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儿童钢琴教材带来的启示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今天中国作为一个“钢琴大国”的现状,我们在钢琴教学法,特别是针对业余教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虽然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教材出版面世,除了近年来业余考级必弹的专用教材之外,都很难撼动已经沿用了多年的“拜厄”、“汤普森”、“车尔尼”这“老三样”的权威地位,这也使多年来一直呼吁的“快乐学琴”的构想难以达成。尤其是前两样,作为儿童学琴的入门教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陈旧,已经远不能适应今天以提高儿童全面音乐素质为目的的业余钢琴教学的要求。
  一直以来,在钢琴教材编写的问题上,国内外的钢琴教育家们从未停止过尝试。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一套4册《钢琴基础教程》因其综合选取各个类别的优秀曲目,特别是收录了大量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而备受欢迎。时至今日,以重新编定并再版多次,仍畅销不衰。遗憾的是,这部针对成人(师范音乐专业)编写的教材,并不适合儿童学琴的需要。其实,在儿童钢琴入门教材的编写上,国外的同行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作品,如国外今年流行的《Alfred’s Basic Piano Library》,另一个代表性的就是最早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引进国内的《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Bastien Piano Basics)。虽然后者引进国内已经有些年头,但是其对于儿童音乐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却远没有得到充分地认识、挖掘。为此,笔者根据自己近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这套教材使用中的一些体会,与业界同仁探讨。
  詹姆斯·巴斯帝安(James Bastien,1934~2006)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在美国得克萨斯的南卫理公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他的导师包括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乔奇。桑多尔(GyorgySandor,1912~2005)(我国的青年钢琴家盛原也曾在乔奇,桑多尔门下学习过)。巴斯蒂安曾执教于美国杜兰大学和洛约拉大学。1961年,与同为钢琴家的珍·施密瑟(dane Smisor)共结连理之后,两人组成了一多产的教育团队。从1963年出版第一本钢琴教材以来,这对艺术伉俪已经编写了300多本钢琴乐谱。出版了多套系列钢琴教程,其中除了“巴斯蒂安教程”,还包括“Bastien Pi-ano Library”、“Intermediate Piano Course”、“Music ThroughThe Piano LibLary”、“Older Beginner Organ Library”、“OjdeLBeginner Piano Library”等多个系列。40多年间,他们编写的教材已经在全世界卖出了上千万套,被译成15种语言。今天,巴斯蒂安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创新钢琴教学的同义词。
  与以“老三样”为代表的传统钢琴教材注重演奏技巧的训练不同,“巴斯蒂安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倡导的是一种对音乐学习者综合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这也顺应了世界教育理念由“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代潮流。翻开“巴斯蒂安教程”,你立刻会被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卡通插图所吸引,这点对于初学乍练的学童来说尤为重要——琴谱不再是爬满“蝌蚪”、面目严肃的教科书,而是像平常爱不释手的漫画书一样好看。相比“拜厄”以及配有简单图画的“小汤普森”(近些年,国内外的音乐出版商也)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造型可爱的插图不仅符合儿童审美特点的插图,还会跟旁边的乐曲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对于启发孩子们的音乐想象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也使得图画成为整套教材一个有机部分。当然,巴斯蒂安所倡导的这种“综合教育观”还反映在教材的诸多细节当中:
  一、降低技术门槛,引导孩子尽快进入音乐世界。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如何将初学钢琴的幼童吸引到琴凳上,巴斯蒂安夫妇为此做了精心的设计。这也使得第一册成为整套教材“技术含量”最大部分。多少年来,多少琴童的第一节钢琴课都是从认识高音谱号和五线谱学起,掌握之后才会在钢琴上奏响第一个音(多半是中央C)。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实际上学习的重心已经由通过钢琴弹奏感受音乐转向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巴斯蒂安教程”的创新之处在于舍弃了这一过程,使用了更为简单、直观的图形谱。学童经过简单的手指编号、键盘认知的讲解之后,就可以根据一目了然的图形谱在钢琴上演奏了。这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缩短了孩子们在认知上与钢琴的距离,很快就体会到了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曲调的乐趣。其实针对识谱训练对学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干扰,国外曾经出现过更为极端的入门方法——学琴之初,学生完全不看乐谱,先由老师弹奏曲调,而后学生在钢琴上模仿。这种摒弃乐谱的教学模式,由于对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教师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很难推广。而“巴斯蒂安教程”则这种演奏对于文本依赖的程度降到了最低,将孩子的兴趣点最大可能的直接引导至关注音乐本身,从而为他们的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打破知识人为的苑囿。在以往的钢琴学习过程中,由于编写者知识点安排上的不合理,往往不自觉的人为设置很多学习障碍,为琴童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还以我们常用的启蒙教材为参照,《拜厄》一开始只要求学生在高音谱号的演奏,直到第50课后才开始引入低音谱号。也就是说在初学的几个月中,学童只接受了高音谱号的认知训练,已经习惯于这种读谱方式,之后低音谱号的引入会为其刚刚形成的识谱习惯带来困惑。“小汤”,它虽然是高、低音谱号同时引入,但在演奏习惯上是以中央C为中心,逐渐向两边扩展,前期完全演奏白键且手位基本保持不变,直到第二册中才开始引入升降号(黑键)的演奏(《拜厄》则是在第69条开始学习弹奏黑键)。这种教学环节的安排,无形中给了学生低音谱号难、黑键难的心理暗示。相信很多教师都遇见过在学习“小汤”第二册《噢,苏珊娜》一曲时,很多家长和学生由于大指从中央C挪到D后而感到不知所措。因为经过第一册和第二册前半部的学习,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大指只能弹中央C的心理定势。我们常说,初学的孩子像一张白纸,依靠老师画出美丽的图画。“巴斯蒂安教程”的课程设计充分避免了这些人为的干扰,孩子们根据图形谱可以在琴的任何位置上演奏,而且上来就演奏黑键,因此对初学的琴童来说,不会形成“恐惧黑键”的心理障碍,88个琴键就是任由他们驰骋的音乐天地。
  三、技术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与以往钢琴教材最大的不同,“巴斯蒂安教程”每一册(共五册)通过“基础”、“技巧”、“演奏”、“视奏”和“乐理”五个分册的设计,使得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演奏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乐理”这一项的设计。今天,“乐理”在业余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以钢琴为代表的业余考级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本能力的测试。具备相应的乐理知识可使学生能够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和理解音乐。与普通的专门讲授知识的乐理课不同,“巴斯蒂安教程”中乐理的学习紧紧围绕着孩子们的钢琴演奏 的进度展开,学习中遇到新的知识点,乐理中都会安排专门的章节进行讲解和练习。这种安排的优势显而易见,孩子们学到的不再是枯燥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理论到书写、到演奏、再到灵活运用的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可以演奏的乐理”的设计使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音响,这种以钢琴演奏为线索的乐理教学思路,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单从乐理学习这条线索来看,五册学下来,学生不仅对于钢琴演奏的基本标识、音乐术语会有初步的掌握,对于24个大小调在书写、辨认(包括听觉上的)以及Ⅰ、Ⅳ、Ⅴ7级和弦能够熟练识别并演奏,还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各种曲调配上不同织体的简单伴奏。
  四、传播文化的手段。20世纪,美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其所倡导的“在文化中研究音乐”的观念,更是对整个世界的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问世的“巴斯蒂安教程”显然也受到了这种文化观的影响。因此,学习“巴斯蒂安教程”的过程,除了是练习钢琴演奏技巧、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外,更是学童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在教程的曲目设计上,除了大量针对性的演奏技巧训练、乐理知识学习而编写的循序渐进的曲目之外,编者还将大量流行音乐、电影音乐以及世界各个地方代表性的曲调都纳入进来,使学童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多元的世界音乐文化。此外,在音乐周边环境的设计上,作者也尽可能扩大知识的容量,如第四册“基础”中的《皇家队列》一课,在练习和弦转位的演奏技巧的同时,还在插图让人联想到寓言《皇帝新衣》中虚伪的皇帝在两个骗子的哄骗下炫耀新衣的场景。演奏之余,教师或家长就可以为他们讲述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而在第四册“技巧”中,有一课干脆就起名为《阿尔贝蒂》,因为这一课讲解的就是常用的“阿尔贝蒂低音”。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利用其内容上特有的拓展空间,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进度,对孩子进行多种知识的传授。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仅仅教授演奏技巧的范本。如利用教程中为乐曲所作的插图,让学生对音乐的内容发挥直观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
  当然,如果从文化的层面来衡量,“巴斯蒂安教程”不可避免地有着鲜明的美国色彩——大量的美国民歌、爵士风格乐曲的选用,无不使其成为宣扬美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因此,在“巴斯蒂安教程”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适当为学生选取一些中国原创的钢琴曲,以弥补其“不足”。
  看似一部简单的儿童钢琴入门教材,实际上蕴含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教学经验。其不以技术训练为根本目的,而是从儿童音乐整体素质培养的高度来设计教材的先进教学思路,使其对于我们的启发也不仅仅限于儿童钢琴教学领域,更是值得从事各领域钢琴教学工作者研究和借鉴的一个优秀的范本。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更期待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适合各个年龄层国人的钢琴教材问世。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2006年12月21—22日在福州福建师大举办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研讨会——“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王耀华教授从教45周年庆祝会”。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学者云集榕城,在主题范围内认真进行学术交流,达到了会议主办者的预期效果,也达到了与会者们的期待值。由于王耀华本身符合“多元文化”特点(他既是多元音乐文化的研究者,又是它的体现者或典型个例),会议的两个主题交相辉映,在既有探究基础上,又有新的学术
近年来,黄石市黄石港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区域整体推进幸福德育建设,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为学生健康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党建引领,健全幸福德育推进机制  强化德育工作政治责任。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中小学德育作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城区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将幸福德育纳入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黄石港区中小学幸福德育实施意见》,压实教育系统德育工作政治责任。  强化党建德育队伍
2006年金秋十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民族乐团(简称“前卫民族乐团”)向首都军民奉献了一台大气磅礴的民族交响音画《长征》,让观众在丝竹管弦的奏鸣中感悟一个民族的英勇和不屈。  我观看了这台创意新颖、主题厚重、震撼人心的音乐会,自然是激动和振奋。尤其看到舞台上雄健嘹亮的带键唢呐群、窈窕淑女般的四弦高音柳琴、音色优美的巴乌笙、古香古韵的金钟云锣、花盆式定音鼓、端庄大方的
2007年5月23日至27日,杭州师范大学邀请美国扬百翰大学和国内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专家,召开“中美大学生艺术教育专家论坛”。会场设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美国扬百翰大学人类健康与表演学院院长萨拉丽·吉布教授、艺术学院院长斯蒂芬·琼斯教授、人类健康与表演学院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总监黄嘉敏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李幼平教授,以及中央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星
据考,至少在17世纪扬琴就已传入我国沿海地区。扬琴是当代民族乐器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乐器之一,既可以用于独奏,也可以用于重奏及合奏,为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器组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乐器。回溯扬琴在我国的发展变革历史,可以发现这件外来乐器自传入以来在诸多方面有过很多变化,本文仅就20世纪以来扬琴在形制变革和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方面,试图梳理出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扬琴形制在我国的发展变革,大致经历了“传统”、“发
2008年12月21日,这一天是冬至,也是入冬以来北京最冷的一天。凛冽的寒风刺骨地吹,但很多人依然冒着严寒兴致勃勃地赶往皇城脚下的中山公园音乐堂参加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建团25周年音乐会,分享孩子们的快乐。  这是一台期待中的音乐会,场内观众座无虚席,整场音乐会在浓浓的爱与感动中传递着。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合唱团的音乐会,但这一次却感触更深。音乐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深深定格在
4月11日,保康县城关镇油坊街小学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科技节”,近百名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着他们的科学小发明——皂角也能做洗发香波?看起来会动的自行车模型居然是用捡来的废旧光碟做的?小发明家们正兴趣盎然地给围观的小伙伴介绍制作原理,甚至还有学生用废弃家电制成了一个小型机器人,迅速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据学校教导处主任余兴胡介绍,除科技节外,学校还开展有“四月皂角科技节、六月银杏艺术节、九
2008年6月23日晚7点,“永恒的爱恋”——旅意女高音歌唱家姜峰独唱音乐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百年讲堂”外,观众陆续前来,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停留在音乐会巨大的海报前,海报上又见她那熟悉又亲切的面孔,看着海报上姜峰一段话,“……(音乐)她如同我心中不断涌动的血液,在我全身的血管里不知疲倦的流淌着,供养着我的生命,与我一同去悲、去喜、去爱恋、去感伤……”。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记忆的闸门在这一刻
5月30日,“北京现代音乐节”中的“打击乐马拉松音乐会”以其巨大的挑战性令人折服。  这次“打击乐马拉松音乐会”分四场进行,涉及三个乐团、四五十位演奏家、28部作品、近九个小时的连续演奏(从下午二点至晚上十点多结束),真乃打击乐音乐会——马拉松,名副其实。就一般而言,这样的编排,不近常情,也不符合审美规律。然而,从整个现代音乐节的计划看,则不难悟到这场音乐会如此给出的理由,也不难见出策划者的大胆和
弦乐四重奏《在G音上》是四川音乐学院留日青年作曲家郭元于2004年创作的,共有四个乐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2004年鲁托斯拉夫斯基奖”国际作曲比赛中从世界各国169部送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构思巧妙地将东西方音乐思想完美融合,用极具想象力的写作手法,赋予音符以生命的活力,以此描述了生命的律动、延续和发展,在成为六件获奖作品之一的同时,得到国际音乐界同行、专家评委的如潮好评。  在东方语言文化中,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