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最主要应该从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亲近作文,从而爱上语文课。
关键字培养;初中生;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49-01
语文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把看到、想到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许多学生怕上作文课,认为作文很难,慢慢地对语文也失去了兴趣。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最主要应该从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亲近作文,从而爱上语文课。
1引导学生阅读,唤起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象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来,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报刊、名著,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一线,视野狭窄。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一幢新的高楼,一场电影,一次qq聊天到处都是写作的素材。这就要求学生用一双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现象时常会引人思索,发人深思。把这些思索记下来,即是自己的发现。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争取把它们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用文字按其本来面目记录下来。这是大多数记叙文的雏形,以后只需略加修改提炼即可成为一篇记叙文。
2.1植根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阅历,提炼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头”,这句话揭示了写作的素材很大一部分来自生活。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成立文学社团、节假日实践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感恩、捐款活动、文艺演出、运动会、乡土知识调查等。观察、记录,积累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带这些问题去搞活动,特别注意观察,留心每一个细微情况,活动结束后,能较完整细致地记录下来。一个学期结束,记下好多活动,也记下了好多的趣事,这些都可以作为描写场景和训练活动过程撰写的素材。当然,教师应做好前期工作,确定必要的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时指导学生积累经验,把握方向,充分引导,使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涉猎宽泛,体会深刻,教师只要及时提示,合理分析,指导学生勤于积累并转化为各类文章的写作素材,而且在中考时可解决“燃眉之急”。
2.2体验生活,寻找素材。不吃梨子就不知道它的滋味,体验是一种比观察更为重要的认知方法,它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并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体味。只有这样才能触发自己的灵感,形成真切感受和独到见解。
如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梧桐树,笔者多次引导学生亲历体验。
第一次,对梧桐树的干、枝、叶、皮进行仔细观察,写下所见。
第二次,让学生变换时空,从不同的角度和时间去观察思考,开始有了新的发现,写出了《晨光里的梧桐树》和《狂风下的梧桐树》等。
第三次,变换思考的方向和方法,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这梧桐树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把它当作谁或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与梧桐树有了一种精神上的交流,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情感,于是就写下了一篇篇成功的习作:《梧桐树--校园的保护伞》,《我和梧桐树一起成长》从三次习作指导中不难看出:是体验使事物在学生的内心成为各不相同的鲜活形象,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最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教师把学生丰富的假日生活,家庭生活、参观游览引入作文课时,别忘了请家长配合,让学生做一天饭、当一天小工,体验生活的不易,珍惜父母所给的幸福。体验多了,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有真情实感了。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曾记得在上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有一位学生特调皮,老师多次督促他学习,使他产生了反感心理,想给这位老师制造一点难堪。我知道他有这一想法后,临时改变了计划,上了一节作文课,让所有的学生都讨论他这种想法会产生那些后果?最后得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让老师感到寒心,学生越变越坏,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理出了这样几个题目:《不该发生的事》、《谈“互相理解”》、《要“爱生”、更要“尊师”》等等。事后,作文收上来一阅,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爱憎分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十分透彻。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写议文论,而且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情境演示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源泉。在这种情境演示中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最直观、最形象。学生会在这种活动中乐学、乐写。因为面对他们的是直观展示,只要细心观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和无话可写。
4鼓励激发动力
在语文课的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太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文章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的同时,提出好的建议;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也应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同时让学生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上,挑出一些质量好、进步比较大的学生作文在班里朗读,并张贴在教室里,让他们相互阅读、互相学习,这样能够产生很强的激励效果。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办班级手抄报、写学校广播稿等,教师的这些做法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让语文写作变得多姿多彩,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难题。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了在作文教学中學生是课堂的主人。
关键字培养;初中生;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49-01
语文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把看到、想到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许多学生怕上作文课,认为作文很难,慢慢地对语文也失去了兴趣。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最主要应该从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亲近作文,从而爱上语文课。
1引导学生阅读,唤起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象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来,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报刊、名著,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一线,视野狭窄。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一幢新的高楼,一场电影,一次qq聊天到处都是写作的素材。这就要求学生用一双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现象时常会引人思索,发人深思。把这些思索记下来,即是自己的发现。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争取把它们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用文字按其本来面目记录下来。这是大多数记叙文的雏形,以后只需略加修改提炼即可成为一篇记叙文。
2.1植根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阅历,提炼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头”,这句话揭示了写作的素材很大一部分来自生活。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成立文学社团、节假日实践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感恩、捐款活动、文艺演出、运动会、乡土知识调查等。观察、记录,积累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带这些问题去搞活动,特别注意观察,留心每一个细微情况,活动结束后,能较完整细致地记录下来。一个学期结束,记下好多活动,也记下了好多的趣事,这些都可以作为描写场景和训练活动过程撰写的素材。当然,教师应做好前期工作,确定必要的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时指导学生积累经验,把握方向,充分引导,使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涉猎宽泛,体会深刻,教师只要及时提示,合理分析,指导学生勤于积累并转化为各类文章的写作素材,而且在中考时可解决“燃眉之急”。
2.2体验生活,寻找素材。不吃梨子就不知道它的滋味,体验是一种比观察更为重要的认知方法,它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并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体味。只有这样才能触发自己的灵感,形成真切感受和独到见解。
如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梧桐树,笔者多次引导学生亲历体验。
第一次,对梧桐树的干、枝、叶、皮进行仔细观察,写下所见。
第二次,让学生变换时空,从不同的角度和时间去观察思考,开始有了新的发现,写出了《晨光里的梧桐树》和《狂风下的梧桐树》等。
第三次,变换思考的方向和方法,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这梧桐树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把它当作谁或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与梧桐树有了一种精神上的交流,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情感,于是就写下了一篇篇成功的习作:《梧桐树--校园的保护伞》,《我和梧桐树一起成长》从三次习作指导中不难看出:是体验使事物在学生的内心成为各不相同的鲜活形象,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最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教师把学生丰富的假日生活,家庭生活、参观游览引入作文课时,别忘了请家长配合,让学生做一天饭、当一天小工,体验生活的不易,珍惜父母所给的幸福。体验多了,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有真情实感了。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曾记得在上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有一位学生特调皮,老师多次督促他学习,使他产生了反感心理,想给这位老师制造一点难堪。我知道他有这一想法后,临时改变了计划,上了一节作文课,让所有的学生都讨论他这种想法会产生那些后果?最后得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让老师感到寒心,学生越变越坏,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理出了这样几个题目:《不该发生的事》、《谈“互相理解”》、《要“爱生”、更要“尊师”》等等。事后,作文收上来一阅,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爱憎分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十分透彻。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写议文论,而且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情境演示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源泉。在这种情境演示中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最直观、最形象。学生会在这种活动中乐学、乐写。因为面对他们的是直观展示,只要细心观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和无话可写。
4鼓励激发动力
在语文课的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太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文章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的同时,提出好的建议;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也应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同时让学生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上,挑出一些质量好、进步比较大的学生作文在班里朗读,并张贴在教室里,让他们相互阅读、互相学习,这样能够产生很强的激励效果。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办班级手抄报、写学校广播稿等,教师的这些做法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让语文写作变得多姿多彩,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难题。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了在作文教学中學生是课堂的主人。