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胡梅尔《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zheg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梅尔的作品包括弥撒、歌剧、舞剧、清唱剧、奏鸣曲、幻想曲、变奏曲、回旋曲、协奏曲及室内乐等,这显示他透彻地掌握了作曲技术。1803年12月创作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一、胡梅尔和《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简介
  胡梅尔于1778年生于帕雷斯堡,是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1837年在魏马去世,被称为近代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一。胡梅尔早期受莫扎特指导,曾经住在莫扎特家,是他的入室弟子。胡梅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德国、荷兰、英国巡回演出,在英国时又跟钢琴名师克莱门蒂学习一年,回到维也纳时尚不满15岁。胡梅尔的音乐风格精致典雅,富有装饰性,有多样的半音变化,曲调比较丰富,对浪漫派音乐家肖邦、李斯特等人都有影响。研究古典音乐技法时,胡梅尔的音乐作品可以提供很典型的范例。胡梅尔处于古典迈向浪漫主义的时代,虽然他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但是他的大篇幅旋律发展和巧妙的变化音运用也影响了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家。
  维也纳宫廷乐队首席小号凡丁格发明了指键小号,而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就是为其创作的作品之一。凡丁格最早设计的小号像萨克斯指键,不仅仅可以吹奏单音,就连半音的多音变化也可以在不同的曲子风格中展现出来。众所周知,海顿创作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也是利用凡丁格创作的小号演奏,此曲无论是在演奏上还是作曲上都极为成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因此,1803年12月,胡梅尔也创作了《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二、利用悠风号演奏《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的方法
  第一樂章悠风号响起后以长音为主,突显出悠风号上低音的音色特征,给人以舒缓、安逸、美妙的感觉,又能够让听众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仿佛身临其境。正是因为第一乐章运用颤音,音乐才具有如此独特的魅力,曲子的第44小节和第54小节连续多次运用颤音,集中运用在全音符和二分音符上,使得整个第一章显得尤为美妙。第一部分为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是比较欢快的开段乐章,尤其跟颤音长音的完美结合使得第一乐章尤为突出。
  第二章一上来运用高音声部的长音,把音乐主题推向高潮。第二段为歌唱性的行板乐章,以抒情为主,在听觉上给人舒适、安静的感觉,与第一章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形式也不如第一乐章严格,使人精神上更放松,第一段(1~28小节)开始是降a小调,结束时是关系大调,转入下一段时主音为降A大调。第二段为连接段,为第三章悠风号开头的独奏做准备,第二章和第三章之间用回旋曲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第三章回旋曲式主题出现了三次,要求悠风号在吹奏过程中节奏明快,第三乐章演奏风格以生动活泼为主,使乐器演奏生动灵活,给人一种喜悦之情,让人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演奏,因此要求曲式分配上采用回旋曲式来强调主题。
  悠风号在演奏技巧方面主要注意吹奏时的口型、气息运用、音准以及连音吐音的变化。本首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主要体现在节奏控制、强弱气息变化以及吐音中软吐和硬吐的区别。平时,演奏者就要加强基本功练习和技术性练习,多学习视唱练耳,提高听音水平,降低吹奏时的音准误差。演奏前要进行准确的校音,演奏者要有良好的演奏心态,必须准确运用演奏技巧。
  三、《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各个乐章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主要考验演奏者对音乐的控制和演奏技术,这一乐章出现了很多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颤音,颤音主要是唇颤和指颤。演奏者必须灵活处理这一方面的技术问题,合理运用气息,做好音乐控制,从而完整地演奏好第一乐章。
  十六分音符、颤音、高音、低音及其转换,长音中的高音、弱音控制,对嘴型、气息有很高的要求。演奏者要掌握熟练的基本功,平时要加强呼气法的练习,呼出的气息必须是热的,而且不能间断。
  演奏悠风号时,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都要求嘴部肌肉和气息灵活转换。在气息和嘴部肌肉转换的过程中,气息有所间断,嘴部肌肉过于松弛或者过于紧张,都不利于高低音的演奏。在胡梅尔创作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中,高低音变换很明显。另外,演奏者要做好吐音练习,吐音一共分为三种,即单吐、双吐和三吐。本首协奏曲的第一章主要运用单吐里面的硬吐、软吐,硬吐需要舌头有力量,比较快速地用舌头尖轻点上门牙的牙龈部分。因为每个人牙齿不同,嘴型不同,吹出来的音色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首要前提是嘴部肌肉不能变化,嘴唇之间的距离、接触面积不能变化,这是单音的硬吐。多音的硬吐要求嘴部肌肉准确、灵活地控制气口和音准。
  如果嘴部肌肉和气息控制不好,不能做到嘴部肌肉与呼吸并用,就吹不出高音,音色也非常难听。演奏者要控制好自己的音准,用最轻、最柔、最饱满的口腔和胸腔里的热气去吹奏。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整体在一种缓慢的音乐下进行。对于开头的长音、颤音以及tr(舌头发出的颤音),演奏者要充分运用气息,把握好节奏内的每一个音,时值长短一致,演奏出那种浪漫、优美的音乐感觉。
  在演奏本章乐曲时,人们经常出现气息不足、音准不好等问题。吹奏时,上方音和下方音的打法不同,音乐风格也就完全不同。第二乐章以原来的长音为基础,tr是往本音上方小二度的音上转换,因此平时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练习,多用节拍器,开始一定要跟着节拍器练习。在曲子中,tr一般先慢后快,先弱后强,在做减慢时,应该注意音头变化,嘴部肌肉应该做好高低音变换的调节。
  (三)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主要是吐音吹奏、快速短吐,三连音节奏要稳定,手指要灵活,灵活运用双吐、三吐。演奏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短时间内用双吐、三吐吹出高低音的快速变化,速度要快,双吐、三吐对音准和清晰度的把控是重中之重。
  第三乐章多次出现吐音,速度要快,要求演奏者的指法和吐音音头强弱变化能完整地表达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双吐要清晰,速度要快,吐音的长短要一致,保证每个音不变,每个音头干净,给人清脆、麻利的感觉,突出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双吐时,嘴巴发出的声音是“tu ku”,此时舌头保持不动,迅速且清晰地发出这个音,找到合适的吐音位置,保持舌头不动,气息跟上,只靠嘴部肌肉带动嘴型的变化,气息跟舌头默契配合,突出的两个音大小一样,力度相同。演奏这首协奏曲时,吐音速度要快,前八后十六节奏中运用三吐。练习时,“tu tu ku”第一个音头要清楚,后面带着一个双吐。在平时练习中,前八后十六运用了三吐,所以节奏节拍不好把握。技巧和音乐背景相结合后,古典音乐风格在整个乐段中更为突出,该乐章也是整首曲子的核心,以音乐特有的方式来组成结构旋律。
  四、结语
  通过赏析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笔者深入了解了每一乐章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对古典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表演古典音乐时,演奏者就应该延续古典主义风格,讲究结构感,体现古典主义时期庄重与高贵的音乐风格。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不断革新,许许多多的传统手工艺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濒临失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手工艺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朔福利画扇、雄村草鞋、大圩古镇纸塑狮子头这三种传统手工艺是廣西较为常见的传统手工艺,但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它们似乎有些脱节,甚至开始慢慢失传。本文以广西福利画扇、雄村草鞋、纸塑狮子头三种传统手工艺为例,探究传承和弘扬濒危手工艺的方法,即顺
期刊
建筑装饰图案是展现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美学艺术最丰富的表达形式,特别是传统民居建筑的图案装饰,它既是我国千年建筑装饰美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沉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符号。其中,我国北方民居建筑装饰中的图案纹样蕴含丰富的题材和内容,有着重要的建筑装饰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北方民居建筑装饰图案纹样的价值,然后就北方典型民居建筑装饰图案纹样的题材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共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
期刊
情迷阳朔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中国山水在桂林,桂林美景在阳朔,那里是神仙住的地方。”从此,我对她魂牵梦绕,久久向往。  初冬季节,南方的气候温暖如春。那天,天空中偶尔飘下丝丝细雨,极目远望,天地间有一层薄薄的雾在缠绕。我们一行随旅游团踏上了去阳朔之旅,心情莫名地激动起来,它到底有多美?我期待着揭开它神秘而迷人的面纱。不曾想,来到阳朔,它的美,美得使我震撼,美得使我无语。  阳朔县城不大,依山而
期刊
《菊与刀》作为西方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学界的关注,数十年来对该书的各种评论层出不穷,可见该书的内容与观点确有独到之处。对该书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读,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文化人类学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近邻日本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应美国政府的要求,运用文化人类学的
期刊
随着现代人审美意识的提高,室内设计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重装饰轻装修”的发展理念下,敦煌蜡染在软装艺术中呈现出深远的价值影响,无论是在颜色、构图、造型还是在其他装饰因素上,敦煌蜡染在软装艺术中的应用都愈加广泛。探究传统文化对软装艺术的相互融合,无论是对室内陈设还是艺术理念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敦煌蜡染在软装艺术中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及强化措施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蜡染
期刊
人是会出现审美疲劳的,那么把个体人的这一特性放大至人类整个族群,这个特性仍能存在吗?如果存在,它对于西方视觉艺术的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视觉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那会是什么样子的?笔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索,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显的说明。  怪 圈  郑渊洁的童话故事《羊王称霸》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类就是通过不断折腾自己来推动历史进步的”。当时看到这句话时,笔者仍在读小学,就是这样一
期刊
浮世绘是兴起于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一种日本画流派,在日语中,“浮世”的意思为“现代风格”“当代风格”,因此浮世绘大多是以当时的日本风俗、民众生活、各地风景作为主题进行描绘。一般提到浮世绘,人们总会联想到色彩绚丽的木版画,实则不然,浮世绘的颜色从最开始的墨摺绘(仅使用黑色作为原料的浮世绘)、丹绘(也叫红摺绘),逐渐发展到锦绘(多摺绘),制作方法分为木版画和手绘,其题材也丰富多样。本
期刊
传统民谣与当前人们广泛接触的流行音乐不一样,民谣创作的基础主要是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并且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让更多的劳动人民所了解、传唱。民谣的创作内容也较为宽泛,历史、民俗、劳动过程、民俗和爱情等都可以作为民谣创作的来源。从这点来看,民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于生活、爱情、劳动的体验、经验与体会。所以,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艺术、文学的价值来看,民谣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南昌传统民谣《
期刊
信念感是衡量一个演员表演水平的重要依据,无论在影视作品还是在话剧表演中,信念感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表演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模特在服装表演过程中没有信念感,就无法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导致作品表达不准确、肢体语言不协调,从而影响整个服装表演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演员还是平面模特,都必须保持并不断提升自身信念感,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本文主要阐述了信念感的内涵,分析演员如何建立
期刊
我国“画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汇聚了我国绘画艺术家与理论家的智慧,承载着我国传统的艺术审美思想。现代艺术创作可以借鉴“画论”章法布局,以提升现代艺术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和传统文化内涵。本文分析了现代艺术创作与中国画的关联以及“画论”知识中的章法布局艺术,探讨了艺术创作中“画论”知识的融入对章法布局的影响。  一、现代艺术创作与中国画的关联  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绘画是开展设计工作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