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设计情景激发兴趣,创设环境激发想象、开拓领域训练思维、充实活动给成功喜悦。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 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非主宰者。宽容待人,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现的精神。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请记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
  3 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
  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4 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
  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
  5 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
  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收稿日期:2009-03-17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陈少梅,女(1977.4-),兴业县北市镇人,本科毕业;小教一级;撰写的论文曾获国家级一等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入门的最好向导,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潜在力量,是推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①导入诱趣,创设情景。②设疑引趣,发展好奇心。③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④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养;兴趣;创设;设疑;好
期刊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展新课程改革,因课程改革而形成的新理念、新思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陶行知说过这样一段话: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增强语言实践量,学生才能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采用游戏这种全身性反应活动,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批评,学会了接受,而且还展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个性得到了和谐健康的
期刊
【摘要】本文论证了培养情感素质,使学生尝试到认知价值的存在,体验智力劳动的意义,享受成功的幸福。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素质;培养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面对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缺乏应有的热情,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语文教学的本身去找原因。今天的语文课就像解剖课,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存在着固有的情感因素。情感素质的培养是新课程的
期刊
思想品德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活动中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是活动的目的。通过活动课,不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考察学生的睿智,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动脑、动心、动手的真正做好一件事。通过活动慢慢地去触摸孩子真实的灵魂,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课前预习,激发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学习兴趣的产生密不可分,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论证了了解国情,关注祖国命运的教学实践活动作用,关注社会、民生,积累调查经验。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1 指导思想 多元智能理论是设计本课的的理论支撑。利用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多元智能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社会人才的的方向。在教学中任何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参与得以实践的。多元智能理论是
期刊
【摘要】政治课教学中的美育,要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要注重创设课堂的气氛美,增强政治教学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政治课;美育;进行到底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里的美指的是美育,美育决不是单纯依靠美术一门学科就能够承担全部内涵的,各个学科中都蕴含有美育的因素,各个学科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任,政治学科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的阅读与思考,教师正确认识“阅读与思考”在教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发挥主导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处理好;政治课教学;“阅读与思考”    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变化最大的是删除了原教材的“练习”,增加了“阅读与思考”和活动课。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阅读与思考”,提高教学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应该做
期刊
陶渊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俨然黔娄之风。有诗为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试想人家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尚能悠然自在,坐观夕阳,提着篮子采菊花,何等超然、洒脱!真的这样吗?    1 精彩的入仕     “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可是古来读书人的人生坐标。陶渊明可谓“学而优”了,北宋欧阳修就对他有过高度评价:“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
期刊
作者简介:李运妹,女,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1994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唐山市劳动模范、唐山市骨干教师等称号。  【摘要】更新备课观念,我们过去备课常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甚至将其预置成“教学目标”强行灌输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