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素养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活动是连接德育素养的通道,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使人成为一个文明的、有教养和健全人格的人,实践活动是优良品德的形成的源泉,而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化。百行德为先,少年儿童是人生优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基础教育阶段的正向教育不能错过。这一阶段获得的道德素养会融入人的血液、神经,成为人的精神的一部分。不能让德育素养的提升淹没在做不完的试题之中,要找到德育形成卡点和生长点,让德育素养认祖归宗,德育只有根植于实践活动之中,就找到了它的家园。通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观,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道德素养   实践活动  时代内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培养初中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11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62-02
  道德素养是指沉淀在人身上,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有价值的品格,是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DNA”。实践活动是连接德育素养的通道,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优良道德品质衡量的标准,它使人成为一个文明的、有教养和健全人格的人。实践活动能创造价值财富,能谋幸福,也能浸润心灵。“做”才能成人,使漂泊无根的心灵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担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道德”是成人之道,在实践活动中领悟、体验道德素养生成过程,让道德核心素养落地,值得从以下几点思考:
  1.课外阅读与多种活动相结合
  根据个人兴趣,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教室、楼道书柜中的存放的各种书籍,进行广泛而深度的课外实践阅读,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培养学生爱知识爱科学的思想,厚植精神营养。
  课外根据学生的特长,也可以利用寒暑假,举行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象棋、围棋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获得成长体验,生成德育素养。
  只有把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挖掘出学生的特长和禀赋,获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德育素养自然而然的会生成。培养优良品质,非一朝一夕之功,需长期精雕细刻,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越早,教育效果就越好,如果认为年纪小,反而会错失良机。
  2.自我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
  自我服务是人的關键能力所在,一切实践活动都起始于自我服务,任何人将来不管从事哪一种工作,自我服务都将是他的义务,好习惯一旦养成,人就变得勤快起来。
  自我服务的实践活动,如:照料自己的生活,铺床褶被,打扫房间,清扫庭院,洗衣服,缝补鞋袜,做饭等家务劳动,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热爱生活,表里如一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技能和独立生活的关键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非常关心社会利益的孩子,都会养成一种义务感和荣誉感”。
  各种公益活动,如:制作板报,维修课桌凳、门窗、打扫卫生,抹桌子,插黑板,整修校园绿化带,植树造林,协助老师执勤,巡查班级纪律,清洁校园周边张贴的小广告,捡拾绿化带中的垃圾袋等。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的服务思想,不计报酬的劳动态度有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最高尚的美德,是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服务。
  体力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肌肉关节发育,使身体强壮起来,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心。学生在手脑并用中,自然会改造主观世界。
  3.人文素养与科创活动相结合
  实践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上,才会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使道德素养持续成长。
  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育人场所,睹物思情,见贤思齐。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组织观看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激发他们崇德向善,从中汲取德育元素。
  结合各地举办的科创大赛和文艺活动,制作各种航空、航海模型,雕刻,剪纸手工艺术,采集制作植物标本,进行有关理、化、生自然科学操作实验。演讲,诗歌朗诵,乐器演奏,摄影等艺术活动的实践。
  这些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灵活多样,内容形式限制少,伸缩有余,学生在完全放松,自由的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智慧,更大范围内学习、体验、领会社会道德内涵。
  4.地域优势与特色文化相结合
  农村有的学校依山傍水,青山绿水,培养德育素养最接地气。利用春夏景色优美的季节,组织学生春游,采摘一些野菜,自己动手做饭,既培养了集体观念,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回归大自然,享受自然之美,通过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美景,以境陶情。
  城区学校利用当地传统精美的雕塑建筑文化、历史名人、英模、道德模范事迹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也可以组织学生打扫社区公共卫生,给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提供帮助,看望生病的同学,对家庭困难的同学伸手援助,从中感知助人为乐的幸福。
  实践活动拓展了道德体验领域,营造了自由、生动的育人环境,优化道德生态,让道德生命理性成长。
  5.预判风险与安全防护相结合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安全,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讲求实效,克服无效的活动,预先估计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实践活动要力所能及,无危险,无毒害,不组织有损健康的实践活动。
  校外要有老师带领,妥善统筹安排,实践活动后要及时总结,把安全方面作为总结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养成在实践活动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实践活动不易过难,不易过于频繁,要劳逸结合,时间分配合理,不影响休息。
  实践活动多在户外进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十分有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活动是优良品德的形成的源泉,而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化,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是极其复杂的,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经验,寻找规律。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变“分数唯一”的质量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观,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涵。
  百行德为先,少年儿童是人生优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基础教育阶段的正向教育不能错过。这一阶段获得的道德素养会融入人的血液、神经,成为人的精神的一部分。品德的培养不能缺少良好的环境条件,不能让德育素养的提升淹没在做不完的试题之中。要扩大道德素养正向敏感区,找到德育形成卡点和生长点,让德育素养认祖归宗,德育只有根植于实践活动之中,就找到了它的家园。只有厚植德育幼苗生长的土壤环境,它才能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6.
  [2]窦桂梅.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3]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上海: 教育研究,2007.11.
  [4]李镇西.用一生时间去追寻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J]. 北京:中国德育,2019.11.
  作者简介:
  陈来成(1971.10-),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教师,研究方向:班主任班级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项目是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础。本文对课程项目的内涵、目的、特征、内容及设计的步骤等作了分析,并指出了课程项目设计中的一些常见误区。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 项目  【Abstract】Curriculum project is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teaching me
期刊
【摘要】基于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路径探寻。首先分析出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和建设原则。其次分析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路径的有效策略,通过树立文化建设的新理念;融合校园文化;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注重环境文化的建设;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地位几种建设路径。最后分析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需要高校正确理解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完善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管理能力与工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不断的改革。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课堂质量,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本文对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情感引领 初中语文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第二章中集中论述了自然的定义,探究自然的方法与自然观。其中还提出“偶性”的概念。其他学者多从“原因”或与“必然性”比对的角度论述“偶性”。笔者认为,“偶性”不单是一个“原因”范畴的概念,其在逻辑上也不能同“必然性”简单并列。“偶性”是“两个‘必然’同一于一个主体”这一“偶然”的原因,对维护亚里士多德“主体目的论”的自然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彰显着追求本质的科学精神,
期刊
【摘要】暑假生活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暑假课程设计贯穿着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暑假生活课程设计对孩子整个假期时间的利用,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全文整个围绕假期生活課程设计来展开。  【关键词】暑假生活 课程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49-01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乐于和同学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向往过一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奠定基础的作用。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现在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门。在国家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也脱颖而出,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快乐教育理念法的产生及发展,并提出自己对于快乐教育理念法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观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
期刊
【摘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构建生成式教学课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生成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就需要理解生成式教学的内涵,将其运用到语文课堂之中。本文立足生成式教学的内涵,分析了运用生成式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指出要设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以及教师发挥作用,希望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一些参考帮助。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已经不仅仅着眼于学生的成绩,而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包括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能力。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当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本文将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在于赋予现代教育新的含义,让教育不断面向现代化,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应该从三个层次建构和实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性:一是立足马克思主义而又各有侧重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二是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并重,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构建红色文化学校教育大格局;三是以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教学为抓手,形成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社会教育大平台。  【關键词】红色文化教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59-02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也主张“学校即社会”。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