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上探究之路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q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功能从“为了获取知识”向“为了获取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态度”发生了转变,极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相应学生学习方式也要跟着大幅转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主角为学生的配角,为学生打下手,服务学生,逐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探究的学习之路。
  一、放手——让学生享有探究的权利
  1.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一定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要让他们经历问题的自主思考,疑难的相互讨论,知识结构的提炼,重难点的归结等一系列过程。那如何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留“空白”,让学生去探究:在提问后留“空白”;当学生对知识模糊时留“空白”;在出现争议时留“空白”;在出现疑惑时留“空白。在各种各样的探究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定会获得充分释放。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让学生更多地收获学习的快乐和成就。
  2.挖掘教材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中,有对字、词、句、文的了解,有对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探求,有对作者思路、文章主旨的揣摩,有对写作技巧、表达特色的领悟,有对文章的鉴赏评论等。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教课本,而应认真钻研挖掘教材,针对教材中的知识重难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捕捉细节,深入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例如学习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反复抓住诗中“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层层深入的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挖掘探究:联系上句“正是江南好风景”来看,俩人相逢的时节是百花盛开的春天 。联系“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看,曾经李龟年受王公大臣宠幸,如今喜去悲来,真到了他的“落花时节”。联系当时社会背景看,这“落花时节”包含对安史之乱后国家残破、民生凋敝的感叹,联系上面几点综合看,这“落花时节”既有杜、李身世荣辱之悲,又有国家兴亡之叹,乐景寓哀情更能让人感慨万千。这样愈探愈奇,愈挖愈深,就会把学生带进一个乐学不疲的境界。这种探究,能大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3.故意示错,趣导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对学生的错误先暂缓评价,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样学生就会针对老师的“错误”而兴趣大增,积极给老师和同学纠错,探究氛围自然高涨。
  二、指导——让学生获取探究的钥匙
  1.在课题处着手探究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能折射出文章的灵魂,或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教师要抓住课题,最先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看他们从字面上究竟知道了哪些知识,还存在哪些困惑。这样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机调整。如课题出来后让学生思考: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角度探究:“是什么”——探究内容; “为什么”——探究主旨;“怎么样”——深层思考;“有什么用”——探究升华。这样的训练就能让学生循序渐进,方向明确地积极开展探究学习。
  2.在语言品读中展开探究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的了解语言文字入手。”指导学生品析语言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语感和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手段。洪镇淘老师教《天上的街市》一课时,他让学生初读之后,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开头一段:把“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了”换成“亮了”行不行?把第一节的两句话颠倒:“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怎么样?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于是他先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换自己的意见,再集体交流,交流时集思广益,在大家的探究中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的神妙,并把知识前后贯通,轻松地在旧知基础上掌握了新知,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3.在重难点处利用多媒体探究
  例如学习《推敲》一课,引导学生体会“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感悟“推”“敲”两字到底哪一个字更为妥帖,这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用多媒体展示了相应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鸟雀栖树,万籁俱寂。这时,一“推”一“敲”造成不一样的结果,学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画面,一下子就理解了哪一个字的表达效果更好,难点也解决了。
  三、激励——让学生充满探究的信心
  有些学生在学习语文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情感、意志比较脆弱,兴趣不能持久,三分钟热血,因此,教师要多采用激励手段,及时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探究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更大的内在驱动力。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要适机点拨疏导,给予他们心理与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自始至终充满探究的信心。
  四、引伸——让学生拓展探究的时空
  语文学习材料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理道德无所不包。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书本延伸到课外、社会,要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语文课程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这就更有利于探究性教学的进行。如学习9年级上册中的专题——广告多棱镜,在了解了“广告知识窗”“广告故事苑”等综合性学习栏目,教师可利用这些学习材料,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电台等)广泛搜集广告,然后分组给每一则广告写一段点评,并且评出最佳和最差广告语。班级里还可开展一次“假如我来创作广告”的主题活动,每人为自己熟悉的某种产品拟一则有创意的广告。这些实践活动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
  从探究学习的角度来讲,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培养探究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寻找达到探究目标的最佳途径;探究的组织者——创设丰富的探究环境,为学生探究做物质和心理的支持;探究的促进者——建立支持、宽容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探究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探究的乐趣,并能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共同倾听、反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215500)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课堂,审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们利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种种规定和要求?怎样向语文课堂要效率?我认为,不妨“化繁为简”,“返朴归真”,创设简单的语文课堂,优化课堂结构,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返朴归真”,体现“简约之美”  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从知
期刊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更换为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不但能很好地体现这个单元“体悟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且增加了这个单元的中华文化含金量和历史厚重感。我以为换得非常好。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它的主题依然有值得挖掘和深究的必要。  作者起筆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来总领全文,这句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句。“红”、“绿”
期刊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模式,如情景创建教育模式等。如何将各种教学方式运用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语文教学设计,保证语文教学既能够有序进行,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满足新课改对初中语文的要求。做好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明白教学目标的内容以及教学对象,根据两者的特点,作出合理的教学安排。  一、设计教育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
期刊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之一,学生如果掌握了议论文的阅读规律,考卷上的题目便可以迎刃而解。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价、说明,从而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和态度。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并阐发对某种现象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就是议论文。这种文体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所以关于这种议论文体的阅读
期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教育则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感受,吕淑湘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他一语道出了语文本身所蕴含的美,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够从语文中发现美、感受美、走进美。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就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
期刊
作家丁立梅曾经说过,“感谢生命中那些相遇,在我人生的底色上,抹上一朵粉红,于向晚的风里,微微生香。”近日阅读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就有这种微微生香、怦然心动的感觉,真的印证了那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掩卷沉思,不由让人心神荡漾。  这是一个时隔久远但依然感人至深的故事:  大年夜,开在北海道的一家夫妻面馆,正要打烊的时候接待了母子三人,他们只要了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
期刊
“于家园子依江滨,巧石回廊结构新;竹木已残鱼鸟尽,一池春水绿怜人。风寒江上草萋迷,闲踏春泥过涧西;一树冬青青不改,映门犹自照青溪”。 清代诗人王士祯,在其《瓜洲于园二首》中曾这样描写于园。  诗人以 “巧石、残竹、尽鸟、春水、寒风、萋草、冬青、闲踏……”,透露出在扬州期间充实恬静、稍带抑郁的心情。作为官员和文人的他,驰骋于宦海和诗坛之间,纵情于山光水色,抒写人生感怀。  一处风景,描述一段往事,荡
期刊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怎样才能让《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在初中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验古诗情趣、在想象中悟得古诗的妙趣、在比较中探究古诗理趣,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神秘而奇妙的世界。  一、在吟诵中体验古诗的情趣  在古诗教学课上教师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要为学生
期刊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这个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讨论给人们思想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带来的影响。目前,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重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它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实施环节。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低效、无序、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徒有“温度”没有“深度”,看似热闹一片,却是“虚假繁荣”。
期刊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尝试利用畅言教学系统,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利用畅言教学系统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畅言教学系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将网络资源和本地资源嵌入到电子课本当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融合,从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