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对色彩的认识与西方截然相反。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从不把色彩视为“流动”的或“相对”的,而是“稳固”的。东方的传统色彩观念中,没有整个画面是一个色彩环境,所有的颜色相互影响的理念。
关键词:东方主义;色彩;电影
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是典型的西方色彩审美观念的代表,这种观念的形成与西方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印象主义色彩观念尤其强调色彩的不稳定性、相对性,认为色彩本身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因此,色彩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不是单独存在的,是处在环境中的。在环境中,色彩会受到光线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它物体色彩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环境色”、“构成主义色彩”等概念产生的基础。然而东方传统色彩观非常关注物体的“固有色”。正因为如此,东方文化对高纯度的颜色尤其偏爱。随着纯度的降低,色彩的色相倾向性就会减弱,而色彩环境中其它颜色的影响力就会加强;而纯度高的颜色,其色相的倾向性十分明确,“抵御”其它颜色影响的能力很强。中国的工笔重彩、民间年画以及日本的浮世绘等传统艺术形式都体现出这种迥异于西方的色彩观念。
在电影摄影方面,虽然西方色彩观念影响深远,但是在一些东方国家的大师级作品中,依然能够看到“东方文化因子”。本文把这种明显带有东方特点的色彩结构称为“东方主义色彩观念”。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创作者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Akira Kurosawa),几乎所有他制作的彩色片中都存在着这种色彩结构。《影武者》(Kagemusha)是黑泽明的代表作之一(图3a,图3b),该片力求准确还原物体的“固有色”。片中每个家族的军队都有代表自己的颜色,色彩华丽的军队出现在战场上,服饰、旗帜、环境等多种元素不断地将各种高纯度的固有色准确地呈现在画面里。这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色彩观念还体现在黒则明的《乱》(Run)、《梦》(Yume)等多部影片中。中国电影《英雄》与这些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片中红、黑、黄、绿、白五大色调的场景设计,虽然有几分西方色彩体系中“主观颜色”的味道,但是这种色彩结构在本源上仍属于东方主义色彩观念的体现。
构成主义的色彩观念,有时也会使用大量高纯度色彩,不过这与东方主义色彩观念使用纯色的方式乃至在内的逻辑上并不相同。印象派后期及后印象派时期,已近有不少艺术家开始大胆使用高纯度色彩了,同时在造型方面也融入了更多个人主观因素,从“具象”走向了“意象”。这是艺术史上富有价值的过渡,后印象派之后,现代派登上了历史舞台。现代派最大的贡献是使艺术表现的“内容”不再通过“再现”的方式进行,而是直接通过抽象结构来表现,这是人类对造型认识的一大进步。
现代派藝术并非高于古典艺术或印象派艺术,而是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人们对“造型”的认识。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冷抽象”将现代派推到了简约的极限,尽管这种简约方式在艺术界仍然倍受争议,但是“冷抽象”对于构成主义来说是一个启发。构成主义诞生于著名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构成主义”伴随着现代设计而生,是支持现代设计(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的基础造型理论。现代的设计专业学生一般都要进行构成的训练,将各种点、线、面以及色彩组合在一个画面中,按不同的实际要求,在画面中建立起一个有美感的视觉结构。
构成主义的色彩观念,是一种现代用色观念,与现代设计不乏共通之处。徳国电影《罗拉快跑》(Lola Rennt)是体现构成主义色彩观念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电影在影像方面远算不上“精良”,甚至有些粗糙,然而构成主义的色彩使用效果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像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整部影片将红、黄、蓝——极具分量的三原色作为其色彩构成的核心部分,色彩“讲究”的画面都有这三个颜色的参与。在色彩上,该片极富设计感,可以把电影的主色彩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红色,电影中设计了很多可以让高纯度的红色不断出现的事物:罗拉火红色的头发(为了平衡头发的颜色,罗拉穿了一条纯度比较低的绿色裤子)、骑自行车男青年的红色T恤、背景中的红色管道、有红色标记的施工警示牌、交通灯上亮着的红灯、红色的救护车、街道建筑上红色的标牌······这些设计使得高纯度的红色以多样化同时又相互关联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
第二个层次是黄色,黄色不如红色使用广泛,但出现的时候同样给画面带来了强烈的"构成美感"。如,罗拉的男友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场景,将电话亭设计成黄色的条状结构,条带状的黄色成为画面构成的主导视觉力量,在镜头作圆周运动时尤其显得眩目和灿烂。超市的自动推拉门、四个抬玻璃的工人等也使用了高纯度的黄色,非常有效地将黄色塑造成影片中重要的色彩节奏点。蓝色作为第三个层次,蓝色本身不属于活跃和张扬的色彩,但高纯度的蓝色亦颇具视觉“分量”,作为三原色中唯一的冷色,蓝色在此处承担了平衡冷暖的作用。影片中有一个表现罗拉跑过大街拐角的大摇臂镜头。镜头的开始是大全景高角度拍摄罗拉跑步穿过马路,这时观众可以看到很多蓝色的视觉要素:马路中间的蓝色栏杆、蓝色指示牌、马路右侧醒目的蓝色商店标牌,在人行道上有一个蓝色穿着的行人位于场景最前面的位置。画面中的暖色,主要是画面右侧商店建筑、橱窗中的暗红色以及画面右上角停车带上有一些偏红色的汽车。画面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没有色彩倾向的中性灰,罗拉红色的头发以及浅绿色的裤子由于面积很小对色彩结构的影响力有限。于是在这个镜头的第一段落中,以蓝色为主、暗红色为辅的。色彩构成”就建立起来了。镜头跟随罗拉的奔跑来到马路转弯处,由俯拍的大全景逐渐过渡到平视的小全景和中景,进入了第二段落。在这个段落里有一个行人”偶然”地从前景走过,背着红色的包,在画面中形成了面积很大的二块红色;行人出画以后,罗拉更接近了,火红色的头发在画面中的构成作用非常重要;当罗拉跑到拐弯处,建筑的门窗也出现了红色。可见第二段落是以红色为主导的段落,罗拉经过转弯处跑向另一条街道,在这条街上出现了黄色的建筑和标牌等其他黄色视觉要素,画面过渡到以黄色为主导构成的第三段落。
电影《罗拉快跑》是体现构成主义色彩观念的典型作品,在影片的色彩设计中可以明显看到“包豪斯”的影子,该片恰恰诞生在现代设计的故乡——德因,这既是一种巧合,也与文化的影响与继承有关。构成的造型观念,对现代的视觉艺术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即使一些电影摄影没有像(罗拉快跑》这样呈现出带有强烈设计意味的构成主义色彩结构,也仍然可以看到构成主义的色彩特征。这样的色彩特征与光影结构以及演员的调度等因素结合起来,能够创造出极富现代气息的色彩结构。比如美国电影《借刀杀人〉(Collateral),该片在昏暗的故事环境中,把出租车灯、街道上各种有色灯光以及各种材质的反光都作为其色彩的"构成杓因素。视觉构成是现代设计及其它现代艺术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支撑现代主义风格的基础性结构之一。因而富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彩色电影往往与构成主义的色彩观念有关。
关键词:东方主义;色彩;电影
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是典型的西方色彩审美观念的代表,这种观念的形成与西方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印象主义色彩观念尤其强调色彩的不稳定性、相对性,认为色彩本身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因此,色彩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不是单独存在的,是处在环境中的。在环境中,色彩会受到光线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它物体色彩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环境色”、“构成主义色彩”等概念产生的基础。然而东方传统色彩观非常关注物体的“固有色”。正因为如此,东方文化对高纯度的颜色尤其偏爱。随着纯度的降低,色彩的色相倾向性就会减弱,而色彩环境中其它颜色的影响力就会加强;而纯度高的颜色,其色相的倾向性十分明确,“抵御”其它颜色影响的能力很强。中国的工笔重彩、民间年画以及日本的浮世绘等传统艺术形式都体现出这种迥异于西方的色彩观念。
在电影摄影方面,虽然西方色彩观念影响深远,但是在一些东方国家的大师级作品中,依然能够看到“东方文化因子”。本文把这种明显带有东方特点的色彩结构称为“东方主义色彩观念”。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创作者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Akira Kurosawa),几乎所有他制作的彩色片中都存在着这种色彩结构。《影武者》(Kagemusha)是黑泽明的代表作之一(图3a,图3b),该片力求准确还原物体的“固有色”。片中每个家族的军队都有代表自己的颜色,色彩华丽的军队出现在战场上,服饰、旗帜、环境等多种元素不断地将各种高纯度的固有色准确地呈现在画面里。这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色彩观念还体现在黒则明的《乱》(Run)、《梦》(Yume)等多部影片中。中国电影《英雄》与这些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片中红、黑、黄、绿、白五大色调的场景设计,虽然有几分西方色彩体系中“主观颜色”的味道,但是这种色彩结构在本源上仍属于东方主义色彩观念的体现。
构成主义的色彩观念,有时也会使用大量高纯度色彩,不过这与东方主义色彩观念使用纯色的方式乃至在内的逻辑上并不相同。印象派后期及后印象派时期,已近有不少艺术家开始大胆使用高纯度色彩了,同时在造型方面也融入了更多个人主观因素,从“具象”走向了“意象”。这是艺术史上富有价值的过渡,后印象派之后,现代派登上了历史舞台。现代派最大的贡献是使艺术表现的“内容”不再通过“再现”的方式进行,而是直接通过抽象结构来表现,这是人类对造型认识的一大进步。
现代派藝术并非高于古典艺术或印象派艺术,而是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人们对“造型”的认识。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冷抽象”将现代派推到了简约的极限,尽管这种简约方式在艺术界仍然倍受争议,但是“冷抽象”对于构成主义来说是一个启发。构成主义诞生于著名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构成主义”伴随着现代设计而生,是支持现代设计(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的基础造型理论。现代的设计专业学生一般都要进行构成的训练,将各种点、线、面以及色彩组合在一个画面中,按不同的实际要求,在画面中建立起一个有美感的视觉结构。
构成主义的色彩观念,是一种现代用色观念,与现代设计不乏共通之处。徳国电影《罗拉快跑》(Lola Rennt)是体现构成主义色彩观念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电影在影像方面远算不上“精良”,甚至有些粗糙,然而构成主义的色彩使用效果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像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整部影片将红、黄、蓝——极具分量的三原色作为其色彩构成的核心部分,色彩“讲究”的画面都有这三个颜色的参与。在色彩上,该片极富设计感,可以把电影的主色彩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红色,电影中设计了很多可以让高纯度的红色不断出现的事物:罗拉火红色的头发(为了平衡头发的颜色,罗拉穿了一条纯度比较低的绿色裤子)、骑自行车男青年的红色T恤、背景中的红色管道、有红色标记的施工警示牌、交通灯上亮着的红灯、红色的救护车、街道建筑上红色的标牌······这些设计使得高纯度的红色以多样化同时又相互关联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
第二个层次是黄色,黄色不如红色使用广泛,但出现的时候同样给画面带来了强烈的"构成美感"。如,罗拉的男友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场景,将电话亭设计成黄色的条状结构,条带状的黄色成为画面构成的主导视觉力量,在镜头作圆周运动时尤其显得眩目和灿烂。超市的自动推拉门、四个抬玻璃的工人等也使用了高纯度的黄色,非常有效地将黄色塑造成影片中重要的色彩节奏点。蓝色作为第三个层次,蓝色本身不属于活跃和张扬的色彩,但高纯度的蓝色亦颇具视觉“分量”,作为三原色中唯一的冷色,蓝色在此处承担了平衡冷暖的作用。影片中有一个表现罗拉跑过大街拐角的大摇臂镜头。镜头的开始是大全景高角度拍摄罗拉跑步穿过马路,这时观众可以看到很多蓝色的视觉要素:马路中间的蓝色栏杆、蓝色指示牌、马路右侧醒目的蓝色商店标牌,在人行道上有一个蓝色穿着的行人位于场景最前面的位置。画面中的暖色,主要是画面右侧商店建筑、橱窗中的暗红色以及画面右上角停车带上有一些偏红色的汽车。画面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没有色彩倾向的中性灰,罗拉红色的头发以及浅绿色的裤子由于面积很小对色彩结构的影响力有限。于是在这个镜头的第一段落中,以蓝色为主、暗红色为辅的。色彩构成”就建立起来了。镜头跟随罗拉的奔跑来到马路转弯处,由俯拍的大全景逐渐过渡到平视的小全景和中景,进入了第二段落。在这个段落里有一个行人”偶然”地从前景走过,背着红色的包,在画面中形成了面积很大的二块红色;行人出画以后,罗拉更接近了,火红色的头发在画面中的构成作用非常重要;当罗拉跑到拐弯处,建筑的门窗也出现了红色。可见第二段落是以红色为主导的段落,罗拉经过转弯处跑向另一条街道,在这条街上出现了黄色的建筑和标牌等其他黄色视觉要素,画面过渡到以黄色为主导构成的第三段落。
电影《罗拉快跑》是体现构成主义色彩观念的典型作品,在影片的色彩设计中可以明显看到“包豪斯”的影子,该片恰恰诞生在现代设计的故乡——德因,这既是一种巧合,也与文化的影响与继承有关。构成的造型观念,对现代的视觉艺术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即使一些电影摄影没有像(罗拉快跑》这样呈现出带有强烈设计意味的构成主义色彩结构,也仍然可以看到构成主义的色彩特征。这样的色彩特征与光影结构以及演员的调度等因素结合起来,能够创造出极富现代气息的色彩结构。比如美国电影《借刀杀人〉(Collateral),该片在昏暗的故事环境中,把出租车灯、街道上各种有色灯光以及各种材质的反光都作为其色彩的"构成杓因素。视觉构成是现代设计及其它现代艺术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支撑现代主义风格的基础性结构之一。因而富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彩色电影往往与构成主义的色彩观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