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强力的化身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路翎以开掘人物灵魂为己任,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站在“原始强力”这一高度,在小说中探索反思生命强力的内涵及其价值,笔触直逼人物灵魂的深处,从中发掘出人性性格自我价值的火焰。郭素娥这一人物,更可以说是原始强力精神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路翎;原始强力;郭素娥
  
  七月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路翎,是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特别重视作家直逼人物灵魂深处的笔触,而不是令人厌倦的思想表象的描述。胡风称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所要的并不是历史事变底记录,而是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底汹涌的波澜和它们底来根去向,是那些火辣辣的心灵在历史运命这个无情的审判者前面的搏斗的经验”。毫无疑问,从开掘人物灵魂的视角观察,是走进路翎小说精神世界的最佳切入点。
  路翎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以开掘人物灵魂为己任。那么如何完成这一艺术探求,从而使他的作品获得更泛更广的历史意义呢?他曾这样的表白:“我企图‘浪费’地寻求的,是人民底原始的强力,个性底积极解放。但我也许迷惑于强悍,蒙住了古国底根本的一面,像在鲁迅先生底作品里所显现的。我只是竭力扰动,想在作品里‘革’生活底‘命’。”由此可见,路翎“竭力扰动”和“想在作品里‘革’生活底‘命”’的最基本的依托是寻求“人民底原始的强力”。也就说探索人物灵魂的奥秘,展现人物的心灵历程,首要的关键问题在于把握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民底原始的强力”。
  关于“人民底原始的强力”,路翎曾诠释:“它就是,反抗封建束缚的那种朴素的、自然的、也就常常是冲动性的强烈要求,这种自发性是历史要求下的原始的、自然的产儿,是‘个性解放’的即阶级觉醒的初尘的带血的形态,它是革命斗争和革命领导的基础。”后来,杨义阐释这一问题,基本上也是在路翎诠释的框架内发挥,他认为原始的强力,“乃是一种尚未经过民主主义启蒙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洗礼的,都存在于群众之中的带原始状态和自发性质的反抗精神”。路翎站在“原始的强力”这一高度,使他的笔触直逼人物的灵魂的深处,从而获得了心理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体现了路翎恢复和发展了鲁迅所开创的“灵魂的写实主义”传统。所以,杨义称,把握路翎关于“原始的强力”的诠释,就“包含着理解路翎式的心理描写和人物造型的钥匙”。
  路翎的小说中很多人物,如《在铁链中》中的何老汉,《燃烧的荒地》中的何秀英,《爱民大会》中的朱四娘,《饥饿的郭素娥》中的郭素娥,《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猪》中的王家老太婆等,都是原始强力精神的典型:他们共同地具有强悍、顽强和带有原始生命野性的凶猛、绝不妥协的强力精神;共同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求爱欲望和顽强的反抗意志,尤其是《饥饿的郭素娥》中郭素娥这一人物,更可以说是这一精神的典型代表。胡风做出如此的评述:“郭素娥,是这封建古国底又一种女人,肉体的饥饿不但不能从祖传的礼教良方得到麻痹,倒是产生了更强的精神的饥饿,饥饿于彻底的解放,饥饿于坚强的人性。她用原始的强悍碰击了这社会底铁壁,作为代价,她悲惨地献出了生命。”
  胡风准确地概括郭素娥的痛苦来源于“饥饿”——既有“肉体的饥饿”,更有“精神的饥饿”,就涉及到涵盖路翎所谓“原始的强力”的两个层面的问题。因此,“在这中间,站着郭素娥和围绕着她的人”,路翎“展开了用劳动、人欲、饥饿、痛苦、嫉妒、欺骗、残酷、犯罪,但也有追求、反抗、友爱、梦想所织成的世界”。
  小说中的郭素娥是一个在矿区摆香烟摊的青年妇女。她原本是一个农家姑娘,因逃荒遇匪,被一个鸦片鬼刘寿春收容为妻。刘寿春大郭素娥二十四岁,小眉小眼、干瘪衰弱,整日骗钱抽烟,显然无法满足年青丰满、美丽强悍的郭素娥的生理需求。于是,小说有了这样的描述文字:她是有着渺茫而狂妄的目的,而且对于这目的敢于大胆而坚强地向自己承认的。——在香烟摊子后面坐着的时候。她的脸焦灼地烧红,她底修长的青色眼睛带着一种赤裸裸的欲望与期许,是淫荡的。终于,那些她所渴望的机器工人里面的最出色的一个,张振山,走进她的世界里面来了。这是异常简单的:在探知了她的丈夫是一个衰老的鸦片鬼时,他便介绍他到矿里来做夜工;就在鸦片鬼来上工的第一个夜里,他在山巅的小屋子里出现了。当然,女人没有拒绝。
  小说真实地描绘和再现了郭素娥“性饥渴”的合理欲求,这是对“封建古国”和“祖传的礼教”的大胆反叛和彻底巅覆。“肉体的饥饿”,促使郭素娥的脸“焦灼地烧红”,让她变得敢作敢为,“有着渺茫而狂妄的目的”的她“在香烟摊子后面坐着的时候,脸焦灼地烧红,修长的青色的眼睛带着一种赤裸裸的欲望与期许,是淫荡的”。她用这样的眼光搜寻合适的对象,终于体魄雄强的机器工人张振山走进她的情欲世界。众所周知,长期内化的封建文化已把中国人的原始生命力弱化到萎缩的地步。鲁迅就曾希望在“驯服”的中国人身上增加一些“兽性”即“野性”的因子。那么,路翎在小说中如此地同情和肯定郭素娥对“肉体的饥饿”的本能追求,其本身就是以具体的创作实践而将现代文学史上的这种艺术探求发展到了极致。
  然而,“原始的强力”有两个层面的内涵,“肉体的饥饿”只不过是人的生命力的原始自然阶段。对于郭素娥来说,“肉体的饥饿”的满足,紧接而来的是产生了更强的“精神的饥饿”。她绝对拒绝用“婊子”或“妓女”来对她这种“偷情”行为的修辞。然而。在封建传统文化所包围的男权社会里,郭素娥注定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她整个地在渴求着从情欲所达到的新生活,而且这渴求在大部分时间被鼓跃于一种要求叛逆,脱离错误的既往的梦想。虽然她极能勤苦地劳动,虽然她对她底邻人特别和蔼,但由于时常显露的犯罪的相貌,她依然被认为是一个奇特的败坏的女人。然而她不但不理会这些,而且逐渐变得乖戾了。她是有着黯澹的决心的。不管这大海是怎样地不可理解和令她惶恐,假若背后的风刮得愈急的话,她便要愈快地跳下去了。跳下去,伸出手来,抓住前面的随便什么罢。
  正如胡风所说的,“肉体的饥饿”,产生了“更强的精神的饥饿,饥饿于彻底的解放,饥饿于坚强的人性”。郭素娥从“肉体”到“精神”的一系列的叛逆行为,你可以指责她带有极大的肓目和冲动,但作为—个“人”,她一旦苏醒,就会抓住不放,执着地追求,热烈地爱,甚至为了达到“新生活”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最后,遭到绑架时,她在挣扎中发出一种充满不可侵犯的“人”的尊严的声音,真让天地为之动容:
  “我是女人,不准动我!”她伸直嗓子狂喊,接着就将大碗猛力砸过去……
  “你们是畜牲,你们要遭雷殛火烧;……我被你们害死,你们这批吃人不吐骨的东西!”她底惨厉的,燃烧的吼叫从小木屋子里扑出来,冲过围在屋前的邻人们底头顶,在黑夜里,在杂木林上回荡,——“好些年我看透了你们,你们不会想到一个女人底日子……她捱不下,她痛苦……”
  钱理群对这一段文字,击节赞叹:“这里火山一般爆发出来的,是初级形态的‘人’的尊严的觉醒。是对‘非人’的生活与地位的本能的反抗,是作者所要努力寻找的原始的强力,是在令人窒息的黑暗现实里终于发现的‘火种”’。确实如此,路翎这篇小说一问世,马上就在当时国统区引起较大的反响。邵荃麟称这部小说“在中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中已经放射出一道鲜明的光彩”。他为一个二十岁的作家能写出如此有力的作品而惊诧,称赞它“充满着那么强烈的生命力!一种人类灵魂的呼声,这种呼声似乎是深沉而微弱的,然而却叫出了多世纪来在旧传统磨难下底中国人的痛苦、苦闷与原始的反抗,而且也暗示了新的觉醒的最初过程”。
  胡风说:“郭素娥死了,她底命运却扰动了一个世界”。郭素娥敢于肯定自己的欲望,并为自己的正当需求开拓道路,她身上可贵的是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自我意识,她有着对自我的执着。小说在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中,展开郭素娥的灵海波澜,苦恼,哀伤、挣扎,追求,虽然她的躯壳被社会外在地压碎了,但她的灵魂是坚强而美丽的,不曾被社会“内在地压碎”。但是,路翎在实现以人民的原始强力来“革”生活的“命”的创作追求时,又提出了对这一追求的质疑。路翎预言,现实的郭素娥也许会“沉下去,暂时地又变成‘卖淫’的麻木,自私的昏倦”。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精神奴役深重,现实的郭素娥也许会无力争取正当的权利和欲望。而屈从于世俗的束缚,走向沉沦与堕落,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无法抗争的事实。可以看出,路翎创作的宗旨隐藏在这正、反思想的相互质疑所形成的张力之中,那“‘浪漫地’寻求”的希望的热潮与“事实”的绝望的冷流两者的相互激荡、犹疑不定,构成了路翎小说的内在心理内容。
  原始强力作为一种原初的内在冲动,是人内心里的一种强烈的激情,它能够引导人们冲出文明的罗网,寻求个性的解放。但是,由于它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往往又会引导人们走向罪恶与疯狂,导致人自身的毁灭。而让自己的主人公走向罪恶和疯狂的毁灭道路,似乎是路翎的一种叙事策略。在路翎的小说中,主人公因怀抱强烈的激情与欲望而进行疯狂的抗争,最终走向毁灭的道路,这几乎成了书中人物不可抗拒的命运。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致力于论证和阐明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二者的辩证关系,深刻阐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分析中学语文教学的认知因素和审美因素,探求审美教育的内涵,充分论述了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功能,论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寻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以及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课堂教学    审美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近代学者
期刊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渡。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各国在幼儿教育改革中针对幼小衔接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了解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经验,有助于对我国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审视及反思。本文尝试对法国、日本、葡萄牙、澳大利亚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动态进行概括介绍,并试图总结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摘要:壮族是云南文山州的土著民族。而且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应该有自成体系的民族文化。壮民族文化从《舞春牛》中可见一斑。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壮族农耕戏剧《舞春牛》所展示出的民族文化含义。首先是体现出本民族的宗教情怀,希望通过仪式活动达到“祈丰”的目的;其次,此戏剧活动也是对自然节律感受而产生的一种生产活动前的习俗。并且此戏剧又是一种俗文化。起到口耳相传教授知识的桥梁纽带作用,展示了以歌代言的“
期刊
机械化代替手工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机械化是当今各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农业机械作为生产手段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走势低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明显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再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生产后劲不足、增长乏力的徘徊局面。人们开始对农业生产力现状产生忧虑。  我国
期刊
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在他的《性格组合论》中曾阐述:一个文学形象的性格应该是多元的,复杂的组合,而不应该是单一的,平面的。中外许多文学家自觉遵循“性格组合”的理论规律,创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文学形象。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在他的名作《雷雨》中,就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周公馆的统治者周朴园就是其中之一。  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资本积累者用最残酷的、残无人道的手段积累原始资本。用这样的话注释周朴
期刊
摘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领导者要加强学习,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人才观去考察和识别人才,要走群众路线,要加强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健全人才识用机制。这样才能识到人才,用好人才,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科学人才观;识别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社会的
期刊
摘要: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于什么呢?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那么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深究下去,就是为了获得利益。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全球问题:人口膨胀、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除发展绿色科技以外,还要考虑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关键词:科学技术:利益理论:马克思主义    一、马
期刊
摘要:21世纪将是以品牌竞争为主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品牌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中小企业的品牌传播的几种传播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传播;策略    在品牌制胜的年代,品牌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钥匙。品牌化将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品牌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的塑造过程就是品牌传播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选择适合于自己
期刊
摘要:广播电台在媒介多重竞争的环境中努力求得生存之道。节目主持人却在电台中具有核心灵魂的地位和角色,其中节目主持人的自我认同如何认知以及其对广播传播效果产生影响。广播电台和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相比,体现出传媒环境中的新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节目主持人的自我认同,反过来,自我认同的重新认识也不断的影响着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从多维视野来分析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自我认同。  关键词:自我认同;类型化电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合理的进行公路网密度的优化处理,使公路网布设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路网布局;优化    路网密度是指一个地区的道路总长度与该地区的面积的比值。它是反应地区拥有路线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路网规划的合理性,对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和满足公路交通需求与充分发挥公路的投资效益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村路网密度也在逐渐的增加。如何在合理的区域内建立一个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