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现深度教学的策略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深度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经历思维探索、获得深度体验的教学。要想真正实施深度教学,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教师就必须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充分掌握学生学情、不断提升爱生艺术、着力渗透学科思维,使深度教学得以真正发生。
  [关键词] 深度教学;学情;策略
  [作者简介]高博(1984—    ),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一、牢固树立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包含教师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利用课程资源自我建构和开发课程的意识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停留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意识”层面,而对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开发等概念比较淡漠。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能复制、粘贴式地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要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学情、校情,有针对性地选择性使用,并思考:我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我怎样去教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学生掌握了吗?另外,教师还要有跨学段、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对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也要有所涉猎。
  在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经验的老教师与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同时任教某一年级某一学科,教学业绩往往是新教师好于老教师,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新教师的优势会渐渐消失。仔细想想,原因可能会有许多,但如果从课程的角度来看,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学生学习的是一门课程,既然是一门课程,就意味着学科知识有前有后,有重点和非重点。有些学科知识好像不重要,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却非常重要;有些学科知识本身非常重要,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不起什么作用;有些学科知识本身并不重要,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不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正因如此,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根据知识点在整个课程中的重要程度和对学生后续学习是否产生影响,来安排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年轻教师,由于缺少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对知识点的轻重缓急没有选择和取舍,要求学生逐个掌握。这是对课程的误解,所以最后失去优势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将具有学科系统性的课程肢解为一堂一堂的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把知识点放到整堂课、整个单元,甚至整个学科课程中去考量。而现在我们的不少教师只有课堂,没有课程。长此以往,即使教师每堂课都教好了,学生每堂课都学好了,但这一门课程未必能够学得好。
  二、充分掌握学生学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用一生去备课。目前,教师共同的生存状态就是“忙”着上课。而现在的问题又恰恰是:课上得越多,学生越是糊涂。我们的教育走进了“谈质量”就是加班加点上课的“怪圈”。而问题就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还有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所谓的“自主探究”,使得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回到备课上来,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就有了充分的准备,把学生学情融入备课之中,那么深度教学就有了起点。要充分掌握学生学情,教师就要放低姿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学生的要求和建议,从而把学情、学生的要求和建议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设计、讲课方式选择、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把学生学情融入备课之中,就要准确了解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智能优势,以及不同的学习风格,识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教学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当然,不是说把课备好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肯定高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不会无效。因此,“忙”着上课不如“忙”着备课,“忙”着备课不如“忙”着研究学生。如此,深度教学才能得以有效地开展。
  三、不断提升爱生艺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教师爱不爱学生,只要他当了教师,他就有义务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教师即使在不爱学生的情况下,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事实上,学生喜爱老师才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很难想象一名不喜欢甚至讨厌某一位学科教师的学生,能够认真地参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国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實地参与课堂,我们更应该提倡学生“爱”教师。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同等重要,一旦关系破裂,一切就会无解。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往往也会同样喜欢这门学科,这可以叫“爱师及课”。
  当然,强调学生爱教师的重要,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要去爱学生。教师爱学生是个永恒的主题,但要爱得有艺术,爱得有效果。我们不少老师在“爱”的旗帜下,做着损害学生身心的事,把“爱”异化为“关心学习”,把“关心学习”窄化为“关心成绩”,体罚、心罚的现象屡禁不止,学生看到老师吓得发抖,不敢说话的例子也有。因此,如果教师没有掌握“爱的艺术”,也有可能大大地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爱学生,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爱自己”,不能激发“学生爱自己”的爱,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值得反思的是,当我们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强调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对教师的职业规范和师德师风要求得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的时候,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爱,对学习的反感甚至厌恶情绪也就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不可否认,许多教师懂得如何去关爱学生、发展学生,但更多没有高深教育艺术的教师,反而因为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让学生离自己更远,教育的鸿沟也因此越来越大,深度教学也就无法得以有效开展。
  四、着力渗透学科思维
  周彬在《课堂密码》中写道:“课程标准的编制者有将‘课程课堂化’的使命。”他的意思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的编写者有时不得不隐去学科内在的逻辑,而通过一个一个案例或者故事来解读或者串联这些学科知识。这样一来,原本系列化、一体化的学科知识,就不得不被分割成一个个单元,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案例或故事背后的学科知识点,以及学科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学科思想与学科思维。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学科思维,如果教师不知道本学科有哪些基本思想,那他就不可能教好这门学科。同样地,如果一个学生用学政治学科的方法去学语文,那他不可能学好。凡是语文学得比较好的人,一定具有语文学科的思维、语文学科的学习思想、语文学科的学习策略和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
  学科思维运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思维的方法;另一个是思维的品质。学生智力之间的差异常常是思维品质的差异,所以,深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的培养上。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课程、课堂处发力,关注学生的学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深度教学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密码(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滔.时间不够:语文教学的伪命题——是谁攫走了我们的教学时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Z1):68-6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推进,专业认证的三级标准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标准分析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结合专业认证的理念,基于专业认证卓越标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与重构。只有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优化课程结构,推行“教、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健全教学质
期刊
[摘 要] 常见的《西游记》改编策略有两种:一是取材改编,重申原著蕴含的正义观、精神和情感价值;二是衍生改编,包括故事再造、情感再造、价值再造等。古典名著IP影视改编是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响,是一个将原著文学价值、市场价值和审美价值充分激活的过程,有利于古典名著的活态化传播。  [关键词] 古典名著;改编;策略;《西游记》  [作者简介]金丽萍(1970— ),女,江西高安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讲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都不太乐观。我国生态系统存在大气污染与水资源缺乏、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关注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要将“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们的心中,从大学生这个群体入手会更为简单,也会更加有效。因此,生态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生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大学生教育;人格培育  [作者简介]肖田文倩(1996
期刊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视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形态,培养具有感恩精神的少年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大课题。基于感恩教育课题研究,从校园物态建设、课程开发、评价创新等角度进行感恩教育特色文化建设,可以从以物化人和以文化人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熏陶、感恩情感的培养和感恩行为的引导,从而形成以感恩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 感恩教育;特色文化;实践探索  [基金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教育政策、经济状况、毕业生就业升学等社会支持方面有着密切的關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将培养主观幸福感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幸福观;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以大学生主观幸
期刊
[摘 要]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找到一条有效的德育途径,是当前小学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有效的小学德育途径应当是: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节当中寻找德育素材,抓住德育契机,并确立在小学生生活的细节中渗透德育的思路,通过“德育引导学生生活,生活培训学生品德”来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 小学德育;德育途径;新时代  [作者简介]张金福(1974— ),男,甘肃高台人,高台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外界不良因素极易对其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重要。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富有人文性的教材蕴含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对德育渗透十分有益。基于此,全面合理且富有人文性的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前提,创设情境、在语文活动中自然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
期刊
[摘 要] 在“后疫情”时代,德育工作者应积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现实问题,分析当下小学生德育管理方式,选择符合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正面管教,以期达到价值理念下的育人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抗疫教育;德育工作  [作者简介]朱少平(1982— ),男,江苏江阴人,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一级教师
期刊
[摘 要] 学校特色建设已成为一种潮流,推动中小学校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文化品质是学校内涵之根本,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应从办学思想、人文情怀、课堂文化、活动文化发力,提升学校文化品质,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落地。  [关键词] 学校建设;文化品质;办学思想  [作者简介]孙盛宇(1972— ),男,辽宁庄河人,庄河市徐岭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研究
期刊
[摘 要] 文章基于教育信息化和科学减负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背景,分析当前主流作业模式的弊端和学习过程数据采集存在的主要问题;描述江西智慧作业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主要特色;详细解释江西智慧作业的使用流程;从多维度学习空间和功能模块两个方面阐述江西智慧作业的平台架构;同时从试点情况、全省推广情况两个角度展示江西智慧作业的建设成效;最后提出未来升级的四个方向。  [关键词] 智慧作业;科学减负;大数据分析;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