个性品质,可以将各地春节习俗用图片或影视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有效关注文本内容,继而通过文本研读,体会作者所熟知的“这一个”民俗。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开展更进一步的工作,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组织习俗展评会、表演赛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找到成长路径,进入切实可行的成长轨道。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这个执教主体的回想。在回想中,教师要紧扣初中语文的学科品质,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历练,对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行界定,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向融合。这样的回想值得期待与实施,这样的回想也必将助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之一,学生如果掌握了议论文的阅读规律,考卷上的题目便可以迎刃而解。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价、说明,从而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和态度。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并阐发对某种现象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就是议论文。这种文体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所以关于这种议论文体的阅读
期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教育则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感受,吕淑湘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他一语道出了语文本身所蕴含的美,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够从语文中发现美、感受美、走进美。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就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
期刊
作家丁立梅曾经说过,“感谢生命中那些相遇,在我人生的底色上,抹上一朵粉红,于向晚的风里,微微生香。”近日阅读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就有这种微微生香、怦然心动的感觉,真的印证了那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掩卷沉思,不由让人心神荡漾。  这是一个时隔久远但依然感人至深的故事:  大年夜,开在北海道的一家夫妻面馆,正要打烊的时候接待了母子三人,他们只要了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
期刊
“于家园子依江滨,巧石回廊结构新;竹木已残鱼鸟尽,一池春水绿怜人。风寒江上草萋迷,闲踏春泥过涧西;一树冬青青不改,映门犹自照青溪”。 清代诗人王士祯,在其《瓜洲于园二首》中曾这样描写于园。  诗人以 “巧石、残竹、尽鸟、春水、寒风、萋草、冬青、闲踏……”,透露出在扬州期间充实恬静、稍带抑郁的心情。作为官员和文人的他,驰骋于宦海和诗坛之间,纵情于山光水色,抒写人生感怀。  一处风景,描述一段往事,荡
期刊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怎样才能让《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在初中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验古诗情趣、在想象中悟得古诗的妙趣、在比较中探究古诗理趣,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神秘而奇妙的世界。  一、在吟诵中体验古诗的情趣  在古诗教学课上教师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要为学生
期刊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这个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讨论给人们思想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带来的影响。目前,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重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它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实施环节。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低效、无序、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徒有“温度”没有“深度”,看似热闹一片,却是“虚假繁荣”。
期刊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尝试利用畅言教学系统,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利用畅言教学系统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畅言教学系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将网络资源和本地资源嵌入到电子课本当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融合,从而
期刊
教育的功能从“为了获取知识”向“为了获取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态度”发生了转变,极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相应学生学习方式也要跟着大幅转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主角为学生的配角,为学生打下手,服务学生,逐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探究的学习之路。  一、放手——让学生享有探究的权利  1.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
期刊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爱上语文,能够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几年的观摩以及自己的实践,今天以《草房子》为例,谈谈我是如何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的。  一、 选书  初中9年级人教版的《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纯美小说之一《草房子》。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指改变传统语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初中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式教学拥有现代化教学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并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背影》是苏教版8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回忆性散文,作者是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