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往事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郭是县物价局的干部,也是我的好邻居。县里推行精准扶贫,老郭帮扶着大屯村三户贫困人家。政策内的事都好说,可政策外的,有时真让老郭哭笑不得,又不能不认真对待。我喜欢听老郭讲在乡下的扶贫故事,一次老郭讲到周广财的事,我听后心里感到异样温暖。
  大屯村的孤寡老人周广财,老郭帮扶了他两年多,已脱贫,本着脱贫不脱政策,他还是老郭的帮扶对象。周广财一辈子没老婆儿女,但为人真诚老实。老郭第一次去周广财家,就碰到了一件凶险事。当时周广财正在蹲厕所,听见外面说扶贫干部来看他,拎起裤子想从厕所出来,不承想因为便秘蹲的时间太长,刚站起来就头晕目眩,一头扎到了砖砌的地面上。老郭不嫌污臭,把头破血流、昏迷不醒的周广财用车送到镇医院,自掏腰包给周广财付了医疗费,并给周广财买了身新衣服换上。周广财对老郭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郭今年夏天到周广财家时,让周广财有什么困难只管说。周广财直搓两只粗糙的大手,双眼在自家院子里乱瞅,好像要随机找出一件困难事帮助老郭交差,可院子里满跑着鸡,圈里养着猪,粮囤里有小麦,堂屋里显眼处还有县里送的米面油,实在找不出衣食上的困难。末了,周广财捡出一篮子鸡蛋塞给老郭:“真要我说困难,就是养的鸡下的蛋太多了,我一個人吃不完,又怕坏了,这些年老是受政府救济,我心里过意不去,这篮子鸡蛋你就代政府收下吧!”
  老郭忙说:“我是来帮扶你的,怎么能从你家里拿东西?”
  周广财急了:“你不要这鸡蛋,以后就别来我家了。”
  老郭没办法,只得折中说:“那你卖给我吧,白送真不敢收,有受贿的嫌疑。”
  周广财想了想,蹲下身子一个个仔细地向篮子外数鸡蛋,整整100个,这数目怎么都像是提前准备好的。周广财数完鸡蛋说:“5毛钱一个,100个正好50块钱。”
  老郭知道乡下的笨鸡蛋一个卖1.5元钱,他说:“大爷,哪有这么便宜的?”
  周广财把鸡蛋又一个个放回篮子里,执拗地说:“我就这么卖的。”
  老郭需要这篮子鸡蛋,周广财贱卖他只得贱买。老郭提着篮子向外走时,周广财在后面紧着嘱咐:“这些可全是乡下真正的笨鸡蛋,我养的鸡,都是吃青虫、草粒、小麦长大的,没添加一点儿激素饲料。你家老大媳妇坐月子,正好吃笨鸡蛋补养身体。”
  老郭愣了一下,周广财怎么知道他大儿媳妇坐月子在找笨鸡蛋的事?唉,自己对周广财的情况还有所不明,现在倒是周广财对他了如指掌了。
  两年多的帮扶,把老郭和周广财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有一次,周广财吞吞吐吐地同老郭说:“我光棍一个,也没个什么大事,不知向外随出了多少礼钱。”
  老郭笑说:“你那意思想搞个事情,把礼钱收回来?”
  周广财的老脸红了一下:“我无儿无女,结婚办满月的机会想都别想,只有我死了办丧事,乡里乡亲可能来给我上礼。”
  老郭吓了一跳:“大爷,你千万别想这歪主意。”
  周广财说:“我还没有糊涂到要财不要命的地步,你要是肯帮我一个忙,我就能实现这个心愿。”
  老郭说:“只要能帮上忙,我决不推辞。”
  周广财看着老郭:“你得说话算数。”
  老郭一拍胸脯:“我三天两头朝你家跑,不就是来帮扶你的吗?你的事就是我工作上的大事,只管说。”
  周广财说:“我的年纪是你父亲辈的,我想让你给我当干儿。”
  老郭想不到周广财说出这样的话,不禁怔住了。周广财又说:“你是县里下来的干部,给我当干儿确实委屈了你。”
  老郭怕周广财尴尬,又想,“老爹”在古代只是对老者的一种称呼,无关远近尊卑,也就坦然了,笑嘻嘻地说:“从今儿起你就是我的老爹了。”
  不想过了几天,周广财突然打电话要老郭紧急去他家一趟,也不说什么事儿。老郭急急地赶了去,进院就见周广财家摆了好几桌酒菜,许多乡亲坐等老郭的到来。老郭不明就里,问周广财:“老爹,家里什么事招待这么多人?”
  在座的乡亲都瞪着眼看老郭,老郭进门那一声“老爹”,把他们全逗笑了,大伙儿齐刷刷地站起来敬周广财喜得贵子。老郭一下子明白过来,周广财为了收回多年随出去的礼金,还真把他当干儿公布于众了,这不是出老郭的洋相吗?老郭无可奈何地配合周广财把戏演下去,心里对周广财很是生气。
  等乡亲们吃喝完全部离开后,周广财把5000元礼金和他的25000元积蓄,全部拿出来递给老郭:“这是3万块钱,别嫌少,先拿去给老二救救急。”
  老郭一下子明白了周广财的良苦用心,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下来。老郭的二儿子开车撞伤了人,因为刚买的车,只上了交强险,保险金额低,车祸惨重得赔偿人家二十多万元,老郭正为筹钱焦头烂额。老郭紧紧地握住周广财的大手:“老爹,这钱我真的不能要。”
  周广财生气地说:“我也算是老二的干爷爷,你怎么尽跟我说见外话?!乡亲都知道咱爷儿俩是干亲,钱财来往跟国法毫不相关。”
  老郭跟我讲完这些,眼睛湿润润的。我俩都沉默着。老郭又开口说话时,就显得很动感情,他说:“这钱,我一定要还上。这情,我要记一辈子的。”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街上的大人和孩子,熟悉的和陌生的都称他为“酒爷”。时间一长他的真实姓名都让人们忘记了。实际他是个剃头匠,真名叫王全,就住在我家西边一里多地的下坡村。  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挑着铜脸盆和炭火,一头挑着板凳。街上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  摊子支起来,他不叫不喊,往板凳上一坐,掏出那个油腻的旱烟袋荷包,往那个铜烟袋锅里撮了一袋旱烟,按实,用火柴点着吸起来,等着第一个顾客来临。他立的规矩是,第一个来的不收费
期刊
乔乔在等爸爸回来,乔乔一整天都在等爸爸回来。  乔乔的爸爸是个修伞匠,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工具箱出门了。乔乔觉得爸爸这次出门跟以往不一样。以往妈妈还在,等待是妈妈的事情。现在妈妈不在了,等待就成了乔乔的事儿,一块石头从妈妈手中转移到他的胸口,乔乔觉得沉甸甸的。  吃过早饭,乔乔拿着弹弓走到院子里。从院墙向院子中央蔓延出一片野生鸢尾,之前乔乔只觉得这些蓝蝴蝶似的花好看,可此刻他忽然想起听谁说过鸢尾
期刊
麦忙不怕忙,就怕豆叶黄。  ——豫东民谚  豆叶黄了,秋意渐浓。  要不几天了,秋庄稼就要成熟了。豆子已经可以用火燎着吃了。大水正撅着屁股,在土沟里用铁锨挖坑。坑是圆的,像锅灶。后面留个小眼,是烟囱。  大水挖好了锅灶,去拾柴火。他在豆秧底下摸捞一把豆叶,又在树上找了几根枯树枝。看看四周,没一个人影,他猫着腰钻进五队豆地里,噌噌拽了一抱豆子,一溜烟儿钻进沟里。  藏好东西,他爬出沟,像将军一样巡视
期刊
夕阳咚的一声掉下西岗,满天就蒙上了灰幔。冬天的白天,太短了。  阿义从地头捡起媳妇珍从城里带回来的旧棉衣,穿上,也不系扣,扛着头,提着锨,回家。推开家门,阿义清了清嗓子,喊:“妈,我回来了!”  老太太耳背,坐在火盆前,问:“谁回来了?珍要回来了?哦,阿义,火还热着,快来烤烤,真冷的天。”  阿义说:“不冷。”放下工具,洗手脸,擀甜面叶,炒倭瓜。老太太八十七了,牙不行,不吃挂面,甜面叶还得煮得烂熟
期刊
一听说本周五晚上A市举行罗丝专场音樂会的消息,我立即用高于原价两倍的钱买来了门票。尽管是最后一排,也让我欣喜不已。我忐忑地向经理请假,没想到经理一挥手,说:“去吧,拍些视频让我分享。”  时间紧,我只好乘飞机前往。抵达A市后,我转乘地铁去剧院。地铁的过道上,有一排海报,海报上罗丝边拉琴边跳舞。围看的人群,是冲着今晚的演出而来的吧?罗丝是当红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谁不想一睹她的风采?  悠扬的琴声传来
期刊
那枚钉子真的是白白亮亮的,拿在手里闪着银器一般的光泽,弥漫开来的,则是凉、润。二楼固执地认为,真正的润,一定是微凉的。不是吗?此时二楼手里的钉子如一滴深秋的露水,在他的打量下,呈现出最诗意的润。  二楼满意地将钉子握在手里,握得紧紧的,并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从轿车边轻盈地走过。  走过去,二楼就看到补鞋匠老乔正坐在合欢树下,低着头,眨巴着小眼睛,目光从老花镜的上面飞过来,蝴蝶一样忽闪着,追着他
期刊
现实主义精神,始终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灵魂。我求索现实主义的当代性特征,即从当代现实的角度表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传统文化的烙印和西方现代意识的影响,都包含正面的积极的和负面的消极的,在对当代国民心理剖析的同时做文化透视,做出审美判断。  我重视小说的故事性。然而英国著名评论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故事只是时间生活”,“好的小说则要同时包含价值生活”。因而我力避按主观意图编故事,力避
期刊
半下午时,村北头八队场上忽然热闹起来,不到两个小时,各种汽车、工具、机械几乎把场上占满了。  最后开进来的是十辆崭新的墨绿色解放牌汽车,汽车一字排开刚停稳,就见一个接一个开了车门跳下来的全是女司机。她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女工装,利利索索,干干净净,像一队女兵。  庄上的大人小孩几乎没见过汽车,看着场上突然停了一堆汽车,又看到开车的全是年轻的小闺女,都稀罕得不得了,场上立刻就拥满了人。  原来,村北的大
期刊
这趟绿皮火车从北京站出发时是中午十二点。我在上铺。这一隔间其他铺位的乘客我没有注意。我承认我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但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对面,下铺的两位旅客是白种人,可能是母子。男孩子十岁左右,女人年龄无法判断——我对白种人一点儿也不了解,我看不出。她块头很大,我猜是寒冷地区的俄罗斯人。她块头那么大,把小男孩衬得有点病态的瘦弱,其实他可能健康极了。他一刻也停不下来,自己玩儿,谁都不打搅。他妈妈与
期刊
书生马戴,参加科考屡试不第,他自己都不清楚进过多少次考场了。  心灰意冷的马戴决心不再去科考,他身背褡裢,带着一些银子和几件换洗衣裳,出门游历上水去了。他南及潇湘,北抵幽燕,西至忻陇,在长安及关中一带游历数月后,又往西岳华山。  华山脚下古木葱茏,一条蜿蜒的小道把马戴引至一座小庙。庙门虚掩,他推开走进院子,只见一老僧在院中静坐诵经。老僧见来人,抬起头,看到天色已晚,问:“施主是来借宿的吧?”  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