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不写长篇小说?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0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以降,长篇小说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作者的地位,也随之飞黄腾达起来。古代文学所谓“四大名著”,专指四部长篇小说。散文、诗歌、短篇小说,均无此种殊荣。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一般都是写过长篇小说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鲁迅和汪曾祺。他们都没有写出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也不多,基本上都是短篇小说。
  鲁迅是中国小说史的专家,出版过著名的《中国小说史略》,他对长篇小说及其作家的地位和影响的变化,比谁都清楚。因此,鲁迅没有写出过一部长篇小说这一现象,无疑是耐人寻味的。
  事实上,鲁迅不但有过写长篇小说的计划,而且开始付诸行动了。1921年,也就是写作《阿Q正传》的那一年,鲁迅已经构思好了写杨贵妃的长篇小说,从长生殿上杨贵妃跟安禄山初次相见,到唐玄宗授意军士杀死杨贵妃。预计全书20万字,分为18个章节。为了创作这部小说,鲁迅还借应邀到西安讲学的机会,实地考察了一番唐朝故都。1932年,鲁迅结识到上海治疗腿伤的红军将领陈赓,听他讲述了红军反“围剿”的故事后,又决定写一部红军题材的长篇小说,题目拟用《飘落的红云》,预计篇幅15万字。据说已经写了个开头,瞿秋白读过之后,认为“虽是小说,却颇真实”。
  结果尽人皆知,两部小说都没有如愿完成。其中原因,有十分具体直接的——忙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授课,《阿Q正传》需要加工修订、出版等等,使得写杨贵妃故事的计划搁浅;母亲生病,需要赴京探视,参与宋庆龄、杨杏佛等人发起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应邀到北京、上海几所高校演讲等等,使得写红军故事的计划夭折。
  但是,这些具体直接的原因,远非两部长篇小说未能问世的全部原因。鲁迅先生固然诸事繁忙,但抽出完成这两部长篇小说的时间是没有问题的。显然,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志趣,二是观念。
  鲁迅的志趣实在是太广泛了。关心现实政治,关心文艺青年,关心文艺创作,结交各界人士,研究文学史尤其是小说史,收集造像碑帖,研究古文字,研究语言文字大众化问题,介绍外国绘画木刻艺术,培养本国木刻人才,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给中国读者……这决定了他很难抽出大块时间、静下心来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否则,在教育部上班、北大师大教课之余,独身而居的鲁迅完全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完成关于杨贵妃的长篇;上海时期,虽然有了家庭和孩子,但是并不需要他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照料家人,也完全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红军题材的长篇写作。
  比起志趣来,观念是更加重要的原因。关于写作,鲁迅有两个观念:一是文章喜短小不喜长大,二是重介绍不重创作。《坟·题记》:“那是寄给《河南》的稿子,因为那编辑先生有一种怪脾气,文章要长,愈长,稿费便愈多。所以如《摩罗诗力说》那样,简直是生凑。”《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道:“‘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都是鲁迅的夫子自道。不说别的,只要鲁迅能够把用于翻译外国作品的时间用于长篇小说创作,区区两部长篇小说,根本不在话下。
  实际上,对于小说创作,鲁迅的热情和动力是明显不足的。他岂止不够重视,简直是有些轻视。《呐喊·自序》答应钱玄同给《新青年》写文章,“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吧,所以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可见,他的小说大多是编辑约稿约出来的。倘若没有钱玄同、陈独秀、孙伏园等人,很可能,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就不会有个名叫鲁迅的文豪!
其他文献
宋美龄(1897-2003)晚年在曼哈顿居住的公寓位于格雷西街10号,是纽约最雅致的建筑之一,为孔令侃(孔祥熙与宋霭龄的长子,排行老二)生前购买的一处房产。孔令侃在世时,就曾经多次对小姨宋美龄表示:“将来您老人家一旦不习惯在城外居住,随时可以搬到这所公寓里来。”  不过那时,住惯了瓦房和低层楼房的宋美龄,并没有马上住进人声喧嚣的曼哈顿高层住宅区,直到1995年,她的身体实在难以承受城外就医不便等诸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创造了“整风”这一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形式,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改革开放后,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1985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从严治党”。  在党的十三大后,“从严治党”开始在党的文献
鸡年伊始,“鸡”成了坊间的热门话题。在地市级的地名中,有两个带“鸡”的。一个是黑龙江东南部的鸡西市,因位于鸡冠山之西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一个是陕西西部的宝鸡市,相传是炎帝的诞生地和周秦王朝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在县一级的行政区地名中,共有4个带有“鸡”字,它们是鸡西市所辖的鸡冠区、鸡东县及宝鸡市所辖的宝鸡县、河北邯郸市所辖的鸡泽县。  有些地名是以鸡的部位、器物或行为来命
这几天报上记载了两件与教育界有关的社会新闻,主角都是学生。有两个男学生因为沉湎赌博,召向导女到旅馆里行劫。另一对女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而服毒自杀了。  这两件值得扼腕的事件,发生在青年学子身上,实在是不能不使社会人士张开眼来重视一下的。尤其是以树人为职责的教育界诸公,更应该深自反省,想办法以资补救。  以沉湎赌博始而终至行劫向导女的事件,大部分当然是交友不慎抑或环境诱惑的关系,然而我们的学校当局未能
“萝卜招聘”“拼爹”是时下的新词,由于“逢进必考”,在公职人员招录中,“萝卜招聘”“拼爹”现象的出现,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在笔者看来,古代的荫补是最典型、最常见的招考“拼爹”。  荫补是一种选官制度。除了买官(赀选)之外,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分为:世卿世禄的世袭制;以推荐为主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以考试为标准的科举制。  荫补制是世卿世禄制的变种,产生于秦汉之
在中国传统行政体制里,古代公务员也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只要到了一定级别,都要参加君王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朝会,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上朝”。  《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凌晨3点,要到达午门外等候,凌晨5点,钟声响过,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四品以上官员可以与皇帝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做出答复。  当然,早朝不一定每天都有。《梁书·武帝纪
“文革”中只要说错一句话,哪怕那句话是句口头禅,也会被上纲上线带来厄运。  我所在的江西永丰县藤田镇田心大队的党支部吴书记,从政治上来说绝对根正苗红。他的爷爷早年曾担任过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光荣牺牲,是革命烈士;他的父亲母亲都是土改时期入党的老党员;他自己担任村支书快十年,工作积极,办事公道,深受社员拥护和爱戴,是个称职的好干部。也正是基于这些,在这场“大革命”运动当中,大队的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周恩来接到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格罗米柯的电报,电文中写着苏联政府希望与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的事项。这一天,新中国的外交大门迎来了第一位客人。与此同时,为了与苏联达成同盟,重新签订新的条约,毛泽东为第一次出国做了充足的准备。  毛泽东访苏的计划其实从1947年就已经有了想法,可是由于战争没有结束,政权没有建立,斯大林并没有同意毛泽东访苏。终于等到新中国成立 68天后,也就是19
195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是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党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了苏联,访问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而
在革命老区河北武安市,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青烟寺村。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印刷厂驻地。在这个红色小山村生活着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亲率炮兵战士用5发炮弹打掉美军4辆坦克、一人刺倒4个敌人的老英雄,他叫王宗重。日前,笔者出差河北时专门来到王老家里采访。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看上去跟他年近九旬的年龄相去甚远。  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