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级阶段的两大项 “双重使命”
我想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所担负使命的特殊复杂性问题,希望引起深刻的注意。这种复杂性集中体现在两大项“双重使命”。
第一大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通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和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又要促进社会公正,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个“两难”命题,其特殊复杂性就在于: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这样那样具体问题上又可能是有矛盾的;在长远发展上是统一的,在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上又可能是有矛盾的。不能只顾一方面而不顾另一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清醒把握问题的两重性和长期性,并且把握好处理问题的“度”。
另一大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继续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传统工业化,又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赶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且至今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技术新的“伟大的革命”。也就是说,中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所要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不能仅仅复制旧发展方式下“钢铁文明”、“机械文明”那样水准的生产力,更不应一股劲重复旧发展方式下那种资本、技术排挤劳动的道路。而应是把产业升级、设备更新、核心技术创新和整个创新活力之解放,提升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生态文明的水准和境界;与此同时,又应是把在资本、技术和劳动更好结合基础上的创业活力之解放,提升到能够在我们这样十几亿人口大国实现持续充分就业的水准和境界。
如此艰巨复杂的两大“双重使命”,是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大国工业化、现代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据郑必坚 文)
便利是衡量城市的一个标准
作为城市政府决策者或者城市规划师,往往习惯于以“鸟”的视角俯瞰城市的宏伟气魄和壮丽图景,却忽视了以“人”的视角关怀使用者的切身感受。只有从“人”、也就是使用者的角度去管理和规划一个城市才真正理解了城市的真谛。(杨保军 文)
政府要对公众的能力充满信心
政府公信力事关政府存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当前政府绩效提升与公信度不一定呈正向演进趋势,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对于政务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传播造成的沟通变异是其重要根源之一。
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要在理念上体现出对公众的能力充满信心,放松对信息的严厉管制——当公众认为能与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或者能有一定的参政空间时,更容易形成对政府的信任感。(据祝小宁 白秀银文)
政治博客的“江湖效应”
博客内容一般都是对大众媒体播报的政治新闻和事件发表评论、提出质疑或表达不同观点,公众因此可以在主流媒体的观点之外获得独立的替代性选择。因此,这一类博客的共同特点是“博政治”,即政治博客。
从政治博客的公开性来看,网络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而公开性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但是,由于博客社区和网络论坛中的草根意见过于分散、无序竞争以及网络舆论结晶机制的缺失,尚难对政府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政治无小事,博客再自由,也难免“祸从口出”,个性互动与写作快感容易招致一些情绪激烈、见解偏颇的跟帖和言论,个人隐私也通常被放大和滥用,这种博客的“江湖效应”往往忘记了博客作为公共媒体的一面。而某些精英博客往往通过更加巧妙的编辑和信息操纵,使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事件、数字失实,从而误导公众。更厉害的是,用网络信息轰炸的手法把大量公众无法消化的权威信息塞满公众的头脑,使公众面对纷繁复杂的权威信息无法做出自己正确的抉择。(据陈潭 倪明胜 文)
互动的党群关系模式要点
所谓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除了强调作风建设外,更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模式。
一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虽然不能把选举看成规范党群关系的唯一途径,但这项权利的有效运用,将强化人民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从而有效地维系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群关系。
二是致力于发展,提高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密切党群关系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人民才能支持党。
三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事实表明,即便是我们党的党员和干部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也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发挥他律的作用,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据张荣臣 文)
中西“良好国家形象”上的话语分歧
中西政治文化差异造成彼此在界定“良好国家形象”上的话语分歧。西方社会通常认为良好国家形象包含以下几方面:民选、有限与诚信政府;独立与具有批判精神的公共媒介;自由、人权、人道与多元化的公民社会等。而中国社会基于其东方文化传统,更倾向于塑造与展现政府强大、民族统一、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与对外友善的形象。于是在对外传播上,中国力求展现“完美”与“一致”的一面。西方社会则恰恰相反,他们通常乐于将分歧、矛盾甚至冲突摆上台面讨论,展示不同声音的自由碰撞,寻求社会的多元与真实个性。(据李格琴 文)
完善财政扶企政策
相关部门应从战略角度建立健全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政策。财政扶企资金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每年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财政扶企的重点和领域,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单笔支持额度,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确实起到引领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将所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当地财源大户。(李春迎 文)
社会矛盾叠加效应
是最大危险
当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类矛盾在同一时间和同一问题上重叠在一起,就像洪水的洪峰一样,相互叠加,形成巨大冲击波。比如,在西部地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经济问题叠加后,产生的社会矛盾十分难以化解。在东部发达地区,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和地方政权选举、底层知识分子人生价值观错位、西方宗教势力渗入等问题叠加后,往往会使社会矛盾变得异常敏感。(据李耀东文)
我想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所担负使命的特殊复杂性问题,希望引起深刻的注意。这种复杂性集中体现在两大项“双重使命”。
第一大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通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和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又要促进社会公正,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个“两难”命题,其特殊复杂性就在于: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这样那样具体问题上又可能是有矛盾的;在长远发展上是统一的,在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上又可能是有矛盾的。不能只顾一方面而不顾另一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清醒把握问题的两重性和长期性,并且把握好处理问题的“度”。
另一大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继续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传统工业化,又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赶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且至今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技术新的“伟大的革命”。也就是说,中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所要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不能仅仅复制旧发展方式下“钢铁文明”、“机械文明”那样水准的生产力,更不应一股劲重复旧发展方式下那种资本、技术排挤劳动的道路。而应是把产业升级、设备更新、核心技术创新和整个创新活力之解放,提升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生态文明的水准和境界;与此同时,又应是把在资本、技术和劳动更好结合基础上的创业活力之解放,提升到能够在我们这样十几亿人口大国实现持续充分就业的水准和境界。
如此艰巨复杂的两大“双重使命”,是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大国工业化、现代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据郑必坚 文)
便利是衡量城市的一个标准
作为城市政府决策者或者城市规划师,往往习惯于以“鸟”的视角俯瞰城市的宏伟气魄和壮丽图景,却忽视了以“人”的视角关怀使用者的切身感受。只有从“人”、也就是使用者的角度去管理和规划一个城市才真正理解了城市的真谛。(杨保军 文)
政府要对公众的能力充满信心
政府公信力事关政府存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当前政府绩效提升与公信度不一定呈正向演进趋势,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对于政务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传播造成的沟通变异是其重要根源之一。
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要在理念上体现出对公众的能力充满信心,放松对信息的严厉管制——当公众认为能与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或者能有一定的参政空间时,更容易形成对政府的信任感。(据祝小宁 白秀银文)
政治博客的“江湖效应”
博客内容一般都是对大众媒体播报的政治新闻和事件发表评论、提出质疑或表达不同观点,公众因此可以在主流媒体的观点之外获得独立的替代性选择。因此,这一类博客的共同特点是“博政治”,即政治博客。
从政治博客的公开性来看,网络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而公开性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但是,由于博客社区和网络论坛中的草根意见过于分散、无序竞争以及网络舆论结晶机制的缺失,尚难对政府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政治无小事,博客再自由,也难免“祸从口出”,个性互动与写作快感容易招致一些情绪激烈、见解偏颇的跟帖和言论,个人隐私也通常被放大和滥用,这种博客的“江湖效应”往往忘记了博客作为公共媒体的一面。而某些精英博客往往通过更加巧妙的编辑和信息操纵,使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事件、数字失实,从而误导公众。更厉害的是,用网络信息轰炸的手法把大量公众无法消化的权威信息塞满公众的头脑,使公众面对纷繁复杂的权威信息无法做出自己正确的抉择。(据陈潭 倪明胜 文)
互动的党群关系模式要点
所谓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除了强调作风建设外,更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模式。
一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虽然不能把选举看成规范党群关系的唯一途径,但这项权利的有效运用,将强化人民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从而有效地维系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群关系。
二是致力于发展,提高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密切党群关系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人民才能支持党。
三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事实表明,即便是我们党的党员和干部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也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发挥他律的作用,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据张荣臣 文)
中西“良好国家形象”上的话语分歧
中西政治文化差异造成彼此在界定“良好国家形象”上的话语分歧。西方社会通常认为良好国家形象包含以下几方面:民选、有限与诚信政府;独立与具有批判精神的公共媒介;自由、人权、人道与多元化的公民社会等。而中国社会基于其东方文化传统,更倾向于塑造与展现政府强大、民族统一、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与对外友善的形象。于是在对外传播上,中国力求展现“完美”与“一致”的一面。西方社会则恰恰相反,他们通常乐于将分歧、矛盾甚至冲突摆上台面讨论,展示不同声音的自由碰撞,寻求社会的多元与真实个性。(据李格琴 文)
完善财政扶企政策
相关部门应从战略角度建立健全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政策。财政扶企资金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每年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财政扶企的重点和领域,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单笔支持额度,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确实起到引领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将所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当地财源大户。(李春迎 文)
社会矛盾叠加效应
是最大危险
当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类矛盾在同一时间和同一问题上重叠在一起,就像洪水的洪峰一样,相互叠加,形成巨大冲击波。比如,在西部地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经济问题叠加后,产生的社会矛盾十分难以化解。在东部发达地区,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和地方政权选举、底层知识分子人生价值观错位、西方宗教势力渗入等问题叠加后,往往会使社会矛盾变得异常敏感。(据李耀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