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教育者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融入到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因此,本文根据小学教育管理现状,重点论述了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德育 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7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 ”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如何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实施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教育者重视。小学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也是其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鉴于此,文章重点论述了针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环境,开展德育活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尚处在青春稚嫩的年纪,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他们对于是非对错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因此教育者要格外注意营造一个适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时代的摈弃。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其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力或者智力的发展,更是强调了学生道德的发展。道德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小学阶段是最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那么教育者应该利用这样一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应该植根于教育现实,通过学校的文化设施来体现。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道德教育知识讲座,或者组织一些大型团体活动,表彰校园中的好人好事。比如“学雷锋做好事”或者“植树节:为地球增添一片绿”等等,通过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来感染学生。班主任也可以在各自的班级里组织手抄报板报的绘制,通过这些充满积极意义的宣传标语来进一步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氛围,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自身做起,同时也要重视每一个班级的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积极的正向氛围,通过这些“潜环境”,来真正影响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确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改变德育方式,懂得因材施教
传统型教师针对学生展开德育的方式非常单一,只是停留在开班会或者利用学科渗透德育知识,基本上只是做到了常规性德育工作的程度。在国家大力弘扬素质教育的政策下,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运用创新型的德育方式来影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都是有着自己独立意义人格的人,因此教师要学会针对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思想,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因材施教,而不是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分寸,可以通过深入家访或者个别谈话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像朋友一样亲近他们,通过自身的学识素养与道德力量来影响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不能只沦为形式主义,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定期慰问福利院和敬老院,鼓励他们去这些社会机构做义工,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传统的德育方式只是被动的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创新型的德育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做,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让他们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变。
三、教师言为身范,鼓励学生互助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更应该懂得言传身教的道理。为人师表表示的不仅仅只是修饰自己的外形,更应该修饰自己的内在。因为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现在已经步入学习型社会,因此教师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这样才能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用有色眼光衡量学生。例如有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家境条件区别对待,只关心給自己送礼的学生,对待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就白眼相加,这样势利的教师又如何成为学生的榜样呢?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懂得用实际行动关爱学生。[2]例如有个老师知道自己的班级里有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书。他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主动购置了很多二手书籍,在班级里办起了图书角,同时也鼓励班级开展换书活动,让知识在学生之间传递。教师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关爱学生,才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爱的情感,道德的教育才可能实现。同时,教师应该建立学生互帮互助的教育机制,每个班级可以挑选出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互助团体小老师,建立学生互助奖惩机制。人常说见贤思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同样的地位,也更加亲密无间。
四、家校联合,双管齐下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同样是家庭的责任。教师应该和家长积极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有的父母总是出口成脏,随地吐痰,更有甚者甚至会虐待老人。这样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呢?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为人父母更应该做出行为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变得更好!
結语
道德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陶行知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可见德育对个人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格特质,因此可塑性也就更强。随着创新型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者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1]夏翠莲.小学德育管理中的个性化教育探讨[J].名师在线,2018(34):74-75.
[2]纪俊玲.分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7):117.
关键词:小学德育 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7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 ”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如何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实施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教育者重视。小学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也是其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鉴于此,文章重点论述了针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环境,开展德育活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尚处在青春稚嫩的年纪,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他们对于是非对错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因此教育者要格外注意营造一个适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时代的摈弃。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其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力或者智力的发展,更是强调了学生道德的发展。道德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小学阶段是最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那么教育者应该利用这样一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应该植根于教育现实,通过学校的文化设施来体现。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道德教育知识讲座,或者组织一些大型团体活动,表彰校园中的好人好事。比如“学雷锋做好事”或者“植树节:为地球增添一片绿”等等,通过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来感染学生。班主任也可以在各自的班级里组织手抄报板报的绘制,通过这些充满积极意义的宣传标语来进一步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氛围,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自身做起,同时也要重视每一个班级的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积极的正向氛围,通过这些“潜环境”,来真正影响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确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改变德育方式,懂得因材施教
传统型教师针对学生展开德育的方式非常单一,只是停留在开班会或者利用学科渗透德育知识,基本上只是做到了常规性德育工作的程度。在国家大力弘扬素质教育的政策下,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运用创新型的德育方式来影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都是有着自己独立意义人格的人,因此教师要学会针对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思想,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因材施教,而不是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分寸,可以通过深入家访或者个别谈话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像朋友一样亲近他们,通过自身的学识素养与道德力量来影响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不能只沦为形式主义,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定期慰问福利院和敬老院,鼓励他们去这些社会机构做义工,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传统的德育方式只是被动的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创新型的德育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做,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让他们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变。
三、教师言为身范,鼓励学生互助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更应该懂得言传身教的道理。为人师表表示的不仅仅只是修饰自己的外形,更应该修饰自己的内在。因为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现在已经步入学习型社会,因此教师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这样才能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用有色眼光衡量学生。例如有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家境条件区别对待,只关心給自己送礼的学生,对待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就白眼相加,这样势利的教师又如何成为学生的榜样呢?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懂得用实际行动关爱学生。[2]例如有个老师知道自己的班级里有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书。他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主动购置了很多二手书籍,在班级里办起了图书角,同时也鼓励班级开展换书活动,让知识在学生之间传递。教师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关爱学生,才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爱的情感,道德的教育才可能实现。同时,教师应该建立学生互帮互助的教育机制,每个班级可以挑选出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互助团体小老师,建立学生互助奖惩机制。人常说见贤思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同样的地位,也更加亲密无间。
四、家校联合,双管齐下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同样是家庭的责任。教师应该和家长积极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有的父母总是出口成脏,随地吐痰,更有甚者甚至会虐待老人。这样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呢?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为人父母更应该做出行为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变得更好!
結语
道德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陶行知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可见德育对个人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格特质,因此可塑性也就更强。随着创新型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者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1]夏翠莲.小学德育管理中的个性化教育探讨[J].名师在线,2018(34):74-75.
[2]纪俊玲.分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