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日益加速的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建设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要务。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对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的保障和对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民群体 创业培训 现状 发展
应时代发展的切实需要,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成为了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在此战略指导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未曾止步。为了确保推动新型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效性,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成为了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关于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政策,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便已由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等各部委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单项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农村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使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农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转型之路在诸多农民企业的带领下开始越走越宽,由此可见对农民开展创新培训已然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要举措。但时代处于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对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创业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制约着我国农民群体创新培训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通过分析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的现状提出问题,并立足于宏观视角对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策略提出建议能够起到积极的参考价值,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快速转型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急速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重点。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均开始充分认识到针对农民群体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成为了行动的主导,在《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以及《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农民工培训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发展之路。纵观当前全国地区的农民培训能够看出,培训的形式大多以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实用人才开发工程培训等为主。相比之下,农民的创业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较其他形式的培训而言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培训的质量整体上并不高,培训的具体内容依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集中面授的培训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培训工作质量的提升。客观而言,农民群体具有着相应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数量大、文化程度低等方面,因此农民培训工作所存在的困难可想而知。一些发达城市的农村地区培训工作进展尚且顺利,但多数偏远贫困山区的农民受到地域限制和经济水平等影响导致思想被束缚,生活方式也就逐渐被固化,创业培训的开展也就难以为继。
二、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其所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然而实践经验的匮乏导致相关理论的进展仅仅能够停留于表面,不仅在条件上,更是在思想和内容上有着巨大的需要进步和改善的空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本文认为从我国整体层面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培训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水平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农村乡镇地区可用于开展创业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乏力,尽管诸多农村地区也在紧随城市的发展脚步而致力于经济水平的强化,在上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逐渐加大的作用下纷纷兴建农民学校,但很大一部分都是名难符实,既没有专职教师队伍、又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保障,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自然难以为继。即便有所开展,也因基础设施条件的束缚导致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理论性过强,难以发挥创业培训的价值。第二,参训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深入,使当前很多年轻的农民选择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靠拢,留乡务农的农民年龄层次普遍较高。有研究对此作过专门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留乡劳动力的平均年龄长时期维持在40岁以上。在此形势下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对农村发展后劲的制约影响也就可想而知。第三,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局限性大,创业培训困难程度随之提高。相对来说,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长期以来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性影响,使很多农民思想局限性大,小农意识严重。创业培训对于这部分农民来说,无异于等同一次“风险洗脑”,传统就业观念的限制加上对风险的畏惧,致使创业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第四,用于农民创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少。此方面的问题大多体现在经济有欠发达的地区,比如我国西北一些老革命县区,财政一直吃紧,甚至连自身的饭碗都要依赖于上级政府的国家转移支付,因此对下级乡镇的接济能力十分有限,即便能够充分重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但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拉低了我国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开展的整体质量。
三、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非能够短时间全面调整,农民创业培训对策的执行必然需要依赖于保障政策的完善和实际的作用。借鉴我国一些农民创业培训较为成功地区的经验,本文认为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资金投入一旦到位,则能够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就顺理成章。本文认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化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农民创业培训事业应当将其视为公益性事业,由政府出资对此予以扶持,并联合地方各界力量共同推动农村创业培训工作实效性的不断提升。其次,整合农业教育资源。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即是要保证农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因此,应当加速对现有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力度,拉动农业教育资源的聚拢,共同为农民创业培训机制和体制的确立与完善助力,可以从行政方面加大农校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联合力度,集技术优势和教学体系与一身,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更强劲动力;或者联合地方农业教育和其他教育资源,促进农民创业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同时,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凝聚更多力量。第三,大力关注重点环节。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落实,并不是一种追求短期效应的手段,而应是一项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长效机制。因此,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需要注重开创新局面,一方面对此精心组织并逐层推进,将工作常態化,确立责任机制,保证工作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需要在村镇当地广泛动员,调动更多农民的参与热情。在进行广泛号召的同时,深挖地方农业教育资源,确保农民创业培训的开展更加顺畅。 四、强化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的建议策略
纵观当前,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转型期,呈现一片良好状态,对于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来说,拥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农民创业培训已在当前形势下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该举措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效策略。
1.强化服务,扩大影响力,创设农民创业培训的良好环境。第一,政府应当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同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并完善更多关于促进农民创业的相关政策,切实帮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毕竟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体都没有创业经验,对创业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对风险的畏惧层面,只有政府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创业服务,才能在农民群体当中擴大影响力,从而为农民参与创业培训提供更大的内在驱动力;第二,对创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案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榜样效应帮助农民树立信心;第三,充分挖掘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源及技术等优势,还原农民在创业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将创业培训工作常态化,对普遍问题集体指导,对个别问题个别指导,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第四,结合农民个体的实际情况切实帮助农民做好致富项目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唯有如此,才能创设出农民创业培训的良好环境。
2.整合资源,加强联动性,打造农民创业培训的系统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效工程,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显然势单力薄,因此应当将各类资源高度整合,利用各方力量加强联动开展培训,才能保证创业培训的综合实力越发雄厚。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各界师资力量,毕竟农民创业培训并不局限于创业技能培训,还涉及到生产、理论以及创业能力等等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需要在基层农民培训机构的同时更多地依赖于相关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等机构,并扩大师资力量;其次,引入农民企业家参与培训模式,以便于保证创业培训的实际效果;第三,联合工商、税务以及金融等多部门的力量,通过默契的合作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多的保障,以实际行动致力于为农民创业培训系统工程的建设助力。
3.综合培训,落实层次化,保证农民创业培训的综合质量。我国当前农民文化层次不高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而培训工作的开展又不能贯彻执行个别培训,因此应当采取整体培训、个别对待的方式,以综合化培训为主,逐层落实层次化培训。首先,注重对农民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农民对创业形成正确认知,进而逐层加强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并帮助农民涉及创业方案,在此过程中引导农民悉知创业前期所需的一系列流程,并做好规划,确保风险的降低;其次,对于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农民,应当积极为其创造更好的创业条件,立足于实际情况给予其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撑;第三,结合不同农民的不同情况对其潜在能力进行合理化开发,以此为创业模式的选择方向提供决策依据;第四,重视创业相关法律知识和市场经济相关常识的培训,提升农民创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从而维护市场秩序,凸显农民创业培训的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农民群体创业培训成为了调整农村市场机制并促进农村加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发展至今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一些问题依然较为普遍,只有明确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思路,才能切实通过行之有效的对策落实推动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广花.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以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2(03):188-189+193.
[2]魏江,徐蕾,朱西湖,石俊娜.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基于甘南、甘孜的调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7):104-108.
[3]郑军.农民参与创业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对山东省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3(05):34-45+96.
[4]李岭梅,赵鹏程.以县农广校为基地 构建创业培训新模式—基于武胜县农民创业培训调查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64-67.
[5]鲍海君.论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体系建设[J].江淮论坛,2013(04):50-57.
[6]赵晓燕,何炬.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2009年创业培训实施情况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06):399-403.
作者简介:魏巍,女(1981.10—),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职业教育;武星,女(1981.06—),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民群体 创业培训 现状 发展
应时代发展的切实需要,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成为了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在此战略指导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未曾止步。为了确保推动新型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效性,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成为了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关于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政策,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便已由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等各部委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单项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农村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使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农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转型之路在诸多农民企业的带领下开始越走越宽,由此可见对农民开展创新培训已然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要举措。但时代处于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对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创业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制约着我国农民群体创新培训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通过分析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的现状提出问题,并立足于宏观视角对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策略提出建议能够起到积极的参考价值,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快速转型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急速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重点。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均开始充分认识到针对农民群体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成为了行动的主导,在《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以及《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农民工培训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发展之路。纵观当前全国地区的农民培训能够看出,培训的形式大多以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实用人才开发工程培训等为主。相比之下,农民的创业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较其他形式的培训而言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培训的质量整体上并不高,培训的具体内容依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集中面授的培训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培训工作质量的提升。客观而言,农民群体具有着相应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数量大、文化程度低等方面,因此农民培训工作所存在的困难可想而知。一些发达城市的农村地区培训工作进展尚且顺利,但多数偏远贫困山区的农民受到地域限制和经济水平等影响导致思想被束缚,生活方式也就逐渐被固化,创业培训的开展也就难以为继。
二、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其所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然而实践经验的匮乏导致相关理论的进展仅仅能够停留于表面,不仅在条件上,更是在思想和内容上有着巨大的需要进步和改善的空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本文认为从我国整体层面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培训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水平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农村乡镇地区可用于开展创业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乏力,尽管诸多农村地区也在紧随城市的发展脚步而致力于经济水平的强化,在上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逐渐加大的作用下纷纷兴建农民学校,但很大一部分都是名难符实,既没有专职教师队伍、又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保障,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自然难以为继。即便有所开展,也因基础设施条件的束缚导致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理论性过强,难以发挥创业培训的价值。第二,参训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深入,使当前很多年轻的农民选择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靠拢,留乡务农的农民年龄层次普遍较高。有研究对此作过专门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留乡劳动力的平均年龄长时期维持在40岁以上。在此形势下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对农村发展后劲的制约影响也就可想而知。第三,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局限性大,创业培训困难程度随之提高。相对来说,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长期以来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性影响,使很多农民思想局限性大,小农意识严重。创业培训对于这部分农民来说,无异于等同一次“风险洗脑”,传统就业观念的限制加上对风险的畏惧,致使创业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第四,用于农民创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少。此方面的问题大多体现在经济有欠发达的地区,比如我国西北一些老革命县区,财政一直吃紧,甚至连自身的饭碗都要依赖于上级政府的国家转移支付,因此对下级乡镇的接济能力十分有限,即便能够充分重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但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拉低了我国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开展的整体质量。
三、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非能够短时间全面调整,农民创业培训对策的执行必然需要依赖于保障政策的完善和实际的作用。借鉴我国一些农民创业培训较为成功地区的经验,本文认为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资金投入一旦到位,则能够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就顺理成章。本文认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化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农民创业培训事业应当将其视为公益性事业,由政府出资对此予以扶持,并联合地方各界力量共同推动农村创业培训工作实效性的不断提升。其次,整合农业教育资源。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即是要保证农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因此,应当加速对现有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力度,拉动农业教育资源的聚拢,共同为农民创业培训机制和体制的确立与完善助力,可以从行政方面加大农校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联合力度,集技术优势和教学体系与一身,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更强劲动力;或者联合地方农业教育和其他教育资源,促进农民创业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同时,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凝聚更多力量。第三,大力关注重点环节。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落实,并不是一种追求短期效应的手段,而应是一项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长效机制。因此,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需要注重开创新局面,一方面对此精心组织并逐层推进,将工作常態化,确立责任机制,保证工作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需要在村镇当地广泛动员,调动更多农民的参与热情。在进行广泛号召的同时,深挖地方农业教育资源,确保农民创业培训的开展更加顺畅。 四、强化农民群体创业培训的建议策略
纵观当前,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转型期,呈现一片良好状态,对于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来说,拥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农民创业培训已在当前形势下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该举措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效策略。
1.强化服务,扩大影响力,创设农民创业培训的良好环境。第一,政府应当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同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并完善更多关于促进农民创业的相关政策,切实帮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毕竟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体都没有创业经验,对创业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对风险的畏惧层面,只有政府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创业服务,才能在农民群体当中擴大影响力,从而为农民参与创业培训提供更大的内在驱动力;第二,对创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案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榜样效应帮助农民树立信心;第三,充分挖掘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源及技术等优势,还原农民在创业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将创业培训工作常态化,对普遍问题集体指导,对个别问题个别指导,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第四,结合农民个体的实际情况切实帮助农民做好致富项目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唯有如此,才能创设出农民创业培训的良好环境。
2.整合资源,加强联动性,打造农民创业培训的系统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效工程,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显然势单力薄,因此应当将各类资源高度整合,利用各方力量加强联动开展培训,才能保证创业培训的综合实力越发雄厚。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各界师资力量,毕竟农民创业培训并不局限于创业技能培训,还涉及到生产、理论以及创业能力等等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需要在基层农民培训机构的同时更多地依赖于相关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等机构,并扩大师资力量;其次,引入农民企业家参与培训模式,以便于保证创业培训的实际效果;第三,联合工商、税务以及金融等多部门的力量,通过默契的合作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多的保障,以实际行动致力于为农民创业培训系统工程的建设助力。
3.综合培训,落实层次化,保证农民创业培训的综合质量。我国当前农民文化层次不高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而培训工作的开展又不能贯彻执行个别培训,因此应当采取整体培训、个别对待的方式,以综合化培训为主,逐层落实层次化培训。首先,注重对农民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农民对创业形成正确认知,进而逐层加强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并帮助农民涉及创业方案,在此过程中引导农民悉知创业前期所需的一系列流程,并做好规划,确保风险的降低;其次,对于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农民,应当积极为其创造更好的创业条件,立足于实际情况给予其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撑;第三,结合不同农民的不同情况对其潜在能力进行合理化开发,以此为创业模式的选择方向提供决策依据;第四,重视创业相关法律知识和市场经济相关常识的培训,提升农民创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从而维护市场秩序,凸显农民创业培训的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农民群体创业培训成为了调整农村市场机制并促进农村加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发展至今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一些问题依然较为普遍,只有明确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思路,才能切实通过行之有效的对策落实推动农民群体创业培训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广花.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以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2(03):188-189+193.
[2]魏江,徐蕾,朱西湖,石俊娜.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基于甘南、甘孜的调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7):104-108.
[3]郑军.农民参与创业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对山东省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3(05):34-45+96.
[4]李岭梅,赵鹏程.以县农广校为基地 构建创业培训新模式—基于武胜县农民创业培训调查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64-67.
[5]鲍海君.论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体系建设[J].江淮论坛,2013(04):50-57.
[6]赵晓燕,何炬.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2009年创业培训实施情况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06):399-403.
作者简介:魏巍,女(1981.10—),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职业教育;武星,女(1981.06—),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