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启发想象,激发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乐,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拓展教学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各种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关键词】音乐欣赏;启发想象;学科联系;教学参与;设立平台
音乐欣赏不仅能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程新的活力。
一、教学参与,师生互动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郭声健老师在《艺术教育论》中说:“艺术活动本质就要求主体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和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否则,不管是艺术还是艺术欣赏都是难以顺利进行的。仅凭教师的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参与需要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做(表现)”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去搜集关于协奏曲的资料,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素材。课堂上学生分组把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汇总,有的学生在网上了解到这首协奏曲的创作时期以及这首曲子在世界上的声誉。有的学生在图书馆查到了这首曲子是吸收了越剧的素材,运用了单乐章奏鸣曲式的结构,还有的学生找到了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以及把这一故事改编成协奏曲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是非常充分的。这时教师即可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学生欣赏,全曲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突出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封建社会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陶醉在乐曲之中,与祝英台同喜、同忧、同愁、同恨。欣赏完该曲之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该曲的理解、看法,并请出平时喜欢跳舞蹈的两位同学来即兴表演化蝶这一情节,学生在优美的舞姿中,动人的音乐中,真正领悟到了该曲的内涵。一节较抽象的课在美与动感中被理解,被接受。
二、启发想象,激发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欣赏”。一般来说,人们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外部音响感知。二、想象联想。三、情感共鳴。四、理解认识。这四个阶段是一个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要让学生从音响感知人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并引发情感共鸣,最后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意境,即从倾听到动情,从动情到理解,使学生逐渐地从低层次的直觉“倾听”向高层次的情感“倾听”、理解“倾听”发展,最后进入艺术审美欣赏的境界。
三、学科联系,引起共鸣
初中的学生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是在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音乐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乐。如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在教学上可先用多媒体放映伏尔加流域的风光,介绍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让学生了解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现在他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过去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又是怎样的生活?接着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面通过衣衫褴楼的纤夫形象和后面豪华船只形成对比,反映出当时俄罗斯劳苦大众他们忍辱负重,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由于在听觉艺术中渗透了视觉艺术,因此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学生结合学过的劳动号子,用“哎呦嗬”“嗨呦”等词配上合适的节奏型创编乐曲,以此来表现船夫们的劳动情景。这种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四、设立平台,拓展空间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是推进课堂教学主体化,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课不再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网络技术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在教学中可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与组合音响接轨,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Intemet网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课题的研究。学生针对所有探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有的甚者建立网站,直接在Intemet网上与外界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各种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位教育学家说:“学生永远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滞不前,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事业心强,并且需要有创新能力并能灵活驾驭课堂,把音乐课上得更活、更生动的教师。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及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启发想象;学科联系;教学参与;设立平台
音乐欣赏不仅能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程新的活力。
一、教学参与,师生互动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郭声健老师在《艺术教育论》中说:“艺术活动本质就要求主体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和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否则,不管是艺术还是艺术欣赏都是难以顺利进行的。仅凭教师的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参与需要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做(表现)”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去搜集关于协奏曲的资料,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素材。课堂上学生分组把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汇总,有的学生在网上了解到这首协奏曲的创作时期以及这首曲子在世界上的声誉。有的学生在图书馆查到了这首曲子是吸收了越剧的素材,运用了单乐章奏鸣曲式的结构,还有的学生找到了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以及把这一故事改编成协奏曲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是非常充分的。这时教师即可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学生欣赏,全曲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突出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封建社会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陶醉在乐曲之中,与祝英台同喜、同忧、同愁、同恨。欣赏完该曲之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该曲的理解、看法,并请出平时喜欢跳舞蹈的两位同学来即兴表演化蝶这一情节,学生在优美的舞姿中,动人的音乐中,真正领悟到了该曲的内涵。一节较抽象的课在美与动感中被理解,被接受。
二、启发想象,激发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欣赏”。一般来说,人们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外部音响感知。二、想象联想。三、情感共鳴。四、理解认识。这四个阶段是一个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要让学生从音响感知人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并引发情感共鸣,最后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意境,即从倾听到动情,从动情到理解,使学生逐渐地从低层次的直觉“倾听”向高层次的情感“倾听”、理解“倾听”发展,最后进入艺术审美欣赏的境界。
三、学科联系,引起共鸣
初中的学生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是在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音乐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乐。如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在教学上可先用多媒体放映伏尔加流域的风光,介绍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让学生了解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现在他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过去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又是怎样的生活?接着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面通过衣衫褴楼的纤夫形象和后面豪华船只形成对比,反映出当时俄罗斯劳苦大众他们忍辱负重,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由于在听觉艺术中渗透了视觉艺术,因此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学生结合学过的劳动号子,用“哎呦嗬”“嗨呦”等词配上合适的节奏型创编乐曲,以此来表现船夫们的劳动情景。这种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四、设立平台,拓展空间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是推进课堂教学主体化,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课不再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网络技术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在教学中可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与组合音响接轨,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Intemet网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课题的研究。学生针对所有探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有的甚者建立网站,直接在Intemet网上与外界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各种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位教育学家说:“学生永远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滞不前,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事业心强,并且需要有创新能力并能灵活驾驭课堂,把音乐课上得更活、更生动的教师。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及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