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守成规,是因为这样的前行,即使没有令人惊喜的风景也暂且一路顺畅;害怕改革,是因为这样的路途总是伴随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迷惘如漂浮于大海。
  2014年9月,我来到如城小学工作。第一次校会上,校长便提出了实施“至简”课堂的教学要求。会后,留在头脑中的也仅是“至简”二字,至于何为“至简”课堂,如何践行“至简”课堂,并没有成为日常之思。然而,两个月后,“如城小学第一届‘至简’杯课堂教学比赛”的举行,让我不得不去思考“至简”二字的深意。课前,我反复研读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制订出简明的教学目标。有感于之前一些语文课堂因多媒体的过度使用,课外知识的过度链接,表演、游戏的过度植入,使语文课堂纷繁、臃肿的现象,我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任务,尽量摒弃掉不需要、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做到“冗繁削尽留清瘦”,力求教学环节简洁清晰。同时采用灵活简便的教学方法,促进目标的有效达成。以赛促思,以赛促行,这一举措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这次比赛之后,我们开始在日常教学中努力践行“至简”理念。前行的路上,总会有许多困惑。我们一年级老师就曾在私下议论:“一年级的课堂如何‘简’呢?识字、写字的教学怎么教都琐碎,好像‘简’不了。”争议并不意味着否定,质疑常伴随着思考。在不断实践和思索后,我渐渐明晰了这样的认识。第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的不应仅是知识,更应是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基的能力。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各种学习方法的有机渗透和有效指导,并在读书、识字、学词的过程中内化方法,进而形成学习能力。当我们把目标不再局限于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更多地聚焦于他提升了哪些能力时,课堂教学的任务自然就轻了。第二,相信孩子,充分“让学”。语文教学的简约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在对核心内容深度耕耘的目标下,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让位给学生,做到“限时讲授,充分让学”。“至简”课堂中,因为有了对教学目标的大胆取舍和努力聚焦,有了对教学内容的精选和集约化利用,有了对教学环节的删减和优化处理,课堂留给学生持续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言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就实现了更大化。教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教学意识停留在“学习之事是学生自己之事”的层面上,不再关注于自己怎么教,树立所有“简”都是为了学生充分“学”的思想,在课堂中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读书、思考、提问、讨论、请教、展示、动手实验、做小老师、给自己布置练习等,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一番实践和思考后,我肯定了:指向学生能力培养、充分“让学”的“至简”课堂是不受年级限制的。
  这学期,学校又提出了“以问题为主线”的“至简”课堂新形式,力求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把“好问”“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前两天看到《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的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变革。“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相关素养的培养。虽然我们目前还仅是进行以教材为内容的问题探究学习,但是我觉得,我们在“至简”课堂的不断探索中,教与学的方式已然发生了变化。我相信,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久也会出现在我们的“至简”校园中。
  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一路实践,一路反思。因为我知道:墨守成规,注定会被淘汰;积极探索,才能离教育的理想彼岸更近!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经典回放  师:今天我们准备上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这篇文章是我从课外选来的。我先问问同学们,你们课外看不看小说?看过小说的同学请举手。(看学生的反应)看来很多同学都看过小说。(问一个学生)你看的什么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①  ……  师:你们听说过微型小说吗?(部分学生:听说过)今天我选的是一篇微型小说,它又称小小说。这种小说在现在的杂志上,比方说《知音》啊,《读者》啊,几乎每期都
期刊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相同的授课内容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是指针对相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来进行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同课异构”已经成为一般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探究“同课异构”的教研价值自然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课题。  一、一次“同课同构”教研活动的启发  为探讨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在我
期刊
2016年6月12-13日,为期两天的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东北区)暨沈阳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大会”在历史悠久的古城盛京——沈阳市隆重召开,来自辽宁、黑龙江、河北、陕西、山东省等各地的语文教育同人们同聚沈阳市第五中学。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当代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黎青山副院长,新学校(北京)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陆世德局长、陈文局长,辽宁省小语会
期刊
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一文很难上,文章结构行云流水而又滉漾潆洄,文理清新质朴而又静虚深远,对初一学生而言,要读通读懂这篇散文确实有一定难度,甚至有老师埋怨说这篇文章我自己都读不太懂,怎么去教学生?  静心阅读《月迹》,不难发现,无论文章结构、语言还是主旨思想,都能很明显地显出作者的细心雕琢之处。月行之迹与孩童成长之迹双轨明暗交互推进的叙述结构、立体鲜活而极富动感的画面美感、活泼而极富想象力的儿童化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教学如虎添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再现文本,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特殊的葬礼》时,学生根本没看到过赛特凯达斯瀑布,对此非常的陌生,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赛特凯达斯瀑布的葬礼。”然后通过电脑屏幕把
期刊
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老师的指导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必须紧扣课程标准,以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任务的阅读。本文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侧重谈谈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做法。  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  该单元集中学习人物,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题材。教材共有五
期刊
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诱导和激励。课堂上,只有在教师张弛有度的点拨和调控中,学生的探究才会围绕文本而又丰富文本,在探究和交流中,学生的语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才能协调发展。  【我的课堂】  师:春笋娃娃醒来了!它们从地里冒出来后,会看到些什么呢?  生:它会看到春笋妈妈就在它身边对它笑。  生:它会看到大树、小草,还会看见小燕子在对它笑。  师:为什么它会看见小燕子呢?  生:因为春天来了,小
期刊
“意象”一词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古代文学审美的重要艺术标准。意象由两个方面组成,即意和象。前者指客观世界的物象,后者指主观世界的心灵。当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猝然遇合,诗人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转化成文字,也便成了诗。因此,读诗绕不开“意象”二字。正如陈良运先生所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布局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情态与形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我就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
期刊
一、引言  《德道经》(又称《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旷世经典,是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源泉,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极其珍贵的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德道经》的精神能量,有利于学生纯真朴实的上德品质心性的培养和智慧头脑的形成,诵读和领悟《德道经》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目前,国学经典的诵读多是以“朗读”和“念诵”为主,教学中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读、记忆和背诵”,而对于《德道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