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国夫妇的“琴瑟人生”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盛中国的名字早已经写在了当代中国音乐史册上,他被国内外权威人士誉为“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中国的梅纽因”。其日籍妻子濑田裕子就被誉为日本琴坛的“神童”、“会用钢琴唱歌的演奏家”。伉俪二人珠联璧合,琴瑟和鸣,蜚声世界乐坛。
  
  从“手艺”中获益
  
  在走近这样一位被世人所熟知的著名小提琴音乐大师之前,我先讲述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王子看上了另一个公主,公主说:“你只要学会一门手艺我就答应嫁给你。”正好当时王宫里有一个专门织地毯的师傅,王子就跟师傅学会了织地毯。学成后,他拿着自己织的地毯再次找到公主,公主就答应嫁给了王子。婚后不久却发生了一个意外,王子被强盗绑架了。看到王子会手艺。强盗就把他关了起来让他织地毯。王子就把他的处境、所处地点等信息变成文字和图案织到了地毯里面,并告诉强盗,你把它带到一个国家的皇宫去,他们会出高价钱买你的地毯。强盗果真带着地毯去了,公主看到这块地毯,读解了王子的意思,把强盗抓了起来救出了王子。这个故事说明,正是因为有了手艺才使王子化险为夷。其实这个故事的讲述人是盛中国自己,当年,他的父亲就是用这个故事教育他一定要好好学琴。
  盛中国1941年出生在艺术世家,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在那乱世之秋,父母与所有中国人一样,最盼望的就是中国能够强大昌盛,不再受人欺凌,所以为他起名盛中国。在他的兄弟姐妹11人中有9人是小提琴手,1人弹钢琴。父亲盛雪是中国第一代从事古典音乐的知识分子,也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教授,父亲以自己崇高的品格和精湛的琴艺教导着孩子们,尤其是在做人上,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盛中国在提到自己的童年时这样说“我的童年几乎全是在泪水和琴声中度过的。”
  虽然如此,盛中国依然认为父亲是位好父亲,父亲盛雪对他的每个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所以他希望他的孩子们每个人都要学本事。他有句话“遗子万金,不如教子一技”。盛雪正是在这种思想下,对他的孩子们从小就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教导。盛中国也就是在对父亲深切的体会中坚持了下来,虽然又苦又累,但是当他渐渐品尝到音乐的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的时候,他再也舍不得离开音乐一步。
  80年代伊始,盛中国即在世界各国大量进行巡回演出。他的演奏活动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到国内各大学演讲,积极推动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手艺是根,艺术是花,没有根的基础很难有花的绚丽,正是父亲当年“要做一个手艺人”的普通愿望成就了一个艺术家。如今,老父亲虽然已经去世,但盛中国对父亲的感激依然存于心,“毕竟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就”。
  
  一曲协奏,成就爱情
  
  1987年,盛中国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公主——濑田裕子,不过这次可不是织地毯织出来的,是“琴为媒”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那时,盛中国在日本举办演奏会,需要一个钢琴伴奏,有人就把当时刚刚从日本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的27岁的濑田裕子推荐给他。俩人语言不通,盛中国通过一首长达20分钟的高难度钢琴曲敲定了这个女学生,裕子也从他略显威严的脸上渐渐绽放的笑容看到了认可。首次合作的这场音乐会大获成功,这对事业上的搭档从此经常一起到各国演出,日渐生情的两个人终于在1994年结为伉俪。
  


  盛中国称他和裕子情感的过渡好比是飞机软着陆,平稳、自然,不知不觉就从事业上的伙伴成了生活上的伴侣。刚开始认识时需要用翻译,但时间久了翻译跟不上就开始用音乐术语来交流,或者是写汉字(日语里也有汉字),裕子看不懂时就翻字典,这样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她就掌握了一些词汇量。盛中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饶有兴趣地告诉我们:“有一天我讲了一个笑话给她听,她竟然笑了,我看到很高兴,因为笑就代表她能听得懂。裕子有语言天才,我从没有特意去教她。”当我们问道盛中国有没有这个长处的时候,他忙解释说,“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其中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表现很突出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肯定在这方面是弱项,所以我在语言方面就退化了。”我姑且相信了这种说法,因为盛中国的日语水平的确不怎么样。
  裕子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居家生活上也很少显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作为一个长嫂很不容易,裕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她说“不是我不容易,是他们家的兄弟姐妹们很不容易。他们都很照顾我,我自己都感到没有承担起做大嫂的责任,我是一个“假大嫂”。盛中国在一旁解释说:“自父亲84年去世后,母亲就搬到我们家里一起生活,在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妈妈就问她,我们是否搬出去,因为那是我们的房子。她说我们可以一起住,母亲很高兴,因为年龄大了,总觉得跟我们在一起心里塌实,到现在我们还住在一起,她也经常一有时间就陪妈妈”。
  盛中国称自己爱琴就像爱夫人,这足以表明裕子在他心中的位置,在日本,濑田裕子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可是在中国,大家一直把她当作盛中国背后的女人。而在盛中国眼中,裕子不仅是最亲密的爱人,也是最佳的搭档,更是一个独立优秀的音乐家。
  
  琴瑟和谐,共谱艺术人生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凡事喜欢成双成对的习惯,而在盛中国的家中不但没有成套的家具,连围在茶几前的几把椅子也不尽相同。因为盛中国坚决反对家庭宾馆化,他认为:家庭的房间要凸显主人的个性,像我们家的沙发和椅子都不成套,但每一个都很好看,它们之间还有协调感,家庭一定要是一个很温馨的地方,它渗透的不是财富、而是文化的底蕴和气息。
  盛中国夫妇的家不仅弥漫着俩人的温馨,还藏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秦代的古剑,汉代的陶俑,明代画家的名画,150多年前的英式酒柜……无一不渗透着传统的古典文化气息。俩人都很喜欢古董,盛中国说“有人收集古董是为了发财、保值,而我们收集古董只有一个目的——养眼”。
  在生活中,他们二人相敬如宾、情深意浓,在舞台上他们更是情琴相融、珠联璧合。盛中国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台下,都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和盛中国的“快节奏”相比,裕子愈显她素妆淡抹、轻声细语的特点。整个采访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盛中国在讲话,裕子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偶尔配合几句或是嫣然一笑算是回应。他们夫妇每年都要在世界各地演出一百多场,平均两三天一次演出,既辛苦又劳累。我们不禁向他提出疑问:在常人眼中想要追求的财富和荣誉你们都拥有了,可为什么还要做的这么辛苦呢?盛中国说:“有一次我们去贵阳的六盘水做音乐会,遇上了大雨,那个地方很贫穷,演出场地屋顶上漏雨不说,演出过程中还停电。但就在这种条件下,来听音乐会的人还都是买票进来的,而且票价还不便宜,父母们省吃减用拿出钱让孩子来听音乐会受教育,我们都很感动。当时外面条件恶劣,屋里条件又差,更加反衬出听者和演奏者之间那种强烈的精神的交流。我当时就在会场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们的心比任何时候都热’,说完场内立刻掌声雷动,我感觉当时在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是精神上的百万富翁”。事实也如此,正是两位的艺术魅力打动了现场所有听众的心。
  盛中国每到一处必定会演奏《梁祝》,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作曲家何占豪与陈钢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给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从“农村户口”转成了“城市户口”,让《梁祝》成了西方小提琴演奏技巧与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语言的完美结合;而我把它带到了国外去,在国外的每一次演出都会有这一首曲目,那就是给了《梁祝》一本“国际护照”。1980年我在悉尼大歌剧院连演5场,当时外国人都被《梁祝》征服了,非常轰动。我觉得钢琴是乐器中的皇帝,而小提琴就是皇后,所以我把原来的小提琴协奏改成了钢琴伴奏。这样的话我和裕子两个人就能把我国的经典曲目演奏得更好听”。
  
  生命不息,演奏不止
  
  是音乐成就了盛中国的事业、爱情和幸福人生,而他也不忘用音乐回报社会和需要他的人们。早在20多年前,盛中国在西南师范大学演出时,学校里一个肝癌晚期的学生希望能最后见见他,盛中国得到消息后马上带着他的小提琴赶往医院,在他的病床前拉起了《牧歌》和《沉思》,学生笑着流泪,他也一边拉一边流泪。谈起这段往事,盛中国不胜唏嘘:学生在他走后鼓起勇气,积极配合治疗,但最终还是远离了......
  2004年,盛中国夫妇受北京大学一个学生社团——阳光志愿者协会的邀请,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了一台主题为“爱”的音乐会。该协会建立的阳光骨髓库,是世界上第一个由白血病患者本人建立的骨髓库。到去年为止,已经帮助7名患者找到了匹配骨髓。第一次接触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盛中国就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欣然答应担任阳光志愿者协会的“阳光大使”,并决定为此专门举办一场慈善音乐会,把音乐会的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阳光志愿者协会和阳光骨髓库。同年,盛中国夫妇在大连举办的一次音乐会上,当他们听说有几位盲人音乐爱好者特别想来听他的演奏会时,当下决定自掏腰包买下十张票送给他们,他说“盲人虽然看不到光明,但是他们对声音、对音乐的感悟力会优于常人,我欢迎他们来听”。并在演出结束之后主动与他们合影留念。
  盛中国最为自豪的是,他曾连续十年出资举办青少年业余小提琴比赛,从中发现培养了许多人才。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拥抱世界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筑起中华民族的音乐大厦添砖加瓦。他还认为,在物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不能让百姓穷得只剩钞票。人们需要音乐,因为音乐除了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还有教化的作用。譬如说,倘若你看破红尘,觉得世态炎凉,那我推荐你聆听一些能真正打动人心的古典音乐,它是灵魂的洗涤剂,会让你感到人世间还有真情在。
  音乐是最美的语言。即使是语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也可以完成。盛中国说,“在我的生命中,如果没有了小提琴,我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只要我生命不息,我的演奏就不会停止。”
其他文献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长丰汽车推出的猎豹C1概念车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从外形上来看,其王者之气不怒自威——夸张的前脸被更夸张的进气格栅占据着,而最具威慑力的便是那一对前灯,仿佛一对让人无法正视光芒的豹子眼睛,而“猎豹C1”的后视镜就是这只豹子支楞着的一对耳朵了。制造中国最好的SUV,使长丰猎豹品牌成为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是长丰汽车董事长李建新一直以来的追求。  2005年5月20日,湖南汽车贸易博览
期刊
《大长今》的策划、创作、拍摄、发行人员在拍摄前,想必知道在中国充斥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不少是些传统宫廷剧,其中又以清宫戏为主,而中国宫廷剧最大的“死穴”,在于缺乏艺术性与其商业价值双向的互动,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  2003年末至2004年初,由李秉勋执导、李英爱主演的长篇历史剧《大长今》在韩国MBC电视台一经播出,迅速刷新了多项纪录,最高收视率曾高达50%以上,并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大长今》被誉为
期刊
有人说,雪茄是上帝赐给男人的第十一根“手指”。只是,这根太过于奢华的“手指”并不是每个男人都能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底蕴消受得了的。  从挑选雪茄到储备雪茄等等,任何一道工序都是繁杂而精细的。等到终于可以怀一份悠然的心情去点燃任何一支雪茄的时候,雪茄深蕴的文化也就开始显山露水了。  繁琐的规矩,严格的讲究,抽一支雪茄似乎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个看似繁杂的过程却正是雪茄客们乐意享受和追寻的。镇
期刊
2005年5月27日是复旦校庆日,一百周年的校庆日。尽管100年前,复旦公学创建是在9月份,但到后来就一直以5月27日作为校庆日,在复旦这么多年也是以这天作为复旦的节日的。  而复旦尽管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但还是被别人认为小资情调,因为在上海,复旦学生身上也难免沾上几分洋气,复旦的学生有些像复旦的校门,谈不上气派,但是每次在照片上看上去,总有一种时髦的味道。也许复旦在国内的大学的论文评选中会永远在
期刊
以《黎明之火——法国艺术家眼中的上海印象》为名的摄影展在上海城市规划馆五楼展厅举行。作为中法文化年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之一,展览通过法国艺术家的独特视野展示了全新的上海、激情的上海,为中法文化年增添闪亮的一笔。  整个展览包括88幅摄影作品,主要是法国的两位摄影艺术家Florence Gonot 与Alexandre Yterce通过摄像头对上海的精彩诠释。  Florence Gonot(佛罗朗斯
期刊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让他去搞收藏;如果你恨一个你,你也让他去搞收藏。”这是单明扬最常说的一句话。或许,其中的含义外人无法体验,但对于在收藏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单明扬来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体会。  走进单明扬开办的逸品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仿佛置身于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的书画展之中。《咏梅诗行书》、《墨梅图》、《石鼓文四条屏》、《如日中天》、《石鼓文“寿”字》、《千年桃实》等吴昌硕各个时期的精
期刊
在短短的十数年间,他发动了四次企业革命,每一次都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平台。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优势,也没有永远先进的制度。    今天的蒋锡培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位名人。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以民营企业家身份参会的党代表,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他的名字一夜之间出现在海内外几乎所有重要媒体的显要版面。而去年“江苏投资联盟”的横空出世,他以其主要发起人的角色,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在6家企业
期刊
自从知道地球上有尼泊尔这个国家的那一天,我就对那个遥远的充满神秘的国度产生了向往。2004年七月,我终于登上了从上海出发经泰国转机的飞机,飞往喜马拉雅山脉那边的神秘国度——尼泊尔。  飞机降临在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机场,机场规模很小,红砖砌成的机场大厅如同国内某个热闹的长途车站。门外停车场上小贩、司机往来穿梭,熙熙攘攘,虽然感觉有些嘈杂,但是从他们的穿着和肤色上仍然可以感受到尼泊尔独特的神秘魅力。
期刊
人物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启动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8月22日在北京宣布,首个“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评选启动。主办单位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候选人,每个公民都可推荐。  潘岳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是我国首个由政府颁发的环保人物大奖,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特别支持。该奖将评选出十位本年度为环保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公务员、企业家、学者、新闻从业者、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学生、市民、工人、
期刊
“名牌有两大含量,叫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技术含量,我们要是通过引进装备,慢慢和国际品牌同质化,后面还有一个文化含量的打造。所以,我说名牌的一半是文化,另一半就是技术。”这是红豆20年发展的经验,就是坚持走名牌战略的道路。    在2005年2月7日的世界最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亚洲版和欧洲版)的封面,刊登了一位中国企业家--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这是50多年来内地服装界企业家首次登上该杂志封面,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