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了介绍以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物挂帅的两种类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阐述了教学团队的促成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教学名师 学术带头人 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093-01
国外高等院校较早对教学团队有定义,有建设,但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学校确定了以下目标,以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物挂帅,建设若干教学团队,在高层次学术团队的带动下,使在教学上密切联系的学科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现学术团队带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促进学术团队的良性互动,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质量。
一、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对优秀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设计了初步方案:
在建设经费方面,设立专项经费,资金主要来源于“十一五”综合投资建设资金和团队自筹资金,创新团队建设资金总额的60%由学校负担,40%由团队依托单位配比。
政策支持方面,积极鼓励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聚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杰出学者,对各团队新造就或引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在建设过程中申请到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校给予相应支持奖励。
管理体制上,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实行年度目标制,年度期满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支持资金挂钩。同时,团队建设体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要求科研能力强的学科要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水平高的学科要产出科研成果,以达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教学团队建设
(一)以教学名师挂帅的教学团队建设
以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为例,该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依托的主干学科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妇幼保健与儿少卫生学。相关学科为分子生物学、卫生化学、生物化学。主干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
(1)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和天津市重大疾病防治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方针,结合本学科的优势,确定三个重点学科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营养与疾病研究,工业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研究;以现有人才队伍为基础,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省部级创新团队。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将本学科建成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特色的学科。学科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团队建设
以现有人才队伍为基础,引进高水平人才2-3人,争取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1-2人。选派中青年骨干到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研修、攻读学位或合作从事科学研究。建立天津市“创新团队”1-2个。通过两年的建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教师达到50名。其中教授20名,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12名,讲师9名,助教4名,外籍客座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2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50%,有留学经历教师达到2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68%,50岁以下的教师39人,占师资队伍的78%,45岁以下的教师32人,占师资队伍的64%,中青年教师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国家级教学名师挂帅的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2门。近5年,预防医学教学团队正式出版主编教材9部,参编教材1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团队与国外5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互访、院长系主任互访、联合培养研究生和联合申请研究基金等合作内容,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例2,药理学教学团队规模相对较小,共有9人组成,以天津市教学名师挂帅,8名教师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高级职称(全部为硕士生导师,其中3人为博士生导师),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2名,40岁以上4名,30岁以上3名。目前有在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5项,获研究经费252.4万元。药理学成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药理学实验室作为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以学术带头人挂帅的教学团队建设
天津医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1996年开始建设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6年分别以总体“优秀”的评价通过了教育部“九五”和“十五”“211工程”建设整体验收,现正进行“211工程”三期建设。学校以这些学科作为一组试点对象,建设教学团队。
以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为例,该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学術带头人;天津市教学名师为学科带头人。相关学科包括神经外科学、神经病学、肿瘤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主干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是“211工程”三期持续建设项目,已初步形成诊断与治疗并重,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现代影像医学体系。
(1)建设目标
重点建设三个学科方向:脑的功能影像学研究、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心肌存活性的影像学研究。建立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机制,建立国际、国内创新平台;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确立研究方向,利用现代化的影像技术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揭示病变的机理达到预防发病的目的,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培养一支有创新能力,跨领域、跨专业的新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人才队伍。争取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人才,争取入选“杰出学者”“长江学者”或“百千万人才工程” 1~2名,入选天津市“特聘教授”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名,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跨领域、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争取教育部和天津市“创新团队”项目。通过两年建设,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医学影像诊断学》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医学影像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2007年3位教授分获三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主编。教学中以医学影像网络系统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化光纤网络与大型影像设备成像相结合的手段,利用人才优势,开发和建设医学影像学的远程教育,逐步形成整体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保持本专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医学影像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天津市教学团队。
上述两种类型教学团队既有传统的教学名师挂帅的团队,又有科研团队成功发挥科研教学双重作用的团队。两年的研究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初步建立了教学团队的促成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预防医学、药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医学影像学市级教学团队;建成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团队,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天津医科大学“十五”“211工程”立项报告
[2]天津医科大学“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
[3]天津医科大学管理文件
[关键词]教学名师 学术带头人 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093-01
国外高等院校较早对教学团队有定义,有建设,但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学校确定了以下目标,以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物挂帅,建设若干教学团队,在高层次学术团队的带动下,使在教学上密切联系的学科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现学术团队带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促进学术团队的良性互动,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质量。
一、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对优秀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设计了初步方案:
在建设经费方面,设立专项经费,资金主要来源于“十一五”综合投资建设资金和团队自筹资金,创新团队建设资金总额的60%由学校负担,40%由团队依托单位配比。
政策支持方面,积极鼓励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聚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杰出学者,对各团队新造就或引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在建设过程中申请到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校给予相应支持奖励。
管理体制上,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实行年度目标制,年度期满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支持资金挂钩。同时,团队建设体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要求科研能力强的学科要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水平高的学科要产出科研成果,以达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教学团队建设
(一)以教学名师挂帅的教学团队建设
以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为例,该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依托的主干学科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妇幼保健与儿少卫生学。相关学科为分子生物学、卫生化学、生物化学。主干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
(1)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和天津市重大疾病防治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方针,结合本学科的优势,确定三个重点学科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营养与疾病研究,工业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研究;以现有人才队伍为基础,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省部级创新团队。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将本学科建成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特色的学科。学科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团队建设
以现有人才队伍为基础,引进高水平人才2-3人,争取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1-2人。选派中青年骨干到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研修、攻读学位或合作从事科学研究。建立天津市“创新团队”1-2个。通过两年的建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教师达到50名。其中教授20名,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12名,讲师9名,助教4名,外籍客座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2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50%,有留学经历教师达到2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68%,50岁以下的教师39人,占师资队伍的78%,45岁以下的教师32人,占师资队伍的64%,中青年教师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国家级教学名师挂帅的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2门。近5年,预防医学教学团队正式出版主编教材9部,参编教材1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团队与国外5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互访、院长系主任互访、联合培养研究生和联合申请研究基金等合作内容,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例2,药理学教学团队规模相对较小,共有9人组成,以天津市教学名师挂帅,8名教师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高级职称(全部为硕士生导师,其中3人为博士生导师),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2名,40岁以上4名,30岁以上3名。目前有在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5项,获研究经费252.4万元。药理学成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药理学实验室作为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以学术带头人挂帅的教学团队建设
天津医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1996年开始建设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6年分别以总体“优秀”的评价通过了教育部“九五”和“十五”“211工程”建设整体验收,现正进行“211工程”三期建设。学校以这些学科作为一组试点对象,建设教学团队。
以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为例,该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学術带头人;天津市教学名师为学科带头人。相关学科包括神经外科学、神经病学、肿瘤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主干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是“211工程”三期持续建设项目,已初步形成诊断与治疗并重,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现代影像医学体系。
(1)建设目标
重点建设三个学科方向:脑的功能影像学研究、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心肌存活性的影像学研究。建立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机制,建立国际、国内创新平台;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确立研究方向,利用现代化的影像技术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揭示病变的机理达到预防发病的目的,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培养一支有创新能力,跨领域、跨专业的新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人才队伍。争取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人才,争取入选“杰出学者”“长江学者”或“百千万人才工程” 1~2名,入选天津市“特聘教授”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名,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跨领域、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争取教育部和天津市“创新团队”项目。通过两年建设,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医学影像诊断学》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医学影像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2007年3位教授分获三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主编。教学中以医学影像网络系统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化光纤网络与大型影像设备成像相结合的手段,利用人才优势,开发和建设医学影像学的远程教育,逐步形成整体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保持本专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医学影像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天津市教学团队。
上述两种类型教学团队既有传统的教学名师挂帅的团队,又有科研团队成功发挥科研教学双重作用的团队。两年的研究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初步建立了教学团队的促成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预防医学、药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医学影像学市级教学团队;建成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团队,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天津医科大学“十五”“211工程”立项报告
[2]天津医科大学“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
[3]天津医科大学管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