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转业技能更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新时代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立德树人放在了培养学生的核心位置上,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业务素养的教学观念。大思政视域下的德育管理改革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管完善“大思政”教育管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对现阶段民办高校目前德育管理的现状做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推进大思政视域下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管理的几点具体措施,期待民办高校在德育管理上蹚出一条新路,培养出更多专业扎实的、德育合格的的大学毕业生。
1 关键词:大思政;民办高校;德育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072
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转业技能更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新时代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立德树人放在了培养学生的核心位置上,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业务素养的教学观念,要建立对大学生的管理机制,从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的行为约束等这些方面入手。高校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水平,而思政教育则是在意识形态角度去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更高层次出发去培养具有理想和担当的能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主力军,大思政视域下的德育管理改革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管完善“大思政”教育管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2 民办高校现状
2.1 民办高校对德育管理重视不够
民办高校区别于公立高校重要一点就是民办高校的师资来源相对较弱,没有国家财政做背景,资金来源不稳定,学校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生的学费,学校要想顺利运转必须要确保学生的数量。但是大家的传统观念里对于民办高校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其毕业证含金量不高,民办高校的学生毕业在就业市场也会不同程度遭受到歧视,因此许多毕业生宁愿去选择复读也不会读一所民办高校,因此,民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民办高校把主要的精力都会放在招生上,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弱,学生的整体思政素养相对来说比较偏低,民办高校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重视。
2.2民办高校生源相对复杂
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一个比较大的阻力是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民办高校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大部分属于高考的落榜生,相对于公里高校来说他们的分数相对偏低,并且此类孩子比较有个性,在高中阶段可能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思都比较敏感,他们身上既有一般年轻人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要想在民办高校中开展好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抓住这类学生的特点,正视属于他们身上的特殊属性。民办高校学生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素质的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不高,并且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人生态度出现了问题,遇事比较偏激,态度不端正,存在一些奢靡之风和浪费之风,大部分学生缺乏自律,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社会上以及身边人一些不好的人或事影响。
2.3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根据调研,目前民办高校中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民办高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一部分是一些公立高校退休的老教师,民办高校采用高薪返聘,这类老师的素质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年龄问题,可能或多或少和学生存在一定的代沟,在和学生的沟通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一类是周围一些高校的兼职教师,此类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主要精力放在了所在的本职高校中对于兼职的民办高校投入的时间较少,只是上完课程即可,对学生可能没有过多的管理;还有一类是找招聘的年轻教师,此类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由大学直接跨越到工作岗位,由于民办高校缺少传帮带的风气,教学和管理主力都落在了此类教师身上,让此类教师开展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由一定的难度。教师素质来源的复杂,再加上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比较少,教学任务比较重,导致德育管理的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一。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托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不仅是学校开展思政管理工作的保证,也是开展其他任何工作都必不可少的。再加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对民办高校德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4民办高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部分的民办高校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党组织,没有一定的组织保障,并且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有没有将学生的德育培养纳入培养计划,也没有将此项工作列入考核计划,甚至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障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并没有将此项工作建立明确的考核和奖励办法,因此学校老师不会就此专门设计培养计划和管理内容,没有清晰的德育目标的定位,对德育内容的开展和开展形式更是含糊不清。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将德育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监督,民办高校不要将德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要将此项工作做实做细。
3、高校德育课程中思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思政教育课程管理相对滞后
如今的社会管理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资源相当丰富,网络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很多的平台获取,思政管理工作相对于日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显得相对落后,思政教育课程管理需要在保留传统管理模式的上,要紧随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教育管理工作是为了培养国家所需的人才,教育管理受到的影響因素也相对较多,社会的、学校的、课程自身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过去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可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多,国家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方面的影响,但是在如今的这网络时代,可能还会收到一些微观层面的影响,学生的个体话发展都会影响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而目前我国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并没有与时代发展同步,明显滞后于较发达的整体教育学发展,如今整体教育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国教育管理工作则停留在萌芽阶段, 发展速度的不协调导致了思政管理工作的相对落后。再加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多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为了满足就业需求,对专业性的培养较多,而德育课程往往比较边缘,学校把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投入到其他课程上,思政教育很难在高校扎实开展,取得更多成效也就是难上加难,这也是造成滞后性的一个原因。
3.2.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
近年来对于高校的考核工作主要围绕人才就业、学社设置、社会服务等方面,尤其是考虑学科建设和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为主, 对于人才考核的深度较浅,对于人才的德育方面的考核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考核内容,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而言,很多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学校没有专门的相关德育教育開展工作的职能部门,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组织保障。一般高校的管理模式是点状的这主要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但是如今网络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多速度又快,可能会造成管理层级的断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速度,管理相对滞后。目前高校的管理工作往往集中在了管理层、教师,但是实际上主要管理工作集中在了管理层,忽略了教育对象—学生,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然会出现问题。
3.3德育评价机制不科学
德育评价机制包括德育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育机构的德育措施、效果、水平和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和状况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没有设置相对于适合自己的德育评价机制,即使一些高校设置了德育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设立也相对不合理,往往是比较笼统的,且大部分是照搬其他高校的,没有结合自身特点来设置,评价机制往往不适合自己高校也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培养。民办高校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转业特色,结合学生自己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评价机制,不断优化评价细则,不断改进,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发展且对人才培养可以细化的评价体系,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完善民办高校德育管理的对策
4.1加大资金投人,不断提升师资力量
民办高校要想执行好德育管理工作,则要加大德育教师的配比,严格落实教育部有关对德育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配比规定,增加教师专项投入,进而不断提升民办教师的师资水平。还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奖励机制,应该不断激励老师,提高民办教师待遇,用钱留人,避免出现民办教师因为待遇问题不停跳槽,或者考取编制就辞职,把民办高校当作一个过渡期,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对于人才的培养影响是非常大的,高校应该把优秀的教师队伍留住,培养出自己学校的优秀师资,不断提升教师工资待遇,福利和各项津贴也应向公立高校靠齐,或者可以在规定之内超过公立高校,实现教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 配原则,让老师有更多幸福感和归属感,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民办高校队伍来。
于此同时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在稳定高校老师的前提之下,只有稳定的专业的德育管理队伍才能保障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想让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走上更加专业话的对于,教师就必须专业化。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更要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实际,聘用专业德育管理教师加快德育管理工作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本校德育管理教师的培训,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定期多走出去参加德育管理培训,开阔德育管理思路,不断提升民办高校老师的专业素养,补齐民办高校教师专业性不强的短板,还要通过各种各种的机会来不管提高德育管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2坚持民办高校德育管理者以学生服务为核心
任何教育方法、教育培养模式不能忘了学生这个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民办高校要想开展好德育管理工作,要牢牢把握住学生这个主体,坚持学生为主体,一切管理工作给开展要仅仅围绕学生,为学生服务,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根据民办高校中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德育管理办法。首先,民办高校的学生个性比较突出,比一般高校学生性格更加鲜明,教师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成绩的孩子的制定不同的德育管理防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管理工作也更容易开展。其次,如今处在网络时代,学生的信息大部分获取来源于网络,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网络环境,用积极健康的心理去利用网络,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点提升德育素质。
4.3加强民办高校德育顶层设计,建立系统的运转机制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组成。高校的校长和党委书记要充分重视德育教育,设立专门德育机构,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和方向做好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对德育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列入学校的绩效考核当中,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能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任务。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结合政府资源,开展一些更高标准的立项,进而提升教师的重视程度。一是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校长或书记担任组长,副校长及其他行政领导担任副组长,学校各辅导员、任课教师、团支部、学生干部为成员,小组组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二是明确具体岗位职责,学校要不断引导全校的教职工树立德育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营造出全员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氛围,进而全面的落实德育目标,并且要把德育考核列入对学生、老师的考核当中;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选拔学校中政治素养较高的骨干教师成立思政部,开展对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进行相关的教研活动,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把德育渗透到各科老师教学中,可以融入新型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化,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 18 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郭影.德育教育在民办高校中开展的必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学院,2018.09.
[3]曾梦玲.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与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137-139.
[4]钟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实践探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4):74-75.
[5]林于良,李勇.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1):103-105.
[6]赵婷婷.应用型高校推进思政课程的路径探析[J].山西教育(管理),2021(02):78-79.
作者简介:王欣(1985.1),女,黑龙江省五常市人,助理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 关键词:大思政;民办高校;德育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072
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转业技能更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新时代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立德树人放在了培养学生的核心位置上,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业务素养的教学观念,要建立对大学生的管理机制,从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的行为约束等这些方面入手。高校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水平,而思政教育则是在意识形态角度去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更高层次出发去培养具有理想和担当的能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主力军,大思政视域下的德育管理改革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管完善“大思政”教育管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2 民办高校现状
2.1 民办高校对德育管理重视不够
民办高校区别于公立高校重要一点就是民办高校的师资来源相对较弱,没有国家财政做背景,资金来源不稳定,学校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生的学费,学校要想顺利运转必须要确保学生的数量。但是大家的传统观念里对于民办高校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其毕业证含金量不高,民办高校的学生毕业在就业市场也会不同程度遭受到歧视,因此许多毕业生宁愿去选择复读也不会读一所民办高校,因此,民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民办高校把主要的精力都会放在招生上,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弱,学生的整体思政素养相对来说比较偏低,民办高校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重视。
2.2民办高校生源相对复杂
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一个比较大的阻力是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民办高校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大部分属于高考的落榜生,相对于公里高校来说他们的分数相对偏低,并且此类孩子比较有个性,在高中阶段可能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思都比较敏感,他们身上既有一般年轻人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要想在民办高校中开展好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抓住这类学生的特点,正视属于他们身上的特殊属性。民办高校学生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素质的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不高,并且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人生态度出现了问题,遇事比较偏激,态度不端正,存在一些奢靡之风和浪费之风,大部分学生缺乏自律,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社会上以及身边人一些不好的人或事影响。
2.3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根据调研,目前民办高校中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民办高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一部分是一些公立高校退休的老教师,民办高校采用高薪返聘,这类老师的素质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年龄问题,可能或多或少和学生存在一定的代沟,在和学生的沟通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一类是周围一些高校的兼职教师,此类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主要精力放在了所在的本职高校中对于兼职的民办高校投入的时间较少,只是上完课程即可,对学生可能没有过多的管理;还有一类是找招聘的年轻教师,此类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由大学直接跨越到工作岗位,由于民办高校缺少传帮带的风气,教学和管理主力都落在了此类教师身上,让此类教师开展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由一定的难度。教师素质来源的复杂,再加上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比较少,教学任务比较重,导致德育管理的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一。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托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不仅是学校开展思政管理工作的保证,也是开展其他任何工作都必不可少的。再加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对民办高校德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4民办高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部分的民办高校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党组织,没有一定的组织保障,并且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有没有将学生的德育培养纳入培养计划,也没有将此项工作列入考核计划,甚至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障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并没有将此项工作建立明确的考核和奖励办法,因此学校老师不会就此专门设计培养计划和管理内容,没有清晰的德育目标的定位,对德育内容的开展和开展形式更是含糊不清。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将德育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监督,民办高校不要将德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要将此项工作做实做细。
3、高校德育课程中思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思政教育课程管理相对滞后
如今的社会管理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资源相当丰富,网络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很多的平台获取,思政管理工作相对于日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显得相对落后,思政教育课程管理需要在保留传统管理模式的上,要紧随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教育管理工作是为了培养国家所需的人才,教育管理受到的影響因素也相对较多,社会的、学校的、课程自身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过去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可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多,国家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方面的影响,但是在如今的这网络时代,可能还会收到一些微观层面的影响,学生的个体话发展都会影响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而目前我国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并没有与时代发展同步,明显滞后于较发达的整体教育学发展,如今整体教育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国教育管理工作则停留在萌芽阶段, 发展速度的不协调导致了思政管理工作的相对落后。再加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多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为了满足就业需求,对专业性的培养较多,而德育课程往往比较边缘,学校把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投入到其他课程上,思政教育很难在高校扎实开展,取得更多成效也就是难上加难,这也是造成滞后性的一个原因。
3.2.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
近年来对于高校的考核工作主要围绕人才就业、学社设置、社会服务等方面,尤其是考虑学科建设和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为主, 对于人才考核的深度较浅,对于人才的德育方面的考核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考核内容,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而言,很多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学校没有专门的相关德育教育開展工作的职能部门,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组织保障。一般高校的管理模式是点状的这主要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但是如今网络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多速度又快,可能会造成管理层级的断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速度,管理相对滞后。目前高校的管理工作往往集中在了管理层、教师,但是实际上主要管理工作集中在了管理层,忽略了教育对象—学生,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然会出现问题。
3.3德育评价机制不科学
德育评价机制包括德育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育机构的德育措施、效果、水平和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和状况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没有设置相对于适合自己的德育评价机制,即使一些高校设置了德育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设立也相对不合理,往往是比较笼统的,且大部分是照搬其他高校的,没有结合自身特点来设置,评价机制往往不适合自己高校也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培养。民办高校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转业特色,结合学生自己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评价机制,不断优化评价细则,不断改进,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发展且对人才培养可以细化的评价体系,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完善民办高校德育管理的对策
4.1加大资金投人,不断提升师资力量
民办高校要想执行好德育管理工作,则要加大德育教师的配比,严格落实教育部有关对德育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配比规定,增加教师专项投入,进而不断提升民办教师的师资水平。还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奖励机制,应该不断激励老师,提高民办教师待遇,用钱留人,避免出现民办教师因为待遇问题不停跳槽,或者考取编制就辞职,把民办高校当作一个过渡期,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对于人才的培养影响是非常大的,高校应该把优秀的教师队伍留住,培养出自己学校的优秀师资,不断提升教师工资待遇,福利和各项津贴也应向公立高校靠齐,或者可以在规定之内超过公立高校,实现教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 配原则,让老师有更多幸福感和归属感,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民办高校队伍来。
于此同时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在稳定高校老师的前提之下,只有稳定的专业的德育管理队伍才能保障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想让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走上更加专业话的对于,教师就必须专业化。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更要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实际,聘用专业德育管理教师加快德育管理工作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本校德育管理教师的培训,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定期多走出去参加德育管理培训,开阔德育管理思路,不断提升民办高校老师的专业素养,补齐民办高校教师专业性不强的短板,还要通过各种各种的机会来不管提高德育管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2坚持民办高校德育管理者以学生服务为核心
任何教育方法、教育培养模式不能忘了学生这个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民办高校要想开展好德育管理工作,要牢牢把握住学生这个主体,坚持学生为主体,一切管理工作给开展要仅仅围绕学生,为学生服务,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根据民办高校中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德育管理办法。首先,民办高校的学生个性比较突出,比一般高校学生性格更加鲜明,教师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成绩的孩子的制定不同的德育管理防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管理工作也更容易开展。其次,如今处在网络时代,学生的信息大部分获取来源于网络,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网络环境,用积极健康的心理去利用网络,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点提升德育素质。
4.3加强民办高校德育顶层设计,建立系统的运转机制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组成。高校的校长和党委书记要充分重视德育教育,设立专门德育机构,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和方向做好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对德育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列入学校的绩效考核当中,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能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任务。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结合政府资源,开展一些更高标准的立项,进而提升教师的重视程度。一是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校长或书记担任组长,副校长及其他行政领导担任副组长,学校各辅导员、任课教师、团支部、学生干部为成员,小组组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二是明确具体岗位职责,学校要不断引导全校的教职工树立德育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营造出全员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氛围,进而全面的落实德育目标,并且要把德育考核列入对学生、老师的考核当中;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选拔学校中政治素养较高的骨干教师成立思政部,开展对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进行相关的教研活动,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把德育渗透到各科老师教学中,可以融入新型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化,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 18 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郭影.德育教育在民办高校中开展的必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学院,2018.09.
[3]曾梦玲.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与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137-139.
[4]钟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实践探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4):74-75.
[5]林于良,李勇.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1):103-105.
[6]赵婷婷.应用型高校推进思政课程的路径探析[J].山西教育(管理),2021(02):78-79.
作者简介:王欣(1985.1),女,黑龙江省五常市人,助理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