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恰当创设各种情境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学会”为“会学”。作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情境思维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情境思维;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1)01-0100-01
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好奇心,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机、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在导人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欠佳的教学效果。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如在教学相似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2、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需求。3、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直观要素以概括的映象表象的形态。以及仿佛显示着和预知着还没有以同的形态展开的思想系统图式的形态,参加在思维过程中。”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
二 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一一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一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已有的旧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创造“愤”、“徘”意境。“愤徘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惯”是欲求明后面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作法是,抓住新旧矢¨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人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新课进行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教师是怎样“想”的,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三 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较深。
四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创设迁移情境
在教学中,抓住新知识在旧知识的生长点,运用迁移规律,创设尝试情境,使新旧知识有机连接,培养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能力,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目的。学习一旦有了这种推理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达到会学。教师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新旧冲突,适时加强过渡诱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活、活泼地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而且还能突出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聪明。
总之: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下,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触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的探索引路,为学生的思维导航,使学生能学。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打开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思维的水龙头。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使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思维;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1)01-0100-01
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好奇心,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机、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在导人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欠佳的教学效果。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如在教学相似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2、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需求。3、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直观要素以概括的映象表象的形态。以及仿佛显示着和预知着还没有以同的形态展开的思想系统图式的形态,参加在思维过程中。”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
二 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一一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一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已有的旧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创造“愤”、“徘”意境。“愤徘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惯”是欲求明后面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作法是,抓住新旧矢¨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人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新课进行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教师是怎样“想”的,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三 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较深。
四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创设迁移情境
在教学中,抓住新知识在旧知识的生长点,运用迁移规律,创设尝试情境,使新旧知识有机连接,培养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能力,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目的。学习一旦有了这种推理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达到会学。教师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新旧冲突,适时加强过渡诱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活、活泼地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而且还能突出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聪明。
总之: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下,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触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的探索引路,为学生的思维导航,使学生能学。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打开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思维的水龙头。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使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