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培育模式不断创新,培育机制不断被完善。中石油企业作为国际综合大型资源企业,一直将人才培育作为企业发展之本,并在人才培育计划中逐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多元化人才培育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在现今不断突破的科技发展环境下得以更好地实现。探讨新时代下人才培育多元化概念定义,分析石油企业推行人才培养多元化优势,并展望企业在人才培养多元化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梳理石油企业人才培育发展现状,更加明确未来的前行方向,同时对整个行业在今后企业发展方向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多元化;人才培育;国有企业;人才需求;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4(b)--04
  人才发展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人才强企”作为战略目标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直将人才培育问题视为工作的重心。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再能承担企业人才培育的责任。科技发展促使人才培育在理念、模式与手段等方面不断革新,推进企业跳出单一化的二元关系,以有效手段从深层释放多元活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1]。新形态下发展而出的人才培育多元化理念是否符合石油企业发展需求,如何发挥现有企业优势并克服局限为企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带来全面提升,以及多元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等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中石油企业人才储备需求发展趋势
  中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综合性产业链一体化的大型国际能源公司之一,业务涉及油气开发、生产、物流、销售、贸易、金融以及一系列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关键命脉,肩负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从企业结构来看,中石油企业机构体系复杂,包含16家油气田企业、32家炼化企业、36家销售企业、14家储运产业、11家海外业务企业、13家工程技术服务及工程建设企业、5家制造企业、15家科研企业及8家其他企业。从企业经营性质及企业结构可以看出中石油涉及领域分布广、专业性要求高、企业内部相互关系结构复杂等特点,呈现出较高程度的多元化特性,其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1 企业员工多元化发展趋势
  不论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中石油作为大型综合企业拥有极其庞大的企业员工基数,人力资源的差异性在多层次的复杂情况下更加突出,涉及的因素如年龄、智力、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新事物接收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认知及自有水平(学历水平、专业水平)等。作为高平台企业,为保障企业团队质量,中石油正不断提升入企标准,根据调查近十年内新入职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另外,由于国有企业性质和历史原因,部分石油企业(特别是基层单位)存在员工老龄化、低学历的情况。根据目前企业现状,中石油力行转换人才发展培养理念,将人才培育不再局限为少数精英的开发与培训,而更加致力于开发全部在职员工的能动性,充分在企业内部发挥能级层序作用[2] 。
  1.2 企业人才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3],企业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资源首先取决于企业目标与发展方向。基于中石油主营业务性质,从资源开发到炼化、配送、销售、贸易以及根据市场需求衍生发展的辅助服业务,每个环节都涉及对应行业深度领域,对专业人才要求高、需求大。借鉴D.C. McClelland教授提出的人才核心素质(Core Competency )理论,企业人才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知识4个维度上[4]。不同素质维度与不同行业的专业需求相互叠加,导致企业人才需求更加复杂,对人力综合性培养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同时,人才需求不仅需要符合企业经营需求,更要适应环境发展。目前世界正处于科技变革的新端点,近十年来互联网+带来的驱动红利推进企业运营模式不断创新,5G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将社会从信息时代推向人工智能新时代,各行业正面临产业转型新局面。面对整个社会生产形态的变革,石油企业不仅需要新兴产业技术专项人才,更需要通过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现有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素质能力以匹配新常态发展趋势。
  2 石油企业人才储备与培育现存劣势
  随着市场发展,中石油进一步加深对运营业务广度与深度层面的开发,企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更加紧迫。然而,从该企业现有人才储备实际情况来看仍面临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2.1 人才引入渠道过于单一
  目前从企业人才引进渠道来看,存在单一化、指标化的倾向。根据调查,目前95%的员工招收渠道依旧主要为石油工程、石油勘探等主体专业高校,院校选择与专业单一化造成人才结构失衡[5]。同时,中石油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型企业,不断扩展国际业务的同时正面对更加复杂的工作要求,综合型、新兴科技型及国际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是目前石油企业较为突出的问題。
  2.2 旧国有体制遗留的人员管理低效问题
  着眼目前中石油企业人才储备整体情况,企业不断引入优秀人才的同时,由于企业发展历史悠久,企业规模与原有僵化的人事机制存在诸多遗留问题。据调研,庞大基数的老员工较难适应近几年信息技术飞跃式发展带来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与新常态作业要求。近年来石油企业力图活化企业动力,利用企业改革和新的市场机制将一部分老旧的团队及富裕人员分流出企业。但作为担负社会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一味地实施分流、淘汰制容易激化企业内部矛盾,从而阻碍企业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考虑到诸多因素影响,因而石油企业加紧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模式深度激发每一位在职员工的潜在能动力,实现企业生产创造力的再提升。   3 企业人才培育多元化发展的意义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员工培训与开发项目,实现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以及工作价值得到提升,发挥最大个人能动力,从而推动个人与企业双重发展[6]。多元化培训(Diversity training)这一概念是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和社会资源与信息资源丰富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提出的。在四位美国一流大学教授联合完成的《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该概念并展开深入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科技和人力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传统的多元化人才培训已经逐步发展成越来越综合全面的概念,逐步从单一的人才培训手段多元性转向培训内容多元性、培训对象多元性、培训方式多元性以及合作对象多元性的综合理念。
  首先从培训内容出发,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在不同培训内容划分方式提供更加有效的界定基础上,为实现综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性质结合不同岗位需求提供了更加明晰的方向。其次,培训对象的多元性概念有利于划分受训目标的差异性,实现培训目标与内容配置有的放矢。同时,信息科技发展是实现培训方式多元化的最强助力,为多种类、个性化培训方式提供更加便利的应用场景。相比传统的讲座、影像试听等单一被動的传统培训方式,远程学习、互联网联动学习、移动端互动学习将成为未来企业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有效提升培训灵活性,降低企业成本。最后,合作对象的多元化可以充分保障教育资源的品质和种类。企业引入行业中优异的专业合作者可以有效提升受教育质量,加强术业专攻的优势性。
  综上所述,多元化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及社会发展趋势,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具备突出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高效提升人才培训有效性,充分开发被培养人的技术和能力。
  (2)提升培养方式与个人长期发展的匹配性,实现多层级人才培养模式。
  (3)服务多元化市场,提高组织竞争优势。
  (4)加强企业乃至市场的交流互动,促进创新人才发展。
  (5)推动多方深度参与,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优势。
  4 石油企业多元化人才培育现有优势
  面对势在必行的多元化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中石油在基础平台、资本实力和社会资源等方面具备其他多数企业无法与之比肩的优势。企业通过充分发挥现有平台的优势在人才专业化、综合化与多元化发展方面不断发展提升。
  4.1 企业意识优势
  石油企业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并大力推行“人才强企”战略,致力于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途径[7]。自2005年中石油人力资源部提出“资源有限,人才无限”理念,企业开始大力推行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将人才培养意识深入渗透进企业文化,制定员工发展计划和全员培训计划,推进企业人员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培养员工不断创新、自我超越意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形势。
  4.2 企业规模优势
  中石油作为国内油气行业主导地位的生产商和销售商,运营从上游顶端到下游终端覆盖各行业的关键节点。企业通过庞大的市场和运行体量实现经济规模效应,实现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升组织和经营效率内部与外部的双重规模经济效益[8],更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具备企业资源,不论在经济能力还是政策支持方面都处于行业有利地位,更在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服务资源方面具备强劲的竞争优势。
  4.3 技术平台优势
  科技革命不断为社会、产业提供无限量的发展动能,中石油在人力培养方面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提供最前端的平台支持。为加强管理、优化员工学习方式,集团公司于2004年着手建设全公司互联网线上学习系统,从学习培训的单向输出方式向自我学习形式逐步转换,在公司ERP系统基础平台上建设E-Learning系统,实现网络培训、网络学习及网络互动三大场景功能投入应用。同时E-HR系统的搭建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管理互联[9]。随着ERP系统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应用功能不断扩展,有效提升了信息平台功能的全面性、专业性、灵活性以及联动性。
  5 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未来展望
  人才培养多元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借助社会、市场与科技飞速前行的动力,不断以多种形式实现全面提升。同时,多元化发展将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方式会更加强调往人性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中石油身为时代浪潮先锋企业,正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突破与人力知识发展的时代机遇,不断为企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注入创新动能,并致力于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以适应企业及市场需求,为实现企业全方位再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石。
  5.1 人才培养方式全面立体化发展
  人才培养多元化的理念正在石油企业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发展。从人才培养内容方面,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打破知识界限,通过知识结构的全面梳理将更加有效地对不同领域系统进行划分,有利于针对人才能力、技能、知识储备、实践等多维层面专业化全面提升。培养计划不仅更加全面,而且更加注重动态化管理,培训知识体系可利用信息平台实现的互联互动和云计算与虚拟管理实现实时更新维护。同时,人才培养形式将向更丰富的形态发展,“产”“学”“研”也将不再以独立形式独立发展,取而代之的协同发展的培育方式将成为主流,实现知识学习与生产实践深度结合,生产实践与学术研究互辅互成的模式。
  5.2 多元化与人性化发展有机结合
  多元的教育模式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以人为本”作为多元化的核心思想将在未来阶段得到进一步推进。针对中石油人力储备多元化情况,未来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培训与开发模式,加强对不同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模式将更趋于多层次的形式发展,针对不同的培育对象,根据其自身需求、能力寻找最契合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企业将进一步促进教育人才双向发展,逐步形成单项知识传递的传统教学形式转向沟通和互动为主的教学新形式。   5.3 科技突破实现的人才培养方式革命性转变
  科技发展不断推动并支撑企业人才培育多元化发展,目前传统的互联网+形态正逐步向更加复杂的形态演进。信息技术的革新实现应用场景的极大丰富化,不断打破时间、空间、设备以及社交互动形式的界限。随着新时期5G技术的到来,国家将投入大量资源打造并提升现有的配套基础设施,超强的信息网络承载力将实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得到有力的物理支持,更多的理论技术将具备可行性并运用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而开放、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知识网络中,社会网络中相互沟通,不断建立新的联系,促进知识不断迭代[10] 。
  5.4 人才培養机制的创新与不断完善
  多元化的发展在人才培育制度方面将起到核心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知识网络进一步互联互交,企业人才培育的方向目标与方式方法将向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培育计划量化标准,在大数据支持下人工智能可以更加科学精准地计算运行方式,而评判标准也将以更加灵活化的形式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标准。随着技术与理念的创新,人才培育的模式将会得到不断革新,培育目标也会更加契合企业与社会需求。
  6 结语
  时代在加速前进,万物更迭变幻,社会正处于科技革命带动产业革命的新纪元,人才培育的形态模式正面对诸多创新与挑战,多元化发展作为新形态发展的重要趋势,正在为石油企业人才培育事业带来无限的活力。随着科技革新、国际竞争加剧,人才培育将更加深度地与内外部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参与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不断加强相互衔接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新时代赋予更加创造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祁占勇,王羽菲.多元·联动·共治:新时代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行动逻辑[J].职教发展研究,2019(02).
  王琪延,王保.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3.
  [美]爱德华·劳勒三世,著.组织中的激励[M].陈剑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David·C·McClelland.Testing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M].1973.
  许长平,蒋娟.对创新石油工程企业人才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5(04).
  贾建锋,蒋建武.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曹娜娜,单玲华.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科苑,2008(20).
  [英]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M].朱志泰,陈良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蔡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王雪,何海燕,栗苹,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究:回顾、比较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新零售模式下,瑞幸咖啡在资本的寒冬里逆境融资,在市场的暗潮中零和博弈,2019年5月17日,瑞幸仅用18个月就成功在纳斯达克敲钟,一度成为中概股上市神话。但就在2020年初,随着一份浑水做空报告的发布,瑞幸自爆其财务造假丑闻,此后事件不断发酵,最终在各界注视下于2020年6月26日停盘退市,瑞幸也随之黯然离场。本文以瑞幸咖啡为研究对象结合杜邦分析法,从多个角度结合具体数据来审视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文化创意园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1960小铺,简单介绍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的主要功能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等。对1960小铺项目进行SWOT分析,包括其优势在于位置,劣势在于创业团队没有经验、机会和疫情对于小铺的经营带来了新的威胁。并探讨了1960小铺优美的外观和内饰环境,1960小铺的问题分析,以及1960小铺的经营现状等,从而通过对1960小
期刊
2005年初,博客网曾经想要大干一场,并获得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之后,立即宣布要“建成中文第一博客网站,并争取成为全球第一博客网站”。此后,博客网开始大量招兵买马,人数一度达到了500人,在动用了许多的资金与资源进行市场推广之后,最终成效甚微,这也为日后的大裁员埋下了隐患。    2006年4月初,北京笼罩在一片春色之中。  然而,对于第一个将博客概念带进中国的博客网来说,寒冬似乎还没有远去,
期刊
摘 要:当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层出不穷,成都金亚科技财务舞弊事件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就是一个典型。本文从该事件背景出发,揭露了金亚科技财务造假过程、财务造假手段以及目前企业的业绩情况,并通过分析其财务舞弊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对资本市场的完善有所启示。  关键词:金亚科技;财务舞弊;资本市场;IPO申报;财务造假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a
期刊
摘 要: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多是从银行角度对绿色信贷进行研究,缺乏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本文以我国229家上市环保企业2008—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BCC模型对企业绿色信贷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企业綠色信贷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企业绿色信贷效率呈现倒“U”形变动趋势,大型企业绿色信贷效率最高,其次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绿色信贷效率最低;股权集中度、研发
期刊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交易的发展,虚假信用评价也在“与时俱进”,如虚假好评、恶意差评、反向刷单等。这些虚假的信用评价不仅损害了电商平台的信用评价机制,更是对平台内交易秩序的破坏,以及对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利的侵害。如何对此类虚假信用评价进行有效规制?目前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信用评价行为的认定和法律适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内部信用评价机制的缺陷,难以对虚
期刊
摘 要:预算管理在现代服务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管理实践中,传统预算管理(即财务预算)难以适应现代服务业管理特点和要求,财务预算存在与业务聯系不够紧密,过度关注“权责发生制”,忽视商业经营中“现金为王”核心理念,容易造成经营数据失真、难以提供决策支持等层面问题。本文创新性的构建“财务预算”与“管理预算”组合的新预算管理模式,以积极响应财政部门号召,助力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和推广管理会计工作。  
期刊
摘 要:成本管理能促进企业增产节支,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本文在对广西国旭林业发展集团南宁事业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企业成本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其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期对降低生产型企业成本提供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a)--03  成本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期刊
摘 要:B2C电子商务企业虽然一直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存在商业模式传统单一、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一直面临着无法持续盈利或者盈利水平不高的困境。本文从价值共创视角出发,依据Osterwalder & Pigneur商业模式,运用案例分析对比研究京东商城与苏宁云商的商业模式并总结出两者的创新点,旨为其他B2C电子商务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价值共创;商业模式;B
期刊
摘 要:中国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旅游业正处于转型数字文旅的重要阶段。本文基于实证调查数据,以沙家浜风景区为例,研究发现官方账号宣传面窄、内容缺乏辨识度等问题,并提出红色旅游在新形势下的网络营销策略,传承红色传统,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互聯网+;红色旅游;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a)--03  “互联网+”,是已实现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