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双切线蝴蝶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izui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学杂志》2012年第8期刊登了曹嘉兴老师的“坎迪定理的等价命题”(文[1]),间接地证明了闻名中外的经典数学名题——蝴蝶定理.它是世界数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自1815年问世近200年来,广泛博得许多数学家和爱好者的青睐,纷纷对其研究推广,先后发现了坎迪定理,三翅、圆外、椭圆、筝形等蝴蝶定理(文[2]和文[3]).而我独辟蹊径,发现了它的近支——圆的双切线不完全对称蝴蝶定理(如图1,P为蝶心,△EFP和△PJK构成蝴蝶的一对翅膀.查阅了有关文献和大量的资料,没有发现相应或相似的论述或证明).它图形之优美,结论之简洁,无不凸现数学美的神韵,笔者精心证明(只用初中知识),以飨读者.
  定理 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P为两对角线AC、BD的交点,对角线AC为定长,过P作作EP∥AD、FP∥AB、PJ∥DC、PK∥BC分别交过A、C两点的⊙O的切线于E、F和J、K四点,△EFP和△PJK的外接圆⊙O1、⊙O2分别与AC的左右延长线交于H、M两点,两圆半径分别为R1和R2,连接JM、MK(为突出蝴蝶图形,将⊙O内接四边形ABCD四边标为虚线),则:
  (1) EF=JK;
  (2) HP=PM=AC(定值);
  (3) R1=R2.
  先证明一个引理:
  引理 如图2,四边形ABCD内接于⊙O,P为两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
  则AB·ADBC·CD=APPC.
  ①
  简证 在⊙O中,显然易证△APB∽△CPD和△APD∽△BPC,所以ABCD=APPD,ADBC=PDPC,两式相乘得AB·ADBC·CD=APPC. ①
  证明 (1)如图1,因为EF切⊙O于A,EP∥AD,所以∠EAP=∠ADC(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EPA=∠CAD,所以△EPA∽△ADCEADC=APADEA=AP·DCAD.
  ②
  同理可证
  △PCK∽△ABCCK=PC·ABBC,
  ③
  △FAP∽△ABCAF=AP·BCAB,
  ④
  △PJC∽△ADCJC=PC·ADDC,
  ⑤
  ②÷③得,EACK=APPC·BC·DCAB·AD,
  将①代入此式得EACK=AB·ADBC·CD·BC·DCAB·AD=1,所以EA=CK.
  同理由④÷⑤并结合引理可证AF=JC,所以EA+AF=CK+JC,即EF=JK.此即结论(1).
  (2)如图1,②×④得,EA·AF=AP2·BC·DCAB·AD,由引理得BC·DCAB·AD=PCAP,所以EA·AF=AP2·PCAP=AP·PC.
  ⑥
  在⊙O1中,由相交弦定理得
  EA·AF=AP·HA.
  ⑦
  比较⑥、⑦可得,HA=PC.
  同理可证,CM=AP.
  所以HP=HA+AP=PC+AP=AC.
  同理可证PM=AC,所以HP=PM=AC(定值).此即结论(2).
  推论:若P为AC的中点时,则HA=CM=12AC.
  (3)如图1,因为AD∥EP,PJ∥DC,并结合弦切角和圆周角定理,所以∠FEP=∠FAD=∠ABD=∠ACD=∠JPM=∠JKM,即∠FEP=∠JKM.
  同理可证∠EFP=∠KJM.
  又因为EF=JK——结论(1),所以△EFP≌△JMK(ASA),又P、J、M、K四点共圆于⊙O2,所以R1=R2,圆的双切线蝴蝶定理得证.易证⊙O1与⊙O2外切于P点,且另一对角线BD为过P点的两圆公切线.
  试想,若以⊙O1和⊙O2等为母圆继续重复以上作法,可呈现一个奇异景象:无数只蝴蝶共栖一枝(AC及其延长线),排成“一字长蝴蝶阵”.
  参考文献
  [1] [1]曹嘉兴.坎迪定理的等价命题[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2,(8).
  [2] 周春荔,蝴蝶定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好课题[J].数学通报,2004,(1)
  [3] 黄家礼.几何明珠[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丁位卿,男,河南长葛人,发表论文数篇.
其他文献
数学教师应在“读懂数学、读懂学生、读懂学习、读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创建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读懂教学”指的是教师能对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而这些问题涉及到教师的数学教学观.  1对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對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理解:第一,数学
为了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情况,笔者从教师个人教育研究意向、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教育研究环境、所在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等四个维度编制了调查问卷对兵团中学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论.  1调查方法  1.1被试的选取  为了使调查对象覆盖面更广,更具普遍性,本研究选择参加兵团2012年继续教育培训的高中、初中数学教师作为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
在中考数学中,经常看到基于定弦的圆内接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一类题,此類题,当动点运动到定弦所对弧的中点处时有最大面积.即有:  性质以弦AB为底,顶点在弧AB上的三角形以等腰三角形面积最大.图1  证明如图1,因为弧AB的中点P到弦AB的距离最大,故S△ABP>S△ABM.  利用此性质,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许多面积最值,现举数例:  1直接应用
填空題是中考数学试题的基本题型之一,其特点是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且不需要过程.近年来,中考命题者又把填空题当做创新改革的“试验田”,不断出现新面孔,相继推出一些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深度和明确导向的创新题型,加大了解答的难度.它不仅考查纯数学计算和概念,而且还考查数学推理、数学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既重视问题的结果,又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既关注知识本身,又
在动态数学问题中,最值问题无疑最具魅力和挑战性,中考试卷中至少命制一道最值问题已成为共识.最值问题触及初中数学的各个角落,与切线相关的最值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也是近年中考命题的一个亮点,值得关注.  图11切线明示型  例1(2012年黄石卷)如图1所示,直线CD与线段AB为直径的圆相切于点D,并交BA的延长线于点C,且AB=2,AD=1,P点在切线CD上移动.当∠APB的度数最大时,则∠A
2012年中考数学连云港卷的压轴题是一道动态探究性试题.根据阅卷组的统计,该题作为一道总分12分的探究题,全市平均得分仅为0.88,换算成难度系数的话,约为0.07!这个结果严重超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学段方程的开端,它立足小学的方程初步,是有待完善之方程体系的起始,其教学关乎着整个方程体系的构建,方程的通用基础知识在此集中体现,是对方程具有统帅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对数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之一.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包括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从有意义的情境中获得的课堂知识,比较容易成为可迁移的知识,因为情境为这些知识的运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