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应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深思、研究。就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浅谈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注重体育知识的硬性灌输和体育技能的教学,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容易感到单调乏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高。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缺乏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在体育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有效结合。比如,在体育课准备活动环节,可以用“叫号行动”等游戏代替体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准备环节的实效性。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课的教学方法,又使体育课的内容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组织形式过于教条化,不重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建议要拓宽思路,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上做文章,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的主体是自己”。如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教学大戏的序幕,如果教师能在一开始就做到引人入胜,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自然引发,求知欲望就会较为强烈,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组织学生热身时,可以用口号或自打节拍进行随师引导练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互练习,为了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节奏感,还可借助优美动听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而动,学生的运动激情被彻底释放出来,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奠定基础。在新课教学前,教师不要急于按照传统形式进行“讲授+示范”的常规教学,而应精心设计趣味性校园体育系列活动。如在一堂以投掷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抗洪抢险场上,每位学生都是抗洪抢险骨干。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抗洪抢险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抗洪抢险,保卫家园。”这就可称之为“本心乐为”吧!又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在场地已经安排好的前提下,采用直问和曲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者的角色。创设的问题是:请问垫子的用处何在?为什么要在斜面上放置?这时学生开始注视场地的布局,在头脑中生出诸多假设,独立思考无果后,随即进入班级大讨论和小组探讨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重问和轻问相结合、彼此穿插进行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过滤出关键问题,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正题。然后,在练习过程中选用学生自练、学生互练、教师陪练,相互评比、交互矫正的穿插交替练习运行方式,根据学生的练习实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点拨、提示,做到适时适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促使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在循序渐进中增长,给学生营造一个互动交流、竞争合作、协同联动的学习氛围。
三、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促进课堂教学创新发展
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和方法,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教师以幽默、新颖的风格授课,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趣性,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会自然而然喜欢体育课。如在学习后抛实心球时,如果仅仅采用“预备—投”机械化练习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从而导致练习时效果不佳。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发生,教师在后抛实心球教学时,可以设置投弹等情境,让学生这样生动形象的情境进行后抛实心球练习,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浓厚兴趣驱使下更好地开展练习。坚持正面积极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坚持正面激励为主,对学生通过语言评价、肢体语言等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多宽容少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体验进步的喜悦,收获成功的快乐,从而在激励中不断进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借鉴其他学科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无论什么学科,都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可以把音乐、舞蹈、地理、数学教学逐渐的渗透体育教学,这也就是体育的“拿来”性。如在上体育课时,游戏“叫数抱团”、热身活动时学生在音乐律动中完成有氧健身操、结束放松时游戏“寻宝”训练了学生对方位的认知……进而,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由于身体条件方面的原因,并且还处在紧张的学习中,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体育的独特性,有时只能是“拿来”,而不是照搬。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注重体育知识的硬性灌输和体育技能的教学,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容易感到单调乏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高。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缺乏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在体育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有效结合。比如,在体育课准备活动环节,可以用“叫号行动”等游戏代替体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准备环节的实效性。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课的教学方法,又使体育课的内容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组织形式过于教条化,不重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建议要拓宽思路,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上做文章,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的主体是自己”。如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教学大戏的序幕,如果教师能在一开始就做到引人入胜,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自然引发,求知欲望就会较为强烈,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组织学生热身时,可以用口号或自打节拍进行随师引导练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互练习,为了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节奏感,还可借助优美动听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而动,学生的运动激情被彻底释放出来,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奠定基础。在新课教学前,教师不要急于按照传统形式进行“讲授+示范”的常规教学,而应精心设计趣味性校园体育系列活动。如在一堂以投掷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抗洪抢险场上,每位学生都是抗洪抢险骨干。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抗洪抢险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抗洪抢险,保卫家园。”这就可称之为“本心乐为”吧!又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在场地已经安排好的前提下,采用直问和曲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者的角色。创设的问题是:请问垫子的用处何在?为什么要在斜面上放置?这时学生开始注视场地的布局,在头脑中生出诸多假设,独立思考无果后,随即进入班级大讨论和小组探讨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重问和轻问相结合、彼此穿插进行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过滤出关键问题,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正题。然后,在练习过程中选用学生自练、学生互练、教师陪练,相互评比、交互矫正的穿插交替练习运行方式,根据学生的练习实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点拨、提示,做到适时适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促使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在循序渐进中增长,给学生营造一个互动交流、竞争合作、协同联动的学习氛围。
三、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促进课堂教学创新发展
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和方法,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教师以幽默、新颖的风格授课,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趣性,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会自然而然喜欢体育课。如在学习后抛实心球时,如果仅仅采用“预备—投”机械化练习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从而导致练习时效果不佳。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发生,教师在后抛实心球教学时,可以设置投弹等情境,让学生这样生动形象的情境进行后抛实心球练习,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浓厚兴趣驱使下更好地开展练习。坚持正面积极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坚持正面激励为主,对学生通过语言评价、肢体语言等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多宽容少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体验进步的喜悦,收获成功的快乐,从而在激励中不断进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借鉴其他学科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无论什么学科,都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可以把音乐、舞蹈、地理、数学教学逐渐的渗透体育教学,这也就是体育的“拿来”性。如在上体育课时,游戏“叫数抱团”、热身活动时学生在音乐律动中完成有氧健身操、结束放松时游戏“寻宝”训练了学生对方位的认知……进而,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由于身体条件方面的原因,并且还处在紧张的学习中,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体育的独特性,有时只能是“拿来”,而不是照搬。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