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本味 香飘两岸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平台
  如果追溯到1998年上海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图书博览会”,两岸出版交流大门开启,至今已有21年时光。柳斌杰署长在去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曾说:“20年来,海峡两岸出版交流的路途虽不平坦,却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前迈进。”这20多年里,尽管两岸关系时有波折,但出版交流从来没有中断过,且一直向前推进。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由间接的走向直接的,由单向的迈入双向的,由单元的趋于多元的,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从日益频繁的两岸版权贸易,到日趋兴旺的进出口业务,我们都可以看到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的勃勃生机。缘于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相近的血缘和相通的语言,两岸出版合作是华文走向世界市场的必然阶段,也是必然要求。柳斌杰署长也曾说过:“华文出版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共同发展、进一步开拓全球华文市场是两岸书业的共同目标。两岸出版应该联合起来,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共同商定华文出版走向国际市场的新办法。”展望未来两岸出版合作交流,我们充满期待和憧憬。
  
  作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厦门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厦门与台湾有“五缘”(血缘、地缘、文缘、商缘、法缘)的独有便利,在“台”字上做足文章。建社二十多年来已出版有关台湾研究的出版物300多种,在大学出版社中形成独具的特色,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壮丽的桥梁。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是大陆最早成立的专门研究台湾的学术机构,是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我社发挥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出版了一批有较强的原创性、前沿性的台湾研究图书,包括台湾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文学等领域。我社建社后出版的第一种书就是台湾历史方面的图书《台湾府志校注》,此后,有关台湾研究的图书一直成为我社出版工作的重点。台湾历史研究的《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台湾海疆史研究》等专著,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在史学界深得好评。研究台湾经济不仅有其学术价值,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社出版的《台湾社会经济史研究》、《战后台湾经济分析》等一系列学术著作,不仅从历史的纵向上论述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证明台湾经济是属于大陆经济圈的区域经济,也从现实的经济状态分析其优劣得失,对大陆的经济改革开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如研究台湾政治的《当代台湾政治研究》、研究台湾法律的《海峡两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研究台湾文学的《近20年台湾文学流脉》、《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与比较》等一批学术著作,都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具有前沿性。前不久我社推出的“海峡两岸文化与传播研究”系列图书,把台湾研究的图书推向了一个多维的高度。
  大型历史文献《台湾文献汇刊》,经过十载的编辑整理之功,于2005年初正式出版发行,引起海峡两岸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此次整理出版的《台湾文献汇刊》共七辑100册,收入珍贵文献资料近200种。这些文献资料,绝大多数是分藏于祖国大陆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散落于民间的孤本、珍本、抄本,也有一部分是近年在台湾、日本等地新发现的珍贵文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些文献资料,为揭示台湾历史发展变迁、揭示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最原始、最有力的证据。《台湾文献汇刊》的整理出版,弥补了台湾方面在文献史料建设上的不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成思危指出:这套《台湾文献汇刊》的出版,将会进一步推动有关台湾问题的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扎实厚重文化积累的形式,也是以最原始、最有力的证据,揭示自古以来台湾与大陆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渊源,《台湾文献汇刊》出版后作为胡锦涛主席2006年访美时向耶鲁大学图书馆的赠书之一。
  厦门大学出版社在两岸出版同行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2005年,我同社长助理徐长春前往台北,参加《台湾文献汇刊》在台湾的首发式,结交了许多台湾出版界的朋友。我的许多同事也曾先后访问过台湾,对台湾的出版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全社人员曾组织到金门参观。台湾出版界的陈恩泉、杨荣川、林训民、薛弘恩、黄荣粲等许多知名人士也到过我社访问。我还参加首次“金门书展”,拜会了金门县长李炷烽。厦门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交流很方便。在两岸版权贸易方面,我社1989年出版的,荣获“中国图书奖”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被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购得版权,以《毛泽东思想的中国基因》出版,首开我社版权的对台贸易。此后,我社共有30多种图书对台进行版权贸易,同时也购得许多台湾出版公司的版权,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图书,极大地促进了两岸的出版交流。我社在出版台湾学者的著作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譬如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傅昆成,他原是台大的教授,台湾“立法院”的顾问。他受聘厦门大学之后,专注于海洋法的研究,我社请他主编一套《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丛书》,至今已先后推出《海洋法专题研究》、《海洋法相关公约及中英文索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研究》三本专著。台湾企管专家林荣瑞先生1993年在厦门创办“福友企管顾问咨询公司”,从事大陆企管人才的培训,与我社在《企管顾问丛书》出版方面进行长期的合作,公司集聚许多台湾学者,撰写出版了50多种企管方面的图书,在图书市场上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图书出版的特殊纽带,厦门大学出版社与台湾学界、出版界携手相连,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厦门大学出版社也被誉为“台湾研究出版重镇”。
其他文献
2008年3月,我因投稿出版第一本书《最长的辞职信》,踏进圆神(方智)出版社。没想到,却意外地接下一个大案子——采访受到云门“流浪者计划”奖助的“流浪者”。这是一趟意外的旅程,却让我走进生命深处,了解“真正的旅行”,接受了一场生命的洗礼。  云门“流浪者计划”由林怀民老师于2004年发起。规定只能一个人旅行,还要在亚洲地区,流浪60天,历经兴奋、疲倦、甚至水土不服,种种困厄,重新找到往前的力量,流
期刊
潮流暗藏,新书井喷    每年的一至五月,是新书井喷期,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一月份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和四月份的全国书市(2009年在济南),多数出版社会把重点书放在这两个书业盛会之前出版。这期间,出版物相对比较主动,因为各出版社尚有大量值得操作的选题在运作,每家都拿出自己最抢眼的新书抢占市场。可以说,上半年是出版机构的黄金时段,把握好这一时机,全年的出版计划也就顺利完成大半。尤其是,这期间的图书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爱上了书,一爱就没商量,就不放手,而且会爱书一辈子,与书白头偕老。因爱而生瘾,因爱而痴迷,因爱而成癖。  “购书狂”。有人爱集邮,有人爱收藏,我爱购买书籍。小时候,时兴小人书(画书),常渴望拥有十册八册,那兴趣比扇三角(烟盒纸)、摔四角(纸面包)还浓。当时因家穷,只偶购三两本,多是拿赢得的三角、四角从三角迷四角痴手中换得,三两年也拥有画书一木箱。读初中时,常在星期天到八里外的集上书店买
期刊
编辑平台:  这是周浩正先生写给编辑人的第四十七封信。  这位台湾出版界前辈,在古稀之年把毕生经验以书信形式写出,与同业分享、探讨,盼能抛砖引玉对同业有所启发。  本刊有幸,得到周老允许,将不定期刊登他未结集成书的书信。    亲爱的朋友:  有位刚加入编辑队伍的年轻小友,读了《编辑力初探1.0》后,写了封e-mail给我,大意是说:  “我读完您写给编辑的信了,但对我现在的工作,似乎帮助不大。您
期刊
2006年,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频道精心打造推出《台商故事》栏目,开播2年多来播出100多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众多观众和台商的要求下,《台商故事①》于2009年1月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而第二本,第三本……也将陆续面世。台商在大陆的艰苦奋斗和辛酸历程,成为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传奇,激励着广大读者和有志者。当我们品读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对这些台商,我们有的是尊重、钦佩、敬仰和自豪。    
期刊
记得去年年底,东北风呼呼地刮着脸,感觉自己很像一只北京板鸭,被厨师锋利地片着。抬头间,便来到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磨铁”)的院子前。白墙黑字,十分高调地写着,“跟文化死磕”。“这只是一种做文化的态度。我们对文化,不仰视、不跟风,更不盲目。我们一直致力于制造潮流,回归自我。”这是磨铁总裁沈浩波对这句口号的解读。      星光大道 磨铁铺造    曾几何时,图书行业被排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三,
期刊
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1938年~),生于纽约州水牛城,现居纽约。他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小说不仅在美国备受推崇,还跨越大西洋,完全征服了自诩为侦探小说故乡的欧洲。他的作品是拥有最多崇拜者、精英分子最爱收藏的推理小说。其作品简繁体版分别由新星出版社和城邦脸谱出版社出版。  本期两岸出版专题,将为您讲述两岸出版业者与这位当代著名侦探
期刊
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更是如此。传统的阅读训练课程是按照年级或年龄来设计,教师在推荐阅读教材时也是面向全班的所有孩子。但实际上,同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并不一致,这还取决于各自的学习能力、课外阅读训练和阅读兴趣。如何进行差异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教育者面临的难题。现在这一难题在香港商务印书馆设计的“阶梯阅读”空间里迎刃而解。  阶梯阅读空间利用互聯网,为小学生提供
期刊
被誉为台湾70年代“纸上风云第一人”的高信疆先生,于2009年5月5日病逝于台北,享年65岁。高公的名字与“中国时报”紧密相连,历任《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时报周刊》总编辑、时报文化出版公司总编辑、《中时晚报》社长,在这个舞台上开创了一个文化盛世。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新闻媒体以外,高公与夫人柯元馨于70年代初创办了言心出版社,出版有《夏济安日记》、张系国重要代表作《棋王》,朱天心的第一本小说《
期刊
自《八百万种死法》中文版问世,小说家布洛克以马修·斯卡德系列正式地与台湾读者见面。主角斯卡德穿梭于纽约大都会的黑暗角落,和失意警察、酒鬼、妓女、亡者家属在烟雾和酒精的氛围里,就着生命的徒然与寂寥相互取暖,死亡的幽微变得如此鲜艳华丽……尽管斯卡德的故事被人讥为“无理可推”,却在台湾吸引了从不读推理类型的读者,甚至成为知名作家和导演情有独钟的小说。2005年春天,台湾的卜洛克迷盼到了小说家来访,马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