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实施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angy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探究课的有效实施是课改的难题,怎样避免综合探究课在实际操作中举步维艰,流于形式的局面?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不能简单“一刀切”,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做到有选择,分层次,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第一,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把探究的内容化整为零,灵活融入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与相关知识点关系紧密,往往是相关知识点的深化和拓展。教师在教学中关键是要注意筛选、取舍,灵活融入课堂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保持思维的完整性,同时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比如,我们在教《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关于民族精神内容的时候,把单元探究内容“怎样弘扬民族精神”融进来探究,这样学生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怎样弘扬?”又如,在教文化与经济、政治时,可以把单元探究内容“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融进课堂让学生探究;在教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时候,可以把单元探究内容 “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融进来一起探究。
  第二,可以作为独立的探究活动课,为单元重难点服务。这部分内容往往需要单元知识支撑,但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往往是单元教学结束后方可进行。教师在实践中需要有全局意识和主导意识,从前期的知识准备——活动主题的确定——探究方法的选择——效果评价等都需要教师全程参与,预先设定好。比如,在教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后,我根据“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来确定探究主题—我们需不需要终身学习,我提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不同人群对终身学习的一些看法,然后把学生收集的观点进行筛选、归类,这些观点主要有: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考上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不再需要努力学习;有些家庭比较富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已经有保障,不需要努力学习;有些家庭较困难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读书不一定能脱贫致富,没有必要努力学习;有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师兄师姐认为自己已经进入好单位,也没有必要学习;部分退休的爷爷奶奶认为自己工作一辈子,该是享受的时候,应该多留点时间打打牌,打打麻将,也不再需要学习……我把这些观点作为探究材料放到课堂让学生讨论,经过讨论,最后同学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从宏观背景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的知识总量激增,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得不终身学习;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从微观个体看:大学生不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很有可能还没就业就失业;家庭富裕的同学不努力学习,很有可能保不住家业,甚至成为败家子;家庭较困难的子女不努力学习,难以改变家庭的命运;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今天不努力学习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退休的爷爷奶奶如果不学习、不参加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那么就很难做到愉悦身心,延年益寿,发挥余热,减轻子女的负担……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看:一个不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是没有生机的民族,必将停步不前,甚至落后倒退,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过探究,同学们终于明白学习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
  第三,可以作为课后作业,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可能 。这部分内容明显体现学生的思维轨迹,学生参照书本探究路径即可进行探究,不管是探究材料的收集,还是探究成果的展示,抑或评价反思均可在课外完成,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教师需要做的是课余答疑解惑,做好督促检查。操作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统得过死,探究主题由学生自己确定,探究方法由学生自己选择,探究成果由学生灵活展示。可作为课后作业的这部分内容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四个模块均有分布,但以哲学模块居多。如“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思路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举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成功和失败的事例,说明其中的经验教训”“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说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你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些探究内容均适合设置为课后作业。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有其特殊性,目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根据学生起点不同,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程度的参差不齐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中间层次的学生总是占大部分的,但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知识程
一、以“阅读链接”为轴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开篇以周晔的视角目睹了鲁迅先生逝世时人们前来吊唁的一幕,以及她的所想所感,这一段也为全文确定了情感的主线。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许多人都来吊唁他”、“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来感悟“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很多。此时,以“阅读链接”中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为轴心,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在读中想象,仿佛自己也跟着巴金、
志愿服务在国内是一种新的德育实践,在大学广泛开展,在中学也有涉及,但在小学尚未起步。本文尝试从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谈起,探讨通过在小学倡导志愿服务,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为学生搭建共同服务的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受到志愿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  一、从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的意义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的教育,2010年《国家中
2009年4月30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局和两家日本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上述各方将在重庆建立起中国首个面向亚洲的医疗诊断读片中心。该中心建立后,将引进日本成
现代农业是按市场规律内在要求运作的“理性农业”。由传统经济体制下的被动农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理性农业迈进 ,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但农业结构调什么 ?怎么调 ?在具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现保存有鼠疫菌株2500余株,为了有效管理及利用云南省鼠疫菌种资源,我们利用数据库软件为平台,开发了云南省鼠疫菌种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了数据库管理、
今年五月,我参加了惠州市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欣赏了几节精彩的阅读课,目睹了几位年轻的语文教师的神韵和风采,不禁让我感叹新课程焕发的神奇力量,折服于执教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不但改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变“带着问题读”为“发现问题读”  “学贵有疑”,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个疑从何而来呢?我觉得必
一、胡长清、成克杰的案件警示我们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从政立身之本。一方面 ,要在思想深处牢固筑起思想道德防线。事实说明 ,一个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