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的两大项 “双重使命”等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级阶段的两大项 “双重使命”
  我想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所担负使命的特殊复杂性问题,希望引起深刻的注意。这种复杂性集中体现在两大项“双重使命”。
  第一大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通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和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又要促进社会公正,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个“两难”命题,其特殊复杂性就在于: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这样那样具体问题上又可能是有矛盾的;在长远发展上是统一的,在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上又可能是有矛盾的。不能只顾一方面而不顾另一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清醒把握问题的两重性和长期性,并且把握好处理问题的“度”。
  另一大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继续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传统工业化,又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赶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且至今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技术新的“伟大的革命”。也就是说,中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所要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不能仅仅复制旧发展方式下“钢铁文明”、“机械文明”那样水准的生产力,更不应一股劲重复旧发展方式下那种资本、技术排挤劳动的道路。而应是把产业升级、设备更新、核心技术创新和整个创新活力之解放,提升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生态文明的水准和境界;与此同时,又应是把在资本、技术和劳动更好结合基础上的创业活力之解放,提升到能够在我们这样十几亿人口大国实现持续充分就业的水准和境界。
  如此艰巨复杂的两大“双重使命”,是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大国工业化、现代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据郑必坚 文)
  
  便利是衡量城市的一个标准
  作为城市政府决策者或者城市规划师,往往习惯于以“鸟”的视角俯瞰城市的宏伟气魄和壮丽图景,却忽视了以“人”的视角关怀使用者的切身感受。只有从“人”、也就是使用者的角度去管理和规划一个城市才真正理解了城市的真谛。(杨保军 文)
  
  政府要对公众的能力充满信心
  政府公信力事关政府存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当前政府绩效提升与公信度不一定呈正向演进趋势,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对于政务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传播造成的沟通变异是其重要根源之一。
  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要在理念上体现出对公众的能力充满信心,放松对信息的严厉管制——当公众认为能与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或者能有一定的参政空间时,更容易形成对政府的信任感。(据祝小宁 白秀银文)
  
  政治博客的“江湖效应”
  博客内容一般都是对大众媒体播报的政治新闻和事件发表评论、提出质疑或表达不同观点,公众因此可以在主流媒体的观点之外获得独立的替代性选择。因此,这一类博客的共同特点是“博政治”,即政治博客。
  从政治博客的公开性来看,网络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而公开性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但是,由于博客社区和网络论坛中的草根意见过于分散、无序竞争以及网络舆论结晶机制的缺失,尚难对政府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政治无小事,博客再自由,也难免“祸从口出”,个性互动与写作快感容易招致一些情绪激烈、见解偏颇的跟帖和言论,个人隐私也通常被放大和滥用,这种博客的“江湖效应”往往忘记了博客作为公共媒体的一面。而某些精英博客往往通过更加巧妙的编辑和信息操纵,使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事件、数字失实,从而误导公众。更厉害的是,用网络信息轰炸的手法把大量公众无法消化的权威信息塞满公众的头脑,使公众面对纷繁复杂的权威信息无法做出自己正确的抉择。(据陈潭 倪明胜 文)
  
  互动的党群关系模式要点
  所谓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除了强调作风建设外,更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模式。
  一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虽然不能把选举看成规范党群关系的唯一途径,但这项权利的有效运用,将强化人民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从而有效地维系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群关系。
  二是致力于发展,提高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密切党群关系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人民才能支持党。
  三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事实表明,即便是我们党的党员和干部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也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发挥他律的作用,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据张荣臣 文)
  
  中西“良好国家形象”上的话语分歧
  中西政治文化差异造成彼此在界定“良好国家形象”上的话语分歧。西方社会通常认为良好国家形象包含以下几方面:民选、有限与诚信政府;独立与具有批判精神的公共媒介;自由、人权、人道与多元化的公民社会等。而中国社会基于其东方文化传统,更倾向于塑造与展现政府强大、民族统一、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与对外友善的形象。于是在对外传播上,中国力求展现“完美”与“一致”的一面。西方社会则恰恰相反,他们通常乐于将分歧、矛盾甚至冲突摆上台面讨论,展示不同声音的自由碰撞,寻求社会的多元与真实个性。(据李格琴 文)
  
  完善财政扶企政策
  相关部门应从战略角度建立健全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政策。财政扶企资金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每年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财政扶企的重点和领域,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单笔支持额度,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确实起到引领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将所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当地财源大户。(李春迎 文)
  
  社会矛盾叠加效应
  是最大危险
  当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类矛盾在同一时间和同一问题上重叠在一起,就像洪水的洪峰一样,相互叠加,形成巨大冲击波。比如,在西部地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经济问题叠加后,产生的社会矛盾十分难以化解。在东部发达地区,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和地方政权选举、底层知识分子人生价值观错位、西方宗教势力渗入等问题叠加后,往往会使社会矛盾变得异常敏感。(据李耀东文)
其他文献
所谓“苍蝇不盯无缝的蛋。”一些官员之所以会栽倒在所谓的“朋友”身上,说到底,还是他们的意志薄弱,难以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个“敛财狂”。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嫌贫爱富”。在那些时有果腹之忧的贫苦百姓家里,在那些下岗职工的人群里,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对那些有事找上门的普通群众,他们更是避而不见。然而他们却与“大款”们打得火热,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说穿了,只不过是权钱交易罢了。近
期刊
人大代表不接手机  首个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3月20日通过媒体公布自己的手机号后,陆续有群众反映无法接通。佛山三水区政府有关人士透露,电话太多几乎将她的手机打爆,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现在基本处于关机状态,一小时仍有上千个未接电话。  点评:解决这种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根据代议制民主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中国的特殊国情积极地发展我国的代议制民主。人大常委应该专职化。但要使所有的人大代表都专职化也不现
期刊
在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中,在10位开国大将中,许光达是最年轻的一位。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时,还不满47岁。今年11月19日是他的百年诞辰。    功不可没 战场显神威     许光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5期,攻习炮兵专业。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后,他与数名黄埔同学追赶起义部队。在三河坝,他率领数十名战士,冲入国民党军队,杀开一条血路,掩护朱德亲自率领的第25师转
期刊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成长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是自下而上,从基层做起?是成绩显著,破格提拔?还是由国企等单位业务骨干脱颖而出?种种路径,为我们描绘出内涵丰富的成长图谱。  有的干部在别人眼里一帆风顺,自己却一肚子苦水;有的干部抱怨自己前途渺茫,羡慕别人的少年得志;还有的希望“高人”指点升迁迷津……一位干部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有普遍规律可遵循?
期刊
人民论坛专题调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干部的成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组工会议上提出了选人用人六大导向——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这无疑将对干部的成长方式和路径产生深远的影响。近期,中组部计划用5年的时间选拔10万大学生村官,可谓说向“重视基层”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干
期刊
希望从灾区实际需要出发,不吝惜钱财,但也不要搞形象工程;对于孩子们要做好心理辅导;对于灾区民众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卓众传媒副总裁董江勇    珍惜民众志愿行为,鼓励和壮大NGO队伍,并加强对NGO的政策引导;总结政府成功动员国内外资源和对外有效宣传的经验,比照奥运火炬传递的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规划和培训一支全方位的高水准国际公关队伍;震后择适当时机,大力整肃社会风气,严惩因贪污、受贿、渎职
期刊
要跳出传统的宏观调控的框框  如何解决目前“流动性过剩”和“滞胀”的问题呢?要同时做到这两点,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的宏观调控的框框。在目前的复杂形势下,单纯调节总需求已无法解决问题。就得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解决问题,也就是在宏观调控中引入供给管理。在短期内,供给管理的手段包括降低各种企业税收和费用,这些都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当然减谁的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减企业的税相当于降低了企业的生
期刊
渡过眼前的危机事小,真正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大中国的力量整合好,使包括中国农民在内的全中国人真正走向世界    人民论坛:许多人对目前是否面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持有不同看法。一些经济学家把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定义为“衰退”,所以尽管美国有次贷危机,但是否已陷入衰退还在争论。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李旭章:最近《纽约时报》载文指出,技术上是否严格符合衰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人人都感觉到衰
期刊
全球经济危机是否来临  进入2008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连锁效应依然没有消除,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走低,股市大幅跌荡,经济下滑明显,欧元区、日本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也明显减缓;国际市场上油价、粮价高企,对发展中国家的打击直接而强烈,已触发不少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继越南发生经济危机之后,泰国、印度也曝出货币加速贬值、股市暴跌现象……这一切引发人们对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担忧,世界经济危机真的来临
期刊
评述由头  近期,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铺开,抗震救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地震爆发到现在,社会各界、网民们对地震中发生的事情空前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为捐款捐物、献计献策,也表现在对一些热点话题的讨论,例如“专家预测地震”、“王石捐款”、“范跑跑”事件等,都成为人们关注争议的焦点。抗震救灾中媒体与公众关注的争议话题有哪些?其中表达了公众怎样的心态?值得关注,有待评说。      话题一:地震预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