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典物理学领域,牛顿第二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更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从近年来高考物理的出题规律来看,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性较强,主要基于牛顿运动定律以及运动学规律对系统运行进行分析与运用,着重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灵活变通能力。因此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高考应试能力,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要有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的教学内容,探讨复习板块模型专题的重点与难点,并提出专题复习的突破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板块模型;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到板块模型,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核的热点。板块模型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木板和木块两个不同物体之间多次碰撞和往复运动模式,综合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迁移运用能力。在高三复习阶段,帮助学生梳理这部分的知识点,创新板块模型专题训练模式,突破板块模型的难点问题,提高复习效率,做好充分的高考准备。
一、高中物理复习板块模型专题的重点与难点
想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必然要充分了解板块模型专题特点,抓住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跟进复习方案,逐一突破解题困境。板块模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并且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拿到关于板块模型的题目,先判断物体的静止、运动、相对静止或者相对运动等状态,再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等计算,计算方法又包括隔离法、整体法等灵活运用。整个解题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奠定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图像以及动量、能量等相关知识。
关于板块模型的复习难点。首先,如何判断木板和木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板块模型运动中,需要根据一定条件判断木板与木块两个主要研究对象的相对静止或者相对运动、动摩擦力或者静摩擦力,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提出较高要求。其次,如何判断物体之间的临界状态。板块模型中,当木板和木块初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基于摩擦力作用而产生相对运动,这是一种临界状态;木板或者木块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相对运动,当力F撤除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为相对静止状态,这也是一种临界状态。在以往解题中发现,物体的运动、静止状态或者经过一段时间运动之后的状态变化,这些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再有,如何转化和计算功能关系。很多学生还不能透彻理解功与热量等相关概念,当题目中需要计算摩擦力或者某个力做功的情况下,学生失分率较多,再有容易混淆相对运动的位移和力的作用的位移两个概念,这些都是复习的要点。最后,板块模型内容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有很大的难度,如带电物体在磁场或者电场中的运动,由弹簧连接的板块模型,与动量守恒相关的板块模型等等。
二、高中物理复习板块模型专题的突破策略
依照板块模型复习的重点与难点,结合以往学生高考失分率较高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专题复习阶段要循序渐进地做好以下基本功:
(一)养成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个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才能迅速抓住解题要点。关于板块模型专题复习,先从审题做起,抓住關键词,读懂题意,初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分析运动中的木板是否够长、地面是否光滑,判断两个相对运动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或者一个受力、一个没有受力等等,理清了关键条件,才能为下一步形成解题思路做好准备。
(二)学会正确方法
在判断板块与地面之间为相对运动还是静止状态时,指导学生通过整体法计算最大静摩擦力,根据结果判断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如果板块一起运动,再考虑运动加速度是否相同,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还需要用到假设法,即假设木板与木块为相对静止状态,通过整体法计算共同运动中的加速度;如果木板与木块之间为相对运动,还要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的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通盘考虑,列出各种可能性,通过假设法逐一排除,经全过程分析得出最终结果。
(三)把握临界条件
在板块模型中判断运动状态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题目中可能描述的“恰好”“刚好”或“最大”等临界条件,则可通过计算最大摩擦力来判断物体之间的运动状态。把握临界条件,再综合运用假设法,判断相对运动或者相对静止,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四)灵活应用图像
板块模型中涉及的图像也有很多,比如F-t图像、a-t图像、v-t图像等等。基于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能够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以v-t图像为例,能够在图形中直观观察多个物体的运动过程,并判断相关物体的距离、速度等关系。平时教学要指导学生重视图形,理解各种图像的含义,从中快速筛选有意义的物理条件,往往也是解题的重要切入点。
总之,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物理难懂,尤其在高考备考阶段感到困惑。实际上,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必然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高三物理复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板块模型专题突破训练,抓住这部分的知识要点,梳理重点与难点,启发审题思路与答题方法,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复习有效性,争取在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
参考文献:
[1]赖建海.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探索——以“板块模型”为例[J].考试周刊,2018,(77):173.
[2]杨倩倩.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20,(2):21.
(四川省屏山县屏山中学校)
关键词:高中物理;板块模型;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到板块模型,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核的热点。板块模型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木板和木块两个不同物体之间多次碰撞和往复运动模式,综合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迁移运用能力。在高三复习阶段,帮助学生梳理这部分的知识点,创新板块模型专题训练模式,突破板块模型的难点问题,提高复习效率,做好充分的高考准备。
一、高中物理复习板块模型专题的重点与难点
想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必然要充分了解板块模型专题特点,抓住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跟进复习方案,逐一突破解题困境。板块模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并且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拿到关于板块模型的题目,先判断物体的静止、运动、相对静止或者相对运动等状态,再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等计算,计算方法又包括隔离法、整体法等灵活运用。整个解题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奠定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图像以及动量、能量等相关知识。
关于板块模型的复习难点。首先,如何判断木板和木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板块模型运动中,需要根据一定条件判断木板与木块两个主要研究对象的相对静止或者相对运动、动摩擦力或者静摩擦力,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提出较高要求。其次,如何判断物体之间的临界状态。板块模型中,当木板和木块初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基于摩擦力作用而产生相对运动,这是一种临界状态;木板或者木块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相对运动,当力F撤除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为相对静止状态,这也是一种临界状态。在以往解题中发现,物体的运动、静止状态或者经过一段时间运动之后的状态变化,这些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再有,如何转化和计算功能关系。很多学生还不能透彻理解功与热量等相关概念,当题目中需要计算摩擦力或者某个力做功的情况下,学生失分率较多,再有容易混淆相对运动的位移和力的作用的位移两个概念,这些都是复习的要点。最后,板块模型内容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有很大的难度,如带电物体在磁场或者电场中的运动,由弹簧连接的板块模型,与动量守恒相关的板块模型等等。
二、高中物理复习板块模型专题的突破策略
依照板块模型复习的重点与难点,结合以往学生高考失分率较高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专题复习阶段要循序渐进地做好以下基本功:
(一)养成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个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才能迅速抓住解题要点。关于板块模型专题复习,先从审题做起,抓住關键词,读懂题意,初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分析运动中的木板是否够长、地面是否光滑,判断两个相对运动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或者一个受力、一个没有受力等等,理清了关键条件,才能为下一步形成解题思路做好准备。
(二)学会正确方法
在判断板块与地面之间为相对运动还是静止状态时,指导学生通过整体法计算最大静摩擦力,根据结果判断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如果板块一起运动,再考虑运动加速度是否相同,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还需要用到假设法,即假设木板与木块为相对静止状态,通过整体法计算共同运动中的加速度;如果木板与木块之间为相对运动,还要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的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通盘考虑,列出各种可能性,通过假设法逐一排除,经全过程分析得出最终结果。
(三)把握临界条件
在板块模型中判断运动状态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题目中可能描述的“恰好”“刚好”或“最大”等临界条件,则可通过计算最大摩擦力来判断物体之间的运动状态。把握临界条件,再综合运用假设法,判断相对运动或者相对静止,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四)灵活应用图像
板块模型中涉及的图像也有很多,比如F-t图像、a-t图像、v-t图像等等。基于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能够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以v-t图像为例,能够在图形中直观观察多个物体的运动过程,并判断相关物体的距离、速度等关系。平时教学要指导学生重视图形,理解各种图像的含义,从中快速筛选有意义的物理条件,往往也是解题的重要切入点。
总之,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物理难懂,尤其在高考备考阶段感到困惑。实际上,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必然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高三物理复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板块模型专题突破训练,抓住这部分的知识要点,梳理重点与难点,启发审题思路与答题方法,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复习有效性,争取在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
参考文献:
[1]赖建海.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探索——以“板块模型”为例[J].考试周刊,2018,(77):173.
[2]杨倩倩.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20,(2):21.
(四川省屏山县屏山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