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朗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读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抓好朗读,即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 时机 灵活多样 因势利导 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总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根本目标而展开的。而“读”恰恰是教学的起始,且大多贯穿于教学过程。为此,许多老师花了心思,动了脑筋,有成功的,但更多的却是让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多次的观摩所得,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朗读的时机和时间安排要合理
  
  预习是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当然离不开朗读。但要想达到最起码的预习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字词读准确。不花一番功夫还真的不行。一般说来,花上一个早读课(约40分钟)才能基本达到要求。但有时老师教学时,先让学生预习性地把课文读几遍,有些学生根本连第一遍课文还未读完,老师就示意学生停下,转入下一个程序,朗读只是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建议教师首先应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顺。这样,对学生的感悟有很大帮助。
  
  二、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一堂语文课,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热热闹闹。教者的目的是什么?为读而读,做给观摩者看,为了显示本班学生读书的水平?为了说明自己花了大力气抓朗读?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指导,没有评价,学生为了读书而读书,心不在焉。
  我认为要铲除这种现象,首先要在教师心目中有这么个问题:为什么要读?朗读不是给人看的,课堂和舞台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们之所以要指导朗读,是因为学生要通过朗读来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寄托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又何必在乎课堂热闹与否呢?
  
  三、注意朗读的面要宽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者不论在朗读上还是在问答上,往往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有幸被喊到,有时甚至只占到全班人数的1/10。这是其一。
  其二,教者常会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读的地方勤加练习,并让他们表现,似乎每个学生都有值得骄傲的。
  的确,很多同学被这种微不足道的成绩熏得飘飘然,正如拿着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其后果可想而知是怎样让人心寒。
  要克服这两点并不难,只要教者真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就够了。
  
  四、朗读指导要灵活多样,避免机械匮乏
  
  现象一:
  某位教师在指导朗读时,直截了当地要求学生,某个字要重读或者轻读,或者这儿该读快些(慢些)。学生跟在其后面模仿得认真。往往把一些感情强烈得句子读得太强烈,像在高喊口号。学生并不是真正用自己的感情去读。让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出来,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
  现象二: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部分。”
  或者“把※※※语气读出来。”
  这样的指导方法单调而机械,学生并不能真正融入到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中。
  其实朗读的形式是很多的。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者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学生会说话,但如果教师一味地重视了范读,让学生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在一味的模仿中失去了自我。
  
  五、注重个性差异,因势利导
  
  学生间的差异是大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读书中。往往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朗读能达到预定的效果而反复地指导,学生尽力了不够,尽全力还是不行。既然明白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什么在一堂课上就非得让学生达到他本身从未有过的高度呢?量体裁衣才是最好的方法。
  另外,不同语段,其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读的要求要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朗读兴趣,朗读教学也就成功了。
  
  六、注重效率,协调发展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虽有道理,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教学的时间不允许,更大得弊端就是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一旦丧失了兴趣,就没有了动力,在朗读教学的这条路上还能走多远呢?
  听、说、读、写,应相互协调。片面发展任何一方面,势必受到其它的制约。
  朗读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一环节,它才有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七、结束语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最实实在在的环节。如何让朗读效果更优,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才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  关键词 创新、思维求异、灵感、评价    数学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理念指导我们,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才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才能成为人们日常
期刊
摘 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原有教学观念,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着重引导学生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主能力 培养方法    众所周知,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和持续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社会。现代社会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个不会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学会学习”写进了有关的文件,作为指导当今教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写作当中,能否灵活自如、独特精当地写好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所以写作时一定要写好开头,牵引老师的目光,让他们“一见钟情”。  关键词 语文写作 文章开头 开头方法    如何才能绘好一篇文章的“凤头”呢?记叙类文章的开头方法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妙用题记,揭示真谛    设置一个富有意蕴的题记,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明月本无价,近水皆有情。爱在何处?却把身
期刊
摘 要 所谓早期阅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写字,而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从兴趣入手,在看、听、说、认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阅读的情感,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阅读的经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关键词 阅读兴趣 幼儿 培养    来自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一项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
期刊
摘 要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是当今教师的一个教学重点,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才能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学习的成功中得到鼓舞,从而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读中感悟 想中提炼 议中升华    教育心理学指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这种学习能力需要从小进行培养。而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特别大,怎样使学生逐渐减少
期刊
摘 要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说明其有关内容为准,不能喧宾夺主和超越教材的主题。要按照“知觉、思维、语言统一规律”的要求,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引导他们的思维,边作出语言的描述说明。  关键词 历史插图 直观教学 识记方法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地位,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决定
期刊
摘 要 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本文从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作用;让合作学习在独立探索前提下前行;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功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健康发展及合作学习的反思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奏响理想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小组    在我国,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
期刊
摘 要 一提到政治课,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枯燥、无味,空谈大道理。“春困、夏乏、秋打盹、冬迷糊”,一年四季昏昏欲睡,似乎已是思想政治课上的一个通病。如何才能真正让学生扮演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让教师摆脱“独角戏”的窘境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导语由为重要。  关键词 政治课 枯燥 无味 空谈    一堂课如果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开头,即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把学生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调动起积极性,激发
期刊
摘 要 听、说、读、写是一系列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参与的活动,毋庸置疑,“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如果我们的学生拥有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独创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敏性等等,那小语这门学科所提供的文化养料,足可以使学生在智力和情意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    引领学生思维参与,至关重要!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如何营造引人入胜、轻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笔者根据学习市、县教研室推广 “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的体会认为,学案导学是适应中学历史教学需要的一种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学案导学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以抛砖引玉,使中学历史教学在与学案导学的结合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学案导学中学历史教学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