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件到文化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如何抢抓机遇,将育人为本、教学为重落到实处,形成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是高等教育实行文化管理的大势所趋。本文从树立先进的观念文化、创建优良的环境文化、完善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引领创新文化和构建合作文化等五个方面,就如何实现从文件到文化的转变,营造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文化;教学;管理
  
  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既是一个指导教育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也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令人关注的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60%直接与本科教育相关。而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则强调:“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学校和教师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教学和培养好学生上。”《纲要》的颁布,全教会的召开,国家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作为以本科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的高校职能部门如何改善自己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教务处如何借此东风,将育人为本、教学为重落到实处,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从靠通过文件强制抓落实到内化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即形成一种文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大课题。因为,高等教育管理经历了人治——法治——理念管理之后,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将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文化管理成为高校管理的一大趋势,“不治之治”也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文结合《纲要》学习和学校实践,拟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就如何实现从文件到文化的转变,营造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进行一些探讨。
  
  一、育人为本,树立先进的观念文化是前提
  
  由于教学工作效果的内隐性、滞后性和科研工作成果的外显性、速显性,加之评价机制问题和学校定位问题,导致教学和科研失衡,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和影响,少数教师丧失了努力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如何围绕《纲要》提出的工作方针,把全教会和《纲要》精神内化为师生员工共同的工作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是营造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的重要前提。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育人为本,教学为重,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或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即使对于研究型大学也不例外。学校应优先对待教学,把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中,其他各项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这样才能形成领导重视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的氛围。
  明确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众多工作职责,作为大学的教师,必须把教书育人作为首要任务。大学要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的坚定信念。
  促进教学与研究的整合互动。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任务,也是现代大学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的基本途径,教学科研和谐统一是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和标志。凸显大学科研的教育性和大学教学的科研性,是实现教学科研互促共进的重要途径。首先,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引领作用,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知识体系更新,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等。第二,充分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成果,开设研讨课或科研成果案例课程等;用科研设施支持教学活动,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第三,让教学具有研究性,强调研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引导教师攥写教研论文,总结经验,提升水平,创新方法。
  
  二、加大投入,创建优良的环境文化是基础
  
  近年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高校“四个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学校的生均教学经费投入,在本科评估之后呈下降趋势;二是领导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三是教师投入不足,轻视教学的现象有加重的趋势;四是学生投入不足,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加大各方面投入,丰富教学资源,优化办学条件,创设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是营造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的必要基础。
  增加教学经费投入。《纲要》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学校也应借此机会相应地明确学校总经费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比例,保证生均四项教学经费持续增长。
  促进领导投入。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我校的主要做法是:落实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将教学工作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年度和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实行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深入课堂,了解教学一线情况。
  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促进教师情感上投入教学。科学设置管理流程,为教师减负,保证教师有充足时间投入教学。突出教学工作在教师各类考核评价中的重要性,设立教学型教授岗,肯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的成绩与贡献。修订工作量计算办法,明确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量要求,给教师投入教学以动力和要求。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籍管理的激励、评价、导向功能,设立学生奖励专项经费,开展学生学习与创新奖励,把获得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奖等学习奖励,作为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优先录取条件。
  
  三、科学管理,完善制度文化是核心
  
  高等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特别要重视管理对象中教师和学生“文化人”这一特点,努力创设和谐平等的教育管理氛围,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对教师和学生以激励、引导为主,对管理人员以规范、约束为主,建立科学、系统、稳定的管理制度体系,这是营造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的核心。
  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只有得到学校成员认同的制度,才能得到大家的自觉遵守,得到大家的维护和信任。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必须确立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倡导民主管理、共同管理。第一,制定大学章程,实行校务公开、院务公开、教务公开。第二,鼓励教师学生参与管理。倡导专家治学,成立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支持学生办好学生代表大会和团员代表大会;设立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共同空间,就热点问题,共同探讨。第三,建立教学管理意见反馈机制。通过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员、教务信箱、BBs等沟通教学意见,保持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平等和谐的地位。
  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激励机制。第一,充分肯定优秀教学工作。开展教学质量优秀奖评定,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设立教学突出贡献奖,开展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对学校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上取得重大成效的进行奖励,对支持教学工作好的单位给予表彰。第二,资 源配置以教学质量为标准。建立教学运行状态监控体系,开展学院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对学院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学院二次分配时,则以教师教学工作质量为主要依据。
  尊重教师发展,建立培训制度。现阶段,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但相当多的青年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培训。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培训,重点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通过岗前培训、教育思想大讨论等,引导教师努力学习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通过讲课竞赛、示范课、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形式,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培养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培植教学创新团队。
  提高管理者文化素养。教育管理主体是整个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的文化管理素养直接影响大学的管理水平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坚持“学者至上、学生为本、学院主体”的管理理念,定期举办本科教育研究与管理论坛,运用文化管理艺术对教师学生施以人文关怀,真正做到“管理育人”。
  
  四、深化改革,引领创新文化是重点
  
  大学是传承、创新知识的场所,创新知识、观念、文化是大学的目标追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肩负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双重使命,就知识创新活动本身而言,教师是主体,就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而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高校有很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但在教学中,传承式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考核方式,约束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导致高校普遍缺乏创新人才成长的有益生态环境。激励教师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进行知识创新的同时,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学生进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一种良好的、互相交流的批判性氛围,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亦是营造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的重中之重。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第一,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亦是一门科学,要鼓励教师把教学作为一门大学问,积极探索和实践育人规律。第二,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法和新技术。走出应试教育,打破填鸭式和灌输式,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启发式培养,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研究性教学。第三,鼓励教师创新考核方式方法。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目标,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评价,建立科学、多样的学业指导和考核评价体系。
  引导大学生创新。第一,激发创新意识。通过大学生科技论坛、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名家讲坛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点燃学生创新热情。第二,系统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为龙头的科技创新体系,以立项方式,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第三,打造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系统构建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创建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由创造环境条件。
  开展师生面对面活动。教师是学生的向导与榜样,鼓励支持教师深入学生宿舍、学生区,通过面对面探讨、专题报告等形式,广泛开展师生交流,拉近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让学生分享教师的人生经验、阅历,让教师从与学生的交流、提问与质疑中获取问题和灵感,也让教师从“学校的数字”和“教学的符号”成为一个个的具有鲜明个性、人格与学识魅力的“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加强交流,构建合作文化是重要途径
  
  目前,高校中学科之间、学院之间壁垒重重;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鲜有有效交流;学校和家庭之间,少有联系。如此种种,阻碍了资源共享,阻断了沟通路径,阻塞了信息交流,不利于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加强交流,促进合作,既是寻求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
  密切与行业产业合作。华中农业大学由行业大学发展而来的,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和优势,虽然部门办学的历史已经结束,但长期办学积淀下来的学科优势、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没有改变,与行业合作,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方向,也是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提升水平,引领行业发展。变传统为优势,形成学科高峰,提高行业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水平,为行业发展服务。第二,与行业合作办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研产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与行业相关领域的内外部联系,培养拔尖人才。
  建立学院、学科间更紧密的联系。第一,校务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要对跨学院、跨学科发展出谋划策。第二,促进跨学院合作建设。加强跨学院的专业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优势互补,彰显特色,用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农科,在我校就是跨学院跨学科合作的成功典范。第三,支持教师进行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促进交叉学科发展,进而带动新型交叉专业。第四,鼓励教师开设跨学科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专业拓展能力。第一,提供交流资源。提供经费、书籍、报刊、活动场所等支持,为教师交流合作提供空间。第二,建立教师学术交流组织。如教师联合研讨会、教学研讨中心等,或依托原有的教研室、课程组或科研团队等。第三,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教师派出力度,引进国外优秀学者教授来校讲学,开拓教师国际视野,提高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第四,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加强对本科生的指导,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
  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第一,实行学籍预警制度。对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学生,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情况严重的,直接与家长联系,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第二,重视校友会建设。校友是学校发展的特殊资源和最可信赖的支持力量,听取校友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建议,加以改进,争取校友对学校发展的支持,这是与社会密切配合的主要方面。
  
  


  [责任编辑:李文玲]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性教学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而研讨班是大学高年级实行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方式乃至主要方式。在当今知识社会中,尤其应当多采用研究性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本文以笔者给大四学生上“国际政治”研讨班为例来说明如何实行研究性教学及其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研讨班;学习潜质    一、研究性教学与知识社会    中外许多著名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并重视研究性教学法。德国著名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十八条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对《纲要》的全面贯彻落實是否到位,关键要看质量。江西省地处中部,与其他省份相比,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靠后,贯彻落實教育规划纲要,必须结合全省高等教育實际,走具有江西省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實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以大学生“本土
期刊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信息化社会的纵深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大学学习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深化学习科学研究,改革学习方式,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日前,第十次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宁波大学举办,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110余名代表与会。    一、加强多学科整合与交叉,深化学习科学研究    自觉地审视和反
期刊
摘要:本文以楚辞演绎为例,阐述了一种古代文学教学实践中接受度高、效果较好、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教学法,即作家作品演绎法。该方法建立在角色扮演法和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可以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古典作家作品的兴趣。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家作品演绎法;楚辞    笔者从教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已经八年有余,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教学。在数年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种接受度高、效果较好
期刊
摘要:文章从宏观社会需求和微观个人需求两个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开设法语辅修专业的必要性。认为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地方高校;法语辅修专业;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凭借天时地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发达的外向型
期刊
摘要:“本地化”案例是指在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在地的那部分企业案例,是一种更有区域性的“本土化”案例。“本地化”案例在教学中具有“洋案例”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地化”案例教学工作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案例教学设计理念、“本地化”案例的开发及教学措施是成功进行“本地化”案例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案例教学;“本地化”案例;设计理念;案例开发;人才培养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尽管国外企业管理案例的
期刊
摘 要:对国内96所本科医药院校高等外语教育现状调查发现,除北京大学自设的生物医学英语复合型专业之外,40所院校设置了涉医外语专业,22所院校开设了涉外医药专业,语种均以英语为主;其中,9所院校两类专业兼而有之。对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医药院校涉医外语专业和涉外医药专业的数据对比研究表明,二者均有着相同的支撑学科,但其专业分野体现在其主导学科取向和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而课程设置模式成为二者在实践中的专
期刊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为指针,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和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为突出重点,力求在专业结构調整、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训练、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    一、調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
期刊
实验教育在现代生命科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基因工程实验是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和医学、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要实验技术课程。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又处于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之中,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基因工程技术正以其巨大的活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展示着惊人的发展潜力和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面对生物技术学科的快速发展,为体现生物技术专业的特色,适应社会特别是研究机构以及生物高新
期刊
摘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通过和金融机构共同组建银领学院,强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为载体,对金融“银领”人才进行大规模、全程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企业标准和需求相脱节、财经类院校学生工学结合及顶岗实习难、专业教师脱离实践、高职教育办学封闭等一系列难题,取得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银领学院;“银领”人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