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综述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界为之欢欣鼓舞,许多针对莫言作品英译的研究也纷至沓来,其中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作品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统观近些年对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的成果,向读者揭示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莫言小说;英译本;研究综述
  引言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在此过程中,葛浩文的翻译功不可没。因此,针对莫言小说英译的研究文本便大量出炉,纷纷从不同角度对英译文本进行剖析研究,本文试图综述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期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作出指导。
  徐爱芳女士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对莫言和贾平凹的小说进行了对比分析,她认为一个作家作品的“走出去”,其本质就是这个作家的作品向全世界有效传播,该传播过程可归纳为五个基本要素,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在徐爱芳女士的名为《传播学视角下贾平凹、莫言小说海外传播对比分析》一文中,其将贾平凹、莫言小说的海外传播情况做了充分对比,并运用上述五个基本要素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且认为,依靠哪些力量推动作家作品“走出去”,作为传播者的译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辛红娟、张悦、陆宣鸣三人以莫言的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英译本为切入点,研究了葛浩文的翻译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三人认为,葛浩文的翻译不仅实现了中西文化融合,也留住了中国文化的异域色彩。葛浩文在翻译中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在使作者靠近读者方面,他采用了以译入国为中心的归化策略,秉承忠实的原则,对原作进行了合理程度的“重写”,体现了翻译的跨文化交流本质。在使读者靠近作者方面,他采用了以源语国为中心的异化策略,使读者感受到斑斓的异域文化色彩,并进一步开拓了欧美读者群的国际视野。
  鲍晓英女士在《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一文中,通过对莫言英译作品受众的问卷调查,借用大量搜索系统,直接联系莫言作品出版机构等方法,挖掘收藏莫言作品的世界图书馆馆藏量、莫言作品发行量、西方媒体对莫言的提及率等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分析和判断英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鲍晓英女士认为,一个民族接受外来文化、文学需要一个过程,要想在“走出去”的口号下,一蹴而就实现一次文化对外介绍的大跃进是不现实的,只有不断将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作为研究对象,才可能找到提高译介效果的方法。
  尹丕安、梁珊从视域融合的视角探讨了《红高粱家族》的英译,他们认为译者通过两次视域融合,对原作内容进行理解从而扩展了自己的视域,又根据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使得自己的视域与读者的视域相融合,最终完成翻译。同时他们还认为,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翻译不是完全的忠于原文,但却创造了可以与原文相媲美的译文,真正做到了用汉语读、拿英语写,这样的翻译方法使得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接受中国文学。
  邵璐从翻译阅读模式解读了《生死疲劳》的英译,通过大量的例证,论述了葛浩文在翻译该小说时所采用的策略,并得出了“葛式翻译总体是指向译文文本和目标读者”、“译文可读性很高”以及“葛式翻译与市场作用紧密相关”的结论。
  赵枰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个因素方面分析了葛浩文在译介《天堂蒜薹之歌》时的“改写”,考查了赞助人和诗学两个要素对小说在英美世界接受上的影响,并认为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上述三个因素所选用的翻译策略对莫言小说作品在西方的接受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何萍、张蕾以文学翻译的补偿原则出发,从需求原则,经济原则,整体原则,对立统一原则,审美原则和功能对等原则六方面探讨了莫言小说的英译。他们认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损失的语际转化,而译者在进行补偿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补偿的积极作用,从而降低损失,提高文学翻译作品的质量。
  王心洁以《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译本为例,讨论了文学翻译的创作性与第三形态特质,通过研究分析,作者认为文学翻译的创作性是由多重因素所导致的,其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是译者介入和目标文化接受。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张力作用也是导致目标文本形成第三形态特质的主要原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翻译需要向英语世界的目标读者传递其文学作品的特色,而翻译这类文学作品需要考虑地方语言特色重构、文化语境重构和美学价值重构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文学翻译的创作空间,并且译者在这个空间中进行各种创作性的翻译转换。
  曹颖、秦琴研究分析了莫言小说《丰乳肥臀》英译中的翻译补偿类型,介绍了文中体现的几种翻译补偿类型:文化补偿、语法补偿、语篇补偿和语义补偿,并且二人认为,翻译补偿在翻译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翻译补偿理论却一直未系统化广泛化,因此从优秀的译文中正确辨别翻译补偿理论的类型对于翻譯补偿理论具有强有力的认证作用,也为翻译学习者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启迪。
  参考文献:
  [1]徐爱芳, 播学的视角下贾平凹 莫言小说海外传播对比分析[N].陕西教育.2015-1.
  [2]辛红娟.张悦.陆宣鸣, 从葛浩文英译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N].当代外语研究.2014-2.
  [3]鲍晓英, 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N].中国翻译.2015-1
  [4]尹丕安.梁珊,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英译[N].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9-26.
  [5]邵璐, 翻译阅读模式研究——莫言《生死疲劳》英译解读[N].语言与翻译.2013-3
  [6]赵枰, 改写理论视角下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N].安徽文学.2013-9
  [7]何萍.张蕾, 论文学翻译补偿的原则——以莫言小说英译为例[N].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4.
  [8]王心洁, 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性与第三形态特质——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小说的英译为例[N].暨南学报.2013-10
  [9]曹颖.秦琴, 莫言小说《丰乳肥臀》英译中的翻译补偿类型研究[N].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7
其他文献
【摘要】:女性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另一半,女性形象以自己独特的存在总是既反映出这个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又反映出这个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但是大部分文化中,女性一直是受轻视的一群。这种在传统文化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性别意识在当今时期也是影响着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异性想象式的构造与女性作家本体经验式的抒写存在本质甚至难以调和的鸿沟。新时期以来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期刊
人到中年,过去的好多事慢慢地淡忘了。但是,童年的一些事,记忆总是那么深刻,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  黑房子  小时候,我家是一个有老房子的四合院。院子的大门朝东开。院子里有上房、书房、角房。南面的房子属于我家,北面的房子属于三奶奶家。上房是两家共有的,作为库房。南书房是奶奶的卧室,也是客厅。角房是父母的卧室,也是我家的厨房。  屋子里面特别黑,墙壁是黑乎乎的,房顶是黑乎乎的,靠墙对着门有一个
期刊
【摘要】: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小说,迟子建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身份,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在简短一天的时光里,将鄂温克民族百年的兴衰娓娓道来,深入挖掘了生活在东北地区山林中的鄂温克人的生存模式、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将读者的思绪引入那片神秘广袤的白山黑水,去感受一代代鄂温克人用爱恨情仇和生死传奇演绎出的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其中,正是作者独特的叙
期刊
【Abstract】:《Before I Go to Sleep》, a mystery thriller, was releas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on 5 September 2014. Since its first release, it has received mixed reviews from critics. This paper intends t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约翰·安德鲁斯在《帕梅拉》中担任的三个角色,指出在18世纪英国父权制社会下,作为父权制代表的父亲时时刻刻以其背后的男性权威控制着女性的言行举止,揭示在当时社会女性无法摆脱男性的权威,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  【关键词】:帕梅拉;父亲形象;父权制  18世纪的英国是父权制社会,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女人必须崇拜和服从。而男人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
期刊
【摘要】:唐诗与唐传奇并称一代之奇,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唐朝毕竟是以诗歌作为精神生活最高形式的时代,因此“诗人气”可以说是唐传奇的底色。而“诗笔”便是唐传奇能够散发独特魅力的原因之一。在唐传奇中诗歌的嵌入是“诗笔”最常见的显性体现。本文旨在从叙事、抒情以及无形的意境渲染角度对诗歌在唐传奇中承担的功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唐诗;传奇;功用  诗文结合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传统艺术特色,在
期刊
错过的年华,在田间开出斑驳的幽兰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我在家乡的山丘上望眼欲穿了一年年的等待,最终迎来了一场爱情盛宴的凋零。  28的年华在我们家乡已是负担累累。每年过年,父母,姐弟,都以大龄剩女的眼神投我以焦急,可总被我故作忽略的回应打发。并非是我不理解家人的压力与急切,而是在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美丽的忧伤,叫等待。  我将他定义为心中的恋人。因为他从未正式承诺过我什么。只是青梅竹马的同村长大,
期刊
【摘要】:《二十四诗品》不仅描绘了二十四种诗歌意境,而且每一品中都有关于创作技巧的谈论。此前著作多从内容上去研究其文艺美学意义,隐藏在其中的创作论却少有论述。从创作主体的修养、意境的创作、创作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创作主体的修养问题中“道”、“气”理论、创作意境的入思路径、重点的主体的自我修养。  【关键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作论  《二十四诗品》是“以诗论诗”的佳作,每品皆由十二句的四
期刊
【摘要】:新闻与文学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文学中会采用创造与虚构的手法,但是在新闻更注重的是事件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写作中的文学性必须适度应用,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更多的关注,并在心中产生共鸣。现对新闻与文学的联系、新闻文学性写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新闻写作中文学性应用应注意真实性几个方面阐述,为创作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化性;实践  新闻不仅要
期刊
【摘要】:《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歌集,成书经历了很长时间,而这期间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繁盛,在当时的日本甚至形成了汉文学潮流。《万叶集》就诞生于汉文学在日本大兴盛行的时期,“万叶”的得名、和歌的分类和记录等都深深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内容上,《万叶集》里的和歌不仅借鉴汉诗增加了表现题材,更是通过汉诗丰富了自己的主题。  【关键词】:《万叶集》;汉文学;汉诗;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