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PCK理论出发,分析了英语教师的PCK构成,展示了英语教师的PCK如何转化为教学所用,并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形式—意义—使用”的三维语法观相结合,制定了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思路框架,最后通过两个课例来体现该思路框架。
【关键词】PCK理论;高中英語;语法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深入到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中。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语法教学也似乎表现出了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态势。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语言的形式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单句也往往成为语法教学的“语境”,通过对多个单句的观察比较而发现语法规律。如今,新的语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让人应接不暇。而相关培训的缺失,让部分一线英语教师在自我怀疑中继续挣扎。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薄弱学校的英语教师来说,把这些新的语法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课堂中,无从下手,或者即便有“尝鲜者”,效果也远不如期待中的那样高效,到最后为了赶进度,为了学生能学会做题,还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传统的语法教学中。而那些新型的语法教学理念,也只能出现在自己个人的论文中,成为了“美丽的花瓶”。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恰恰就是这样的薄弱学校。我们的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路上战战兢兢,想要寻求能帮助解决上述矛盾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2018年1月,笔者有幸加入了我校英语科组的市级课题“基于PCK理论的‘四环五步’高中语法教学的实践研究”。该课题的研究为笔者的英语语法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了新的领域。
二、PCK理论框架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最早由美国学者Shulman在研究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提出。PCK概念意指“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教育知识融为一体”,旨在研究“如何组织与重新表述特定的主题,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者易于理解的知识”。Shulman认为PCK由教师的几种学科专业知识混合构成:即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和教育情景知识。
(一)英语教师的PCK构成
1.学科知识。英语学科知识是PCK的核心部分。一位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如何,将决定着其PCK的水平,影响着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可以想象,一位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师,就像是有了一把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的路上如虎添翼。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应该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运用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对学习者的知识。英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多个方面,如语言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等有熟悉的了解,因为PCK的内涵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其选择的转化形式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的发展,达到“双赢”。
3.对教学情景的知识。在广义上,教学情景的知识指的是教师对当前国内外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学与当前社会的现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所用的语言材料。
狭义的教学情景指的是英语教师在课堂实际中为教授某一内容而采用的语言情景。语言的教学是不可能脱离语言环境的,因为语法形式的准确性不代表语言的得体性和有效性。所以,英语教师应该在语境中呈现语法项目,引导学生观察语法项目的形式、意义,以及在语境中学会运用该语法项目。
4.对英语教学策略的知识。PCK的特点是,它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有机体,是融合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情景知识的属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是为了有效教授一门学科所必备的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这样的话,教师就必须具备包括基础的教育理论以及因应教学内容而变化的教学策略。
(二)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策略PCK框架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英语教师的PCK构成。那么,教师的PCK是如何转化成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能力呢?请看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教师把自身的PCK通过第一次转化应用在教学设计上,再通过教学实施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所得。
我们的课题组采用了朱晓燕教授在《大学、中学合作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一书中所运用的框架,见图2:
把该框架具体到语法教学,就形成了课题组所使用的语法教学思路框架,见图3:
笔者把该课题的思路框架进一步明细化,详见下表1:
可以看出,该思路框架是符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语法教学导向的。新课标导向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
三、PCK语法教学框架下语法教学设计举例
(一)If 虚拟条件句(与过去事实相反)
1.预测学习难度:首先,经过对if虚拟条件句中对现在的虚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虚拟条件句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需要改变if从句以及主句的时态,从而达到虚拟的目的;但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掌握不如其它时态。第二,在如何判断时间上是基于过去的,部分学生估计会存在困难。
2.教学目标:初步掌握if虚拟条件句在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时的基本语法规则以及理解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该语法项目。
3.施教步骤
(二)定语从句(新授)
1.预测学习难度: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定语从句,但是学生对于此语法项目的理解仅限于关系词选择的方法上,基础较弱的学生对定语从句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学生对定语从句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新授课时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
2.教学目标:掌握定语从句的基本概念、形式和意义;学会判断先行词和初步掌握who、that、which、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
3.施教步骤
四、结束语
薄弱学校的英语语法教学常常有着教师感觉“不会教”和学生感觉“学不会”的尴尬问题。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促进自身PCK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能力的突破口;对于课堂而言,把PCK理论应用于语法教学当中,是语法教学的“新路子”。让我们都更努力地发展成为更优秀、高效的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玉萍.外语教师PCK发展之路[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3,155(2):69-75.
[3]朱晓燕,林佩华.大学、中学合作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4.
责任编辑
【关键词】PCK理论;高中英語;语法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深入到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中。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语法教学也似乎表现出了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态势。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语言的形式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单句也往往成为语法教学的“语境”,通过对多个单句的观察比较而发现语法规律。如今,新的语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让人应接不暇。而相关培训的缺失,让部分一线英语教师在自我怀疑中继续挣扎。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薄弱学校的英语教师来说,把这些新的语法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课堂中,无从下手,或者即便有“尝鲜者”,效果也远不如期待中的那样高效,到最后为了赶进度,为了学生能学会做题,还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传统的语法教学中。而那些新型的语法教学理念,也只能出现在自己个人的论文中,成为了“美丽的花瓶”。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恰恰就是这样的薄弱学校。我们的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路上战战兢兢,想要寻求能帮助解决上述矛盾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2018年1月,笔者有幸加入了我校英语科组的市级课题“基于PCK理论的‘四环五步’高中语法教学的实践研究”。该课题的研究为笔者的英语语法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了新的领域。
二、PCK理论框架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最早由美国学者Shulman在研究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提出。PCK概念意指“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教育知识融为一体”,旨在研究“如何组织与重新表述特定的主题,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者易于理解的知识”。Shulman认为PCK由教师的几种学科专业知识混合构成:即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和教育情景知识。
(一)英语教师的PCK构成
1.学科知识。英语学科知识是PCK的核心部分。一位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如何,将决定着其PCK的水平,影响着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可以想象,一位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师,就像是有了一把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的路上如虎添翼。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应该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运用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对学习者的知识。英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多个方面,如语言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等有熟悉的了解,因为PCK的内涵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其选择的转化形式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的发展,达到“双赢”。
3.对教学情景的知识。在广义上,教学情景的知识指的是教师对当前国内外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学与当前社会的现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所用的语言材料。
狭义的教学情景指的是英语教师在课堂实际中为教授某一内容而采用的语言情景。语言的教学是不可能脱离语言环境的,因为语法形式的准确性不代表语言的得体性和有效性。所以,英语教师应该在语境中呈现语法项目,引导学生观察语法项目的形式、意义,以及在语境中学会运用该语法项目。
4.对英语教学策略的知识。PCK的特点是,它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有机体,是融合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情景知识的属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是为了有效教授一门学科所必备的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这样的话,教师就必须具备包括基础的教育理论以及因应教学内容而变化的教学策略。
(二)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策略PCK框架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英语教师的PCK构成。那么,教师的PCK是如何转化成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能力呢?请看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教师把自身的PCK通过第一次转化应用在教学设计上,再通过教学实施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所得。
我们的课题组采用了朱晓燕教授在《大学、中学合作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一书中所运用的框架,见图2:
把该框架具体到语法教学,就形成了课题组所使用的语法教学思路框架,见图3:
笔者把该课题的思路框架进一步明细化,详见下表1:
可以看出,该思路框架是符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语法教学导向的。新课标导向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
三、PCK语法教学框架下语法教学设计举例
(一)If 虚拟条件句(与过去事实相反)
1.预测学习难度:首先,经过对if虚拟条件句中对现在的虚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虚拟条件句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需要改变if从句以及主句的时态,从而达到虚拟的目的;但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掌握不如其它时态。第二,在如何判断时间上是基于过去的,部分学生估计会存在困难。
2.教学目标:初步掌握if虚拟条件句在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时的基本语法规则以及理解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该语法项目。
3.施教步骤
(二)定语从句(新授)
1.预测学习难度: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定语从句,但是学生对于此语法项目的理解仅限于关系词选择的方法上,基础较弱的学生对定语从句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学生对定语从句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新授课时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
2.教学目标:掌握定语从句的基本概念、形式和意义;学会判断先行词和初步掌握who、that、which、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
3.施教步骤
四、结束语
薄弱学校的英语语法教学常常有着教师感觉“不会教”和学生感觉“学不会”的尴尬问题。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促进自身PCK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能力的突破口;对于课堂而言,把PCK理论应用于语法教学当中,是语法教学的“新路子”。让我们都更努力地发展成为更优秀、高效的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玉萍.外语教师PCK发展之路[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3,155(2):69-75.
[3]朱晓燕,林佩华.大学、中学合作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4.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