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学生思维的炯然有异也是常见的。即使课堂之前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当课堂意外资源不期而至的时候,有的老师视而不见,甚至抑制学生的“脱轨”言行;有的老师视之为宝贵的课堂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课堂因此多了一个亮点。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展,在动态的课堂环境中,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互动生成成为数学课堂上的美丽风景线。
关键词: 课堂; 生成资源; 有效利用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学生思维的炯然有异也是常见的。即使课堂之前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当课堂意外资源不期而至的时候,有的老师视而不见,甚至抑制学生的“脱轨”言行;有的老师视之为宝贵的课堂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课堂因此多了一个亮点。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展,在动态的课堂环境中,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互动生成成为数学课堂上的美丽风景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点滴做法:
一、提取成功经验,有效利用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预设的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可以是教师资源,也可以是同伴资源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例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课时,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一些具有不同位置关系的角的概念,那么怎么把这三种不同位置的角与具体的实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呢?在认识这三种不同位置角的环节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同学们,你能否用手指摆出对顶角的形状来呢?”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很容易说出是:“两个手指交叉放,既有对顶角也有邻补角。”正当我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时,一学生说:“我会摆同位角。”如平静的水面泛起一阵涟漪。如何有效的利用学生的资源,以此打开突破口?我果断地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正是由于这一放,带来了一系列的精彩。一位同学讲得头头是道:“用两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摆出冲锋枪的样子就形成了同位角。”这时其他的同学也开始手舞足蹈起来,气氛开始活跃。我说:“真是一个好办法。那其他两种角哪?”下面的学生不断的变化着手指和两手的位置,试图能最先发现自己的才能。这时另一个兴奋地学生说道:“老师,我摆出来了,两个食指对顶两个大拇指翘起就变成同旁内角了。老师你看呀”。我说道:“厉害呀,你能够清楚明白的介绍自己的方法,这个同旁内角的专利就是你的了。” 正在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我立刻请他发言:“我找到内错角的办法了,把刚才摆成同旁内角的一个手翻下去就变成内错角了。”“好,你演示给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内错角的专利就是你的了”我很意外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么强。思维的层次不断得到提升,这些都源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与交流,源于思维间的相互碰撞,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师的分析与讲解。因为他们更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同龄人听的更明白。在这一环节中,我及时调整课堂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让课堂展现出一道道亮点的风景。
二、提取错误信息,给予帮助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踏上充满激情的行程。错误在学习过程中是司空见惯的。法国“做中学”科学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错了”,虽然有些绝对,却有其积极的意义。不轻易的对学生说错,而是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通过暴露思维过程,修正错误,消除疑惑,正确构建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时,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三变对应相等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之后,接下来是寻求另外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说:“三个角对应相等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他的一句话引来了同学们的反对,我没有立刻叫其他学生,而是让学生们倾听他的理由:“因为三个角对应相等的话,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肯定是一样的。”从学生的言语中,我了解到,学生没有根据“全等”的特点来理解,对于全等的要求是形状和大小同时都要一样的理解不是很清楚。这时,我及时出手帮助:“想想你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等边三角形,它们全等吗?”学生马上意识到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形状是一样的而且内角都是60度都是相等的,可是它们大小不一样不可能全等的,其它形状的三角形可能也是这样的,立刻改了自己想法。从这个学生身上,我觉得教师不光要展现好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加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有责任再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给学生适当的帮助,为他们介绍学习的策略扫清思维上的盲点。所以,要灵活调控,变错为宝,让学生的小小失误变成成功前的积淀,让学生的小小失误变成课堂上的一个亮点。
三、激发创新火花,凸现亮点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这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往往飞扬着学生的智慧,而在智慧灵动闪烁之时,需要教师理性把握,随机引导,把这些闪动的智慧及时转化成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儿童年龄越小,想像就越丰富,课堂上也常出现有价值的数学猜想和解题策略。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积极有效的利用这些课堂资源,引导学生在数学的王国中遨游。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拓展课时最后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方程 ,探究时,师生交往互动,思维产生碰撞,出现了创新的火花。学生说:“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我们没有学过,这个方程肯定是需要转化成的。”另一个学生说:“对的,把三次变成两次。”我及时鼓励:“你们真了不起,知道转化了,那怎么把这个一元三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呢?”她解释说:“把 移到等式右边,等式左边提取公因式 ,再把两边同时除以 ,左边就变成了含有 的一元二次方程了,然后……”她感觉有点不对劲。这时有一个学生问:“那等式右边的 怎么办呀?”同学根据这个问题积极展开了讨论。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了!不能除 ,你说过除掉 的话,方程的解就会减少的,况且事实上也没有除掉 ,并没有达到降次的目的。”“有道理啊!”我应和道。就这样沉默了一段时间。这时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道:“肯定和2和 有关,否则用能么多2干什么。”下面一阵骚动,好象新发现了什么。这时我班的课代表若有所思的说:“我知道 的二次方是2,但不知道这个关系有没有用,怎么用?”“好样的,路子找对了,再想想看。”我回答道。学生又开始兴奋起来了,这时我班的小陆同学以他一贯的作风缓缓的站起来说道:“老师,利用换元的方法,把 设为 ,2就变为 ,整个式子就变为
,再把它整理一下变成 ,这样就可以看作是解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出来 的两个根应该是含有 的两个式子,也就是说等于这两个含有 的式子,最后再来解这两个含有 的方程,应该是比较方便的,不过我还没有把它解出来,让我再做做看。”“厉害呀,这个也被你想到了,同学们试试看陆同学说的方法可行吗?”我故做惊讶感!脸上露出欣喜。其实当同学讨论到这个地步,求解已显的并不重要了。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除了有一点对陆同学崇拜感外,从中也体悟到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所以说,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机,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介入课堂,通过启发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产生了许多的体验、感悟,也催生出许多的问题和灵感,这些都是较有价值的生成资源,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放大亮点,和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充分肯定学生,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课堂中,教师是听众、是朋友、是长者,引导学生去倾听、交流、探索。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变化。新课标要求课堂给学生适度开放,但是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无论何时,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个体的价值取向,遵循教学规律,这些都永远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条件。总之,教师要有一双慧眼,透视课堂,敏锐捕捉这些意外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它们整合到课程资源中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控预设,让动态生成的课堂多一份精彩。
收稿日期:2014-01-12
关键词: 课堂; 生成资源; 有效利用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学生思维的炯然有异也是常见的。即使课堂之前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当课堂意外资源不期而至的时候,有的老师视而不见,甚至抑制学生的“脱轨”言行;有的老师视之为宝贵的课堂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课堂因此多了一个亮点。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展,在动态的课堂环境中,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互动生成成为数学课堂上的美丽风景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点滴做法:
一、提取成功经验,有效利用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预设的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可以是教师资源,也可以是同伴资源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例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课时,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一些具有不同位置关系的角的概念,那么怎么把这三种不同位置的角与具体的实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呢?在认识这三种不同位置角的环节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同学们,你能否用手指摆出对顶角的形状来呢?”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很容易说出是:“两个手指交叉放,既有对顶角也有邻补角。”正当我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时,一学生说:“我会摆同位角。”如平静的水面泛起一阵涟漪。如何有效的利用学生的资源,以此打开突破口?我果断地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正是由于这一放,带来了一系列的精彩。一位同学讲得头头是道:“用两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摆出冲锋枪的样子就形成了同位角。”这时其他的同学也开始手舞足蹈起来,气氛开始活跃。我说:“真是一个好办法。那其他两种角哪?”下面的学生不断的变化着手指和两手的位置,试图能最先发现自己的才能。这时另一个兴奋地学生说道:“老师,我摆出来了,两个食指对顶两个大拇指翘起就变成同旁内角了。老师你看呀”。我说道:“厉害呀,你能够清楚明白的介绍自己的方法,这个同旁内角的专利就是你的了。” 正在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我立刻请他发言:“我找到内错角的办法了,把刚才摆成同旁内角的一个手翻下去就变成内错角了。”“好,你演示给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内错角的专利就是你的了”我很意外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么强。思维的层次不断得到提升,这些都源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与交流,源于思维间的相互碰撞,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师的分析与讲解。因为他们更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同龄人听的更明白。在这一环节中,我及时调整课堂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让课堂展现出一道道亮点的风景。
二、提取错误信息,给予帮助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踏上充满激情的行程。错误在学习过程中是司空见惯的。法国“做中学”科学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错了”,虽然有些绝对,却有其积极的意义。不轻易的对学生说错,而是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通过暴露思维过程,修正错误,消除疑惑,正确构建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时,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三变对应相等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之后,接下来是寻求另外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说:“三个角对应相等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他的一句话引来了同学们的反对,我没有立刻叫其他学生,而是让学生们倾听他的理由:“因为三个角对应相等的话,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肯定是一样的。”从学生的言语中,我了解到,学生没有根据“全等”的特点来理解,对于全等的要求是形状和大小同时都要一样的理解不是很清楚。这时,我及时出手帮助:“想想你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等边三角形,它们全等吗?”学生马上意识到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形状是一样的而且内角都是60度都是相等的,可是它们大小不一样不可能全等的,其它形状的三角形可能也是这样的,立刻改了自己想法。从这个学生身上,我觉得教师不光要展现好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加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有责任再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给学生适当的帮助,为他们介绍学习的策略扫清思维上的盲点。所以,要灵活调控,变错为宝,让学生的小小失误变成成功前的积淀,让学生的小小失误变成课堂上的一个亮点。
三、激发创新火花,凸现亮点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这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往往飞扬着学生的智慧,而在智慧灵动闪烁之时,需要教师理性把握,随机引导,把这些闪动的智慧及时转化成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儿童年龄越小,想像就越丰富,课堂上也常出现有价值的数学猜想和解题策略。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积极有效的利用这些课堂资源,引导学生在数学的王国中遨游。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拓展课时最后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方程 ,探究时,师生交往互动,思维产生碰撞,出现了创新的火花。学生说:“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我们没有学过,这个方程肯定是需要转化成的。”另一个学生说:“对的,把三次变成两次。”我及时鼓励:“你们真了不起,知道转化了,那怎么把这个一元三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呢?”她解释说:“把 移到等式右边,等式左边提取公因式 ,再把两边同时除以 ,左边就变成了含有 的一元二次方程了,然后……”她感觉有点不对劲。这时有一个学生问:“那等式右边的 怎么办呀?”同学根据这个问题积极展开了讨论。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了!不能除 ,你说过除掉 的话,方程的解就会减少的,况且事实上也没有除掉 ,并没有达到降次的目的。”“有道理啊!”我应和道。就这样沉默了一段时间。这时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道:“肯定和2和 有关,否则用能么多2干什么。”下面一阵骚动,好象新发现了什么。这时我班的课代表若有所思的说:“我知道 的二次方是2,但不知道这个关系有没有用,怎么用?”“好样的,路子找对了,再想想看。”我回答道。学生又开始兴奋起来了,这时我班的小陆同学以他一贯的作风缓缓的站起来说道:“老师,利用换元的方法,把 设为 ,2就变为 ,整个式子就变为
,再把它整理一下变成 ,这样就可以看作是解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出来 的两个根应该是含有 的两个式子,也就是说等于这两个含有 的式子,最后再来解这两个含有 的方程,应该是比较方便的,不过我还没有把它解出来,让我再做做看。”“厉害呀,这个也被你想到了,同学们试试看陆同学说的方法可行吗?”我故做惊讶感!脸上露出欣喜。其实当同学讨论到这个地步,求解已显的并不重要了。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除了有一点对陆同学崇拜感外,从中也体悟到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所以说,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机,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介入课堂,通过启发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产生了许多的体验、感悟,也催生出许多的问题和灵感,这些都是较有价值的生成资源,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放大亮点,和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充分肯定学生,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课堂中,教师是听众、是朋友、是长者,引导学生去倾听、交流、探索。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变化。新课标要求课堂给学生适度开放,但是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无论何时,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个体的价值取向,遵循教学规律,这些都永远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条件。总之,教师要有一双慧眼,透视课堂,敏锐捕捉这些意外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它们整合到课程资源中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控预设,让动态生成的课堂多一份精彩。
收稿日期: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