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经典,其魅力在于常读常新。美学一科来自西方,尽管美学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也有很丰富的体现,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本无美学,要梳理出一种中国美学经典资料汇编来殊为不易。
正如张法教授所言,中国古代有文论、诗论、书品、画品,等等,但是就是没有一本以“美”命名的著作(《中国美学经典·总序》)。不仅如此,中国古代也没有集中讨论什么是“美”的著作。这就给我们研究中国美学带来了困难。再加上,中国古代对于文学、艺术的讨论有很多都是零散的文字,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很多专门的美学著作。所以,对于中国古代美学的资料爬梳就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关于中国古代美学文献的整理,先于《中国美学经典》,主要有三种: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的《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胡经之主编的《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和叶朗主编的《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在这三种资料中,《中国历代美学文库》相当庞大。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一种新的资料汇编呢?这就要看《中国美学经典》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
一、新的编排
我们不能否认,有什么样的美学观,就有什么样的美学史观。相应的美学史观又决定了我们选择哪些资料使之进入美学史的视野与言说之中。这部《中国美学经典》的编纂,在选择中国美学史资料的同时,就考虑了当下美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向与新趋势。
这部《中国美学经典》,从大线上也是按照历史文化时期分为七卷十册: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两册),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元卷(两册),明代卷,清代卷(两册)。这种时间的大线是一般的中國古代文化分期都大同小异的。但是,在大的分期之内,这部经典汇编则突破了单一的时间线条与作者序列,而是突出了各种美学文本的内容类型。
如先秦卷的第一编为“礼乐制度美学”。周代礼乐文化是先秦百家争鸣的一个共同背景,并且,周代礼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古典型的审美文化。将与其相关的重要文本单独列出为一个单元,则能够突显先秦文献所包含的这样一种美学维度。第二、三、四编是从诸子的角度,选择了儒家、道家、墨家与法家四家。第五编其他美学思想,其中包括了巫术神话美学、舞乐美学、建筑美学、工艺美学几个方面的文本,还有一节关于姿容美的材料。
这样的编排对于中国美学的学习与研究有很多方便之处:其一,可以让我们迅速地、整体地了解某一个时期美学的基本面貌。如这一时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美学思想。其二,对于学术写作起到更好的参照作用。如我们撰写某个时期方面的美学文章,就可以直接从这本《中国美学经典》中阅读基本的文献材料。当然,作为文选,它不可能代替文献的完整阅读,但是毕竟它给我们指出了中国美学中的基本文献与这些文献中的基本内容。
二、新的维度
新的编排,突出了新的维度。《中国美学经典》在按内容所属编排文本的同时,突出了一个中国美学研究的新视角。这就是朝廷美学、制度美学与天下观中的美学。这在每一卷中基本都有体现,但是以往的中国美学研究却并没有给予这些方面足够的关注。
张法教授认为:“中国美学的整体,可以从多方面予以考察。从社会结构方面看,可以分为朝廷美学、士人美学、民间美学和市民美学。”(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36-337页)当然他也强调,民间美学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而是通过其它三者表现出来。并且,从理论的角度,朝廷美学、民间美学与市民美学主要也是通过士人的加工才能够以理论的形态表现出来。但是,在中国古代,士人很多都是参与政治的,所以除了士人美学,朝廷美学在其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中国美学研究,主要是对士人美学的研究。所以, 《中国美学经典》通过文选的方式突出了朝廷美学这一维度,则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其中的两汉卷,在朝廷美学一章共选录了从汉高祖到汉章帝之间十三位帝王与美学相关的言论片断。
与朝廷美学紧密相关的一个方面就是制度美学。这在《中国美学经典》中也是有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受周代的礼乐文化影响是非常大的,而礼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审美性的政治文化,所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有了很丰富的美学内涵。
先秦卷的第一编就是礼乐制度美学,选取了《尚书》
正如张法教授所言,中国古代有文论、诗论、书品、画品,等等,但是就是没有一本以“美”命名的著作(《中国美学经典·总序》)。不仅如此,中国古代也没有集中讨论什么是“美”的著作。这就给我们研究中国美学带来了困难。再加上,中国古代对于文学、艺术的讨论有很多都是零散的文字,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很多专门的美学著作。所以,对于中国古代美学的资料爬梳就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关于中国古代美学文献的整理,先于《中国美学经典》,主要有三种: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的《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胡经之主编的《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和叶朗主编的《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在这三种资料中,《中国历代美学文库》相当庞大。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一种新的资料汇编呢?这就要看《中国美学经典》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
一、新的编排
我们不能否认,有什么样的美学观,就有什么样的美学史观。相应的美学史观又决定了我们选择哪些资料使之进入美学史的视野与言说之中。这部《中国美学经典》的编纂,在选择中国美学史资料的同时,就考虑了当下美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向与新趋势。
这部《中国美学经典》,从大线上也是按照历史文化时期分为七卷十册: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两册),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元卷(两册),明代卷,清代卷(两册)。这种时间的大线是一般的中國古代文化分期都大同小异的。但是,在大的分期之内,这部经典汇编则突破了单一的时间线条与作者序列,而是突出了各种美学文本的内容类型。
如先秦卷的第一编为“礼乐制度美学”。周代礼乐文化是先秦百家争鸣的一个共同背景,并且,周代礼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古典型的审美文化。将与其相关的重要文本单独列出为一个单元,则能够突显先秦文献所包含的这样一种美学维度。第二、三、四编是从诸子的角度,选择了儒家、道家、墨家与法家四家。第五编其他美学思想,其中包括了巫术神话美学、舞乐美学、建筑美学、工艺美学几个方面的文本,还有一节关于姿容美的材料。
这样的编排对于中国美学的学习与研究有很多方便之处:其一,可以让我们迅速地、整体地了解某一个时期美学的基本面貌。如这一时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美学思想。其二,对于学术写作起到更好的参照作用。如我们撰写某个时期方面的美学文章,就可以直接从这本《中国美学经典》中阅读基本的文献材料。当然,作为文选,它不可能代替文献的完整阅读,但是毕竟它给我们指出了中国美学中的基本文献与这些文献中的基本内容。
二、新的维度
新的编排,突出了新的维度。《中国美学经典》在按内容所属编排文本的同时,突出了一个中国美学研究的新视角。这就是朝廷美学、制度美学与天下观中的美学。这在每一卷中基本都有体现,但是以往的中国美学研究却并没有给予这些方面足够的关注。
张法教授认为:“中国美学的整体,可以从多方面予以考察。从社会结构方面看,可以分为朝廷美学、士人美学、民间美学和市民美学。”(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36-337页)当然他也强调,民间美学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而是通过其它三者表现出来。并且,从理论的角度,朝廷美学、民间美学与市民美学主要也是通过士人的加工才能够以理论的形态表现出来。但是,在中国古代,士人很多都是参与政治的,所以除了士人美学,朝廷美学在其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中国美学研究,主要是对士人美学的研究。所以, 《中国美学经典》通过文选的方式突出了朝廷美学这一维度,则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其中的两汉卷,在朝廷美学一章共选录了从汉高祖到汉章帝之间十三位帝王与美学相关的言论片断。
与朝廷美学紧密相关的一个方面就是制度美学。这在《中国美学经典》中也是有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受周代的礼乐文化影响是非常大的,而礼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审美性的政治文化,所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有了很丰富的美学内涵。
先秦卷的第一编就是礼乐制度美学,选取了《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