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92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易产生满足、愉快、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课堂心理气氛;学生心理活动;师德的修养;教学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以往教师更重视教学过程,往往会忽视学生课堂学习时心理的变化。学生是有独立思维、活泼的青少年,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便容易唱独角戏,收不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就不难发现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轨迹:或是专心听讲,渴求知识;或是思想走神,心理腻烦。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会以愉快、积极的态度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那么,教师该如何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了解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心理
  (1)求新心理,在青少年学习的天性中,有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知识、新教法、新的教学手段,都能刺激这种心理活动的产生,支配他们的求知渴望。所以教师应创设完美的教学情境,把知识点、训练点、教学方法溶于一炉,使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2)表现心理,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表现心理极强。大多想表明自己爱学、思维敏捷、有能力。教师要善于驾御这一点,把握时机,适时放开,让学生表现自己,创造安定、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3)质疑心理,质疑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学生没有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或是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看法,或是书本上写的、教师所讲的有错而被学生发现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容人之量,表扬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共同解决问题。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的讲课内容没有新意,居高临下的“教诲”不断,乃至拖堂所致。当发现学生在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或做别的一些事,教师要及时自省,立即“刹车”,避免更大的被动。平时应注意备课要精,讲课语言要简练,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2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1)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他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也是调节、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的修养、知识的提高、教学技术的锤炼,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能以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去影响、教育学生。
  (2)用积极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与调节,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3)“量体裁衣”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班级实际、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灵活运用丰富有趣、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注意借助电教媒体和各种实物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活化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意向,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4)用难易适度的内容启发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也要难易适度,要接近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有的由于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太直白外显,导致学生学习情绪懒散、松懈,失去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乐趣;有的教师从“应试”出发,确定的教学内容过难,缺乏梯度、脱离学生认知水平,以至学生学习情绪锐减。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教学的“度”,努力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5)用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有赖于教师对待学生的公正和平等。学生一旦由于教师的强迫、压制或不公正待遇与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显得无能为力。教师要热爱、尊重、关心每个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便会迸发出蕴藏在自身的巨大的学习力量。
  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要从了解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等两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学习,以期达到在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主编的《教学心理学》.西南师大出版社1997年出版
  [2] 朱作仁著.《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3] 林崇德主编.《中学生心理》.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应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必须创新,也就是说,教师要有“创”的强烈意识和积极行动,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法,创造出新的教法和学法。课堂上,除了巧设启发性问题,激发兴趣等环节外,我认为合理运用“媒体直观” 等方法激发兴
期刊
【摘要】要培养新型的人才,学校必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转变到新课改当中来。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未来有用人才。新课改重点在课堂,而课堂教学又是综合性非常复杂教学过程,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谈些我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师生互动  1 师生互动和协作要求  新的历史课程特别强调特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合作和互助,协作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个性的经验、方式和信念的内化和提
期刊
【摘要】随着中法关系的日益密切,法企在我国来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法资企业的运行对法语人才的需求急增。因而在培养应用型法语人才的过程中,法语教学对于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以往法语教学模式的单一与古板,造成了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冷淡学习态度。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渐渐遭任教老师和学生的摈弃。情景教学法在国外的运用已经取得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中职教育教学稳步进行大力改革,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家庭教育却越来越不能适应学校教育的需求,有的家庭甚至成为学校教育的阻碍,而且这种现象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有效沟通;引导;观念  在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最早的教育,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成
期刊
【摘要】学校重视了家校联系,增强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必定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合力才能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才能构筑未成年人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实现家长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家校;教育  伴随着文明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已经演变成一个全新的“大教育”的概念。今天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
期刊
【摘要】改革教育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育科研;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改造薄弱初中;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大力鼓励民办教育;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改  初中英语新课改已四年了,许多教师都认为新课程编写的理念很好,符合初中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我学习的能力。任务型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学生要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首先必须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 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弄清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中的核心,是对数学事实和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数学文化的“重中之重”。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灵魂。 借助直观,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借助小结,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直观 
期刊
【摘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有独特的环境,要想使他们更喜爱美术,更主动的学习美术,就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更大程度的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同时关注差异、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将中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为各位教学同行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每一名中学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寻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标中提到“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