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60年风雨的“祥瑞”组合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王谦祥和李增瑞这对搭档,就像被502粘在了一起,从1960年到2020年,转眼已经合作了60年。而相似的从艺经历、共同的艺术追求和互融的舞台风格,则是他们携手同心,走过60年风雨的重要保证。

一、入团从业


  王谦祥是天津人,从小就跟着自己的戏迷父亲隔三岔五去天津的中国大戏院听戏。1960年,12岁的他经京剧演员刘雪涛介绍,到北京参加北京曲艺团的招生考试,以一段相声《五哥放羊》顺利拿到曲艺团的入场券,也开启了他长达60年的“文艺北漂”生涯。60年里,他得到了生活中的爱情,也与李增瑞组成了事业上的好搭档。
  李增瑞是北京人,上小学的时候就在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过相声。1960年,13岁的李增瑞被朋友拽着去参加北京曲艺团的招生考试。两人合作了一段相声《我的历史》后,北京曲艺团方面就没了下文。两个月过后,就在李增瑞认为这次报考也会成为他的一段“历史”时,录取通知才到了他手里。笔者有时揣测,李增瑞冷面滑稽、带一点“延迟性”的舞台风格,估计是受到那段历史的影响,这也恰好和王谦祥的巧慧清新形成了互补,“祥瑞”组合正式出道。
  1960年,全国文艺团体普遍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先生们本着对艺术的高度责任感,对学员的教育非常用心。王谦祥和李增瑞每每回忆起当时学员班的情形,都会感慨:“那会儿的老师都是‘明’师,并不是有多么有名,而是非常的明白,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理解是常人不可想象的。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之下,有这样众多的老师调教指点,再加上平时观摩和参加演出的机会很多,只要肯下功夫,想不进步都是非常困难的。”

二、学艺趣事


  那届学员班一共有60个学生,都是白天上课晚上看节目,边学边跟北京曲艺团一起演出,在实践中磨砺技艺。“祥瑞”组合也得到了王长友、谭伯儒、高凤山、罗荣寿、王世臣等老艺术家的悉心教导。“谭伯儒先生跟王长友先生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方法不是注入式的,也很少亲身示范,就是不想给我们留下‘模子’。他们闭着眼睛听,听出问题就跟我们讲,快的怎么慢下来,慢的怎么沉住气,然后一遍遍让我们演。老先生认为,自己的节目要有自己的节奏,这个节奏就在自己的心里,品咂这个节奏就得自身一遍遍体会,这样才能找到自己演出最自如的那个‘点’。”可当时还是少年的“祥瑞”组合玩心重,几次都想趁着老师闭眼溜之大吉,“但我们当时就只活动活动了心眼儿,没敢真走。”这一方面是因为确实不现实,一方面他们也明白,老先生这是为他们好。就这样,“祥瑞”组合一点点磨去青涩,技艺渐臻圆熟。
  除了精练相声本门的功夫,王谦祥还随冯广跃先生学山东快书,还学弹琵琶,学唱山东柳琴。李增瑞则向王学义先生学快板,跟着韩德福先生学弹三弦,后来又自学了吉他。在相声《数来宝》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李增瑞的快板功夫。李增瑞还参与创作,他创作的河南坠子《十个大鸡子儿》,直到现在都是坠子名家马玉萍老师的保留节目。
  除北京曲艺团的老先生们外,马季先生是对“祥瑞”组合帮助最大的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相声作家廉春明介绍,“祥瑞”组合正式登门拜访马季。马季当时就说:“咱又不是没见过,干嘛非得通过一个人介绍,你们俩进门不就行了吗!”一番话顿时冲去了两人身上所有的拘束。在这次拜访中,马季把相声《笑的探讨》交给了两人。之后,马季隔三岔五就给他们本子,帮助他们进一步打磨技艺。
  那段时间里,“祥瑞”组合没有拜师却得到马季细致的教导,虽然后者从没介意,但“祥瑞”组合在面对马季时,总是自觉端正自己弟子的身份。
  “每次我们都站着排练,请马先生坐着看。(我们)也必须得拿师父当师父!拿师父不当师父,就坐着念本子,是对师父的不尊重,也是对艺术的不尊重。师父从没在这方面要求我们,但我们觉得在‘尊师重道’方面做得还行,所以先生也挺满意的。”

三、演出轶闻


  王谦祥是风趣中带着些俏皮,李增瑞是冷面中透出点“狡黠”,这是当前观众对两人的基本印象。但少有人知的是,巧慧的王谦祥有过三次忘词的经历,“干我们这行,在台上忘词的时候也有些办法,比如往后倒两句,或者往前倒一下,再接上”,但那三次忘词,王谦祥完全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最后是李增瑞给接了过去。“三次在台上忘词,每一次下边都坐着一位我崇拜的老先生,一次是蘇文茂先生,一次是刘文亨先生,还有一次就是马季先生”,王谦祥是紧张了。后来他们把“忘词”和捧逗之间互相打暗号“努嘴”的梗编成了“包袱”,用在了节目里,这可能也是相声“把点开活”技巧的又一种运用方式。
  1981年,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北方片)观摩演出在天津举行,王谦祥、李增瑞表演了廉春明的作品《风灾》,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同期演出的节目还有侯耀文、石富宽的《戏曲漫谈》,苏文茂、马志存的《新局长到来之前》,刘兰芳的评书选段《岳云锤震金蝉子》。这次比赛是“祥瑞”组合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曲艺比赛,好成绩是对辛劳和汗水的最好慰藉,他们下定决心,还要继续努力。

  198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全国部分省市电视相声邀请赛,“祥瑞”组合也准备了作品。参赛的过程有些曲折,但两人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安定心态,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认真打磨作品。最终,他们以一段《驯马专家》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部分省市电视相声邀请赛的优秀奖,同年还获得了文化部相声评比的二等奖。与《风灾》相比,《驯马专家》似乎不尽如人意。但“祥瑞”组合认为,第一届全国部分省市电视相声邀请赛上确实是好手云集,佳作迭出,没拿到更好的成绩就要认真思考,哪些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马季先生常说:平生道路九羊肠。说相声的首先得有好心态,能见他人之长,悟自身之短,才能有真正的进步。要是执拗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总把委屈当回事,是永远也没法进步的。”

四、创作心得


  马季非常重视相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始终认为相声得与时俱进,给观众最新鲜的体会。如在20世纪90年代,“祥瑞”组合拜访了高凤山、王学义等多位老先生,在他们的帮助下重新整理了戴少甫先生的代表作《数来宝》,并呈送给马季。马季看过说,“演这段相声,就要有时代精神,要让现代人能听得懂,能够喜欢。”在马季的启发下,他们把原作中唱鞋铺、铁铺、理发店的内容都删掉,加入了电影院、自选商场的相关内容。改编后的《数来宝》的舞台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广泛的肯定,现在舞台上呈现的《数来宝》,大部分都是“祥瑞”组合的版本。
  李增瑞写过一个《戏与歌》的段子,用吉他伴奏的柳活是重头戏,在当时似乎有“离经叛道”的嫌疑。但马季看过后说这没关系,虽然拿着吉他,但这个是相声。“但是你这相声有毛病,情节线有,但从始至终没包袱线。相声讲求‘说学演唱,逗在其中’。‘逗在其中’就是包袱线。”在马季的指点下,他们用心修改了这个作品,舞台效果也很不错。
  在马季的言传身教下,“祥瑞”组合把紧跟时代、说新唱新当作了自己创作演出的基本准则。他们敏锐地注意到20世纪90年代的“英语热”,熟练运用相声的“倒口”技巧,利用方言和外语的差异化整理包袱,推出了作品《方言外语》。这个作品尤其受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观众的欢迎,因为这个作品里有家乡的味道,很亲切,很接地气。

  《换包装》是“祥瑞”组合的一个经典作品,原稿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相声作家赵小林和相声教育家马桂荣共同创作的《摇滚卖布头》,1996年“祥瑞”组合被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后,接过了文本,经过数夜不眠不休,付出了不少头发为代价后,他们最终将《摇滚卖布头》“升级”为了《换包装》。《换包装》紧贴时代,融合运用歌曲、舞蹈、rap等多种艺术手法,在带给观众丰富的视听享受的同时,还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把“换包装”当成创新的浮华现象。他们凭借这个节目,不但于1997年、2000年分别获得文化部“金狮杯”第二届全国相声比赛表演一等奖和第九届文华奖表演奖,更让观众记住了“谦祥归王”和“里根sorry”。他们曾笑言,有段时间观众都忘了“王谦祥”和“李增瑞”这俩名字,“我们俩一出来,就是‘谦祥归王’和‘里根sorry’出来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换包装》开始,“祥瑞”组合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出了自己的风格。

五、艺术感悟


  相声是他们一生的挚爱,是他们“牵手”的“媒人”,也是他们艺术“婚姻”的“港湾”。所以,三不五时的,他们总要看看“媒人”,整理下“港湾”。
  王谦祥认为,“相”是表演,“声”是语言。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体现。所以,相声演员要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仔细琢磨怎么表演。“小时候我们学相声,老师教的时候说‘这点儿得使相’,‘使相’不就是表演吗。每个演员,包括说单口的,没有表演,使活儿就跟念书一样,那能行么?”
  谈到相声发展的现状,李增瑞认为,相声要适应现状,就要不断发展和改变自己。“比如曲艺的音乐在过去就是三弦、四胡、琵琶。后来就加入了扬琴等,也在不断发展自己。要把艺术搞好,就要把自己的精品,要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要让观众想听和爱听,前提就是得好听,所以要用好听的节目来吸引观众。”

六、“钻石婚”寄语


  在相声界,从业者的分分合合很常见,这也衬托出“祥瑞”组合能维持60年而不“裂穴”的难能可贵。有人问他们,这60年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的回答和他们的作品一样,很有生活的哲理:
  “有的年轻人说我要找一个适合我的相声伙伴,这难了点。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适合另外一个人,包括夫妻都一样,那么就需要适应。你总要找一个适应自己的人,你总想改变对方,对方一定也想改变你,那你们就长不了。任何人的相处,总会经历初见的兴奮——一段时间后产生矛盾——慢慢体谅包容——最后不离不弃这么四个阶段,这本身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也是让渡自己一些空间的过程——什么事要打马虎眼,什么事情能较较真,这都需要两个人互相适应着来。我们也是这样走过这60年的。所以,找到一个搭档,就要做好适应的心理准备,有时候得利,有时候可能得吃点亏,得利当然好,吃亏也未必不是福。”
  他们还认为,相声搭档如夫妻,夫妻过日子是茶米油盐酱醋茶,相声搭档过日子,就得经常琢磨,怎么携手同心,把相声说好,“说相声其实是我们在过日子,我们指望这个生活生存。说好相声就能过好日子,说不好相声就过不好日子。从工作上说,我们要好好说相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说得俗一点儿,我们把相声说好了,我们的个人生活也就有保障。我们为什么能合作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能说好相声,是相声艺术把我们结合在了一起,这是相声缘,也是观众缘,有观众缘就说明我们还有相声缘,为了把这缘分延续下去,我们就得遵从马季先生的教诲,紧跟时代,继续学习。”
  在文章末尾,笔者建议大家再听听“祥瑞”组合的作品。《驯马专家》里专家酸溜溜的语气和千里马的憋屈寓教于乐,《换包装》里不伦不类的“创新”让人哭笑不得,《方言外语》里那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让人捧腹欢笑。他们的相声真的是随时代变迁而创作的。两个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但他们的一招一式还是那么认真和讲究,一字一句还是那么默契。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两个人真是把相声过成了生活,把相声当成了唯一。
  让我们祝贺“祥瑞”组合“钻石婚”快乐,健康长寿,祝广大相声同行都能和和美美,同心协力让相声的明天更美好!
其他文献
广东省曲协开展新春走基层惠民演出  1月16日,广东省曲协、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联合开展“广东红色文化轻骑兵曲艺小分队新春走基层惠民演出”,首次演出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举行。全球微粤曲大赛的优秀选手进社区、上街头,以演唱粤曲经典的形式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送上新春祝福。本次活动是广东省曲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
期刊
现在说起偶像,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樓观寺庙中的泥塑石雕,也不是以功业闻名的前辈长者,而是一张张颜值在线的脸,以及镌刻在脸上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名字。在今天这样一个有相当消费倾向的社会里,偶像似乎都集中在了流行娱乐圈中。但切不可认为这个圈子狭隘,在消费观念的影响下,有娱乐资质者都有成为偶像的可能。从这个角度而言,偶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跳出“实力派”与“偶像派”的简单二元划分,混同进化为“职业偶像”
期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没有任何旁观者,即使不能参与一线斗争,文艺仍然有独特的担当与使命。从现实作用来说,好作品能有效提振群众士气;从历史维度说,好作品能有效记录这段抗“疫”史,为中华民族的前进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精神滋养,并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而曲艺作为文艺的“轻骑兵”,更应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面对疫情,曲艺创作要秉持现实主义下的整体观  现实主义是曲艺创作的根本遵循,在面对重大事件时
期刊
2019年5月,由盐城市文化馆、盐都区群艺馆创作的数来宝《爱我你就抱抱我》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十八届群星奖。观众和专家认为,《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取材紧贴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当下父母之爱、家庭之爱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儿童心声的好作品。一、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现实主义是曲艺创演的重要遵循,也是曲艺紧跟时代,为生活说唱,为真情发声的重要保证。从2016
期刊
一、词牌金曲,今又重现  20世纪60年代初,由上海评弹团赵开生谱曲、余红仙演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风靡一时。以吴侬软语和弦索乐器为基调、由雄伟壮丽的交响乐为烘托的女声评弹唱腔,声震华夏,响彻云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传遍长城内外,风靡大江南北,人人得歌而吟之。虽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风云,然其曲迄今风采依旧,不但成为苏州评弹中的经典精品,而且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别样奇葩。  然自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无不为之牵动。文艺工作者也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文艺战“疫”的战斗中。广大曲艺人创作出了相当数量的战“疫”作品,用实际行动生动展现出了曲艺“文艺轻骑兵”的特质。一、在场——文艺战“疫”中的创作要求  疫情开始后,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的创作热情十分高涨,不论是体制内曲艺工作者,还是新文艺群体成员,乃至普通市民均有作品问世。这些作品或颂扬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或称赞基层疫情防控
期刊
我已经七十岁了,  按说早已过了爱哭的年龄。  搞笑是我们的职业,  我给大伙儿说了五十年的相声。  我的自传也取名叫《笑面人生》,  每一场演出,都能听到观众发出的笑声,  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可是这个春节,我笑不出来,  我的心,被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阴云在瞬间包裹密封。  热爱走动的人们,  被突如其来的疫情逼进了自家的窝洞。  感染的人数日渐增多,  封城、封路的消息不时地跃上荧屏。
期刊
《光前裕后——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是以上海师范大学唐力行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的最新力作。  这是一项浩大的抢救性文化工程。全书分为两卷,上卷是“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下卷是口述访谈录。自2012年至2017年的6年间,在唐力行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先
期刊
2013年11月,中华大地,秋光正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时至今日,全面深化改革这艘“中国号”巨轮正气势如虹,乘风破浪,稳步前行。  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曲协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紧盯56项改革任务不放,精准统筹协调,开展深改专题调研,督促指导省市县基层曲协深化改革,凝聚共识,协同推进,坚持向改革要
期刊
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消费热情持续高涨的当下,大众化旅游需求正在向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个性化体验旅游需求转化,文化体验日益成为旅游的最初动机和最终目的,致使旅游演艺快速发展,形成了剧场旅游演出、实景旅游演出、主题公园演出等主要类型。当代曲艺也参与其中,在文旅融合演艺方面,将周期性与常态化演出相结合,各地已有比较成功的实践。如天津市在游客众多的运河新天地夜市举办天津时调、京东大鼓、快板书、西河大鼓、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