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班主任德育建设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已提出了道德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如今,随着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德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就传统文化在班主任德育建设中的渗透进行探究,以期为班主任德育工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建设 文化渗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着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品质等,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育者应当自觉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积极地渗透到德育建设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和厚实文化底蕴的新生力量。
  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积极健康的德育因素,如愛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个人品德修养等,都是可为德育建设所用的优秀精神文化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向来重视人生价值和道德修养的追求,重视人格品行的培养,追求个体的个性全面发展,这些都与现代德育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和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以此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班主任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专门的德育课堂,每节课设置一个德育主题,并搜索整理相关的历史人物、文化习俗、古语等,让学生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思想道德上的升华。例如在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德育课堂上,学生可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文天祥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感受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感受林则徐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决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其道德修养的提升。
  二、创新德育教育的建设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思想道德建设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传统文化能够为道德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渐被挖掘和发展,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却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教育形式的单一化、低效化。目前在德育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都采用说教为主的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较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此,班主任要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可将传统文化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古文来感受古人的高尚品格和道德修养。在历史教学中,可为学生重点介绍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英雄人物,使其成为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如组织、推荐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传承者》等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形成主动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德育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其教育效果与班级环境、学校环境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在德育建设中,班主任要善于联合组织其他的班主任、教师、教育管理者等,在每个学期多次开展丰富的校园德育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作为德育活动的主题,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诗词会”“古文朗读大赛”“传统文化作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展示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倡导坚定文化自信的今天,班主任作为德育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建设中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因素,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道德观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共同发展,在塑造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余运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建设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6(08):46-47.DOI:10.3969/ j.issn.1003-2223.2016.08.017.
  [2]杨倩.以传统文化引领带动德育教育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探究[J].各界,2018(20):133-134.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所说的《二泉映月》是一篇文学作品,整篇文章主要对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一生进行了简述,描绘了《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的创作过程,同时又揭示了该曲的丰富内涵,从而生动形象地将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勇于和命运抗争以及追求理想的精神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这篇课文进行鉴赏,阅读者可以深入感受《二泉映月》的魅力和伟大,体验阿炳身上的优秀品质,这对阅读者审美情趣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期刊
摘要:《八路军军政杂志》作为八路军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在抗战相持阶段是我党政治、军事动态的重要阵地,他的通讯文章在战争叙事中细致体现了人性的书写,在战争语境下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八路军军政杂志 通讯 战争叙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打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心,坚持抗战,继续巩固并扩大全国统一战线的力量,不断克服困难,防御敌人的进攻,
期刊
读书读书,彼时常以为,读书不过是读万卷书。而今年岁过,阅历增,感悟渐变。方觉“书”有三读:一读万卷书,二读各色人,三读世间万物。倘若能左手万卷诗书,右手各色人生,胸怀世间万物。会不会就能通透有灵?  曾有幸游过一回梦里水鄉,试过枕水江南。在乌镇,一个细雨如丝的日暮,一处狭窄回廊里,闲立听穿堂而过的风声,转身欲去,忽见木匾上书“晴耕雨读”。一瞬间,过往诗书跃现,又忆起:  日丽风和,昼出耘田夜绩麻,
期刊
《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一书,记录史金霞老师作为一位家长、一名教师以及自己的成长史,这三种角色的成长历程都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很值得我去品味和深思。  近年来,颇为附庸风雅。每逢假期,总会争取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人物景观拍了无数照片,朋友圈也频频分享。亲朋好友閑唠时也常会谈及“你们去哪里旅游”,“那里怎么样?”何谓“旅游”?顾名思义,当然是出门游玩,或是与家人,或是与朋友三五为伴、说说笑笑,游览景点
期刊
人潮人海中,她如此平凡,如一树绿绿的叶,在无声无息中装饰着春天的梦;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时间如流水,从教17年,她始终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视为自身遵循的教育理念,她始终保持初心。她对于自己的岗位有着清晰的认知,并未将自身当做教学的主体,而是视己为引路人,为学生指明方向。她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拼,为学生创造
期刊
摘要:这篇论文对女作家凌叔华的代表性短篇小说《绣枕》和《酒后》进行了对比阅读,重点分析大小姐和采苕这一“旧”一“新”两个女性形象,考查凌叔华写作中女性意识沉浮的内在冲突。以期这种动摇和彷徨里,探寻到五四之女作家笔下关于妇女觉醒和解放的真实面相。  关键词:凌叔华 绣枕 酒后 女性书写  一、引言  凌叔华是五四一代重要的女作家之一,有人称她是 “中国的曼殊菲尔”,也有人对她 “资产阶级有闲夫人”的
期刊
摘要: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主体叙事部分前后三次写到母亲的哭,不仅写出了母亲的精神品格,而且表达母亲教子、维护家庭团结、捍卫清白的方法、手段和艺术,同时感受母亲矛盾时的悲苦、无助与无奈。“哭”是表象,“苦”是本质,“爱”是核心。  关键词:《我的母亲》 三哭 文本探微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于16岁光绪十五年(1889)嫁给大她32岁的胡铁花,23岁时便成了寡妇,胡适时年3岁。而冯顺弟是胡铁花的第三任
期刊
摘要:藏书票艺术是文化的产物,人文精神的彰显和价值观的传达为藏书票艺术增添了无穷魅力,更是藏书票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藏书票表现内容、价值观等问题进行阐述,将藏书票研究放在与书籍、与文化、与人的精神世界的联系中考查,试图引发对藏书票“中国精神”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藏书票 人文 价值观  从藏书票文化发展史来看,藏书票不仅是一种版画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一件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这种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是所有的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西藏地区也不例外,深入挖掘西藏传统文化,开发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地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效思考、寻求合作的动机,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驱动学生保护西藏传统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西藏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 开
期刊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只要我们睁大眼睛,生活中处处是美,处处是微笑!  早晨7点35分,我来到了学校。停好车,就走向操场,进行每天例行的操场漫步。虽然是4月,太阳已早早升起,但还是有点凉意,我不禁把风衣的扣子扣紧了。  学生们吃完早餐,三三两两穿过操场,往教室去了。看着这一群充满朝气的孩子,心里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暖暖的。我边漫步,边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