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之才与末世之命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人们对探春的形象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有人称赞她的改革精神, 有人称赞她的人格尊严,也有人说她是封建卫道士。这主要是由探春思想内涵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造成的。她一方面有着比较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另一方面又具有叛逆反抗的性格, 既平和恬静, 又寡淡无情, 既豪爽开朗, 又敏感脆弱。下面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这些性格背后深层的原因。
  一、庶出制度与弱势性别的双重受难而形成的自卑心理
  在曹雪芹,高鹗续的《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说:“三小姐乃政老爷之庶出,名探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下同)她是和迎春、惜春一起出场的,来欢迎到来的林黛玉。我们透过黛玉的双目,第一次认识了她,“削肩细腰, 长挑身材, 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回)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才貌双全的探春。但是身为“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一个成员, 她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很深的自卑感,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是因为她庶出的身份。这成为探春的一个痛点,造成了她的自卑心理, 并且影响她以后的性格,甚至决定了她以后的命运。
  在封建宗法制社会,嫡庶有别,“木之正出为本,旁出为枝;子之正出为嫡,旁出为庶。”在“妻妾不分则宗室乱, 嫡庶不分则宗族乱”的宗法制度下,虽然她表面上享有荣华富贵,有着平常人无法拥有的许多东西,但是她毕竟不是正室所出,所以这深深影响了探春,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时时隐藏在心中,一有机会就会发作。
  长期以来,这种独特的出身一直影响着探春,长期的自卑给她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她曾经伤心的说道:“我一个女孩家, 自己还闹的没人疼,没人顾的,我哪里有好处去待人。”(第五十六回)在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迎春因为自己的懦弱无能,被刁奴欺负,这又一次深深的触动了探春敏感的神经,探春据理力争,物伤其类,唇亡齿寒。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表面上是对自己同胞姐姐弱势地位的防卫和驳斥,但从深层的原因来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这是探春内心自尊感的另一种表现。
  探春的自卑情结,在她对生身母亲赵姨娘的感情上,表现的更为明显。赵姨娘不是贾政的正室,在贾府一点地位也没有。除了这些之外,她还时时处处惹是生非,亲兄弟贾环在贾府也是一点尊严也没有,这一切的一切也注定了探春处于一种难堪的境地。
  二、心理补偿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自卑感表现为心理上的一种紧张状态,人们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作出补偿。探春一方面因为自己是庶出而产生了自卑情结, 另一方面和庶出的男性相比,地位上又低了一层,这样她的精神负担就很重。探春在生活中无意间用拓展物理空间等方式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抑进行必要的释放、排解与宣泄(第四十回)。房间布置摆设具有爽朗、大气与文雅的特点,讲究对称与对比,隐隐透出须眉之风,丈夫之志,对于探春因为庶出身份而受到的心灵挤压具有很好的补偿调节作用。
  另外一种心理摆脱机制是在行为中建立优越感,获得心理补偿,一封简短的发起帖,是探春自立自强的人格宣言书,通过一次诗社的组织,把探春的气魄和风度展现无遗。第四十六回中,贾母因贾赦欲收鸳鸯为妾而迁怒王夫人,凤姐、薛姨妈、宝玉等无一人敢说话,机敏的探春赶紧站出来为王夫人解围,几句话入情入理,使贾母回嗔转喜,自以“老糊涂了”找台阶下。探春这样做不但救了王夫人的急,也让贾母自己顺了气,更主要的是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也表现了探春的深明事理与处世能力。
  三、超越自卑
  心理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自卑,但只有正视自卑,超越自卑,才能最终实现人格的升华。探春内心深处的超越意识孕育了她独立的人格精神,化自卑为自我完善的动力,从而彰显出极强的人格魅力。在抄捡大观园的中,没有人敢出来反对,只有探春提出反对意见。这充分显出了一种为弱者撑腰,敢做敢当的气概。
  善于理家更是展示了她非凡的才识和胸襟。探春的改革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兴利节用,展开她兴利除宿弊的措施。第一项改革属于节流除弊方面,第二项改革属于开源兴利方面。脂砚斋称赞道:“探春看得透,说得出,办得事,是有才干者,故赠之以‘敏’。”
  自卑情结,心理补偿,超越自卑,这是探春心理的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探春形象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深刻性。一方面她以为自己的能力光彩夺目,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的庶出身份色彩暗淡,但是她能够勇对现实,积极面对人生的风雨,以自立自强的方式去奋斗,靠自己的才智和魄力充实自己,克服内心深重的自卑感,在这种坚持和奋斗中塑造一种理性健康的人格,放射出异样的生命光彩。
其他文献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节选的部分,《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荣国府的女眷夫人小姐——刑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春全部露面了,但是,作为人物出场的精彩描写,作者在这一回中,按重点突出了三个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的出场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语未了,只听见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期刊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进入本科院校,特别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高三年级开设了艺术传媒专业。班主任向学生介绍了我校艺术传媒专业课程的设置,高校对此类学生的招生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地到班主任处报名。其中有一位女生张某对我说:“周老师,说实在的,凭我现在的文化成绩,上本科院校我是一点信心都没有,学校开设了艺术传媒专业,让我重新燃起了上本科的梦想。我很想报名参加艺术传媒专业班,可能我的父母不会同
期刊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高一册课文),以“笔调清新,语言优美”著称,实乃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精品佳作。然而,就在语言文字方面却也并不十全十美,亦有微瑕之处。  其一,词类混淆。第十自然段写到无形围墙的花,作者是这样状物绘色的:“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朵”“片”并举,“红”“白”相对,没说的;但是,“绚烂”和“飘落”,一是形容词,一是动词,严格讲,是不宜对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问题令学生困惑,也让老师感到棘手,阅读理解诗词的方法以及题型解法很多很多,但学生还是读不懂诗歌,解不好题。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古典诗歌的阅读障碍。很多的解题方法无非是想投机取巧,一劳永逸,所以也就不可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诗词的理解能力。我认为,除了那些老生常谈的方法之外,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让学生懂得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想挖掘诗词思想感
期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在高考中语文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归根结底还得看其是否形成了较高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主战场仍然在课堂,尤其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升课本教学质量!  一、要重视选择高质量课本。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首先必须提供最优秀的文本,强调读书,强调有益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现行语文教材,种类较多。而就选文和编排思路来看,现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
期刊
语文教学,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一种情感与智慧的艺术。但长期以来,语文课的这种特点一直被忽视,我们的一些教师,总是把充满灵性和诗意的语文课变成单调而枯燥的说教,把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课堂简化成机械的应试训练场。于是,语文教学,在这种单调重复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她的灵性与魅力。语文的本质,离我们越来越远。  重构精彩课堂,使语文课堂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语文教学更加充满智慧与激情,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
期刊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在教学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已有一个学期了,两个模块的内容也就马上要结束了,回想这几个月的教学历程,我感受深刻的一点就是苏教版的教材更多体现人文性,“向青春举杯”十六岁的少年刚上高中哪一个不是意气奋发,歌咏青春正是他们所向往的,第二版块“获得教养的途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对学习的看法。“月是故乡明”更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告诉学生,
期刊
自楚汉相争以来,尤其是一代史家司马迁写就《史记》以后,项羽便以一个悲剧英雄形象出现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人们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却总是难以释怀:喜爱者有之,赞美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力;尊崇者有之,颂扬其“不肯过江东”的骨气;怜惜者有之,为“四面楚歌”洒一行同情的眼泪;贬低者有之,为“沐猴而冠”发一番由衷的感慨……项羽面对渡船,面对亭长“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的劝告
期刊
【教材特点、教学设想】  与《唐诗宋词选读》相比,高中必修阶段的古典诗歌数量少,难度略小,教学要求低,系统性也较弱,且其人文内涵都只指向每个专题的人文主题。因此,利用好《唐诗宋词选读》,将在教学内容主题的系统性方面,教学方式方法的生成性方面,以及引导学生获得对古典诗歌的整体性审美感知方面得到更大的突破和提升。  我发现,通过建立以横向为同一作家诗词的专题介绍,纵向为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诗词流变的坐标
期刊
实行新课标后,语文涉及的范围更广泛,教学内容更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预习、复习、阅读、思考,充分调动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思考力等,主动愉快地开展探究合作,课堂才会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和谐互动的高效学习的课堂。  (一)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求师生之间培养合作关系、情感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