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问题学生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obad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中的主要麻烦,他们经常阻碍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导致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家庭,表现在父母的管教简单粗暴,缺乏有效沟通;忙于挣钱,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长期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二是来自社会,表现在青少年急功近利,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文化无用的社会舆论影响巨大,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
  一、调查了解,分析成因
  每个问题学生的自身特征都不尽相同,有些可能有性格缺陷,有些可能是家庭原因等等,只有通过调查了解,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转化效果。实际上,问题学生具有长期性、间断性、反复性等特点,如果仅仅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很多时候效果不佳,甚至根本没有效果。那么采取积极的态度,走进学生,找准契入点、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关心学生、点燃希望
  “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正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家庭乃至社会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三、相信学生、尊重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即便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我们也不要轻易就下无可救药的结论,也许只要再相信他们一次,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四、降低标准,欣赏学生
  问题学生从外界感受到的大多是冷眼和嘲讽,时间久了,他们也几乎认同了自己是“老鼠屎”,表现在行为中当然是破罐破摔,所以他们最缺乏的是别人真诚的肯定,乃至这种肯定焕发出来的自信。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
  五、搭建平台,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问题学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问题学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和问题学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问题学生进步,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问题学生排除在外,要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问题学生介绍经验,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可见,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困难而艰巨的工作。
  七、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问题学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问题学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经验证明,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家庭关系都不太和谐,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为此,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问题学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问题学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元性评价,恰当运用评价语言,把爱心、耐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要管理好学生,前提是了解学生,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所处的“位置”及任课老师评价都应非常透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实现优化管理。  一、真诚的微笑,魅力无穷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穿着更重要,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常给人以温暖。”然而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很遗憾的是有很少的班主任注意到它,在同学生的交往中,他们随时板起面
期刊
帮助潜能生(以前叫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是老师们很头疼的问题,我也多次探索实践过。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首先老师们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对潜能生寄予高期望,要对他们放低标准。这倒不是我们看不起他们,而是如果寄予高期望,我们就没有那么耐心。这一点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肯定是有感受的。我们只管用耐心去教,采取措施去做,但不去追求他们达到没达到我们的要求。这样我们的心态就平和一些,学生对我们也没那么畏惧
期刊
仔细回味一下,在教育名家的课堂上,几乎没有复杂的教学程序,更没有纷繁的教学辅助设备,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可是学生的学习却兴趣盎然,发言积极,争论激烈。名家在课堂上炉火纯青,潇洒自如,和学生一起用彼此的智慧演绎了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教育名家的课堂中呈现的正是“大道至简”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简约之美”。  1、重视朗读教学,尊重对文章的阅读初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呼唤充满艺术性与创造性的鲜活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具备严谨、流畅、自然的教学环节,更要师生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有精彩而丰富的动态生成,让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园地。如何有效引领,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呢?  一、对可预设的生成的引领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然流露的、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或即发的因素,也有因为理解的角度不同、认知起点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对问题、文本的看法
期刊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新课标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要求:作文要联系生活,作文要个性化,学生作文水平要达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  面对这种现状,作为语文老师应如何突破呢?  一、让学生返朴归真,储存激情。  语文教师只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不在思想上禁锢学生,无论对错,要蹲下来和他们一起
期刊
几千年的的庄子就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固然如此,其职业生涯更是如此。但随着职业年龄的增长,很多教师往往已经缺少了初登讲台时的热情,这份热情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更有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倦怠。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保持初登讲台时的热情并获得自身专业长久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热爱语文,热爱学生。  这是一句口号似的话语,但道出了教育的真
期刊
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习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是传统的 语文教学,偏于字词句的介绍,将内容讲解的支离破碎,使原本应该活泼有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犹如说教般无味。因此,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更应该实施情感教育。  (一)要爱学生,更要使学生学会爱人  孟子曾经说过“
期刊
记叙文是初中阶段训练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想要写出好的记叙文,是许多中学生较为头痛的事。究其原因诸多,但我认为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具备驾驭好材料的能力。虽然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无米之炊”固然难做,但要做好“有米之炊”也并非易事。写作往往也是如此。那么,在有素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以情感人”,能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为之动情。  首先,精心构思立意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