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种子一起成长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清晨第一节课预备铃打响时,教室里的朗朗童音会伴随着那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响起,迎接语文老师的到来,日复一日。
  从《弟子规》到《声律启蒙》,从《木瓜》到《橘颂》,从《诗经》到《少年中国说》……我的孩子用他们的稚语童言为我展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
  请原谅我自私地把他们据为己有,称他们为“我的孩子”,就年龄而言我成不了他们的父母,然而作为我的学生,他们在我心中真的像自己的骨血一样。尤其是看到他们嘴里说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像小大人一样劝架时,或者在楼梯上听到他们大声唱着走调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学堂乐歌时,或者碰到你,赶紧给你鞠个躬,又唱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快跑远时,我都有一种无言的感动默默充斥著内心。因为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老祖宗的经典作品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变成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融入他们的骨血,变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许几十年后,他们会像当初老师教给他们一样,再教给后辈,完成一个具有神圣使命的词——传承。
  都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个感性的语文老师,他们从我的课堂上获得的更多的是人文的东西,不知幸或不幸?因为我深感于现在的大环境人心浮躁,所以深深渴望我亲爱的孩子们能拥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文情怀,长大后有家国天下的士大夫情怀。当然,这只是我一个普通教育者卑微而美好的愿景,能力有限,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力就好。
  一、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学艺,先学礼。”二年级接手他们,每天听到的是《感恩词》和《弟子规》,先懂感恩,再学规矩。
  “感恩天地阳光雨露,感恩祖先仁爱福泽,感恩国家培养护佑……”听,他们在背书呢。
  “孩子们早上好!”我恭恭敬敬站在教室门口向他们深深鞠躬,读书是一件神圣而庄严的事,读圣贤书的孩子更应该被真诚恭敬地对待。
  “老师早上好!”他们站起来标准地行九十度鞠躬礼后,又沉浸在朗朗书声中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没有人散乱,没有人喧哗,因为具有正能量的经典会给他们打开一扇古老的窗,他们已经迷上了这扇窗里的世界。
  这样做,是希望能在孩子心中把感恩和礼貌的种子深深埋下,把善的力量培养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到哪里都是规规矩矩,受人喜爱的好孩子,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助力。因为这是做人之基,教育之本。
  看似浅显的《弟子规》《三字经》,不但使孩子了解了礼仪规范,还知晓了中国的历史。而且很多篇章意境优美,诗中有画,一旦背诵下来,终生不忘。加之我们的先人在他们传世的作品中有对宇宙万物的关注、祖国山河的赞誉,更多的是作者智慧修养的展示,品格风骨的表现,怀抱理想的寄托,那种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感情更令后人胸襟激荡、崇拜敬仰不已。我们如能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世界,交上孔子、孟子、庄子这样的老朋友,让陈子昂、文天祥、岳飞成为他们的偶像,那背诵的古文,就能使他们得到一种民族性格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二、诗词浩然养正气
  诗词养浩然之气,少年乃立志之时。三年级的他们长大一岁了,已经知道感恩,这就要对他们有更高一层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从《古诗80首》到《少年中国说》,从先秦到民国,那几千年前先人们的心路和足迹、品德与阅历,我都会慢慢地渗透给他们。我教孩子们用吟诵的方式读诗、读文,带领他们走过狼烟四起的秦汉三国,遍览大气磅礴的盛世汉唐,跨越千年的时光,来到战火纷飞的近代。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浮光掠影,已足够他们用走马观花的步伐粗粗欣赏。
  “老师老师,我已经会背这首诗了,用了三分钟时间!”一下课,小灵乐就开心地拿着书冲过来跟我说。
  “真的吗?这么厉害!快背给老师听听!”我故作惊讶。周围一窝蜂围上了一圈孩子。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小灵乐摇头晃脑地开始背了起来。
  “这么厉害!不错不错,奖励一颗智慧星!”我笑眯眯地取了一颗星给他,他兴冲冲地贴到了集星册上,周围的小朋友眼巴巴地看着他。第二节课下后,好几道声音喊着同样的内容此起彼伏:“老师老师,我也会背啦!背给您听!我也想得智慧星!”
  读诗的那一学期,教室里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刚开始我怕加重他们的记忆负担,便用奖励星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到后来,一天一首,五分钟之内必须会,这是他们自己不成文的规定。每天早晨背一遍,放学路上还要齐声背,很有成就感。
  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真和美的种子。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让他们在跳跃的文字、凝练的语言、语境的留白与回味无穷中长养堂堂正气,培养浩然之气,就会向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方向努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是对我国诗歌伟大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深切地表明了熟读诗文对开启智力、提高修养的重要作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民族文化的历史,它应该成为我们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生长在这古典文化丰富的国度里,就得让它血脉相承、永远流传。让孩子们加强经典的阅读,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祖国文化。
  三、雅正之音润心脾
  《乐记》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音乐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儿童的特质会使他们对音乐更加敏感和喜爱。孩子们也在童蒙养正的内容中一点一滴成长,经过一学期的读诗,他们在诗词上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针对这一特点,本学期开始,我又教他们唱一些诗篇,从《木瓜》到《橘颂》,从《木兰辞》到《声律启蒙》,感受古乐的雅正悠远,体会对联的平仄对仗,于无形中陶冶他们的情操。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清晨还没走到教室,就听到班中传来歌声,有拍手说,有朗读,有男女对唱,还有加上动作的即兴发挥。尤其每次唱到“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时,总有人笑:“哈哈……韩雨彤你脸上有两枚月牙。”旁边也会有豪情万丈的男孩子扬着手,伸向远方,表示他气魄雄壮,逗得周围的孩子哈哈大笑。
  有时候下课,会有孩子过来缠着我:“老师老师,听我们背《声律启蒙》吧!”“老师老师,我会唱《木瓜》啦!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他们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
  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能在孩子心中种下艺术和浪漫的种子。新雅乐的发起人哈辉说:“我们应该让孩子都知道它们,让每个孩子发现——原来我们在说话和写作时,语言可以如此优美。”从小培养他们诗一般的心灵,就会为人文情怀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石。
  我们优秀的经典具有音乐美,音韵和谐,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打开“读”的风气,常常读,时时读,自然就能渐渐培养出能力,越读越懂。而社会中读经典的人多了,从小方面说,培养的是个人的心性气质;从大方面说,历史文化的传承就在其中。
  我一直觉得,经过时间洗礼的文字,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历史的厚重感,每天在墨香书海中被熏陶的孩童们,也会不自觉地浸润些许气度高华的清贵之气,日积月累,等到他们的力量集聚到可以承载使命,他们的双手生长到可以触碰梦想,他们的肩膀可以不惧风雨的那一天,这些经典的种子就会迸发出灿烂的光辉。那一天,我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四年级下册“词句段运用”的第2题,都是“照样子”“仿照”等类似的练习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照样子”和“仿照”,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特点的发现”走向“语言文字的运用”。  一、紧一紧,无缝对接  “照样子”“仿照”的“照”是依据的意思,它的前头是“样子”,它的后头是“运用”,教师要将这“两头”无缝对接。  如,第四单元“词句段运用”第2题编排了三个带有“冒号”的例句,要求体会冒号的作用。一般来说
文本解读  《羿射九日》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神话属于民间文学,乃远古时代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羿射九日”在《山海经》《淮南子》《天问》等中均有记载。故事塑造了英雄后羿在大地干旱、民不聊生时,挺身而出,历尽千辛万苦,射掉九日,为民除害,大地重生的故事。全文7个自然段500多字,情节离奇,想象神奇,可读性强。  课文以“很久很久以前”开篇,尽显神话滋味。这一节创设了恢弘的故事背景:世界最东边的海
文本解读  《一块奶酪》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围绕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展开教学。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学生初步把握故事大意后,重点引导学生在默读圈画后,充分交流有感受的词句,如描写蚂蚁队长动作、心理、语言的词句等,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移情想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能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主要情节。  2.能借助图片讲故事,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故事时能做到声音响亮,大方自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我说你做”,游戏激趣。  同学们,我们来做“我说你做”的游戏。  “站如一棵松,双手贴裤缝,坐如一口钟,背直肩放松。”  “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
语文课堂高耗低效,备受指责,笔者认为,如果语文课堂有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那么课堂的魔力将会让学生欲罢不能。基于一线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因语文学习的特殊性,语文深度学习时时处处发生着——  一、 生字新词学习时的引导  笔者曾参加统编本教材培训,听到专家介绍一篇篇课文选文的背景,深切感受到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成为课文实属不易,既要文质兼美,同时又要承载多重任务,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承担生字词的学习。每篇课
9年前,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有幸成为冯永老师手下的一个“兵”,在他担任校长的学校里教语文,在他的悉心指导和鞭策下,我快速地成长起来。  还记得我工作后的第一节公开课上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冯老师听后,鼓励我说,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把语文课上成这样很不错。鼓励之后他又提了一些建议。紧接着11月份又听了我讲的一节《飞上蓝天的恐龙》,这回他不淡定了,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上班两个月了,课和第一次相
在推进课改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广泛深入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参与课改实验的调研与指导,通过对课改实验教师教学行为的诊断与分析,发现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课改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撷取两个具有普遍性的教学案例,略作分析,并由此引发出对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案例一】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英子原来是什么样子?  生:英子原来很忧郁、自卑。  师:谁能用忧郁、自卑的语气来读第1
立德,立功,立言,此谓“三不朽论”。“三不朽论”最早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叔孙豹之口,他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立德”原指树立圣人之德性。“立功”旧指为民除难,救济众生。“立言”其义有二:一指著书立说——“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二指写文章——“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刘勰《文
【学情分析】  这是一堂给听力有障碍的学生的绘本课。课堂上共有学生9人(聋校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大约相当于普通一年级学生,听力障碍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其中4名学生残余听力和口语都比较好;2名学生有残余听力,但口语不是很好,且胆子较小,平时不愿主动表达;3名学生听力损失严重,口语表达困难。绘本阅读是从一年级下学期才开始的,因学生识字量不足,还不足以流畅读完绘本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绘本原文的文
学习支架又叫学习脚手架,它是“由教师或父母(辅导者)对学习者所提供的即时支持,这种支持能促进学习者(被辅导者)有意义地参与问题解决并获得技能”(何克抗《教学支架的含义、类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习作教学支架就是习作教学中的一种支持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任务。现结合习作实践谈谈个人的教学思考。  一、设计支架,为能力培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