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工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i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由于直接面对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表现为行动研究或实践研究,其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选择并利用方便有效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对于质的研究国外学者这样定义:西方学者伯格(Berg)指出:所谓“质”,是指一件事物是什么(what)、如何(how)、何时(when)、和何地(where)等意义,其本质是非常暧昧不清的;邓津(Denzin)与林肯(Lincoln)也指出“质的”一词,隐含着“过程”与“意义”双重意涵;斯特劳斯(Strauss)指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于验证或推论,而是在于探索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所以研究过程非常重視研究对象的参与及其观点之融入;同时,质的研究对于研究结果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是强调藉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相关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
  陈向明(2000)是中国大陆质性研究的代表人物,她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8)认为: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也被译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在我国人类学界通常被称为“文化人类学方法”,在社会学界通常被称为“定性研究”。质性研究的操作定义如下: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笔者在完成硕士论文的时候就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查阅了不少的文献资料,对这种研究方法了解的也较为透彻了。其实,质的研究方法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扎根理论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格拉斯(B.Glaser)和斯特劳斯两人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在《扎根理论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一书中提出了“扎根理论” 。其形成过程受到了美国符号互动理论、实用主义思想、科学的逻辑、工作社会学的影响。扎根理论在研究方法产生、发展和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如下:
  1.在资料中建构理论
  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应着重资料的分析与实质理论的建构。斯特劳斯和科宾认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收集的现实材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扎根理论的研究者在建构理论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在不断提问与发现经验材料中,直接从原始资料中提炼概念、建构理论;强调研究材料的经验性与生活性;强调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强调扎根性的发展概念与范畴。
  2.不断进行比较
  比较是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之一,在资料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归纳出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扎根理论是一个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资料成概念以建立理论的过程。其涵义包括:比较不同的人(比如他们的观点、情境、行动、话语和经历等);比较相同个体在不同时间的资料;事件的比较;数据资料与类别的比较;一个类别和另一个类别的比较。
  3.适度运用文献
  一定的文献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对比原有理论的优缺点,从中发现可能的理论创新之处及研究方向,另外扎根理论的成果也可用来与原有理论进行对比。适度而又灵活地使用文献资料能够让我们的研究更具方向性。
  4.对理论保持敏感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对理论保持警觉。在研究的过程中,扎根理论特别注意将经验材料与理论建构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和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是当资料内容比较松散时。
  5.研究过程的系统化与程序化
  是指发现问题、收集资料、编码、转译、摘记和报告撰写等一系列步骤。在研究方法上,扎根理论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同时,在收集与分析资料过程中,不断采用归纳、演绎、提问、对比、验证等方法。
  6.强调理解式研究
  一方面,研究者尽量采用“当事人”立场收集、分析资料,理解当事人行动的意义,并且在建构概念过程中也尽量考虑用当事人的原话。另一方面,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的个人解释在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性去理解资料。这样,原始资料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立场之间不断得到互动性的辨析与提炼。通过扎根法建构的理论,实际上是研究者将个人解释与理解资料本来涵义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
  扎根理论的具体技术有:资料的编码、抽样、撰写备忘录等。其中,编码就是对资料进行定义和分类。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抽样也包括三种:开放性抽样、理论性抽样和选择性抽样。
  二、访谈法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设计到人的理念、意义建构和语言表达,因此“访谈”便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有用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的访谈法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充满情感的对话之旅,而在分析过程中却应该积极秉承价值中立的基本原则。
  三、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一般运用于个案研究当中,以求对某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进行深度的描述和分析。对于问题的学术定义通常为单独的个案研究提供了逻辑合理性。参与观察法要求研究者作为所要研究领域的一员直接参与其中,参与者的角色使之能够从局内人或成员的角度接触所要探索的“小世界”的自然状态。参与是一种策略,否则研究者便无法接近所要研究和探索的某些领域,直接观察和体验是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和形式,但同时研究者可以运用访谈、查找文献和其他方法收集资料。
  “质的研究”这种做研究方法强调让被研究者参与到研究之中,将研究的结果使用于对制度和行为的改变上;在坚持尊重多元的同时坚持研究的规范化,更加追求方法上的严谨和系统性。后期一定要对研究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令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我的体会是:  一、多读——提供阅读对象,积累写作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
期刊
摘要:培养幼儿的歌唱素养对促进幼儿歌唱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心智,完善幼儿的品格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小班幼儿歌唱素养培养的内容,我们不仅通过改编歌词从“正规”音乐活动的标准出发,发展幼儿对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倾向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意识与技能等方面是极有价值的。  实践证明,我们的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既增强了幼儿歌唱兴趣、拓展了小班幼儿的歌唱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能。由于音乐教育不局限
期刊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讲过:“科学的方法与知识的积累,具有相当的甚至更大的意义”。幼儿科学教育以丰富幼儿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为出发点,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健康、自主学习行为的和谐發展。幼儿的科学和成人的科学不同,成人的科学具有更多的理性色彩,而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
期刊
随着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我校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使数学课堂实现“高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怎样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识?成为我们一直探索鉆研的一个课题。现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说明如下,衷心地希望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我在课堂教学采取的方法与途径共分六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找问题  预习要先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消除误区。比如:通过预习学生会感到课堂
期刊
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要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需具有讲数学就是讲现实生活的能力,做到将现实生活问题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始终,使数学教学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在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丰富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和形式,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
期刊
目前,在大部分应试教育环境的公立学校里,作业内容机械而乏味。因此,作业多、重复性大、学生完成兴趣低成为很多小学生对小学作业的诟病。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数学这门学科上。  2017年,汇佳小学部依托人教版数学教材,在毫无任何市面练习册的辅助下,坚持各年级自主创新设计课后作业,及时跟进学生学习情况,锻炼学生真正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研
期刊
内容提要:生物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校组织、教师指导或学生自主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实践活动。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探究、观察、考察、调查、采集、种植、饲养、实验等 。开展好生物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益,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生物课堂內活动的有益补充。本文从初中生物课外活动的方案的确立,课外活动的实施原则,活动内容的确立等几方面简单阐释初中开展课外活动需要注意的一
期刊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直是教师教学中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认为数学史在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价值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数学史的运用却非常有限,或只停留于简单复制和简单介绍的层面,暂时还没有真正体现“融入”的本意。因此笔者本着以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研究对象,尝试性的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一、数学史融入初中数
期刊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笔者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粗浅经验。  一、科学探究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教师不让学生参与科学探
期刊
父母需要陪伴,爱人需要陪伴,孩子更渴望陪伴。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一位教育学家研究发现,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的,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的陪伴,不但能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打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基础,更能因融洽的亲子关系让你的教育“入脑入心”。现实也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在学校里,“问题少年”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